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17 18:00:00| 人氣5,3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創痛卻堅毅—福爾摩沙的原民美聲

 

台灣雖有「Formosa寶島」美稱,卻也被叫作「埋冤」(台語發音),隱喻著窮山惡水的顛覆因子,更孕育出一代代硬頸不服輸的子民。

 

每個住這在這片土地的子民,都知道部落的原住民朋友能歌善舞,彷彿上天給的恩寵禮物。不過,我們較常聽到阿妹、王宏恩、陳建年、紀曉君等人在電視或舞台上,唱著漢人的歌或是他們新譜的流行曲調。反而對原汁原味的原民之聲非常陌生,想聽的人恐怕就只能在唱片行角落邊的角落,極少數的特殊唱片裡找尋善唱原民的真情實力,而這些原聲大致分三大路線加以收錄製作。

 

鄉野採集  學術味濃

 

原民音樂的採集研究早在清朝就就開始了,經歷日據時代後,真正有系統下工夫研究的本地專家,當屬張福興、許常惠、史惟亮、呂炳川等人,不過這些都僅止於學術研究,離一般人依然遙遠。

 

能進一步成為市場能接受的有聲產品,必須有點想法來規劃。就像雲門舞集就曾遠赴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達邦村,找來七十四位鄒族人,讚頌出「迎神曲」、「祭歌」、「天神頌」、「勇士頌」、「亡魂曲」、「收穫歌」等壯闊的合唱,這些鄒人合唱聽來彷彿像歐洲中世紀天主教會的聖詠,迴盪在群山縱谷間夾雜著自然鳥鳴,讓聽者油然昇起敬天畏神之感。

 

而民族音樂學者吳榮順更結合風潮發行,推出一系列兼具了學術與商業考量的原住民音樂採集。除了標明採集錄音地點、演唱者,還有曲解、詞意、甚至是發音,像這張「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6阿里山鄒族之歌」還找來本身為鄒族人的文史工作者浦忠勇擔任共同製作,錄音地點遍及嘉義達邦、特富野、里佳、樂野、茶山、山美等鄒族村落。其中那首由湯保福等八位長老演唱「對唱之歌七」,歌詞簡單卻又充滿寓意:「今日相聚在一起,我們唱歌吧,……,在一起唱歌,願生命更加興旺,生命要更好,且彼此和好。」原民智慧展現無疑。

 

這些曠日費時採集的「消逝中的聲音」,不單是有聲史料,也因為製作單純樸素,往往把環境音、車聲、咳嗽聲、甚至是NG通通收錄下來。音樂本身相當「素顏」,雖然保證越聽越有味道,但若非真心喜愛,還是請酌量服用。

 

而這次八八風災滅村的小林村,各界無不擔憂知名的平埔夜祭將失傳,不過也有樂觀學者認為,小林夜祭的有聲影音資料保存完整,只要族人一息尚存,夜祭復活仍有望。當再次聽到「平埔族音樂紀實系列2牽戲」裡頭,小林村的領唱劉清秀搭配十名婦女答唱的夜祭主題「加拉瓦嘿Kalawahe」,以及「敬番太祖祭品之歌」等原音時,淚珠竟不由自主地一顆顆迸出。

 

 

●推薦唱片1:「鄒族之歌—七十四名鄒人合唱傳統歌曲」(滾石/雲門文教)

圖說:鄒族的音樂與歌聲在原民文化中是鮮明代表,尤其多人大合唱展現的雄渾氣勢,更讓聽者心頭迴盪不已。





●推薦唱片2:「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6阿里山鄒族之歌」(風潮Wind)

圖說:鄉野採集的史料經過細心且有主題的包裝也能成為商品,「阿里山鄒族之歌」這樣的原鄉之聲出現,也代表樂迷內心鄉土意識的抬頭。

 

 

 

●推薦唱片3:「平埔族音樂紀實系列2牽戲」(風潮)

圖說:八八風災後小林村從地理名詞成為歷史名詞,消逝的夜祭之聲僅能從本片追憶,不知道這追憶是暫時的、抑是永久的?

 

 

 

天籟美聲  添藝術性

 

原音就是那股未經馴化的野味最迷人,一種沒有修飾的原始美。由牧場‧達道擔任合唱指導兼指揮,帶領著來自花蓮萬榮國小的太魯閣兒童合唱團,就曾讓無法模仿的台式野性美,征服德國第十四屆國際兒童音樂節。

 

他們在「玉山的天籟」中無邪合唱布農族民歌「獵物豐收之歌」、太魯閣族兒歌「歡迎之歌」,以及生動描繪原民生活的「背著小米的老太婆」、「呼喚人來吃獵物」。裡頭還可聽到幾近失傳的傳統樂器,像是口簧琴(Lubug)、木琴(Tatuk)、四弦琴(Lubug spat qnawal)、以及男人出草殺人凱旋時所吹的獵首笛(Pgagu),不僅強化合唱的動聽度,也大幅提升藝術性。

 

另外,由杜黑所率領的台北愛樂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灌錄的「台灣原住民組曲—馬蘭姑娘」,更是不可錯過的金曲得獎片。

 

音樂由作曲大師錢南章編曲、錄音大師施威錦操刀,收錄卑南族、阿美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等族的歌曲,重新編曲安排,音樂豐富不落俗套,也讓這些流傳已久的原聲有新的時代風貌。

 

 

●推薦唱片4:「玉山的天籟」(台灣幸福文化)

圖說:越接近天上的聲音,就會越清澈無瑕嗎?本片的兒童合唱給了答案,更珍貴的是那些幾近失傳的原民傳統樂器伴奏。

 

 

 

●推薦唱片5:「台灣原住民組曲—馬蘭姑娘」台北愛樂合唱團

圖說:作曲家錢南章取材原民音樂素材,保有旋律、曲風精神,融入精緻藝術語法,讓這張「馬蘭姑娘」動聽有料。

 

 

 

融合現代  與時俱進

 

如何讓原民的聲音產生時代新意義,吸引更多人來欣賞,是另一個課題。魔岩唱片很早就投入,著重在明星歌手、編曲方式下手,走出有別於學術採集的路線。在2000年推出的「原浪潮」裡找來各擁一片天原住民天王天后,包括胡德夫的「美麗的稻穗」、「美麗島」,郭英男的「老人飲酒歌」、「迎賓歌」、紀曉君的「搖電話鈴」、「南王系之歌」,陳建年的「海洋」、巴奈的「台東人」,還山阿嬤演唱鄒族古調「你說得對Ananasi Anane」、Am合唱團「漂泊之愛」、雲力思「泰雅古訓」、以及林廣財演唱排灣族古調「來甦Lai-Sue」,可說盛況空前。

 

其中郭英男、胡德夫分別代表原住民男聲兩種典型。前者素顏卻充滿能量的歌聲,被國際電音團體Enigma看上,混音後征服奧運舞台,從此Difang成為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台灣原民歌王。反觀胡德夫雖然受西方流行樂薰陶,卻搭上李雙澤「唱自己的歌」的理念主張,用他寬廣渾厚如太平洋般的歌聲,謳唱著對土地的眷戀。

 

五十年前的八七水災、十年前的九二一地震、如今的八八風災……,家園一次次被重創。在大地哀號、埋骨遍野,空氣中迴盪著悲悽與低迷、無奈與不捨的當口,一首首原民的蒼穹美聲,恐怕是最能化解抑鬱的藥石,因為未來「埋冤」恐怕仍會繼續試煉我們對她的情感,直到永遠……。

 

 

●推薦唱片6:「原浪潮」(魔岩)

圖說:原民美聲大集合,其中胡德夫、郭英男、紀曉君、陳建年、巴奈等人的歌聲都是無可取代,當年的「原浪潮」今日聽來是大海嘯。

 

 

 

●推薦唱片7:「郭英男和馬蘭吟唱隊」(魔岩)

圖說:奧運事件後郭英男成為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台灣原民歌王,古老傳唱的歌謠也在這張專輯中找到與時代對話的新方式。

 

 

 

●推薦唱片8:胡德夫「匆匆」(野火樂集)

圖說:胡德夫的歌聲就像太平洋的浪濤,似乎有著源源不絕的能量,謳歌土地的情感是那樣的真切不矯情。

 

 

 

 

台長: 歐頭
人氣(5,384)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東方古典 |
此分類上一篇:優質古箏美女任潔的兩張發燒片《箜篌引》以及《楓橋夜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