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13 16:36:51| 人氣2,28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好的生命起點--馬友友「巴黎.美麗年代」

圖說:馬友友最新專輯「巴黎.美麗年代」(Paris La Belle Epoque)(Sony SK87287-2,新力音樂)


網路有人問我:「馬友友的音樂為何有獨特氣質?」這個問題,我並沒有答案。不過從幾個地方,可以觀察馬友友人格養成的獨特之處。他出生在巴黎,在法國與美國受音樂教育,從小就具備了國際觀;雙親良好的家庭教育,更養成他溫文儒雅的個性。即時到今天,他依然給人鄰家男孩的感覺,而非遙不可及的國際巨星。

他一方面學音樂,另一方面又不放棄其他學問的追求,形成一種兼具感性與理性的學養內涵,同時內在的東方血液完美融合外加的西方文化。這些「巧合」,造就了馬友友,更造就了他獨特的音樂氣質。

「巴黎.美麗年代」是馬友友最新專輯!錄音時間2003年1月28日到2月1日,是紀念他與太太Jill結婚二十五週年。回顧他過去的錄音,可看出刻意的選擇:像「繁花似錦巴洛克」等於一趟古典時期的大提琴溯源,而「臥虎藏龍」原聲帶則像對自己文化內涵的溯源。至於「絲路」代表著東西交流的地理渠道,馬友友就像撫摸自己身上連貫東西的臍帶,有著深沉的自省反照。

這次他選擇生命的起點—巴黎!花都是他接觸大提琴的起點,同時充滿著他早期音樂學習的回憶。馬友友的雙親在巴黎生下了他,四歲時他便在巴黎上第一堂大提琴課,當時因為高度不夠無法拉琴,還必須在椅子下墊著一本厚厚的電話簿。如今這位大提琴泰斗,在全世界擁有的樂迷的電話集結起來,可能遠比任何一本電話簿還厚。

「巴黎.美麗年代」全是法國作品。從馬斯奈「泰綺斯冥想曲」熟悉浪漫的旋律開始,馬友友的大提琴與鋼琴的呼吸搭配格外絕妙,你若稍微將音量開大一些,便可清楚地感覺到大提琴的形體,以及琴體共鳴與弓弦摩擦。馬友友的改編,音樂更細膩,且少了小提琴版的誇張。

接著佛瑞「第一號A大調奏鳴曲」,同樣由馬友友改編。第一樂章灑脫中見激情,凱薩琳史托特(Kathryn Stott)的鋼琴伴奏如行雲流水,兩者對話相當具有張力,尤其是發展部的情緒。不過,馬友友的音色在這個充滿表情、情緒快速轉變的樂章中,顯得有點不太對味。

所幸第二樂章大提琴像一部攝影機似的,帶領著聽眾的耳朵緬懷回憶,扳回不少分數,鋼琴則畫龍點睛地扮演烘托角色。第三樂章輕快活潑,大提琴夾雜拉奏與彈撥,顯得生氣勃勃。第四樂章有著柔美旋律,是馬友友擅長的樂句典型,當然有不俗的表現,尤其最後的高潮相當具有說服力。鋼琴整體錄音雖然豐盈,但音粒比起大提琴就顯得模糊朦朧。

第三首聖桑「哈瓦奈斯舞曲,作品83」,再度由馬友友改編為大提琴。除了一開始導奏略帶哀怨外,音樂充滿了跳舞的律動感,與鋼琴搖曳的彈性速度相映成趣。你會發現馬友友拉奏不同和絃時,運弓也會隨著和絃的性格有所變化,可說琴弓充滿感情。這種帶點法式的拘謹內斂,與過去馬友友的全然浪漫不同。

最後法朗克的「第一號A大調奏鳴曲」,是深具代表的法式奏鳴曲,這裡依然是大提琴改編版。第一樂章充滿典型法式精緻和聲,馬友友表情幅度雖大,但不至於情緒氾濫,制約得相當不錯,深刻又耐聽沒有偏離法式美學。第二樂章狂亂交錯,馬友友弓法的表現達到戲劇張力的臨界點。最末兩個樂章著重內心深刻的挖掘,運弓與動態範圍依然很大。

最後我要說:「巴黎的馬友友,有你從來沒有聽過的精采!」

台長: 歐頭
人氣(2,28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曲類)弦樂 |
此分類下一篇:「猶太碧玉」流放五百年的中世紀情緒
此分類上一篇:【新片報到】醇美之音—絕世真空管之小提琴篇

日本藤素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0 04:23: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