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19 12:09:10| 人氣4,7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指環系列】創作歷程&首演情況(下)

 

●重銜《指環》創作之路

 


(
拜魯特歌劇院的內裝,圖片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ul/27/life/art-1.htm)

 

18643月,國王路德維二世要求他盡快完成《尼布龍根的指環》,但華格納反而先完成《紐倫堡的名歌手》,1864924日才告訴國王他決定放下手邊工作,開始專注於主要的任務《指環》的創作,遂重新謄寫《齊格菲》第一幕,並在12月開始寫第二幕,這也是7年前他中斷創作之處,直到1865122日完成。1865年間他還出版《女武神》鋼琴譜,並且在《齊格菲》完成之前,就根據《齊格菲之死》開始為最後一部《諸神的黃昏》作曲。

 

自從國王路德維二世與華格納簽約之後,就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指環》的現場演出,因此在他的催促之下,華格納只好請來建築師朋友加菲德山培爾(Gottfried Semper),請他在慕尼黑設計一座適合上演《指環》的劇院。結果這項計劃遭受到巴伐利亞官員集體的反彈,對於Ludwig von der Pfordten為首的反華格納集團來說,華格納此舉讓他們忍無可忍!因此全力杯葛慕尼黑新劇院的誕生,整個指環實際演出的狀況不斷以及一再延宕,連劇場藍圖設計者加菲德山培爾也提出法律行動,以確保自己的計劃以及藍圖模型可以拿到錢,此時華格納也完全被惹毛了,他更加確認《指環》絕對不適合在慕尼黑劇院上演。



(華格納的建築師朋友加菲德山培爾,圖片來源:http://aeiou.iicm.tugraz.at/aeiou.encyclop.s/s532110.htm;internal&action=_setlanguage.action?LANGUAGE=en)

 

186931日,華格納繼續譜寫《齊格菲》第三幕,並於614日完成,總譜則於187125日完成,當時拜魯特已經成為華格納心中,遠勝於慕尼黑的《指環》演出最佳地點。該年在國王路德維的破不急待的堅持與授意下,922日指揮法蘭茲穆勒(Franz Wullner)在慕尼黑首演《萊茵的黃金》,當時生活在Triebschen的華格納,正過著國王路德維給他的優渥生活,因此國王堅持提早上演《萊茵的黃金》,儘管令他十分不悅,也只得隱忍下來!當時他的生活不僅有一大批傭人供使喚,更有管家、園丁數名,當然也有他最愛的寵物狗,以及不少稀有的鳥類,花園裡還養著兩隻叫做WotanFrigge的孔雀。

 

當《萊茵的黃金》的慕尼黑首演之後,情況果然不如預期,更加深華格納決定找個地方來上演《指環》的決心,以便透過整個音樂節的形式來上演,因此《指環》在巴伐利亞小城拜魯特上演的想法就越來越具體。在華格納眼中這裡的劇院是十八世紀中葉巴洛克-羅可可風的,舞台堪稱全德最深、音響效果也相當理想。

 

隨後國王路德維二世食髓知味,《指環》的第二部《女武神》也在同一地點慕尼黑,由同一指揮法蘭茲穆勒,於隔年626日首演。但慕尼黑對華格納來說畢竟不是恰當的場地,這兩齣劇直到1876年才真正登演拜魯特。

 

 

●公開宣示拜魯特音樂節計劃

 

(李斯特之女、華格納之妻柯西瑪,她在華格納死後維繫家族力量,發揮拜魯特音樂節在樂壇的影響力。圖片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ul/27/life/art-1.htm)

 

18712月完成《齊格菲》,512日,華格納違反他與路德維二世的合約,在萊比錫宣佈第一屆拜魯特音樂節將於1873年夏天於新建的拜魯特歌劇院舉行。但當時他的《指環》根本還沒全數完工,於是他專心譜寫《諸神的黃昏》第二幕音樂,從624日到1025日,僅花了短短四個月便完成!同年8月完成《齊格菲》鋼琴譜的印刷。

 

18722月他開始寫《諸神的黃昏》第三幕,同時再次前往拜魯特,在當地設立一個音樂節委員會,同時取得一塊土地興建自己未來的住所瓦溫夫里德(Wahnfried)。《諸神的黃昏》樂譜於1872410日完成,422日他便遷往拜魯特,在522日他生日當天,舉行劇院的破土奠基儀式。他發表了演說,也演奏了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象徵某個音樂新里程的開始。

 

1872522日,舉行拜魯特歌劇院的奠基典禮,722日完成《諸神的黃昏》的管絃樂設計,隔年印刷了《萊茵的黃金》總譜,但拜魯特劇院卻未能按期演出。同年11月他跟柯西瑪同時也廣徵德國歌劇人才,包括歌手與指揮,但果然如他先前預估,可用之材難覓。

 

(拜魯特音樂節劇院,圖片來源:http://www.philharmonic-traveler.com/phil/plan/DE/past/DE02.htm)

 

18738月拜魯特音樂節劇院外觀完成,但是委員會卻警告他財務狀況不佳,必須找強而有力的出資者。華格納只好回頭找「老主顧」路德維二世,但因為國王也正忙於自己的建築計劃,因此拒絕了華格納的要求。華格納只得把跟眾人宣佈,音樂節延期到1875年。同年11月華格納再度寫信給路德維二世,但這回再度的情求,也再度於18741月被拒絕。不過,正當華格納即將放棄計劃了一輩子的《指環》上演概念的同時,125日路德維二世的一封信讓情況再度扭轉:「不行,這個計劃部能久此終止,要設法挽救!」

 

18742月在路德維二世的首肯之下,音樂節委員會與巴伐利亞王室財務部簽訂合約,貸款高達10萬塔勒,之後更累積到216152馬克(一塔勒等於三馬克),這筆錢日後由賺飽了的華格納家族後人還給了巴伐利亞王室。428日他搬進瓦溫夫里德,也是他最後終老的住所,當《指環》的創作工作進入尾聲時,華格納終於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窩,嚴謹地要求自己的生活作息,朝向《指環》最後的收尾工程邁進。

 

他每天早上撰寫《諸神的黃昏》總譜,下午看看報紙或處理信件,以及音樂節事務,晚餐後則是閱讀或作曲。他身邊由一群年輕音樂家組成的「尼布龍根辦事處」,則擔任騰譜、校對、訓練歌手、助理等工作。第一屆拜魯特音樂節的歌手與樂手的遴選、訓練工作,同時也在Hans李希特的協助下持續進行,不過務求盡善盡美的的準備過程,也讓演出日期再度延到1876年。

 

187411月出版《女武神》總譜,同月23日完成《諸神的黃昏》,至此才算完成《尼布龍根的指環》全劇,距離1848年他在德勒斯登的構想,已經26年!

 

1875年上半年,儘管在路德維二世的貸款下,音樂節經費依然不足,華格納只好拖著老命再度巡迴一趟歐洲,直到8月拜魯特新的劇院終於完工,讓他首度聽到隱藏於樂池的樂團所發出的音樂。到了1875年底,財務情況還是沒有好轉,華格納原本打算另外向德皇威廉一世借錢,後來是因為路德維二世同意他暫緩歸還貸款,整個計劃才得以勉步向前。

 

 

(諸神的黃昏,圖片來源:http://wakoo.2008red.com/wakoo/article_429_4237_1.shtml)

 

《齊格菲》的總譜出版於18761月,《諸神的黃昏》鋼琴譜則出版於1875年,總譜出版於18768月。18766-8月份,《指環》整個系列全面排練完畢,不過裝潢與佈景都仍在趕工,86-9日進行彩排,《指環》背後最大的金主路德維二世也趁黑夜溜進拜魯特,欣賞《諸神的黃昏》的彩排,當時他的心情無比激動,他大概是世上除了華格納之外,最希望看到《指環》在拜魯特上演的人了!這也是他跟華格納鬧翻後,8年來兩人的首度碰面。

 

音樂節開幕首演的那天終於到了!《尼布龍根的指環》首演一共四天,由華格納親自指揮,於剛完工的拜魯特歌劇院上演,連德國皇帝威廉一世都是座上賓。1876813日先演《萊茵的黃金》、14日演《女武神》、16日演《齊格菲》、17日演《諸神的黃昏》。正如他自己後來記載「第一次皇帝與王公貴族遷就藝術家」言下之意透露無比榮耀感。

 

 

●扭轉德國歌劇的文化地位

 

當一個「歌劇是中產階級最主要的娛樂形式」時期,(就像現在的電影),華格納便提出一部提到「世界的創始與結束」的樂劇,其實難免引來譁眾取寵的批評,

但《尼布龍根的指環》卻是華格納揚名立萬的孤注一擲,也是當時劇場文化的大突破。

 

 
(電影《魔戒》,圖片來源:http://picasaweb.google.com/John.Daniel643783/TheLordOfTheRings#5140069182250671458)

 

 

21世紀當前最熱門的電影《魔戒》有某種程度的吻合相契,故事包括神界、人界、侏儒、巨人、精靈等不同世界的角色,全劇角色眾多複雜,如再加上劇中人彼此間的情愛、親屬關係,的確不易入門。因此《指環》管絃選曲成為熟悉全劇,以及理解華格納綿密且充滿變化的「主導動機」的重要入門磚。

 

《指環》在拜魯特劇院的表現形式必須連演四夜,《萊茵的黃金》稱為序篇,《女武神》為第一部、《齊格菲》為第二部、《諸神的黃昏》為第三部。不過,很可惜全套《指環》的現場演出限於場地、時間、演出卡司等多重因素,在拜魯特之外的地區鮮少有機會欣賞,因此就更別提彈丸之地的台灣了,所幸這個影音年代有不少精采的《尼布龍根的指環》DVD出品,聊解樂迷渴望朝聖之心。(全文完)

 

 

(指環DVD)

 

台長: 歐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