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20 20:17:18| 人氣4,154|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詩美學初體驗】以李白《靜夜思》為例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美學初體驗】以李白《靜夜思》為例

 

自小課本就有的李白《靜夜思》,老師幾乎都要求要會背誦。還記得全文嗎?

 

多數人不假思索會背出這個版本: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但依照許多古籍中的記載,李白《靜夜思》的原文,應該是這樣-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

低頭思故鄉。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這個版本若從現代文學的審美眼光來看,明顯優於我們自小從課本中讀到的版本。

 

為什麼?

 

解答:這是首思鄉之作,看、山這二字,恰恰都與主題思鄉的氛圍十分契合。若從現代詩的「意象」美學觀點來看,是明顯遠勝單純兩個「明月」的版本。

 

(點到為止,不詳述,以免類似劇透般破梗。詩的欣賞一定要發自內心,不能只用腦筋理解。若有不能明白的人,請自行靜下心來細細感受、揣摩、體會,久了必能明白)

 

2017-06-20 14:25   。

 

 

台長: 泊樓

何方
嗯!
明月重複兩次
是有點兒可疑@@
原文版的山月
有催淚之嫌呦Xp~


~ 那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太白先生的詩 也敢造次><
2017-06-21 01:26:13
版主回應
這個「看山」版本在宋代古籍中被發現,俗稱為宋版,我們國中小課本放入的是明版。

關於為何「看山版」比較可能是原作,請參考這個網頁: http://stchien.pixnet.net/blog/post/61277209-%E3%80%8C%E5%BA%8A%E5%89%8D%E7%9C%8B%E6%9C%88%E5%85%89-%E8%88%89%E9%A0%AD%E6%9C%9B%E5%B1%B1%E6%9C%88%E3%80%8D-%E6%9D%8E%E7%99%BD%E7%B6%93%E5%85%B8%E5%BF%B5%E9%8C%AF%E5%B9%


另外,維基百科中列出這首詩歷代收錄時的多種版本: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D%9C%E5%A4%9C%E6%80%9D

網路上有些文章在探討這兩個版本的美學比較,都詳盡可觀。例如以下這篇。作者的判斷是後人因為美學功力不高而亂改了原作:

http://www.epochtimes.com/b5/9/4/19/n2499436.htm


最值得一提的,是早年我剛開台學寫現代詩不久時,有一位非常年長的大哥,他在新聞台的暱稱叫做「時會中」。他專門寫「新韻古典詩」,就是不採用古音,而以當代華語的發音,來進行押韻與格律。

當年他寫過一篇探討這兩個版本意境優劣的文章,觀點與這篇文章相同,但解說的內容很詳細。文章中對靜夜思為何有兩個版本,也有所討論。結論是:他猜想,李太白詩集中的「看山版」才是原稿。而我們熟悉的「明月版」極可能是後人背誦或抄寫時誤植。

很可惜的是,這位時兄的新聞台,和每一篇網路文章,都隨著當年他的身故,已經不存在了。

(如果當年我有想到要先存檔就好了)
2017-06-21 01:52:07
(悄悄話)
2017-06-21 12:37:08
(悄悄話)
2017-06-21 23:43:21
(悄悄話)
2017-06-22 07:40:49
泊樓
【靜 的時刻】

白,有顏色?
或無色?

黑,是暗暝
或咖啡?

月,應霜燦
或思雪?

酒,宜沾唇...
卻乾杯!?
2017-06-25 22:21:49
版主回應
2017-08-15 02:50:08
瀟雨
有研究認為,
顏色這些是人的神經系統自己判讀出的 ,在動物世界,比如複眼的或狗等其他生物的眼睛中,白不見得是白色
,人類比較一致性 ,青黃赤白在大腦神經系統,正常人都青黃赤白 ...
2017-06-29 13:23:19
版主回應
從科學的眼光來看「顏色」這回事,通俗的講法,會認為那是指光的波動頻率差異而已。

人類的視覺能感受的光波動頻率有一定的範圍,在此範圍內是可見光,就是有顏色的光,超出此範圍就是不可見光,稱為紅外線、紫外線。這就包含動物所感受到的,與人類視覺感受不同的顏色的光。

有些生物觀點會認為植物也可能對光有所感受,只不過植物沒有神經,其所謂的感受,與動物的感受,異同為何?科學家尚不清楚。

從近代物理學角度看,早期認為「光」是一種電磁波,但也是粒子,同時具有波與粒子二種特徵。後來的量子物理學觀點則認為不只是光,而是所有的微粒子都有波粒二種特徵,而把光與電磁現象看成是「空間的運動」或說是「微物質撞擊振動的電子能量態改變」;簡而言之,光是物質空間振動或運動所產生的能量改變現象,看起來像波動。

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所有的物質、空間、時間,都是由光所組成的;光是宇宙一切萬有的「材料」。萬事萬物、所有靜態的現象、動態的事件,都是由光所構成的。
2017-07-08 03:01:50
泊樓
【借】

借,是施?是受?

若云是施,云何將本求利?
若云是受,云何將來歸還?

聖言:施比受更有福!

何得如此?
何德如此?

俗稱: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有還可借,不難亦可借。
莫非,不還不可借,難亦不可借?

願意出借,乃心意、情意、善意爾;
願意歸還,乃責任、義務、算計也。

何者施?何者受?

(回應):
http://mypaper.pchome.com.tw/s9941/post/1371828715
2017-08-15 02:39:42
泊樓
或許不該問:人們去了哪裡?
該問的是:自己在哪裡?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每個戰士
無論英勇或猥瑣
都只能替自己這條命負責!

如果衝鋒是一種勇敢
就讓自己點燃火焰
像炮彈般前進

如果殺敵是一種愛情,
那就勇敢愛吧!

一杯酒,無論淺嚐或豪飲
都能產生酸甜苦澀,各式人生百態的滋味

一杯茶,無論馥郁或清芬
都能使人清醒覺悟,明白施與受
明白詩與生命的奧義!

莫祈求「我佛慈悲」
更別問「誰愛我」

該問自己「我是誰?」
然後才能體悟「我愛誰?」

於是,
雲影天光,皎潔明月
總是那樣美好而圓滿
又復何求?

2017-08-23 01:24

回應之作,出處:
http://mypaper.pchome.com.tw/s9941/post/1372062965
2017-08-23 01:26: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