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26 17:55:51| 人氣6,02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生離死別 愛得無憾

 

唐荷西猛然刺進卡門胸膛的一刀,凍結了鬥牛場的空氣,生離死別的男兒淚、愛得無悔的鮮血,同時地流了下來……,錯綜複雜的情緒把比才這齣歌劇《卡門》推向張力十足的結局。

 

知名的浪漫歌劇場景,經歷生離死別的佳偶(或怨偶)隨處可聞,像是《蝴蝶夫人》的秋秋桑與平克頓、《茶花女》的薇奧莉塔與阿佛列多、《波希米亞人》的咪咪與魯道夫等等。「愛情+死亡」似乎成了浪漫悲劇的最佳方程式。

 

橫亙在甜蜜愛情之間的悲劇障礙,除了忌妒之外,也可能是家族國族的對立,抑或是社經地位落差或命運捉弄。總之障礙越大,悲劇就越顯淒美,……這道「愛的鴻溝」若是巨大到必須讓男女主角付出生命來交換,那故事搬上舞台就幾乎等於賣座保證。

 

《羅密歐與茱麗葉》高歌家族對立的悲哀

 

史上的愛情悲劇,論知名度與戲劇張力,甚至在音樂上被詮釋的次數,無非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 Juliet)勝出!這齣英國大文豪以義大利名城維洛那(Verona)為背景所寫的悲劇,扼殺愛情的不是第三者也不是貧病飢困,而是羅密歐的蒙塔鳩家族(Montagues)與茱麗葉的卡布列特家族(Capulets)的世仇爭鬥,一段不應開始的戀情卻宿命地發生了,一段擺脫家族束縛、追求真愛的浪漫樓臺會,更替最後一幕的生離死別提供充足的悲劇火藥。如今,露臺與茱麗葉雕像早已成為維洛納城觀光客朝聖之地,象徵著堅貞之愛。

 


(
圖說)白利尼歌劇《卡普列與蒙塔鳩》的最新錄音,找來兩大名角獻聲,女高音Anna Netrebko飾唱茱麗葉,次女高音Elina Garanca則女扮男裝飾唱羅密歐。

 

音樂上,與羅密歐、茱麗葉同為義大利人的作曲家白利尼(Vincenzo Bellini)曾透過歌劇《卡普列特與蒙塔鳩》(I Capuleti E I Montecchi),用十九世紀美聲手法詮釋這個故事,有趣的是其中羅密歐的角色是由次女高音來擔任,一如理查史特勞斯《玫瑰騎士》中由次女高音飾唱奧克塔文一樣,欣賞時會有一種「女女戀」的額外效果,最近正巧有一版20084月在維也納全新製作的現場錄音《卡普列特與蒙塔鳩》問世。

 

除了白利尼,法國作曲家白遼士(Hector Berlioz)在一八三九年寫過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茱麗葉》,古諾(Charles Gound)在一八六七年也寫過歌劇《羅密歐與茱麗葉》,而柴可夫斯基則為小倆口創作過《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而作曲家戴流士(Frederick Delius)也根據莎士比亞這部小說,寫了一套六幕歌劇《A Village Romeo And Juliet》。

 

(圖說)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由Geoffrey Simon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是企鵝評鑑三星戴花的名盤。

 

如果您還想繼續搜羅這個主題,當然也不能錯過普羅高菲夫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第六部芭蕾舞劇音樂《羅密歐與茱麗葉》,劇中角色有入木三分的細膩音樂呼應描繪。光看「古典掛」大師出手頻繁,就可以看出這齣愛情悲劇的素材是多麼受到歡迎。

 

而愛看電影的朋友,更有許多不同時期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可選擇。像是1954年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就曾贏得過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由Renato Castellani執導、Laurence Harvey飾演羅密歐、Susan Shentall飾演茱麗葉。

 

(圖說)巴茲魯曼導演的《羅密歐與茱莉葉》電影,MTV快剪的手法說故事,看來有著過癮濃烈的節奏感。

 

雖然我愛看老電影,但還是比較推薦導過《紅磨坊》的巴茲魯曼(Baz Luhrmann)操盤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除了有李奧納多‧迪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與克萊兒‧丹尼絲(Claire Danes)這對金童玉女充滿說服力的演出,透過現代場景重新詮釋的手法也令人難忘,難怪《滾石》雜誌上說:「莎士比亞在螢幕上從未如此性感。」

 

(圖說)伯恩斯坦演奏版《西城故事交響舞曲》,可以稱得上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素材「變形中的變形」。

 

在一九五○年代《羅密歐與茱麗葉》到了伯恩斯坦手中「變形」成了曲曲動聽的音樂劇《西城故事》,兩大家族的惡鬥也演進成了美國外籍移民噴射幫與鯊魚幫之間的恩怨,後來搬上大銀幕還奪得多項奧斯卡獎,對移民後裔的「美國夢」略有闡述。看來歐巴馬能當上總統,林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幫了大忙,伯恩斯坦也算幫些小忙。如今,您還可以聽到純演奏版的《西城故事交響舞曲》。

 

《崔斯坦與伊索德》傳唱國族衝突的無奈

 

(圖說)這套克萊巴指揮的國立德勒斯登管絃樂團的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小,是發燒友幾乎人手一套、獲獎無數的名盤。

 

在西方的淒美的愛情故事中,知名度可媲美《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大概要屬《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 Isolde)了。

 

故事背景發生在羅馬帝國崩潰與文藝復興之間的黑暗時代,橫亙在小倆口之間的「愛情障礙」從《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家族戰爭,提昇到愛爾蘭與英格蘭之間的國族衝突,愛爾蘭公主伊索德愛上了英格蘭戰士崔斯坦,但崔斯坦卻受命代表英王出戰,參加愛爾蘭王舉行的比武招親,礙於君臣忠義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人嫁給英王。

 

擅長主導動機樂念的德國歌劇巨匠華格納(Richard Wagner),根據這個故事寫成樂劇,那段煽情纏綿的《愛之死》,和聲多變濃烈且百聽不膩。

 

(圖說)《崔斯坦與伊索德》電影原聲帶配樂由英國才女配樂家Anne Dudley操刀,她曾以《一路到底脫線舞男》贏得奧斯卡最佳喜劇片原創音樂獎。

 

這個主題也拍成電影,導演是凱文雷諾(Kevin Reynolds),而詹姆斯法蘭科(James Franco)飾演英格蘭戰士崔斯坦,蘇菲亞邁爾斯(Sophia Myles)飾演愛爾蘭公主伊索德,又是一對帥哥美女的組合。原聲帶配樂由英國才女配樂家安妮杜德莉(Anne Dudley)譜曲,柔美的管絃,營造迷離氣氛,分別用鋼琴與小提琴來代表崔斯坦與伊索德,搭上許多吻合故事背景的傳統居爾特音樂元素,觀影時聽來格外讓人入戲。

 

《梁山伯與祝英台》詮釋封建社會的阻礙

 

反觀華文世界最知名的愛情故事,大家都曉得是《梁山伯與祝英台》。除了凌波、樂蒂主演的黃梅調電影之外,音樂上也有經典問世。1958年,何占豪、陳鋼這兩位上海音樂院學生的合作,在1959年中國政權成立十週年時首演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今年正巧滿五十年。

 

何占豪採用紹興越劇唱腔為素材,搭上陳鋼強化戲劇張力的管絃語法,兩人天衣無縫的搭配,呈現出婉約纏綿的感動,也讓《梁祝》成為中國最著名同時也是唱片銷售最多的小提琴曲。像是小提琴家呂思清就灌錄過四次,而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美國小提琴家夏漢也都對此曲十分熱愛。

 

(圖說)《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首演至今剛好半世紀,紀念專輯中收錄俞麗拿、西崎崇子、呂思清的小提琴演繹,以及何占豪親自指揮的古箏版。

 

《羅密歐與茱麗葉》、《崔斯坦與伊索德》相比,《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相愛最令人不可思議,同班同學三年梁山伯始終未發現祝英台的女兒身,儘管回鄉十八里長亭相送女方不斷暗示,但終究戀情未發展到足以殉情的田地。

 

倒是兩人之間的阻礙,不同於西方的國族種姓,而是父母亂點鴛鴦譜的媒妁之言,這看似力道最弱阻礙也最小的鴻溝,對受慣了禮教約束的我們來說,其實難以反抗,作曲者巧妙地運用小提琴與整個管絃樂團的協奏對抗,呈現梁祝對愛情的無奈,一股委屈卻難以求全的哀怨,不若《羅密歐與茱麗葉》、《崔斯坦與伊索德》般壯烈。

 

不過,我愛《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最後「化蝶」的想法,一來貼近華人普遍的輪迴想法,讓絕境的生命重燃希望;二來鼓勵我們打破封建想法,大膽去追求自由真摯的無憾愛情,豈能不如春日草地上那一對對翩翩起舞的纹白蝶。

 

至於《梁祝》兩位原作曲者陳鋼與何占豪後來形同陌路,這又是另外一個非關愛情生死的故事了……。

  

台長: 歐頭
人氣(6,022)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歌劇‧舞蹈‧文學戲劇 |
此分類下一篇:音樂中的玩笑—Being Gidon Kremer
此分類上一篇:百年不孤寂—音樂大師賞味無期限

持久藥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3 03:16:1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