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13 19:53:22| 人氣1,1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七夕嘉南華台南做十六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台南古蹟廟宇是全台之冠,豐厚的人文孕育不少特有精采的節慶,而七夕做十六歲,更是台南獨特的生命禮俗,做完十六歲科儀,就代表長大「成年」,可以獨立自主。
 台南「做十六歲」禮俗源起台南安平是一個靠海的漁港,安平人大多是靠海維生的討海人,及在碼頭工作的搬運工,在日治時期,安平為鹽船的出海港,也是舶來品進口的轉運站,大船來到安平,就將船停泊在外海,然後碼頭工人駕駛搬運船來往於外海和台江之間,北幹線、五條港之間的船運有都要經過外海。
  安平因此有很多人從事碼頭搬運的工作,而碼頭工人的薪資規定,未成年只能領取半薪工資,而十六歲以後才算成人,可以領取全額的工資,所以當家中有小孩年滿十六歲時,就會邀請親朋好友歡宴來慶祝孩子「成年」,台南五條港才會有盛行做「十六歲」的習俗。
  「做十六歲」是台南三百多年來特有的習俗,台灣民間信仰中,對孩兒的主要保佑神有:七娘媽、註生娘娘、鳥母﹝婆姐﹞,這三種神明職責不同。小孩子從受孕成胎一直到十六歲長大成人,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守護神來保佑孩子平安成長,農曆七月七日的「七娘媽生」也正是「做十六歲」的日子。
  根據台灣通史記載:「富厚之家,子女達十六歲者,糊一紙亭,祀織女,形牲設醴,以祝成人,親友賀之。」做過十六歲後,視為長大成人,七娘媽便不再隨身護佑了。因此七娘媽和「做十六歲」可說是密不可分的。
  做十六歲的儀式早期都是在家中舉行,且是由外婆(娘家)來辦理。府城「做十六歲」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只為家中的長子、長女舉行「做十六歲」的儀式。其原委可能是早期人民生活困苦,財力有限,「做十六歲」所需耗費不少,因此只做長子、長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輕娘家的負擔。但若經濟因素許可,家中所有的孩子都做十六歲,也是可以的。
  府城做十六歲是在農曆七月七日舉行,事前外婆(娘家)會準備兩套新衣服,一套在舉行儀式時穿在做十六歲的小孩身上,一套放在供桌上,另外還會準備許多賀禮,如手錶、金鍊、腳踏車.....等等;做十六歲的小孩在當天必需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都是新的,如帽子、鞋子、內衣褲、新衣服,全身都是新的,代表「脫胎換骨」。
  其在家舉行儀式的程序如下:一、在家門口備好供品、金紙、經衣、七娘媽亭、凸粉、胭脂、紅紗線、香花、一盆清水、新毛巾等物,準備祭拜。二、祭畢,由父母手持七娘媽亭背對著門口,小孩由後往前踜七娘媽亭,男生往左邊繞三圈,女生則是往右邊繞三圈(三圈表示最大的誠意),稱為「出姐母宮」或「出婆姐宮」,孩子出七娘媽亭時由長輩扶起,其深層意義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長輩的照顧、拉拔,才能順利長大成人。然後將七娘媽亭焚化獻給七娘媽,表示為七娘媽增添樓亭,同時也代表孩子已長大成人。儀式完成後,若是男生則做紅龜,女生則做雙連龜分贈街坊鄰居。
  三、祭畢將部分花粉拋上屋頂給七娘媽化粧使用,一小部份留給自己用,俗信可以變成像七娘媽一樣美麗。四、拜過「七娘媽」後,還要另外準備雞酒油飯一碗、軟粿若干,拜謝「床母」,再燒床母衣(一種木刻衣服圖樣的金紙,現多用「經衣」取代)或四方金,以感謝床母對幼兒的照顧。
  廟宇中做十六歲儀式,以「開隆宮」為例,程序如下:一、擺設祭品。(七娘媽亭、壽金、牲禮、壽麵、紅龜壽桃、胭脂花粉);二、填寫「感恩狀」及「十六歲證書」;三、祭拜七娘媽;四、敬稟感恩狀;五、踜七娘媽亭,男左女右各三圈;六、焚燒七娘媽亭與壽金;七、禮成。
  做十六歲科儀中,男孩鑽七娘媽亭,稱為「出鳥母宮」,女孩鑽七娘媽亭,稱為「出婆姐宮」,據台南市文獻委員鄭道聰指出,「鳥母」其實是「姐母」的訛稱,「姐母」台語唸到最後變成了「鳥母」,被當成男性的第一性徵「鳥」,因而稱男生「出鳥母宮」,女生「出婆姐宮」。而「姐母」與「婆姐」指的都是臨水夫人旗下的「三十六婆姐」,鑽七娘媽亭,應稱為「出姐母宮」或「出婆姐宮」,透過十六歲種種儀式,表達對「七娘媽」、「註生娘娘」、「鳥母」、「婆祖」..等孩童守護神明庇議照顧。
  台南「做十六歲」活動的宗教廟宇有開隆宮、安平開台天后宮、祀典武廟、北極殿、臨水夫人媽廟、關帝殿、永華宮、崇福宮、靈濟殿、全台西來庵、下營上帝廟..等等,想要做十六歲的信眾可多參考。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1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宗教台灣 |
此分類下一篇:七夕情人節拜訪府城月老
此分類上一篇:台南市關帝殿做十六歲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