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17 12:01:34| 人氣2,6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跨界成音樂新主流(下)

圖說:芬琪「豎情」(Crossing the Stone)專輯。(Sony SK 87320,新力音樂)


(續上篇)跨界成音樂新主流(上)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lassic/3/1234616795/20031205184441/


年輕樂手的活力

如果你是學院畢業的音樂新手,想走上唱片錄音的路子,你需要具備哪些特質?你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前輩的道路哪些必須遵循?哪些則需要徹底顛覆背離?

由於古典市場不斷地強烈質變,新一代學院畢業的音樂家,對於自己的未來都有更鮮明且強烈的想法。展技,當然是必要的!從小的長期訓練,演奏精準度早已不比機器差,但新一輩音樂家真正欠缺的是對音樂的想法,光是照本宣科的詮釋想要超越前輩的經典,實在困難。

專注,對二十一世紀到處趕場的音樂家來說,可能是種珍貴的奢望。但是包容力、彈性空間卻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因此找尋新素材、嘗試新語彙或者新的化學變化,就成為音樂的新潮流,自然地衍生跨界音樂。

更有想法或更有條件的新秀,還懂得從造型、選曲、編曲、行銷,來個整體包裝大躍進,取材一些不朽的古典音樂當素材,把音樂像調雞尾酒一樣變出更多口味風情。

(播放陶比威爾森「心的眼神」專輯(RCA 74321 94939 2,博德曼)中,第三軌他與辣妹歌手喬娜季默合唱的「熱愛自由」,第五軌黑人民謠才女崔西查普曼為他譜寫的「寶貝,我能抱緊你嗎?」,以及第八首「You Light Up My Life」。)

就像德國歌手陶比威爾森(Tobey Wilson),不僅具備紮實的古典底子,而且還能夠演唱搖滾樂、流行樂,有著全方位的演唱嗓音。他曾在阿姆斯特丹大會堂、倫敦巴比肯中心、慕尼黑愛樂廳都登台過,也跟Philippe Herreweghe、David Zinman等「本格派」古典指揮合作過。老早就是歐陸當紅的跨界唱將,「心的眼神」專輯更是早已攻佔排行榜!

而且,老天真是不公平!陶比威爾森還有張不折不扣的電影明星臉,以及歐洲貴族的脫俗氣質,配上他迷人的歌聲,連我這個歐里桑都擋不住他的陽光魅力。

威爾斯出生的芬琪(Catrin Finch),情況與條件與陶比威爾森大同小異,今年才23歲、一對深邃的眼睛、光看氣質就像明星,更何況她年紀輕輕就被英國皇室冊封為百年來唯一的皇家豎琴家,由此可看出她豎琴演奏造詣之深。

在過去擁有芬琪這種條件的音樂家,肯定走上一生投注純粹古典,選擇一種主調的演奏生涯。但是時值今日,芬琪卻用她的傑出演奏,結合電音、舞曲、流行、民謠,勇敢地嗆出她的音樂主張。

(播放芬琪「豎情」(Crossing the Stone)專輯(Sony SK 87320,新力音樂)中,第二軌「神奇的豎琴師」,以及第八軌「莎巴女王進場」,呈現她演奏的多元風貌。)

樂迷該如何選擇

身為消費者,或許純粹的古典迷以及廣大的流行迷,並沒有興趣對跨界音樂買帳,但這種充滿Fusion氣氛的第三種口味,肯定吸引一些新中間路線的樂迷。

既然跨界成為潮流趨勢,想當然爾出片的數量也逐漸增多,一般消費者既不可能整天站在視聽機前面,又不可能掌握完整的唱片資訊,有興趣聽跨界音樂的朋友到底該如何選擇唱片呢?

在此我有三個採購建議:首先,挑藝人知名度高的先買,畢竟高知名度代表他能長期行走江湖的品質,雖然仍然難免買到俗品,但畢竟比例上高知名度藝人砸自己飯碗的情況會比較少。

其次,可以針對某些製作人或編曲者來選購,例如麥可巴特(Mike Batt)就曾經製作過陳美、棒辣妹、莎拉布萊曼、八大行星的專輯,算是引領跨界風的幕後頭號人物,或者像是「阿迪瑪斯」風靡全球的卡爾詹肯斯(Karl Jenkins),都算是高品質保證。

再者,就是冒險嚐鮮的心態。想想看,唱片公司與音樂家都願意花大量資源嘗試新的音樂路線,我們花個幾百塊試試手氣與運氣,又有什麼關係!說不定就讓你碰到一張,一輩子愛不釋手的跨界音樂呢。

(播放荷西庫拉&伊娃瑪拉絲「愛之歌」(RCA Victor 82876 502502,博德曼),第二軌「Message」、第四軌「Ou est le temps」。)

就像原本我並不看好女高音伊娃瑪拉絲(Ewa Malas)與男高音荷西庫拉(Jose Cura)的合作,兩人早在2000年就曾灌錄過專輯「Era of Love」,收錄理查史特勞斯、普契尼、威爾第的作品。

結果,兩人這張由法國BMG發行的「愛之歌」卻令我愛不釋手,裡頭收錄十一首抒情歌曲(十首波蘭作曲家、一首美國作曲家),兩人完美的演唱,以及無懈可擊的管絃伴奏,再配上精緻編曲,緊密結合流行與古典的音樂美學,堪稱美聲重唱的經典代表作。

法國與波蘭雙重國籍的女高音伊娃瑪拉絲,曾以精采絕倫的莫札特「魔笛」夜后角色,奠定國際地位,並在電影「絕代艷姬」(Farinelli),幕後為劇中的假聲男高音「代唱獻聲」贏得全球知名度。阿根廷男高音荷西庫拉,扮相英挺、演唱能量厚實,是「後三大男高音時代」最受矚目的繼任人選。

聽音樂!有時是一種生命必須。當壓力大到難以宣洩時,一段馬士康尼「鄉間騎士間奏曲」比得上十顆阿斯匹靈。

聽音樂!有時則是一種義氣相挺。音樂家這般優秀且契合自己的胃口,所以只要經濟能力許可,他的每張唱片我都要買回去,就算聽不完也無所謂。

聽音樂!更是一種自我實踐。人生如此難以掌握,心愛的人、中意的工作、期待的生活……,彷彿總在虛無飄渺中,想伸手卻又好像摸不著,不奢求卻又無法甘心。因此,為什麼不選自己想聽的音樂呢,讓殘缺難拼的人生,還能有局部完美的可能性。

(播放艾維斯卡斯提洛「愛失落在北方」(DG 980 916-5,環球),第一軌「You Left me in the Dark」,他充滿磁性的嗓音令我想起許多事。)

行文至此,我要提到艾維斯卡斯提洛(Elvis Costello)在DG的首張個人專輯「愛失落在北方」,上一張他是與次女高音范歐塔合作。這是一張充滿溫柔、爵士味、適合深夜聆聽的「不插電」專輯。艾維斯卡斯提洛在十二軌抒情歌調中,充分展現自己歌聲的特質,透過渾厚性感的音色,罕見地進行著男性深刻的愛情告白,是張百分之百的「療傷情歌」專輯。其中,Steve Nieve的鋼琴演奏,與他的歌聲形成不可思議、天衣無縫的搭配。

之所以提這張專輯,除了代表DG走「成熟路線」的跨界趨向之外,播放此片時我眼前彷彿浮現,一個抱著吉他自彈自唱的藝人,舞台的逆光讓我只看得見他的身影卻瞧不見他的表情。雖然,我不會彈吉他、歌聲也不頂好,但此刻筆記型電腦就像是我的吉他,艾維斯卡斯提洛的歌聲就像我內心的OS,訴說著我所選擇的音樂主調:一種難脫自慰形式的音樂文字論述軌跡……。

最後,如果你現在想辦一本音樂雜誌,肯定不能少了這些跨界音樂的配合報導,因為他們的唱片有量有預算,是餵養雜誌生存不可或缺的活水源頭。像是鋼琴快手麥可森那張「大黃蜂的飛行」,彈得快、賣得好,本地幾乎有銷售上萬張的實力,雖說整張專輯聽下來,他的觸鍵方式會給人快上加快,但卻沒什麼力度差異的感覺。因此,若是雜誌專訪要談音樂深度與內涵,恐怕是另一個難題。


台長: 歐頭
人氣(2,6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跨界融合 |
此分類下一篇:當古典與爵士握手的時刻
此分類上一篇:跨界成音樂新主流(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