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01 22:56:08| 人氣7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在這裡,我們曾燃燒──一間書店的故事(9)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文載於幼獅文藝十月號)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當木心再也無法承受營運的虧損,這家店在一年多時,差點結束。店長R一句「從來沒有這麼想要做一件事情」,找來朋友C,一起把木心持續下去。是謂「木心二代」也。這時,原本的主人Y已經退居董事。

 

木心二代做出的最大變革,便是要供應餐點。雖然這完全不在木心一開始的籌劃內,但面對要生存下去的壓力,RC兩人把藏書主倉庫改成小廚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此外就是要把部分的書撤走,一方面書店也吃不了這麼多庫存,一直要處理掉的書也該處理掉,二方面要做餐飲的話,自然需要更多空間。木心本來供應飲品的客席區域就不算小,加上挪出的空間,「木心食堂」是可能發生的了。

 

2008跨年夜晚上開始,木心食堂便開始小試身手,供應了大夥兒小派對的下酒點心。此後,木心的兩個主腦RC幾乎全日都要輪流待在店裡了,店長R每日一大清早便要上市場採買食材,進行前置作業。加上原本書店的瑣碎,整個工作量變得很大,但為了讓木心能夠持續下去(書、影音等相關依然儘量保持精華原貌),R算是賭上了自己的人生規劃。原本經營民宿的C,本來是木心的好朋友,自從決定投身木心二代的經營後,她就成了整個書店不可或缺的一員。C是個豁達開朗的人,與內斂謹慎的R頗有互補之效,她也具備「木心之友」基本上應該會有的特質:喜歡看書,聽音樂。與C相處起來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她很機靈,但是不至於心機,總是給人正面的能量,但不是嘻嘻哈哈的那種。做起餐飲來,也是如此;RC都發揮了她們個性裡最棒的部份,投身於木心二代。為了食堂的經營,他們甚至跑遍大江南北,不遠千里去取經;木心食堂從無到有,硬體也好軟體也好,一切都是他們倆變出來的。

 

因為木心終究並不是變成一家餐館,我們叫它「木心食堂」,對我們而言,其意義還是不同的。希望大家可以接受在書、音樂和電影之外,在這裡找到另一種樂趣──吃食。逛逛書店,到了吃飯時間,或者肚子餓了,能夠有一種選擇,填飽肚子外,在書店吃飯也是「特別的平凡經驗」吧──雖然理應很少人特地跑到書屋吃飯,但是畢竟是蠻特別的,尤其小小改裝後的木心,變得更適合用餐;然而,吃飯是件平凡的事情,尤其如果只是「逛逛了想吃點東西再繼續」的純然心態,那木心食堂提供的其實就是很平凡的飲食經驗。所以說是「特別的平凡經驗」吧。其實,複合式的書店到了今日已經有了各種樣貌,甚至是咖啡店裡賣書的也有,在咖啡店裡看書或在書店裡喝咖啡似乎已經變得很稀鬆平常,木心食堂做出的,大概是更進一步的,一方面維生,一方面希望能夠帶給客人對於書店一另類歸屬感(喜歡木心書屋,因而在這裡用餐,或者帶朋友一起來玩來吃)。

 

為什麼要來木心食堂吃飯?首先你不會聽到很爛的音樂,再來你可以在等餐時逛書店,然後你可以吃到還不錯的餐點,附餐和飲品也很有誠意。吃完飯,你還可以再逛逛書店。如果你對這個空間已然流連忘返,那木心食堂對書屋愛好者而言實在是一大福音。木心食堂的招牌菜是日式咖哩、各式醬料的義大利麵,如果你比較想來點不一樣的,也可以選擇風味餐。看到菜單時,本來我還有些不可思議:真的要在這裡吃這些東西嗎?可能是因為我平常並不算是個愛吃東西的人吧,並沒有特別的感覺。後來我發現,其實木心食堂的反應還不錯,甚至也會有預約一票人來吃飯的景況。或許木心書屋的招牌真有其魅力吧,也肯定食堂的食物是不難下嚥的。後來我也習慣了在木心吃飯的日子,因為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下子就到了人們所謂的吃飯時間,而我總是不想離開書屋,常常也不知道吃什麼好。想想,我還真是木心食堂標準的目標客人之類型啊。在木心食堂吃食,始終是件溫暖的事情。

 

小小的廚房沒有維持得很久。木心食堂在半年多之後也跟著書屋一起走入歷史。

有時候我還是會想起店長一手做沙拉一手盤點書籍的忙碌景況,又或者C又煮出了什麼奇異的料理,大家聽著搖滾樂一起分食。木心食堂真的是個奇妙的存在,RC替書屋的付出,真的很可敬可愛;木心食堂總以日本電影《海鷗食堂》作為目標,我想,有某些幽微的情懷,的確是類似的。雖然沒有能撐太久,但至少,有種總是新鮮的香氣會留植在木心的記憶裡,那不只是書香或咖啡香,而是你可以,曾經真實入口的齒頰留香。

 

 

 

 

台長: coldbean
人氣(7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