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4-19 18:39:43| 人氣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機能襪效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想除腳臭流腳汗腳臭剋星腳汗症治療運動襪鞋除臭機能襪效果運動襪套腳汗襪子鞋子除臭 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

SU-27SK 〝側衛〞式空優戰機

SU-27SK "Flanker" of VVS and PVO designed by Sukhoi OKB

By 成大軍研社LUZE


--------------------------------------------------------------------------------



SU-27SK性能諸元

長(不含空速管) 21.935m

翼展 14.7m

全高 5.98m

空重 16噸

最大外掛 6000kg

空戰外掛 <1400kg

內載燃油 9400kg

翼面積 62.04平方米

武器掛點 10個(進氣道下各一、機腹中

線2個、機翼含翼端掛架各3

個)

航程 空機最大4000km

通常最大約3600km

正常起飛重量 23700kg(約2/3燃油、

1400kg武器,為空優配備)

最大起飛重量 33000kg

AL-31F發動機*2

最大靜推力7602kg,74.5knt

最大後燃推力12500kg,122.5knt

推重比8.17
極速 海平面附近1400km/hr

高空2500km/hr,約2.35馬赫

失速速度 200km/hr

升力係數 1.83

升阻比 11.3

起飛距離 最短270m,重裝時450到

650m

著陸滑行距離 620到650m

海平面最大爬升率 290m/s

雷達 NIIP公司的NO-01雷達,最大探測距

離約60浬,追10打1到2

光電系統 紅外線搜索器最大探測距離約

50km

激光測距儀操作距離8km

武器 Gsh-30-1單管30mm機炮,備彈150

發激光測距校準

R-27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R-73纏鬥

飛彈、KS-172長程反預警機飛彈等

最大載油係數 0.37(最大載油量/(空重+最

大油量),為衡量容積的指標)





採用空戰載荷時之推重比

最大靜推力
最大後燃推力

滿油、1400kg武器 初始
0.56 0.93
剩2/3燃油時 0.64 1.05
2/3燃油、1400kg武器 初始 0.64 1.055
剩2/3燃油時 0.70
1.157



翼面負荷 kg/平方米

按定義(重量/翼面積)
考慮升力機身,約提供40%升力,為實際上翼負荷,僅供參考
正常起飛狀態之空戰翼負荷 348.39 209.04
滿載燃油、空戰載荷 初始 431.98 259.19
空戰 381.47 228.88
最大起飛狀態 初始 532.258 319.36
空戰 455.91 273.56

注:在本性能表中,所提到之空戰重量,係以1/3燃油趕赴戰區、1/3空戰、1/3回航之燃油分配計算,通常計算相關數據時也是以此計算方式,但實際情形則視戰術使用而異。

作戰半徑 超過1500km(理想狀態,即飛到預定區域,丟飛彈,走人)

約1200km(1/3燃油用於纏鬥)

滾轉率 270度/秒

實用升限 18000~18500m




歷史背景

冷戰時期,蘇聯的米格機實在是個狠角色,性能優異不用說,憑藉其簡單的結構以及低廉的價格,使得這些飛機得以像蟲蟻般存在於世界上。韓戰時,北韓空軍更以性能優異且數量龐大的米格機群在朝鮮半島建立〝米格走廊〞,讓以美國為首的軍隊頭痛不已。當時美系軍隊普遍使用的野馬式戰機實在很難安全穿梭於米格走廊之中。直到後來美國發展出號稱為〝米格殺手〞的F-86軍刀式戰鬥機,才讓美軍空軍能自由進出米格走廊,蘇聯將米格15改進成米格17與之抗衡,但不久美國又出現F-100超機軍刀式‧‧‧總之,美國戰機再值得方面開始零架米格機之上。沒有錯,F-86以及後來的F-100超級軍刀式戰機的性能幾乎凌駕米格機之上,但即使超越,其超越的程度尚不足以抵銷米格機在數量上的優勢。因此韓戰後,為了保證再下一次與蘇聯的衝突中能確保空優,美國國內開始籌畫新一代戰機,企圖製造出遠超過米格機的戰機以抵銷數量的不平衡。美國國內出現兩個〝派系〞,一個派系主張發展伊種重視運動能力的先進輕型戰機,以便大量製造;另一派主張發展集各種強大空戰力量於一身的重型戰機。經過不斷的討論,重戰機派獲勝,因此美軍以重型戰機為新一代主力戰鬥機。F-15就這樣誕生,F-15是一種功能完備的重型戰鬥機,除了具備不錯的運動性能(9G的重力負荷),期電戰系統完全內建,極為強大。F-15發展的消息傳到了蘇聯,令蘇聯大為震驚,蘇聯沒有一種飛機能與之抗衡。在這個情況下,為了與美國爭取空優,蘇聯開始發展新一帶戰鬥機,設計任務交給以設計戰機為長的兩個設計局:米格設計局以及蘇霍伊設計局。前者發展出MiG-29,後者則發展出今天的主角:SU-27側衛式戰鬥機。

戲劇化的發展過程





SU-27原型機

T-10

 

 

 

 

 

 

 

蘇愷二十七的發展過程備極艱辛,實在是相當戲劇化。其出使設計一改再改,歷經兩任總設計師。比者喜歡將蘇愷二十七的發展分成兩個決定性階段:第一,是蘇霍伊本人擔任總設計師的階段,在這裡,確定了必須將各種前衛科技用於蘇愷二十七;第二,是西蒙諾夫擔任總設計師的階段,在這裡,除了繼承前階段的大量高科技運用外,更進一步要求這架飛機必須超越F-15。

首先,從一開始接到設計要求,設計局內就有不同的意見,保守的一派認為,只要將現有的SU-22加以修改,換裝先進航電系統即可。另外有人認為,這種修改計畫即使提升就飛機性能,但畢竟其基礎設計已經落後,不但難以有效對抗先進的F-15,未來可能也將缺乏改進空間。後者主張從新設計一種全新的飛機。不久,隻持後者的工程師提出了一種新飛機的概念設計圖。在該圖中表達該飛機有幾項在當時極為前衛的設計。例如採用翼身融合設計以提供更好的升力;以及其他有別於以往蘇聯飛機的外型設計等等。新設計除了不同於以往,其中所需要的技術更是前衛,有的在當時的蘇聯還在發展當中。傳統的一派極為反對這種新設計,他們認為這個新設計的飛機一定飛不起來,就如同美國軍方看到F-117時也認為他飛不起來。就再這個關鍵時刻,設計局創始人,也是當時的總設計師,蘇霍講話了,他支持並鼓勵年輕工程師的想法,並承諾將承擔一切一旦失敗時的責任。就這樣,奠定這架新飛機將為全新設計的飛機並將大量使用最新科技。

新的設計進型開始不久,蘇霍以80歲高齡辭世。由另一位強人西蒙諾夫擔任總設計師。說他是強人實在不為過,因為這位老兄的存在,讓SU-27飛上一個新的台階,也因為他,才有今天讓專家跌破眼鏡的蘇愷三十五以及蘇愷三十七。



正當各種需要用到的新科技新工藝正在進行技術攻關時,美國F-15開始服役並加入幾場空戰,根據這些較公開的F-15資料讓蘇聯發現F-15遠超過想像,經過比對甚至發現已經開始量產的蘇聯另一架新飛機--米格二十九--無法有效制衡山姆大叔的武器。這時西蒙諾夫的一個決定讓SU-27上了新的台階:更新設計,以超越F-15為目標。在這個階段,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西蒙諾夫要某高層撥經費給予新機研製,該高層問他是某確定只有新設計一途。西蒙諾夫說:〝我相當確信,不過方法還是有,那就是我們將中等水平的飛機成千上萬的生產,只要不發生戰爭,沒有人會知道他們的水平,但我們要做出水平以上的飛機,所以只有這條路。〞從現在人的觀點看這句話,西蒙諾夫簡直是〝痞子〞。

  SU-27就在這樣戲劇化的過程中,歷經兩個重大階段而誕生。接下來,要開對這架飛機本身進行介紹了

 

SU-27家族戰機特色

 

 

這架新發展的飛機必須抵抗甚至超越F-15,當時蘇聯的電子科技與西方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別,因為設計思想的原因,當時最先進的米格二十五以及米格二十三戰機中居然還大量存在著真空管〈註1〉。電子科技的落後,使得要達到甚至超過西方,只有一條路,〝大〞,用較為低等的科技做出相對較大的東西,那麼就整體來看,就有達到相同戰力的可能,再加上蘇愷二十七被要求跟F-15一樣將大量電戰設備內建,因此,這架飛機不得已而成為一個龐然大物,一個當你看到他時,無法想像他很靈活的大怪物。此外,為了彌補電子科技的不足以及不致使龐大的飛機喪失應有的靈活能力,蘇霍認為,必須讓這架飛機在飛行性能上完全凌駕在F-15之上。因此,SU-27具備了極為傑出的氣動外型,光在這方面,SU-27就突破了上百個專利,包括焊接工藝、鋁鋰合金等等。其他還包括獨特的射控系統如離軸攻擊空空導彈等的使用等,使SU-27強上加強。簡單的說,SU-27是在電子技術不如人的情況下,對粗操的技術加以整合,並輔以極優秀的氣動外型以及動力系統,而誕生的先進戰機。

〈註1〉其實大量真空管的使用不全因為蘇聯科技落後,他一定程度受到戰略思考的影響,當時蘇聯認為,未來將可能爆發一場在核戰爭環境下的戰爭,在核爆環境下,產生的強大電場以及磁場將使得電子系統受到嚴重干擾甚至無法使用,因此他們以最原始的真空管為機載設備,因為真空管再那種環境下依然能正常通訊。很可能是因為這種思想使得當時蘇聯沒有大力開發電子科技。

SU-27基本型--SU-27S



SU-27歷經滄桑,摔了幾架原型機,死了幾個飛行員,但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這架飛機終於被定型,代號SU-27S Flanker B ,這是俄國多數蘇愷二十七的型號,蘇聯解體後這種飛機開始外銷,外銷型號稱為SU-27SK,中國前幾十架SU-27 就是這種型號。



氣動力設計

該機採用後掠梯形主翼、平尾、雙發、雙垂尾的傳統氣動力佈局,機腹進

氣。

〈1〉使用翼身融合設計提升升力效果以及機動力、載油量等。傳統飛機的升力主要由機翼提供,機身可說是個累贅。將機翼與機身融合,使得機身可以提供部分升力,在SU-27上,其機身可提供全機40%的升力,因此雖然按照定義計算之機翼負荷略大於F-15,但若考慮機身的影響,SU-27的翼負荷是當代最低的,最低的翼負荷以及當代最大的推重比,是SU-27成為當代機動力最好的飛機的主要因素。融合處較厚因此可以增加載油量。 處於同一時代的SU-27、MiG-29、F-16開創了這種設計。

翼身融合對其結構也有良好的影響,融合處用承力蒙皮,可當結構使用,減輕結構重量。主起落架置於融合處下,將承力直接傳給主結構,可以不必額外加強起落架承力結構。





〈2〉符合面積率以及細長比大的機身,使得SU-27高速阻力小,適合他的性能要求:高速攔截。面積率設計是從實驗發現的,實驗發現以往直桶狀機身在飛到某個高速後,會有極大的震波阻力,但是當飛機的橫截面面積變化平順符合〝面積率〞曲線時,這種震波阻力明顯減小。細長比越大,飛機看起來越細長,阻力越小。用簡單的力學觀點來看,細長而平順的機身使音機頭衝擊而分開的氣流較易沿著機身流動並交會,而不易在機身後方產生〝減壓區〞而導致大氣壓力將飛機往後壓。所以這點不難體會才對。

〈3〉分離式雙發動機佈局。SU-27採用雙發動機,一個發動機使用一個進氣道,兩個進氣道分離,分離式雙發動機雖然再單發動機失效時難以控制,但因為在發動機中間有較厚的金屬壁,因此萬一一個發動機被擊傷爆炸,也較不易損壞另一個發動機,這樣整個飛機的戰場生存能力就大為提高。另外,在SU-27的進氣道上更應該加以介紹。他的進氣道分離步局使得在兩個進氣道中間部份形成一個低壓區,因此在這裡很適合掛再大型武器而不至於大幅增加阻力,例如龐大的SS-N-22飛彈就可以掛在這裡。進氣道形狀跟MiG-29類似,由俄羅斯中央流體力學研究院提供協助設計,用的正是美國太空總署進氣道設計天才泰勒梅特所提出的〝最佳進氣道設計〞,這種進氣道位在機腹下方,又有翼前緣延伸協助導流,具備阻力小、進氣效率佳、纏鬥性能優異等特點。進氣口下方設有輔助進氣門,再低速運動時可開啟增加近氣量;當飛機降落時可用柵欄擋住主進氣道而改用輔助進氣道進氣,以避免吸入地面異物等等。

〈4〉翼面積62坪方米。後掠梯形主翼,前緣後掠42度後援後掠37度。水平尾翼的位置在主翼後下方,這是經過許多風洞實驗而確定,位在主翼導引之主要氣流經過的地方以得到最佳控制力,其水平尾翼結構也夠強,除了轉動軸外,再水平尾翼尾部根垂尾的地方有有一個制動機構,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她足以承受強大的氣流。兩片高聳的垂直尾翼位在兩個發動機外側,大面積垂直尾翼使得飛機具備優異的橫向穩定控制能力,這點更保證了高攻角控制能力。此外,這兩片垂直尾翼也一定程度的遮蔽發動機產生的部分紅外線訊號以及遮蔽被漆成銀灰色而顯眼的發動機。

〈5〉主翼前緣延伸到機鼻,也就是所謂的〝翼前緣延伸〞設計。這項設計使得SU-27具備更低的穿音速阻力以及中低速運動性能。因為翼前緣延伸使得在機身前段也有渦流存在,這就相當於在前半段的地方多了個升力來源,需要時,這股渦流產生的升力就可更輕易的將機頭拉起來,也因為有這個力的存在,尾翼因此不必做太大的配平,縱而減低一些阻力;翼前緣延伸激起的渦流除了上述的增加機動力效果外,期較高的能量可以吹除一些附面層,而達到減低阻力、延緩失速之效,因此也增加了高攻角性能。不過在另一方面,這種設計有點降低了細長比,降低高速性能,但畢竟當時的飛機沒有持續在超音速作戰的。

〈6〉兩個發動機中間部分有個向後面延伸約兩公尺的〝尾刺〞,這個看似累贅的東西實在具有相當多的作用,首先,如同之前提到的,他有阻擋報破的功能,增加生存能力;再者,他增加了飛機細長比,使飛機高速性能更好;更重要的,他具有在低速時維持平衡的作用,這點對於低速高工角運動以及纏鬥來說相當重要。在生物中也有類似的例子存在,蒼蠅的尾部就具有一跟細長的平衡杆,用以維持蒼蠅飛行時的平衡。兩者或許有異曲同工之妙吧。除了那些功能外,位次裡面還可以放干擾絲、熱焰彈等,在改良型側衛戰機中還裝有後視雷達。

〈7〉採用類比式四餘度線傳飛控系統,讓飛控電腦自行調節以維持控制。

 

AL-31F渦輪扇發動機

有了優異的氣動外型,還必須有優秀的發動機才能造就優異的機動能力。在蘇愷二十七研發的時候,蘇聯的發動機實在不是很好。推力不夠大,壽命也短,而且維修不易‧‧‧等諸多缺點。AL-31F的出現完全板回局勢,這種發動機由長期提供蘇霍戰機引擎的留里卡土星公司研發,這種發動機保有了俄係風格以及西方國家風格。〈1〉採用模組化設計,維修相當方便,連單一葉片之更換也能在戰場的臨時維修中心更換。〈2〉先進的電子自我檢測系統〈3〉對於高機動下不穩定的氣流以及發射飛彈時的廢氣具有很好的適應性,例如在眼鏡蛇動作過程中,攻角高達100度以上居然還可以進氣!此外,即使熄火,也能在短時間內自動再點火。〈4〉推力強大,最大靜推力74.5knt,最大後然推力122.5knt,超越F-15所用的F-100發動機。〈5〉在壽命上大為提升。大修間隔1000小時,壽命3000小時。不過與西方國家如F-100的8000小時是段不小的差距。

射控、偵查系統

雷達方面在基本型上用的是NO-01雷達。NO-01雷達繼承俄國風格,具備功率大、探測距離長等特點。因為俄國電子科技較落後,因此難以判讀低能量雷達波,因此俄國雷達的功率通常都很大,這使得這些雷達探測距離相當大,相當難以被干擾,但也較容易被發現。不過在沒有〝匿蹤〞觀念的當時,只要探測距離長,抗干擾力佳,就稱得上是好雷達。具備導引當時最先進的R-27半主動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的能力。

最重要、最具有前瞻性的,蘇愷二十七是世界上第一種將多傳感數據合成系統實用化的飛機,在座艙罩前整流罩內有個球型透明裝置,內有光電追蹤系統,包含紅外線追蹤系統以及雷射測據儀,整個系統與座艙內的頭盔瞄準具相連。該設備可以被動接收紅外線訊號,探測出目標的方位以及俯仰角,雷射測距儀可探側距離,這些資料再傳給頭盔瞄準器HMS,這樣飛行員可在用頭盔目視目標的同時加以鎖定目標,搭配可離軸攻擊的R-73纏鬥飛彈攻擊。可說是做到了看到哪裡打到哪裡。這種打擊方式西方國家一直到新世代戰鬥機才有使用。由此可知在這一方面SU-27真的是凌駕所有飛機了。光學偵查的好處是可被動接收訊號,在必要時可以關閉雷達,完全用被動式搜索,這樣大幅減低因為發射雷達波而被發現的機會,此外也可增加發現匿蹤飛機的機會。SU-27SK使用第一代紅外探測裝置(光點式掃描,而不是掃描陣列或凝視陣列),最大探測距離50km,激光測距儀操作距離8km。

激光測距儀也用於協助Gsh-30-1單管30mm機砲的操作,使用激光測距精確度大大高過雷達測距,因此SU-27的機炮精確度應該很高。

 

R-73是世界上第一種能離軸攻擊的飛彈。所謂離軸攻擊就是能偏離機頭指向攻擊敵人,以往的纏鬥飛彈離軸角度只有幾度而已,幾乎可說是無法離軸,因此飛機必須讓機頭盡量指向敵人才能發射飛彈,但R-73早期型就可以離軸60度攻擊(最新的離軸超過75度),再加上具有達20公里的最大射程(改進型達30至40km),因此搭配HMS的作用簡直如虎添翼。R-73一出現,就是世上最先進的纏鬥飛彈,美國為了反制他而發展AIM-9X飛彈。目前是上出現幾種先進的纏鬥飛彈如以色列的巨蟒四型、德國的IRIS-T、美國AIM-9X都還未必完全超越之,而R-73本身也一直在改良。

 

內建電子戰系統

SU-27電戰系統完全內建,例如主動電磁干擾系統等。在干擾系統方面,發動機兩側整流罩內各有14個、尾刺上有4個(共32個)干擾絲或熱焰彈發射器。其電戰系統可發現鎖定自己的雷達波並自動切出適當長度的干擾絲加以干擾。有一點也必須注意,因為俄國飛機在許多戰場上飽受美國響尾蛇飛彈的折磨,因此俄國對於研發熱焰彈不遺餘力,俄國製的熱焰彈性能極為優異,在近年幾個空戰中就有優異的實戰表現。尾刺裡除了干擾彈外,還安裝了電戰天線。

儘管他的航電已較先進,且綜合功能強大,但就系統本身的先進程度,仍然比不上西方系統,特別是在通訊,這方面的發展,俄國落後西方甚多。

武器系統

SU-27最大外掛武器量6000公斤,有10個外掛點,可掛載R-27半主動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以及R-73紅外線導引纏鬥飛彈。對於R-73,載射控系統一段已經有概略的介紹,在此不贅述;R-27則是當時俄國最好的長程飛彈系列,有許多種改良型,如增程型、紅外線導引型、超長程型、主動雷達導引型、反輻射型等。根據專家對90年代末發生在非洲地區一場MiG-29與SU-27互射R-27飛彈的小規模空戰的評估,R-27大約與AIM-7M同級,比AIM-7M略差。

在固定武裝上,在右側翼前緣延伸板中有一門Gsh-30-1 單管30mm機砲,備彈150發。這種機砲是同級武器中最輕的一種。在外觀上,SU-27上這種機砲的外面附近的金屬並沒有漆上塗料而露出醜醜的金屬原色。這可能是途料耐熱能力不足的緣故。



增加生存力、戰損容忍度

SU-27這一代的戰機有的開始注意對損傷的容忍度,也就是受輕度戰損時還能正常操作,例如採用三重或四重線傳飛控,就可以讓飛控系統受損一次或兩次時仍能正常操作。這是在電子系統部份的抗戰損能力,但真正困難,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則是結構上的抗損能力。在SU-27的年代,結構上的抗戰損能力只有俄國與美國(F-15)掌握。在SU-27上,除了分離式發動機能增加一些生存力外,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那就是一種保護飛控系統的裝置,當戰機的液壓系統被打破時,該系統會自動噴出一種特殊化合物堵住〝傷口〞,避免液壓系統的油外漏以及造成大火。SU-27在一項空中擦撞意外事件中,展現了他強大的抗損能力:1987年9月13日上午,一架挪威P-3B反潛巡邏機延蘇聯海岸飛行,蘇聯國土防空軍派出一架SU-27S攔截之,P-3B因而返航,並拍下了西方國家第一張SU-27照片,隨後又回到原來航線,SU-27S也再度攔截之,10點56分,在雙方僵持一段時間後,飛行員受到命令,從P-3B右下方快速飛過,其垂尾重傷了P-3的發動機,該機發動機被切傷,且發動機葉片被切斷,反插進機身,只好回到基地。這個事件相當有名,SU-27因此被稱作〝碧空手術刀〞。而那架SU-27如何了呢?據說他的垂尾也受傷,但安全的回到基地。這聽起來可能沒什麼,但與2001年4月13日中國殲八II在南海與美國P-3B相撞結果機身斷成兩截墜海,機毀人亡這事件相比,就大概可以知道,SU-27的戰損容限應該比較高了。

在飛行員逃生方面,如同米格二十九等,用的是著名的K-36系列,K-36性能優異,在多次航空展中米格二十九的〝摔機秀〞中可以看到,例如再1999年俄羅斯一架SU-30MKI表演失事,但在相當低的高度兩飛行員彈射成功,在那之後,K-36展出攤位生意就上門了。K-36比起美國最好的彈射椅,安全彈射高度更低、可彈射速度更大、經過多次實驗證明可靠度高‧‧‧等優勢。光高速一項就比美國產品優異相當多,更適合F-22的超級巡航作戰彈性,因此美國有意向該設計局合作生產K-36,合作已經展開。



簡論

基於上面的介紹,相信您對SU-27有了基本的了解,憑藉對較粗操科技的加以整合以及極優異的氣動外型、動力系統還有強大的武器系統、射控系統等。造就了一代名機SU-27。在蘇聯解體後,憑藉優異的性能,SU-27有了良好的外銷成果,為俄羅斯政府以及設計局帶來一定的財富。其中,中國空軍的採購量佔外銷總額的大多數,在購買了近百架SU-27SK後中國進一步引進改良型SU-27SMK生產線以其迅速提升自己的航空科技。這些外銷所得的經費也造就後續許多改良型的發展,甚至讓蘇霍設計局完全靠自己的經費研發S-37第五代戰機的技術驗證機。

SU-27的成功,可以說絕大多數決定於蘇霍及西蒙諾夫兩位總設計師。雖然飛機仍然是眾多的蘇聯工程師一起設計而非蘇霍、西蒙諾夫自己,但若沒有他們的遠見,今天的SU-27可能只是一架電子系統很進步,可是又沒有西方進步的Su-17或Su-15。我們不難發現,蘇或以及西蒙諾夫在SU-27的發展過程下了兩大決定,都有一個共通點:〝支持新的科技〞。在一大堆工程師都認為改良就飛機就可行,甚至認為新的設計沒有實用價值的情況下,他們仍能堅持自己的眼光,是難能可貴的。

在武器發展史上經常有這種例子,有人提出將某些新科技用再未來的某些武器上時,總有些政治人物或工程師認為現有科技只要稍加改良,一樣可以辦得到,而忽略了新科技的前景,以及新科技可能帶給民生的好處。蘇聯的SU-27是一個例子,在美國,這類例子也履見不爽,例如F-117發展時,很多工程師將之譏為〝飛不起來〞;F-22被國會刪減的原因之一為〝只要將F-15修改就能達到相當的性能〞,沒有考慮F-22上面的新科技的前景。

 

SU-27SMK /SU-30KI

成大軍研社 LUZE

 

性能諸元請參考SU-27SK,在比對本文所述之改良重點

 

90年代初,因天安門事件而遭受聯合國武器禁運處分的中國,在得不到西方國家軍事技術援助下,到俄羅斯取經。當時蘇聯極欲外銷米格二十九,但中國軍方高層一再堅持要買更好的蘇愷二十七。雙方就這樣堅持不下,但819事變後,龐大的紅色帝國一夕瓦解,不就俄羅斯政府就同意出售SU-27SK給中國。如果當時買到米格二十九,也許現在早就有中國版本出現,但是戰力以及長遠觀,都將不如SU-27。站在中國人的立場,真應該感謝那些堅持只要最好的的軍方元老們。

1992年6月22日第一批SU-27SK由俄羅斯直飛中國蕪湖基地,中國空軍進入了新的時代。經過試用後發現性能的確優異,因此中國開始向俄國協商引進生產合同。中國希望能引進生產可空優且具備優異對地攻擊能力的多功能蘇愷二十七。雙方終於在1995年達成協議,由俄羅斯授權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公司生產蘇愷二十七改良型SU-27SMK。雙方約定,由俄國協助沈飛建立生產線,然後由提供零件組裝漸漸走向國產化,待國產化達70%以上時改稱為制式代號殲十一。此外俄國有義務將中國現有的SU-27SK改良成SMK規格。
外銷代號SU-27SMK的SU-27SM是由俄羅斯共青城飛機製造廠改良並生產的(為了記念俄國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因此該場近幾年改名為加加林飛機製造廠,該廠主要以生產蘇式戰機為主)。該廠為提升蘇愷二十七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並未了合乎中國軍方要求,針對蘇愷二十七基本型的不足加以改良,成為多功能戰機---SU-27SM。改良重點包括提升載重量、燃油量、改良雷達、電戰系統、武器系統等。其他設計在基本型已經提過,在此僅列出改良重點。



〈1〉最大籌載方面,由原來的6000公斤提升為8000公斤。

〈2〉燃油量方面,由原來的9600公斤提升到超過9900公斤。且可加掛兩具副

油箱,掛副油箱時航程達4290km,經一次空中加油達5200km。

〈3〉武器掛點由10個提升為12個

〈4〉在電子科技方面改良更多,再基本型上飛控系統根F-15基本型一樣,是類比式線傳飛控系統,但在SM型則使用四餘度線傳飛控系統。所謂的四餘度線控系統是先進飛機才使用的,以往的線控系統通常是3餘度,三餘度系統可承受一次損壞而正常控制,但受損第二次就會操控失靈,四餘度系統可使飛機多受損一次但仍能正常控制。3餘度FBW又稱3重控制,4餘度又稱4重控制,線以三餘度作說明:對於每一個動作指令,每一個獨立系統都會做出反應,電腦會自動比對三套獨立系統,並服從多數系統的反應,因此,當沒有故障時,飛行員要向右轉,每一個系統都要向右,因此飛機向右轉;當一個系統壞了,就有兩個對的一個錯的,因此飛機仍然向右轉;兩個壞掉時,好一、壞一、壞一,沒有哪個式多數的(壞的不一定是一致的),飛機操控開始失常。而當四重系統壞掉兩個時,好二、壞一、壞一,好的佔多數,因此飛機正常操控。

〈5〉先進的玻璃化座艙。在基本型當中,座艙充斥著大量的儀表,這是得操作相當複雜。在SM型中,用數位顯示幕大量取代儀表,也就是所謂的〝玻璃化座艙〞。

〈6〉隼式相控陣雷達。空對空探測距離最大170到180km,追蹤距離60到80km,追30打6(一說追24打6),對驅逐艦300km,對快艇180km,鐵路橋樑150km,移動坦克25km,X波段。還可以同時處理空中及地面海面目標。這是俄國法佐特龍公司(NIIR)最新推出的雷達,裝備在SU-33UB上,將來也將用於SU-30MK、SU-33等,比1996年時SU-37使用的NO-11M還要先進。2001年,俄國就已開始為中國的SU-27SK換裝此種雷達。

〈7〉AL-31改良型發動機,推力更大最大推力約13000kg級,因此SM型雖然因為功能增加而導致重量增加,但整體推重比卻超過S型,空戰能力更高。

〈8〉武器方面,可以發射R-77(AA-12)射後不裡空空導彈,該導彈最短射程

300m,最大射程約100km,可對付12G激動的空中目標。此外,還能配備Kh-25PD無線電導引飛彈、Kh-29TD電視導引飛彈、Kh-59對地攻擊飛彈等精確對地攻擊武器。

〈9〉中國採購的SU-27SK有加裝GPS衛星定位裝置,SU-27SMK也會有。

〈10〉其他可供辨識的特徵:機首左方加裝可收納式空中加油管;光電探測汽由風擋中間移至右方。

 

 

整體而言,SU-27SMK是一種水平頗高的單座型戰鬥轟炸機,是90年代中期俄羅斯共青城飛機製造廠以研發SU-35等先進飛機之經驗,幫中國設計的SU-27改良型。原本預定裝備的ZHUK-M雷達也是到90年代末才裝備於中共購買的SU-30MKK中,後來SU-30MKK於2001年換裝ZHUK-MS雷達,而SU-27SK換裝SOKOL隼式相控陣雷達,SU-27SMK就算因為經費問題而只裝備ZHUK-M,也是相當不錯的雷達了。據估計,SU-27SMK空戰能力為SK型的1.2到1.4倍,對地攻擊能力提高17到24倍。

除了中國的殲十一,印尼購買的SU-30KI就是SU-27SMK。不擴配備或許有些許不同。

參考資料: 軍武狂人夢

文章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416000011KK09197慢跑襪子襪子功能台灣襪子品牌襪子推薦船型襪紳士襪推薦除臭襪推薦運動襪穿搭腳味健康襪

台長: constaj1a54
人氣(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