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21 21:32:21| 人氣13,7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俄系指揮第一人」穆拉汶斯基(Evgeny Alexandrovich Mravinsky,1903-1988)

 

每位被冠上「偉大」字眼的指揮,都有其關鍵因素!穆拉汶斯基(Evgeny Alexandrovich Mravinsky)的偉大,也有其時代和歷史的背景。他就像前蘇聯指揮大軍的領袖統帥般,無疑是俄系指揮中知名度最高的,他一輩子都指揮俄國樂團,唯一帶過的非俄樂團就是捷克愛樂,這樣一位對西方世界來說「十分神秘」的指揮,竟能傳奇地在全球享有高知名度,擠身20世紀偉大指揮家萬神殿中最高的位置,能與他並列的,只有福特萬格勒、孟根堡、克倫培勒和華爾特等寥寥幾人……

 

 

扭轉蕭斯塔高維契的命運

 

 

穆拉汶斯基190364出生於聖彼得堡(也就是日後的列寧格勒),命中注定要與這個城市有很深的淵源。他是俄國女高音Yevgeniya Mravina的侄兒,也算出身音樂世家,因此六歲開始與Valentina Storet學鋼琴。

 

1918年他父親過世後,穆拉汶斯基就在馬林斯基劇院的後台工作,擔任民間歌舞劇的龍套演員,以及聖彼得堡芭蕾學校的鋼琴伴奏員。在前往列寧格勒音樂院念音樂之前,他在列寧格勒大學讀主修生物。1924年他先在列寧格勒音樂院主修作曲,1927年又轉修指揮,師事Nikolai Malko and Alexander Gauk

 

1929年他有了第一次公開演出的機會,193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且馬上獲得馬林斯基劇院的助理指揮一職。不過,直到1932年他才首度以基洛夫劇院指揮身份登台,以柴可夫斯基《睡美人》為他的首演作品,從這年起直到1938年間,他接掌指揮波修瓦歌劇院與基洛夫芭蕾舞團指揮,等於是如今當紅的俄國指揮葛濟夫的大前輩。

 

1937年穆拉汶斯基被指定首演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五號交響曲》,當時蕭士塔高維契已被史達林政權視為反革命分子,《第五號交響曲》可以說是他戴罪立功並向史達林政權輸誠之作,而穆拉汶斯基的首演大成功,也讓蕭士塔高維契重新與蘇聯當局修好,扭轉了人生命運,從此穆拉汶斯基便與蕭氏過從甚密,他的《第五號》(1937年首演)、《第六號》(1939年首演)、《第八號》(1943年首演)、《第九號》(1945年首演)、《第十號》(1953年首演)交響曲都是由穆拉汶斯基擔任首演指揮,其中《第八號》更是題獻給他本人。

 

 

關鍵的1938

 

 

1938年是穆拉汶斯基指揮發展最關鍵的一年,該年九月他贏得全蘇聯指揮大賽首獎,隔一個月就被任命擔任列寧格勒愛樂的常任指揮,讓他的指揮路上如虎添翼,就像是三國演義中被賜與赤兔馬的呂布一般,功力大增。而且他與樂團的關係維繫了幾乎半世紀,一般說法是他擔綱到過世為止,但也有說法他於1983年卸任,在BMG/Melodiya 那套錄音更載明他的總監只擔任到 1982,但不管怎麼說列寧格勒愛樂在樂迷腦海中早就成了「穆拉汶斯基的樂團」,是一段堪稱蘇聯音樂史上最長久的指揮與樂團關係。

 

當時蘇聯指揮的權力等同獨裁,可以要求樂團不斷排練,這樣的時空背景提供了穆拉汶斯基細火慢燉、磨練樂團的大好機會,他手中的列寧格勒愛樂因此成為20世紀最具破壞力的樂團之一,整個樂團的精準以及全面掌控力臻乎完美,在他手下的列寧格勒愛樂不僅是個樂團,幾乎等於是「一件完整的大型樂器」,任何西方指揮家與樂團的組合都難望其項背。

 

穆拉汶斯基與列寧格勒愛樂在1960年灌錄的柴可夫斯基《四、五、六號交響曲》,可以說充分展現人團合一的「超技表現」,難怪能在充滿英國品味的企鵝唱片指南中,獲得三星帶花殊榮。就連英國留聲機雜誌的主筆樂評David Fanning,也曾讚賞其中的第四號交響曲:「列寧格勒愛樂像是烈馬一樣演奏著,只服從穆拉汶斯基的意志主宰。」.

 

因此,穆拉汶斯基與列寧格勒愛樂的夥伴關係關鍵並不在於時間長短,而是在於穆拉汶斯基的調教,讓一群各司其職的音樂家能夠合而為一的成為Vituroso「炫技樂團」。尤其在19世紀俄國浪漫曲目上的詮釋,穆拉汶斯基的樂團帶領、訓練能力堪稱俄國第一把交椅,也讓列寧格勒愛樂呈現與莫斯科的樂團呈現截然不同的表現,莫斯科樂團的美學是雄渾,列寧格勒在穆氏調教下,則顯得更加洗鍊通透,更加西歐化。

 

穆拉汶斯基也深深影響了繼任這個樂團的指揮,像是楊頌斯(Arvid Jansons)、泰密卡諾夫(Termikanov)等人,還有曾經拜在穆拉汶斯基門下的史維塔諾夫(Svetlanov)在恢弘氣度與高昂張力上,也許大師神似,不過整體戲劇張力與緊湊度則是孔德拉辛表現更接近。

 

 

樂風犀利、錄音經典

 

 

 

有評論者曾把他的詮釋比喻成X光機器,代表他的音樂解析力高。孔德拉辛曾說:「我不僅向他學習怎樣建立音響的平衡,也向他學習建立音色的平衡,在這些方面上,他的能力獨一無二。」

 

他在詮釋貝多芬、布拉姆斯、華格納、馬勒、奧乃格、巴爾托克等人作品上傑出的手法,相當值得後世指揮學習。他的經典曲目錄音包括:海頓《101號交響曲》、莫札特《第3339號交響曲》、貝多芬《第四、五、六、七號交響曲》、舒伯特《第八號交響曲》、布拉姆斯《第一、二、四號交響曲》、布魯克納《第八、九號交響曲》、西貝流士《第七號交響曲》、史克里亞賓《狂喜之詩》、史特拉溫斯基的芭蕾《阿岡》與《阿波羅》、巴爾托克《為弦樂、鋼片琴及打擊樂器所寫的協奏曲》,他也是最早在俄國詮釋巴爾托克、興德密特、奧乃格作品的人。另外俄系作品蕭斯塔高維契的《第五、六、七、八、十、十一、十二、十五交響曲》,以及普羅高菲夫《第六、七號交響曲》、葛令卡《管弦作品》等等,精彩度都不容錯過。

 

雖然穆拉汶斯基的精彩錄音不少,但其實他並不愛錄音,認為錄音不自然,因此官方說法在1961年他地位達到頂點後,便從此拒絕再進錄音室進行錄音,因此該年之後出現的穆氏錄音可說都是現場演出的側錄(海盜版),或者是Melodiya釋出。

 

就像市面上有他的1965年莫斯科音樂院大廳的音樂會實況,版權來自俄國,經倫敦Abbey Road錄音室轉錄。或是另外一套從19649月一直到1984430精彩的12張現場錄音CD,包含他生前最後的現場錄音蕭士塔高維契《第十二號交響曲》,但198488年他過世的四年間,都沒有再允許任何現場錄音。

 

儘管他一直指揮到過世前一年才退下舞台,他的最後一場音樂會是198736,指揮舒伯特《第八號交響曲》、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1998120日穆拉汶斯基死於列寧格勒這個他奉獻一生音樂的城市,一代俄系指揮翹楚享年84歲,晚年還留給我們一段談到對人生和大自然的哲學性談話。

 

 

【穆拉汶斯基推薦唱片】

CD1,穆拉汶斯基與列寧格勒愛樂,獲得企鵝三星帶花殊榮的柴可夫斯基四、五、六號交響曲。

CD2,穆拉汶斯基與列寧格勒愛樂合作的柴可夫斯基五、六號交響曲,是稍早的單音錄音。

CD3,穆拉汶斯基與列寧格勒愛樂合作的蕭斯塔高維契第六、十二號交響曲。

CD4,穆拉汶斯基與列寧格勒愛樂合作的蕭斯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以及當時俄國罕見的巴爾托克錄音。

CD5,穆拉汶斯基與唯一合作過的「非俄」樂團捷克愛樂灌錄的蕭斯塔高維契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與列寧格勒愛樂合作的普羅高菲夫第六號交響曲。

CD6,穆拉汶斯基與列寧格勒愛樂合作的蕭斯塔高維契第十一號交響曲。

 

台長: 歐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