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27 11:16:29| 人氣4,65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愛爾蘭之光John O’Conor的貝多芬《第一、三、四號鋼琴協奏曲》

John O’Conor/鋼琴,Andreas Delfs指揮倫敦交響管絃樂團

Telarc 2CD-80704,上揚)

 
 

 

如果是幾個月前,我聽愛爾蘭鋼琴家約翰‧歐康納(John O'Conor)演奏這首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肯定不會有這麼大的感動,不過,在看過CNEX發行、張經緯導演的,香港鋼琴神童黃家正的前傳式紀錄片電影《音樂人生》之後,聽到約翰‧歐康納的詮釋,影片中的一幕幕紛紛浮現,心情不斷翻攪,也再度佐證我一向以來的主張:「古典音樂不是過時的、死的,罐頭音樂也不是封存乏味的,就等你找到生活上的掛鉤,醞釀出人生的啟示。」

 

《音樂人生》中主角黃家政11歲時便到布拉格巡演、灌錄這首《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片中不斷地透過第一樂章生氣勃勃的快板、深情令人動容的第二樂章緩板、以及詼諧快速的第三樂章輪旋曲的片段,勾勒出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儘管黃家正的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彈得稚氣純真,無法與約翰‧歐康納的沉穩大氣相互比較,但說句內心話:「知道約翰‧歐康納這位Telarc簽約鋼琴家十多年了,我從來沒有比此刻更想接近、了解他。」

 

約翰‧歐康納最早在都柏林跟隨J.J.O'Reilly博士學鋼琴,之後獲得奧地利政府的獎學金前往維也納與Dieter Weber教授進修。1973年維也納的貝多芬國際大賽,約翰‧歐康納贏得首獎,是該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主。兩年後1975年,他又在貝森朵夫鋼琴大賽再奪首獎殊榮,從此奠定國際鋼琴名家的名聲!

 

他演出古典以及早期浪漫的鋼琴作品時,尤其能夠展現過人天賦,鍵盤音色處處流露大師的自信風采,獨特的柔美音色被樂壇稱為「鋼琴的真實之詩」。他曾經在維也納時與傳奇的德國鋼琴大師肯普夫(Wilhelm Kempff),專程討教過貝多芬的彈奏,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為何他在貝多芬鋼琴作品的演奏詮釋上備受肯定,而且他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慢板聽來格外有魅力,彷彿肯普夫上身。約翰‧歐康納與肯普夫兩人的琴緣在1997維繫得更加緊密,因為這位歐康納崇敬的偶像,從1957年就在自己義大利Positano的別墅創立了一年一度的「貝多芬詮釋大師班」,大師過世後這個課程就由約翰‧歐康納於1997年接手。

 

1986年約翰‧歐康納發行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後,受到美國市場很大的關注,這套全集不像多數鋼琴家是從頭到尾按著順序灌錄,而是先從較知名的部分開始,像是先錄了「月光」、「悲愴」、「熱情」,之後再錄華德斯坦」、「暴風雨」、「告別」等,從1986第一集開始一直到1994第九集,一共花費九年的時間才全套完成。《CD Review》是這樣描述這套鋼琴奏鳴曲的:「最高水準的鋼琴錄音,最傑出的貝多芬演奏。」全套錄音完成後也在同年發行了盒裝。

 

當約翰‧歐康納成功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發行二十年之後,他展開另一個貝多芬鋼琴協奏曲計畫,在 2007、2008利用兩年時間灌錄了這五首鋼琴協奏曲,搭配的指揮是出身德國漢堡音樂院、1959年出生的Andreas Delfs,他曾師事Christoph von Dohnányi以及Aldo Ceccato,樂團則是倫敦交響樂團,這套錄音並在2009年發行套裝。

 

身為享譽國際的愛爾蘭鋼琴家,約翰‧歐康納對於自己國家的鋼琴音樂發展也十分重視,他不僅推薦演奏十九世紀愛爾蘭作曲家John Field的作品,身兼愛爾蘭皇家音樂院的院長以及都柏林國際鋼琴大賽的共同創立者的雙重身份,他不斷地推薦愛爾蘭的年輕藝術家站上國際舞台,當然只要是有潛質的青年音樂家他也都不吝推一把。看來家裡有傑出小孩的父母,不妨找管道送去私塾約翰‧歐康納。

 

台長: 歐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