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10 15:25:03| 人氣2,4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的反差,音樂的和解,頂尖女伶美聲對尬

從二十世紀五十、六十年代起,Decca這個「歌劇王國」就閃閃發光,同時擁有最強的歌劇演唱卡司、最豐富的歌劇錄音、最豪華的歌劇製作,簡直就是歌劇時代的代言人!如今歌劇沒落,無論演出、製作、錄音的數量都大不如前,加上歌劇DVD崛起,但是Decca依然擁有豐富的歌劇資源,「歌劇王國」的招牌儘管褪色,卻未熄滅。

非常巧合地,最近次女高音芭托莉(Cecilia Bartoli)跟女高音弗萊明(Renee Fleming)這兩位世界級女伶歌手,都在Decca推出新專輯,從新的觀點灌錄一些新的聲樂作品。仔細觀察這兩張專輯,你就會理解到,儘管唱片界MP3、燒錄、DVD等問題層出不窮,但這些擔心都是從科技或是非古典迷的角度來看問題。

其實,對我這個資深古典迷來說,一點也不擔心未來沒有唱片可聽,或者精確一點來說應該是:「一點也不擔心短期間沒有古典CD可聽。」畢竟許多古典專輯的製作,需要投入、考究、創意,音樂越是古董,製作的手法恐怕越要新潮。新發行的古典唱片中,仍然不斷從豐富的歷史資源中,找出源源不絕的創意。

先說「甜姐兒」芭托莉這張《禁忌的歌劇》(Opera Proibita)吧!由古樂專家敏科夫斯基(Marc Minkowski)指揮羅浮宮音樂家樂團(Les Musiciens du Louvre)演出,收錄包括韓德爾(1685-1759)、史卡拉第(1660-1725)、卡達拉(Antonio Caldara,1670-1736)三位作曲家,十八世紀第一個十年在羅馬演出的歌劇詠嘆調。例如選自韓德爾《Il Trionfo del Tempo e del Disinganno》以及《La Resurrezione》的詠嘆調,整張專輯中至少有八首是世界首次錄音。

為什麼想要錄這樣的專輯呢?芭托莉自己說:「當住在羅馬時,我首次發現這些音樂。它們可以說是無形的建築,只有在南歐的陽光孕育下,才有可能兼具這樣的戲劇性與光鮮外型。這些過去你忽略的詠嘆調,其實有著令人迷人的內涵。」

芭托莉的詮釋道地精準,令人拍案叫絕。這也是她長期以來不斷耕耘巴洛克音樂的成果,儘管身為Decca的一姐級人物,但她不故步自封,不斷地挑戰新的歌劇曲目,尤其是十八世紀的義大利作品,其中不乏前輩歌手均未探觸過的曲目領域。

而這張《禁忌的歌劇》就堪稱芭托莉的「開花結果」之作!但為何專輯要叫做《禁忌的歌劇》呢?我們掀開十八世紀的歌劇序幕一窺,原來,當時歌劇演出者被禁止進入教堂,我們今天看來充滿藝術氣息的歌劇聲樂家,在當年原來是教會系統的「過街老鼠」,地位恐怕比電子花車辣妹好不到哪裡去!義大利這個歷史上的歌劇重鎮,竟然在歌劇風潮開始時,歌劇聲樂家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重新發現十八世紀初這段獨特的音樂歷史,就能深刻感受到教會與民眾娛樂的疏離與格格不入,教會的神聖性不容玷污,社會底層的娛樂需求往往不得於廟堂之上。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很多,其實遠的不說,就拿我們的國家音樂廳來說,剛開幕的那幾年,非古典族類的爵士演出根本別想踏上舞台,儘管情況近來稍有改善,但是音樂廳對所謂的流行音樂演出的申請還是「敬謝不敏」。儘管,我這樣的比喻不是那樣貼切,但從某個層面來說絕對雖不中亦不遠矣。

有趣的是,當年對立的處境、誇張的反差,透過歷史時間的篩濾,往往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和解狀態。就像當年漢賊不兩立的國共對峙,五十多年後,在台灣自我意識高張時,出現前所未有的和諧局面一樣,兩者一笑抿恩仇。現代的音樂廳亦然,當年教會強烈排斥歌劇演出,但我們如今可以在音樂廳,今晚聽神聖的《彌賽亞》演唱,隔天還能馬上盛大安排意淫血腥的《莎樂美》上演,絕不會有衛到人士嗆聲。

顯然到了二十一世紀,廟堂與通俗的界線似乎模糊了起來。如今,聖歌越來越走入一班大眾,尤其是知名度高的聖歌,不僅宗教性大為減低,它的娛樂性卻與日俱增。

拿弗萊明(Renee Fleming)這張《神聖之歌》(Sacred Songs)來看,絕對是個鮮明的例證。本片收錄巴哈/古諾《聖母頌》、《耶穌,吾民仰望的喜悅》、舒伯特《聖母頌》,以及莫札特選自《C小調彌撒》的《讚美》、選自K339的《讚美主》等聖歌,儘管曲曲有濃濃的宗教味道,但是對現今古典迷的意義恐怕遠比教友來得大!

而且聖歌的定義年代,在《神聖之歌》輯中也變得十分寬廣,從從韓德爾到伯恩斯坦可以橫跨三百年,本片還收錄韓德爾選自《彌賽亞》的《錫安的女兒,妳應盡情享樂》、《我們應像羊群跟隨著祂》,佛瑞選自《安魂曲》的《萬能的主耶穌》以及法朗克《天國的麵包》。

當然最精采的是,我要特別推薦第八軌伯恩斯坦的《簡單之歌》,是一首罕聽卻十分精采的現代聖歌!而第十軌普朗克選自《榮耀經》裡頭的《至高無上的主》,也顛覆傳統聖歌風格,相當值得一聽。

《神聖之歌》由戴夫斯(Andreas Delfs)指揮皇家愛樂管絃,另外搭配次女高音蘇珊‧葛拉漢(Susan Graham)。現在像本片一樣的全新聖樂錄音已不多見了,Decaa相當有誠意地於2005年4月4-10日在倫敦All Hallows教堂灌錄。

女高音弗萊明宛如下凡的天使,用充滿人性、略帶次女高音的厚實嗓音,引領人們唱著歌頌上主的旋律,儘管我對部分曲目的人聲錄音略有金屬味,質感太過硬調有些微詞,但整體來說堪稱「瑕不掩瑜」!弗萊明最近的錄音還包括:《The Beautiful Voice》、《Bel Canto》等選集,以及威爾第《安魂曲》、理查史特勞斯《達孚尼》、韓德爾《詠嘆調選》等等。

如果可能的話,建議你同時擁有這兩張看似迥異的專輯,就能夠稍稍理解我標題「歷史的反差,音樂的和解」的內涵與道理,當然只有二十一世紀的樂迷所擁有的美感能夠體驗,如果把時光拉到三百年前,芭托莉與弗萊明恐怕成了妖言惑眾的水妖羅萊麗,恐怕要上十字架被絞死或燒死,而我就成了搧風點火的幫兇,恐怕不死也半條命了!


CD圖說:(左)芭托莉《禁忌的歌劇》(Decca 475 692-4豪華限量版,福茂),(右)弗萊明《神聖之歌》(Decca 475 6925,福茂)。

台長: 歐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