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06 22:16:43| 人氣2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懷孕的隱形殺手「妊娠合併高血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  妊娠合併高血壓的發生率約佔懷孕的七%,但它卻是造成母親及周產期死亡率與罹病率的主要原因,成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康琳指出,產婦在懷過程一定要依規定做產前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危害胎兒與母體健康。

一名三十五歲女性,第二胎,懷孕期間檢查均正常,血壓到末期均維持一三0至一四0毫米汞柱,後因超過預產期仍無產兆而到成醫引產(入院時的週數為四十一週),住院時血壓測起來即高達一七0至一八0/一百至一一0毫米汞柱,並伴有嚴重尿蛋白,後來經引產,給予抗高血壓藥物控制血壓,以及硫酸鎂預防痙攣,順利自然產下一名重二九00克之胎兒,產後病患血壓即恢復正常,尿蛋白及水腫均獲得改善。

  另名三十七歲女性,第一胎,懷孕前即有高血壓,懷孕十八週合併出現尿蛋白、下肢水腫情形,當時即告知病患早期即出現子癲前症對母親及胎兒的預後不佳,後來懷孕二十二週時因頭痛、上腹痛、視力模糊而到急診,檢查後發現已達HELLP症候群,需緊急終止妊娠,經緊急剖腹產後,胎兒出生後即死亡,病患術後住入加護病房治療數日,症狀改善後出院。

  還有一位二十三歲女性,第一胎,懷孕二十四週時在外院被診斷為嚴重型子癲前症而轉診至成醫治療,在外面醫院時即開始給予硫酸鎂治療,到院時病患全身無力、呼吸困難,胎兒亦有胎兒窘迫情形,當時即幫病患進行緊急剖腹產,檢查結果亦發現:肺水腫、腎臟功能低下、且有血中鎂離子濃度過高情形,照會腎臟科檢查後發現,病患本身即有腎臟疾病,但病患本身並不知情,後來病患經緊急洗腎及加護病房治療之後,出院後持續於腎臟科門診追蹤治療。

成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康琳指出,妊娠合併高血壓的疾病定義為:一、妊娠中母體血壓收縮壓高於一四0mmhg或舒張壓高於九十mmhg;二、妊娠後期之血壓比早期收縮壓升高三十mmhg或舒張壓升高十五mmhg。目前較常用的分類為:一、慢性高血壓:高血壓的發生是在懷孕二十週以前或持續到產後六週以上;二、妊娠誘發高血壓:懷孕二十週以後發生。若是高血壓再合併蛋白尿二十四小時大於三百毫克,就稱為子癇前症,也就是俗稱的「妊娠毒血症」。

成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康琳說,子癇前症(俗稱妊娠毒血症)的嚴重合併症為嚴重型子癇前症(嚴重型妊娠毒血症),其血壓之舒張壓大於一一0mmhg,二十四小時尿蛋白大於五公克,或試紙測尿蛋白持續二正價以上,二十四小時尿量少於四百毫升,腦部或視覺異常,如意識不清、頭痛、視線模糊等,有肺水腫,上腹或右上腹痛,肝、腎功能異常。

成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康琳表示,如果母體有「子癇症」(指子癇前症合併抽筋或昏迷現象

HELLP症候群:特殊型式的嚴重型子癇前症,集合溶血、肝指數上升、血小板數目下降)的症候群,常因嚴重的凝血功能異常而引起較高的母親及胎兒死亡率。

成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康琳指出,對母親方面而言,抽筋(子癇症)、血液不凝固HELLP症候群、肺水腫、胎盤早期剝離、腎衰竭、肝衰竭、中風、甚至死亡等都會危害母體;此外,對胎兒則會造成早產、生長遲滯、缺氧、神經損傷、死亡(胎兒死亡率平均增加二至六倍)等嚴重影響,因早產、低出生體重併發的長期器官損傷也較常發生。

          成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康琳說,醫師必須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懷孕週數、母體狀況、胎兒狀況等因素來做處置,嚴重時需住院治療,給予抗高血壓藥物控制血壓以及硫酸鎂預防痙攣(子癲症)之發生。給予硫酸鎂時,血中濃度必須維持在一定治療濃度,太低無效,太高則會引起膝反射消失、呼吸抑制、心臟停止等致命危險。因此需定期抽血測鎂離子濃度,注意病患的深度肌腱反射、呼吸速率、排尿量以避免危險。

  由於妊娠合併高血壓是懷孕誘發的疾病,因此娩出胎兒及胎盤終止妊娠才有機會痊癒,醫師會依據胎兒週數、胎兒狀態、母親的嚴重程度來決定何時讓寶寶出生;一般來說,若是懷孕週數已滿三十七週會建議盡快分娩;若是懷孕週數小於三十七週但是如有母親狀況危險症狀,如HELLP症候群、肺水腫、子癇症等危急情形或胎兒窘迫情形,醫師也會建議終止妊娠。

產後大多數的病人於二十四小時之內整個疾病進展就會自行改善,但是對於HELLP症候群、或懷孕第二期即產生重度子癇前症的病人則需多觀察幾天,因為發生肺水腫、腎臟功能能不全等併發症的機會比其它人高。

成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康琳強調,硫酸鎂一般於產後會再多給予二十四小時,因為約有三成的子癇症發生於產後,大部分的子癇前症在產後十二週內會恢復正常,惟下一胎可能還會有再發生子癇前症的機會,尤其是第一胎為重度子癇前症的媽媽,非但下一胎復發率高,發生的時間點也可能提早,醫師一定要向產婦提醒說明。

    成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康琳指出,妊娠合併高血壓為一般產科常見的疾病,具有相當比例的母體與周產期的死亡率及罹病率,不過在婦產科及小兒科醫界的多方努力之下,近年來死亡率與罹病率已下降不少。早期診斷、控制血壓、預防痙攣發生、選擇適當的時機娩出胎兒是婦產科醫師重視的課題,盡力做到「母子均安」這個產科最高指導原則。

 

台長: coolanews
人氣(2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腰痛不容小覷有時會有致命危機
此分類上一篇:針對局部晚期和再發性口腔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