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08 01:09:52| 人氣9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在這裡,我們曾燃燒──一間書店的故事(4)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載於幼獅文藝五月號,「光的橫陳」專欄。)

 

自木心書屋正式歇業後,我再也沒有繞經其附近。也許有些刻意,不想看見它「不是我們的」了之後的樣子。然而,書屋原址附近有了諸多改變──大型連鎖賣場和百貨公司相繼進駐,隨之而來的小商家也紛紛開燈作生意。可以肯定的說,那一帶是更繁榮了。事實上,木心書屋正走向歇業之路時,百貨/賣場已經開始接近落成,所謂一盞燈熄,一盞燈亮。諷刺的是,這龐大的資本主義侵略,或許原本可以給書屋帶來些人氣的。但,我們撐不到那時。聽朋友說,把店頂下來的屋主,似乎把內部的裝潢都給打掉重來了,外部也搭起鷹架準備做新的招牌,要開一家輕食店吧,聽說。 

那一天,我終於鼓起勇氣,騎車繞過木心書屋原址。鐵門深鎖,但果真看見鷹架搭起,我想正如朋友所說的,內部肯定也是整個改掉吧。想起木心打包的那最後一刻,我特地帶了相機,把一些角落的拍攝下來;即將結束的木心樣子,跟即將落成時很像,都凌亂而親密,那拍下照片的每一瞬間,時空交錯,心中陣陣酸楚。「為什麼都還沒有書?」──是啊,我們辦音樂會慶祝木心開始時,事實上書都還未上架呢,我們只是騰出空間,讓大家有乾淨的地方可以站坐,隨後的整理與諸多瑣碎雜事、處理佈置,到木心真正已可示人,示人後又真的像個樣子,又是一段時日。就像要結束時,我赫然發現,原來這裡已經累積了這麼多東西──一個個空箱子裝滿了書運走,另一疊空箱子又是全滿再全滿;吧檯椅,咖啡器具,音響,唱片,裱框海報,黑膠唱機,沙發……初我們是怎麼把這些東西慢慢累積起來的?已經記不得了,只曉得過往的日子裡,大家有好東西就往木心擺,尤其是Y幾乎把自己當成了自己家。就這樣,我望著廢墟樣的木心,兩次,一次是誕生,一次是逝去。 

許多人問,書店怎麼賺錢?這年頭,開書店當然賺不了什麼錢,這點常識,我們也是曉得的。不只是一兩次,我和Y站在昏黃的木心門口抽著菸,一邊談論著「這下子還要玩下去嗎」,木心燒錢的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但足以拖垮一個人的人生規劃。Y對於書店的熱情從未改變,但現實裡,金錢缺口卻讓人吃不消,其實算算相加,一個月的支出並不太多,但收入實在不夠。一天賣二三十杯咖啡,或許才能平衡賣書與唱片的微薄利潤,但是對一家位於市區邊陲地帶的小書店而言,這未免緣木求魚。就這樣,木心的錢慢慢燒,Y給自己一個底限,燒到多少,他就不做了──很快的,一年左右,底限接近了。這時木心已經相對的壯大,有了自己的性格,發展出熟客群,有肯定會賣的書和肯定不會賣的書,有了木心的品味。應該說,一家書店的魂,在大家不計成本效應的投入下,確實已然成型。這時候要把書店收掉,實是可惜但又現實。我想起開書店前跟Y聊過:我建議你不要做,要做就讓夢想燃燒得久一點。顯然,有時候多久的定義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除非,除非…… 

雖然壽命只有兩年多,但木心有兩次差點真的收起來,第一次靠著Y找到情義相挺的金主,願意讓木心繼續──這件事情純屬偶然,並沒有特別去求,但是這位Y的友人十分爽朗的就拿了錢出來,沒什麼私人要求,只想要木心繼續。我們都知道這筆錢很快也會燒光,但是解燃眉之急,暫時保住書店的希望是有了。而保住一刻是一刻。就是有這樣的人,讓木心書屋成為一個很可愛的地方;「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到這一刻我才真正覺悟體會。在每一個早晨,鐵門拉起;每一次黃昏,招牌燈亮起,都是無比幸福的事情,畢竟,在那背後燃燒著的不只是我們的熱血,還有存摺裡的數字。人們總會說,開書店就是這麼一回事啊,或許吧。但是眼看著它如今的樣子,我不禁要說,無論如何,曾經,那是幸福的日子啊。我騎著車一路回家,沿著以往從木心回家的路,慢慢的騎。溫暖又悵然的心情在迎面而來的風中化開了,那麼一瞬間,我以為自己回到了過往,那每每滿載而歸的日子。 

台長: coldbean
人氣(94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