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12 08:00:00| 人氣5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開元三大士之首 —— 善無畏祖師略傳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開元三大士之首 —— 善無畏祖師略傳 

一、捨棄王位 出家求道

  善無畏祖師(梵名 Subhakara-Simha,直譯為淨師子,意譯為善無畏),乃唐密開山祖師、開元三大士之首。他生於印度烏荼國,為釋迦如來季父甘露飯王的後代。他的先人來自中印度,因國難而出奔到烏荼國,當了烏荼王。

  善無畏生有神姿、宿齎德藝,父王對他十分賞識,經常給他歷練的機會。他10歲就統領軍隊,13歲就繼王位,施行仁政,深得軍民愛戴。後來,他的兄弟為爭王位,起兵作亂。 善無畏率軍親討,取得勝利。按照軍法,爭位的兄弟應判死罪,可是, 善無畏不忍天倫兄弟遭誅,特「忍而曲赦」。

  經過這次內亂, 善無畏厭惡了爭權奪利的王室,決意讓位出家。他向母后表明心跡,又向群臣宣明決意,願讓位給兄長。母后哀而許之,秘密賜給他傳國寶珠,然後他便出宮而去。

  出宮後, 善無畏向南來到海濱,進入殊勝招提寺修習佛法,得入法華三昧。繼後,他發願聚沙建塔一萬座供佛。建塔期間,他被黑蛇咬傷了手指,但不退其願,終於建成了一萬座沙塔。

  之後,他隨商船遊歷印度各國。他在船上密修禪誦,口放白光,因而無風三日,舟行萬里。一日,商船遇海盜,眾人驚惶失措, 善無畏乃安慰眾人,默誦真言,感得七俱胝准提尊,全現身相,於是,這幫海盜被突然出現的另一夥賊寇打退了。後來的這夥賊寇向 善無畏懺罪歸誠,併當起了嚮導,指引商船越過窮荒、又逾毒水,到達中印度。

  善無畏在中印度的摩揭陀國,參見了國王和王妃。這位王妃竟是善無畏的姐姐。姐姐得知善無畏捨棄王位的緣由後,稱嘆不已。

  善無畏這時己是風度翩翩,氣魄豪爽,聰明睿智,超拔群英,五乘貫通,三學深究,總持禪觀,妙達其源,藝術技能,無不精湛,就這樣仍不滿足,依然孜孜追求最高境界。


二、那蘭陀寺 投師鞠多

  善無畏辭別摩揭陀國王與王妃,懷著敬仰之情,來到了那蘭陀(Nalanda)寺。他將母后賜的傳國寶珠,飾在那蘭陀寺大佛像的額上,佛像分外光彩奪目。這顯示出善無畏投身那蘭陀寺的決心。

  時那蘭陀寺,乃像法之泉源,眾聖之都會。有聖僧達磨鞠多,掌定門之秘鑰,佩如來之密印,貌似四十歲,實已八百歲,昔日玄奘到那蘭陀寺時便見過他。善無畏乃頂禮其足,奉為本師。

  一日,善無畏見師父缽中的食物,不是印度本土的,就讓旁邊一個大唐國僧人來看。這僧人一看,缽中正是大唐國的食物,而且飯菜新鮮,那油餅還溫溫的,粟飯仍熱熱的,不禁驚愕道:「大唐國離這裏十萬多裏,這缽中食物是早上做好的,而中午就到這裏來了,太神速了!」眾人聽聞,都震驚不己,惟有善無畏默然。達磨鞠多秘密對善無畏說:「大唐國的白馬寺,重閣新近竣工,我剛到白馬寺受供回來。大家都喫驚了,衹有你不動聲色,你真的可以學習大法了。」

  隨後,達磨鞠多授予善無畏總持瑜伽三密教。傳法之時,龍神圍繞,森在目前;無量印契,一時頓受;即日灌頂,為天人師,稱曰三藏。得三藏稱號後,善無畏又勤奮修學,前後五年,通達了密教的全部奧義。

  之後,無畏三藏周行大荒,遍禮聖跡,不懼艱險。又入雞足山為迦葉剃頭,受觀音摩頂。嘗結夏於靈鷲山,有猛獸為其前導;又曾深入山洞,洞中忽然光明如晝、現釋迦像,左右侍者栩栩如生。

(* 迦葉尊者於雞足山入定,等待彌勒菩薩降臨成佛。)
(* 結夏:指夏季三個月中,僧徒不外出,只專注於禪修。)

  一次, 中印度大旱,請 善無畏三藏求雨。 善無畏作法不久,眾人便見 觀音在日輪中手執淨瓶注水於地,頓時歡欣鼓舞,得未曾有。

  善無畏又鍛金為貝葉,寫《大般若經》;鎔銀起塔,等佛身量。在積功累德的道路上,他勇往直前。

  善無畏的母親因其離去日久,以為他已不在人世,而日夜哭泣,雙眼失明。三藏去信問候,其母雙眼立即復明,朗然如故。

  當時的五印度,教派林立,九十六宗各執己見。 善無畏游學講道,對於各宗各派的人,都能順著他們所執著的見解去開導他們,為他們破滯析疑,使他們解開邪縛、進入空門,捨棄迷津、踏上覺路。 善無畏三藏就如大法雲,令眾生大小皆得潤澤;又像清澈的泉水,可以盛入各種形狀的容器中。就這樣,他廣度眾生,傳授密法,教人以念制狂,即身觀佛。

  善無畏年近80時,己是五印度大名鼎鼎的密教上師。一日,師父 達磨鞠多對他說:「善男子,你與震旦有緣,弘揚大教,今可行矣。」 善無畏三藏乃接足頂禮,辭別恩師,踏上前往大唐的路途。


三、不畏艱險 堅持東渡

  善無畏三藏行至迦濕彌羅國(今克什米爾)時,天色已晚,前有一河,卻無橋梁舟楫,於是他乾脆就飛了過去。

  一日, 善無畏受請於長者家,有羅漢從空而降,說:「我乃小乘之人,大德是登地菩薩。」乃讓席推尊。 善無畏贈之以名衣,羅漢昇空而去。

  至烏萇國(今巴基斯坦),善無畏遇到一隻白鼠,圍著他轉圈,還每天獻給他金錢。

  到了突厥國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共和國), 善無畏應突厥王之邀,宣講密教經典《大日經》,又應王妃之請布壇講法。

  離開碎葉城後, 善無畏折東而行,半途遭遇賊寇,他被連砍三劍,但絲毫無傷,揮劍者唯聞銅聲而已。

  行至雪山大池, 善無畏感到有些不適。這時達磨鞠多從天而降,對他說:「菩薩身同世間,不捨生死。你久已離相,怎會有病?」說罷沖天而去。 善無畏頓覺身心如得洗滌,不藥而愈。

  路經吐蕃(今西藏),與商旅同行,遇胡人合圍搶貨, 善無畏三藏密運心印,劫匪乃悔悟請罪。

  行至大唐西境,夜晚有神人對善無畏說:「再向東就不是弟子我的轄界了。守護神州的是 文殊師利菩薩。」說罷頂禮 善無畏雙足,然後消失不見。

  途經西州時,善無畏以駱駝負經卷過河,被龍王請入龍宮三日,無畏三藏就在龍宮中宣揚法化,開悟甚眾。到他牽駱駝上岸時,衣服經卷都無沾濕。

  善無畏路過北印度境時,他東行的消息己被僧侶和商人傳到了長安,唐 睿宗對 善無畏不惜年邁東行傳法的行為,十分感動,就派僧人若那和將軍史獻,帶著禮物出玉門關侯迎。

  開元初,唐 玄宗夢見一僧,姿狀異乎常人,醒來記憶猶新,便拿起畫筆在宮牆上畫了下來,這個形象烙印在不少人的記憶中。開元四年(公元716年), 善無畏攜帶梵卷,到達長安,唐 玄宗親自接見。一見面,發現 善無畏與夢中所見高僧一模一樣, 玄宗極為歡欣,立即禮 善無畏為國師,並大設梵筵為 善無畏接風洗塵。然後, 玄宗又特設內道場,尊 善無畏為教主,玄宗之子寧王、薛王等皆跪席捧器,從其灌頂受法,一時轟動朝野。毘盧大教,巍巍法門,由此興盛。

  玄宗有意試探 善無畏的法力,便請了一位有名的術士來與 善無畏比試神通。這位術士握鬼神之契,參變化之功,十分厲害。但他面對 善無畏時, 善無畏衹是恬然不動,他便完全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只好落敗。滿座人皆嘆其神奇,對 善無畏大為敬仰。


四、弘傳密教 受命譯經

  善無畏到長安後,唐 玄宗讓他住在興福寺,不久,又遷入西明寺,三番兩次慰勞問候,並賜予物品,異常豐厚。

  開元五年(公元717年), 玄宗詔 善無畏於西明寺菩提院譯經, 善無畏奏請讓名僧參與翻譯。朝廷批准後,他先譯出《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沙門悉達譯語,無著筆受綴文),呈上 玄宗。 玄宗深加賞嘆,又下詔將 善無畏所帶梵文經卷全部送到內府保存。這《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就是從《金剛頂經》梵本中摘取出來的。

  早在 善無畏來大唐以前,有僧人 無行西遊天竺,求得很多梵文經典,歸國時,剛到北印度,就不幸去世了。所有經卷,由同行者帶回長安,存放在華嚴寺中。 善無畏偕同 一行禪師,到華嚴寺檢閱這些經卷,挑選了數本,尤其檢到《總持妙門》一典,是過去沒有翻譯的。

  開元十二年, 善無畏隨駕入東京洛陽,奉詔於福先寺譯《大日經》。此經梵本有十萬頌, 善無畏撮摘其要,譯出《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沙門寶月譯語,一行筆受綴文),譯得上符佛意,下契根緣,此即唐密根本經典是也。又譯出《蘇婆呼童子經》三卷、《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三卷等,並作《大日經》諸咒梵漢對譯,悉曇之學由此而興。

  善無畏祖師本性只愛恬簡、靜慮怡神,時常開授禪觀,獎勸初學。見其儀形者,如蓮華敷於眼界;稟其言說者,如甘露潤於心田。經常有人因其教導而超然自悟、境界提陞。

  善無畏又是一位能工巧匠。在印度時他曾聚沙為塔,鎔銀起塔,到大唐後,又鑄銅為塔,手成模範,妙出人天。一次,他在寺院裏開爐準備鑄造,僧人們覺得庭院狹隘,擔心扇起風來,釀成火災, 善無畏笑著說:「大家不必驚怕,我知道不要緊呵!」鑄煉那一天,果然大雪紛飛,靈塔鑄好出爐時,雪花滿地,美景如畫,眾僧皆稱嘆不已。

  一次,適逢暑天亢旱, 玄宗派高力士,請 善無畏三藏祈雨。 善無畏說:「這旱情是共業,若強行召龍降雨,雨必暴,損失與旱災相同。」但皇帝堅決要求雨,沒辦法, 善無畏只好答應。官員告知他,請雨的器具,幡幢、螺鈸等,都備齊了。 善無畏笑道:「這些東西沒用,快撤掉吧!」

  隨後, 善無畏裝了一缽水,以小刀攪動,口誦梵咒,須臾,有物如龍,其大如指,赤色矯首,瞰水面,復潛於缽底。 善無畏且攪且咒,頃刻,一道白氣由缽中昇起,逕上數尺,然後稍稍一引,白氣便飄然而去。 善無畏對高力士說:「快去報告,雨就要來了。」

  高力士急忙騎馬趕迴皇宮,途中回頭一看,只見那白氣急速旋轉著,自講堂向西而去,如一匹白綢翻空而上。繼而,陰霾滿天,大風驟起,電閃雷鳴。高力士剛到天津橋,狂風暴雨便突然來臨,街上許多大樹都被連根拔起。高力士入宮奏明皇上時,已經全身濕透了。事後,皇帝稽首迎請 善無畏祖師,再三致謝。由此可見 善無畏三藏之功深德隆矣。

  一次,邙山有大蛇出來傷人。善無畏找到這條大蛇,對它說:「你想禍害洛陽城嗎?」說罷,以梵語咒數百聲,不久蛇就死了。傳說這蛇就是安祿山侵犯洛陽的預兆。

  善無畏還精擅繪畫,他畫的曼荼羅,精妙異常,長期在宮中流傳。

  開元七年,另兩位大名鼎鼎的密教祖師 ——  金剛智三藏與 不空三藏,亦來到大唐。因這三人同開大唐密教,又同在 玄宗開元年間,故史稱「開元三大士」。 善無畏和 一行所傳為胎藏界密法, 金剛智和 不空所傳為金剛界密法。 善無畏與 金剛智相遇後,二人互為阿闍黎,互相灌頂傳法,於是二人皆得金胎兩部大瑜伽教。金胎不二、金胎合一,即無上密教之最高奧義也。

  善無畏三藏,係中國首位系統翻譯密教經典者,共翻譯28部53卷。為弘揚密教,闡釋教理,傳授儀軌,他在東、西二京設置道場、開壇授法。其傳承者有大興善寺沙門一行,入室弟子有寶畏、明畏,俗弟子有著名文學家李華,還有從學者寶思、智嚴、溫古、義林、喜無畏,以及新羅(今朝鮮)僧人玄超、不可思議,日本僧人道慈等。 一行整理 善無畏的講授口訣成《大日經疏》20卷,為解釋《大日經》之根本論典。


五、示滅非滅 密惠眾生

  開元二十年(公732年),善無畏上奏玄宗,請求回國,玄宗優詔不許。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祖師右脅累足而臥,示寂於洛陽大聖善寺禪室,時齡99歲,僧臘80。玄宗親自參加追悼大會,追封其為鴻臚卿,派鴻臚丞李峴、威儀僧定賓律師作監護,於開元二十八年十月三日,將其葬於洛陽龍門西山廣化寺內庭。出殯之時,悲泣傾城,山河變色,法界淒涼。弟子李華為其刻碑立於寺內,二弟子寶畏、明畏為其撰刻偈頌,亦樹於院內。

善無畏三藏早已得金剛之身,故其示寂後,全身不壞。之後歷朝歷代,凡遇旱澇災害,人們向他祈請,都十分靈驗。洛陽信士,常將其法體請出龕室,香湯沐浴,作為供養;洛陽城的富豪,也爭相布施,贊助浴事。皇室做禳災、祈禱時,也會派許多使臣,去作供養、布施,那些人的求願也會得到滿足。

善無畏祖師示寂之前,已是出沒無常、人所難測;此番示寂,乃入於法界,生死一如,是滅非滅,故有種種征驗,靈感非常,不可思議也。贊曰:

釋宮尊種,龍扶出池。捨位成道,為人天師。
度微塵眾,行甘露慈。風清熱惱,月破昏疑。
法本不生,我今無得。隨方演教,聿來中國。
帝後承迎,天花滿裓。歡喜園中,唯聞瞻卜。
百千萬億,調伏其心。灌頂自昔,聲聞現今。
山王高妙,海月圓深,示滅非滅,空悲鶴林。
伊水西山,冥冥石室,金棺已閉,式瞻元日。
雙寶紹明,教尊言密。歸我法者,因權悟實。


以上事跡據:
《大唐東都大聖善寺故中天竺國善無畏三藏和尚碑銘並序》(大正藏 2055)
《宋高僧傳》(大正藏 2061)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大正藏 2081)等


引自: 開元三大士之首 —— 善無畏祖師略傳 - 矮仔人 -.-|||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alansu90/6360232#ixzz2GDeBF33g

台長: 不肖學徒
人氣(574)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高僧大德傳記_小品 |
此分類下一篇:開元三大士之一 —— 金剛智祖師略傳
此分類上一篇:玅境長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