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13 17:53:11| 人氣3,6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海峽和平交響樂團 兩岸巡演八月登台(新象提供)

 

 

 

海峽兩岸的音樂家們經過多年的交流互動,一致認為此時此刻為成立「海峽和平交響樂團」的最好時機。「海峽和平交響樂團」由雙方最優秀的音樂家組合而成,藉由一系列的巡迴演出,促進民間、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旨在追求至善至真至美的精神,與兩岸人民共同申明致力於全世界全人類崇高的和平理想。

 

歷史上音樂一直是和平的最佳使者:1958年的美蘇文化交流協定[1]1979年,卡拉揚率領柏林愛樂首度訪問中國[2]19891111日,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在柏林圍牆前舉行即興演奏會[3]2008226日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前往北韓舉行破冰之旅。[4]

 

在「海峽和平交響樂團」籌組過程,兩岸對於這項提議迴響熱烈,並推舉「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郭珊女士承辦對岸的相關行政業務。郭珊女士目前為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董事長以及亞洲交響樂團聯盟主席,對於交響樂團業務相當有經驗,為負責協調對岸各大交響樂團之不二人選,並擔任「海峽和平交響樂團」的行政總監,台灣方面則由邱瑗女士擔任副行政總監;新象文教基金會行政總監許博允先生擔任總藝術總監,而知名指揮呂嘉為音樂總監。

 

「海峽和平交響樂團」將於727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首演展開系列演出,巡迴兩岸五大都會,於84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舉行閉幕音樂會。

 

音樂會的曲目安排,除了安排經典的柴可夫斯基《E小調第五交響曲》、瓦克斯曼《卡門幻想曲》之外,還精選兩岸作曲家的優秀作品,都是以詩詞入樂,包括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徐振民教授以張繼的《楓橋夜泊》所譜的同名音詩,以及台灣新生代作曲家李元貞以李白作品所寫的《春日醉起言志》。

 

「海峽和平交響樂團」由兩岸雙方共同推薦最優秀的音樂家所組成,由曾擔任義大利維洛納歌劇院、現任西班牙塔那利菲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呂嘉擔任特別指揮。樂團成員來自海峽兩岸約35個樂團、組織,總共約九十多名團員,台灣成員來自於國家交響樂團(NSO)、台北市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等;大陸方面包括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等。聲部的分配上,弦樂器兩岸約各佔一半,木管及打擊則是以台灣音樂家為主力,而台灣包辦了中提琴、長笛、長號、小號、法國號、雙簧管、單簧管、低音Bassoon等各聲部首席,佔了全樂團約四分之三的各聲部首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出身的小提琴家宗緒嫻女士是本巡迴演出中唯一橫跨兩岸演出的樂團首席,將包辦上海、台北、高雄等三地的演出。

 

以音樂傳達和平信念的「海峽和平交響樂團」,將藉由音樂的交流與演出行程,展開兩岸和平發展的新篇章。台灣的兩場演出票券在兩廳院售票系統發售,詳情請洽主辦單位新象文教基金會02-2577-2568

 

 

海峽和平交響樂團 巡迴音樂會

7月27日

北京 國家大劇院(首演)

首席:陸威

獨奏:寧峰

7月29日

上海 東方藝術中心

首席:宗緖嫻

獨奏:寧峰

7月31日

深圳 保利劇院

首席:張樂

獨奏:寧峰

8月2日

台北 國家音樂廳

首席:宗緖嫻

獨奏:曾宇謙

8月4日

高雄 文化中心至德堂(閉幕)

首席:宗緖嫻

獨奏:曾宇謙

 

曲目

 徐振民

《楓橋夜泊》

 李元貞

《春日醉起言志》

 瓦克斯曼

《卡門幻想曲》

 柴可夫斯基

E小調第五交響曲》

 

兩岸作曲家簡介

徐振民:《楓橋夜泊》

徐振民是中國著名音樂家、音樂教育家。1934年出生於山東煙台,在天津南開中學就讀時,先後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後來又學習合聲與作曲。1952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5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1988年,他回道中央音樂學院,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主要音樂作品有《鋼琴協奏曲》、《渡江》、《邊塞音畫》等。徐振民的作品除了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城市廣泛演出外,也曾在俄羅斯、日本、美國、墨西哥、智利、瑞典等國多次上演,並獲得高度評價。

 

徐振民的交響詩《楓橋夜泊》是作曲家根據唐代詩人張繼同著名詩篇創作而成,是一部風格介於國民樂派和先鋒派的後期浪漫作品,巧妙結合傳統獨奏樂器的空靈質感、法國印象派的和聲與配器,結構紮實,聆聽效果很討喜。

 

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李元貞:《春日醉起言志》

出生於1980年的李元貞,為臺灣新一輩作曲家,風格強烈而細膩動人。幼時由吳丁連啟蒙作曲與古典音樂,1998年起在臺北藝術大學,跟隨洪崇焜與楊聰賢,獲得學士與碩士學位,並向李楓學習古琴;2008年取得耶魯大學藝術家文憑,師事Ezra Laderman Martin Bresnick等人;而在2009年度獲得芝加哥大學入學許可及全額獎學金,攻讀音樂博士學位

 

2003年,年輕的作曲家李元貞以她大學畢業作品《春日醉起言志》在東京獲得亞洲作曲聯盟音樂節頒發的「許常惠紀念獎」,某種程度似乎總結了近半個世紀台灣追求二十世紀「音樂現代性」的成果:在洗鍊的音樂語言之外,這部作品既具備了當代音樂複雜的織體與精細的管絃樂法,它同時也呈現了作曲家抒情言志的創作旨趣。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

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

感之欲歎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1]  1958年的美蘇文化交流協定對美國對外文化關係特別是美蘇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打開冷戰時期蘇聯的國門,特別是在文化領域。民間的交流與合作成為美蘇文化關係甚至整個美蘇關係相對穩定因素,在兩國政府關係緊張的狀態下還能夠繼續存在下去,對於恢復和發展美蘇關係常起到積極的作用。其中更以1986年戈巴契夫與雷根在冰島的高峰會議為重大突破。

[2]  1979年,卡拉揚率領柏林愛樂首度訪問中國至北京演出,那是中國走出改革開放後,再次敞開胸懷迎接西方頂尖藝術的標誌。

[3]  1989年11月11日,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Rostropovich)在柏林牆倒塌當晚趕到柏林牆下開辦即興演奏會。他坐在柏林圍牆前沉穩地拉著琴,這個畫面傳送至世界各地,巴哈那規律但有變化的音符成了最有力的解說,無須任何翻譯,但每個人都感受到了抒放當時心裡壓抑的激動。

[4] 柏林牆的倒塌標誌著冷戰的結束。2008年2月26日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在北韓舉辦歷史性音樂會,意在打破北韓與美國之間的障礙。音樂總監馬捷爾表示,他希望有朝一日,這場演出會被視為一個轉捩點事件─「也許有個使命在此完成,我們對在這裡打開一扇小門也許起了作用」。

台長: 歐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