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20 22:19:22| 人氣2,5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造紙職人的傳承使命 廣興紙寮黃煥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0.jpg 

通往廣興紙寮的小巷,在林蔭遮蔽下少了夏日的酷熱,反而沉澱了浮躁的思緒,彷彿沾染了文人的儒雅氣質。映入眼簾的是棟黑白相間的建築,樸素中散發著淡淡的日式風情,再向前數公尺,廣興紙寮的造紙工廠便矗立於小巷的出口。以國畫山水畫的風格彩繪的紙寮外牆,生動的呈現了手工造紙的過程,從取材、煮漿、漂洗、打漿、蕩漿入廉、壓紙,到最後的烘焙成紙,每個細節在牆上活了過來。而入口兩側,以率性大方的字體寫著:「廣繼傳紙,興合時宜」,更呼應了廣興對紙文化傳承的使命。

2.JPG 

ST830393.JPG 

廣興紙寮的現任負責人黃煥彰,在手工造紙業最低迷的八○年代,自父親手中接下重擔。但是隨著時代的演進,只能以毛筆書寫的手工紙漸漸地被容易取得的機器造紙取代,原子筆及鉛筆的普及更壓縮了手工紙產業的生存。除了面臨市場縮減的問題,大陸及東南亞地區的削價競爭更讓台灣手工造紙的處境更加艱難,不少人紛紛出走甚至倒閉,對於手工造紙的未來,他開始產生強烈的不確定感。


1.jpg 

面對大環境慘澹的困境,黃煥彰決定放手一搏,將原本的生產線轉型為觀光工廠。他提到,傳統的文化產業在不得已的縮小過程中,難免造成不少閒置空間。他深知如何善用這些空間將是突破的重要關鍵。但是過去的工廠是以生產為唯一目的,因此導入觀光後,從動線安排、廠房舒適度、通風、光線、美觀,到處都是問題。然而,這類型的產業轉型,世界上根本寥寥無幾,在毫無資訊的狀況下,一切只能靠自己的摸索,一邊學習一邊改進,「那過程對我來說,好像不是人過的日子一樣」黃煥彰感慨的說,龐大的精神壓力和體力負荷幾乎讓他喘不過氣,「太疲倦了,真的太疲倦了。」

1339041412.jpg 

眼看轉型過程中生產和觀光兩頭燒,黃煥彰的妻子吳淑麗所幸放棄了鋼琴教學的工作,全心投入紙寮的觀光發展,砸下大量的精神和人力、物力,支持丈夫對手工紙的執著。為了讓師傅們得以專心生產,他們培訓了一群擁有專業造紙知識的解說員,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使來訪的民眾能有所收穫,讓這份古老的手藝繼續傳承。現在即使一口氣湧入1、200名遊客,解說員們依然可以有條不紊地保持動線的流暢,這是夫妻倆辛勞十多年才換來的成果,也就是這樣的執著,讓這山城裡的造紙術出現了一絲曙光。

5.JPG 

雖然選擇了開放觀光作為手工造紙的轉機,但是開訪至今,廣興紙寮堅持不收門票。在觀光帶來的商機背後,黃煥彰反而更希望讓大家了解台灣手工造紙的意義,期待將來紙文化能成為生活的一部份。他說,紙是文化發展的基礎,當今所有的歷史、文化、知識,都是靠紙張才得以不斷傳承,但是卻沒有人注意過它的文化。為此黃煥彰有著一股強烈的使命感,為紙發聲,「我想要確立我的行業,在歷史上、在各行業中的地位。」

2.jpg 

這股對紙文化的堅持催生了「紙履歷」的創建。「一支六百元的Casio手錶都有好大一疊的說明書,但是當你將一生的精華、學識、技巧在紙上揮毫時,卻不交代清楚創作過程,這是對自己作品的不注重。」黃煥彰感慨的說道。而這個想法讓他決定建立紙履歷的制度,希望藉此紀錄下紙張製作的心路歷程,讓這些紙背後的意義得以被記載傳承。

A0001.jpg 

除此之外,手工造紙業也正面臨了文化斷層的問題,「水深火熱」的工作環境讓年輕人們避之唯恐不及,在沒有新血注入的情況下,造紙師傅的平均年齡已高達65歲。面對這樣的斷層,黃煥彰及師傅們都倍感憂心,「雖然很艱苦,我還是希望這個工作能夠傳下去。」蔡美鑾一邊篩紙一邊用台語無奈地說道。不希望手工紙業將來在台灣消失,黃煥彰希望可以將手工紙打入大陸市場,再將賺取的利潤回饋產業,「我不相信能賺錢,年輕人會有不回來的道理。」

10.JPG   

看著黃煥彰與上門買紙的顧客聊起紙張時,神采中流露出一股對「子女」的驕傲,或許就是這股動力讓他願意為台灣造紙業繼續堅持,繼續不斷求好。即使面對不斷出現的危機,他仍選擇為紙文化執著,讓更多人可以看見台灣手工造紙背後的故事,也讓這樣不凡的紙文化得以繼續傳承。


6.JPG 


DIY教室教學作品
4.jpg 

6.jpg 

廣興紙寮  http://paper.webplanet.tw 
廣興紙寮網站 http://www.taiwanpaper.com.tw
線上藝廊 > 紙藝產品 http://www.taiwanpaper.com.tw/photos.php?album_cat_id=100



媒體報導

TVBS.jpg

 【台灣宏觀電視】手工紙的故鄉:埔里廣興紙寮
 【瀛憲東西遊】手紙藝之鄉。埔里廣興紙寮
 【僑見台灣美】埔里廣興紙寮
 【觀光工廠】廣興紙寮
 【中時電子報】 台灣紙的消失與重生
 【聯合報】打拚為啥? 東坡傳書法 我傳紙文化
 【中時電子報 】台灣紙的消失與重生
 【聯合新聞網】廣興紙寮 堅持紙文化 種出台灣紙
 【自由電子報】 埔里造紙業 走過70年興衰
 【聯合新聞網】 廣興紙寮 堅持紙文化 種出台灣紙
 【數位時代】落實蔡倫造紙的樂趣 
 【中國時報】 推動紙履歷,為文化留一筆
 【聯合新聞網】惜福宣 保留筍香 遇墨飛白 
 【中時電子報 】 推動紙履歷 為文化留一筆
 【中時電子報】 配方失傳 張大千紙難再製


獲獎紀錄: 
•94年經濟部中小企業主辦地方特色產品創意競賽獲優等獎。
•96年經濟部創意生活事業頒証。
•96年社區營造學會暨第二屆台灣優良社區產業榮獲首獎。
•96年度榮獲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英語服務標章認證擭評定五顆星。
•97年通過經濟部工業局觀光工廠評鑑。
•98年獲選經濟部工業局優良觀光工廠。



網友遊記
[埔里] 埔里遊第2站‧廣興紙寮 @ 宅肥話虎
南投廣興紙寮遊記 @ Aska的時光饗宴
廣興紙寮 - JamesLin的Blog
[南投埔里]廣興紙寮 - ■純粹■
烏牛欄手作巧克力+廣興紙寮隨意走 - 甜蜜三加一
南投~埔里廣興紙寮造紙趣 - CJ -image‧CJ 意象館
廣興紙寮半日遊 @ ucp的生活隨筆 
廣興紙寮 - 手工紙與拓印樂趣 @ 藍子兄弟  



【築夢踏實】造紙職人黃煥彰的傳承使命


達人報導採訪編輯 - 陳冠華


【達人檔案】造紙職人黃煥彰的傳承使命   
台灣手工造紙從無到有,如今創造出一套台灣味,非常不簡單。黃煥彰認為,對紙的認識與對待,相當程度代表一個國家的生活品味、文化內涵、對美感的尊重,「好不容易有的造紙文化,假如斷層了,往後我們要如何凸顯自己文化的代表性?」他認為,從這個角度看自己土地發展出的造紙術,台灣紙才更有揮灑的空間。  

台長: bead
人氣(2,5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教學報導 |
此分類下一篇:勇敢編織夢想-竹夢天使張瓊文
此分類上一篇:泥畫家楊敏郎的泥、畫、雕之作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