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15 18:51:30| 人氣1,762|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北美館伊東豐雄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伊東豐雄......衍伸的秩序


和家人 . 親戚到北美館參觀 , 之前看商周有介紹到伊東豐雄這位建築師 ,
加上還有以色列報導攝影大師保羅‧高曼的作品 ,
覺得蠻有意思的會想去 , 但托了好一陣子沒有行動 ,
在今天才確定要去 , 竟意外的碰到免費參觀 ,
而且伊東豐雄本人剛好在現場舉辦活動 , 真是幸運 !!
不過那裏有好多人 , 也有好多攝影機 , 不大方便看 , 因為我腿短 ,
另外還看到阿輝 , 那位電視藝人哩~~ 我都偷拍下來囉 ~

我對建築一竅不通 , 需要經過導覽人員介紹才能聽懂 ,
以前的我不喜歡乖乖跟著導覽人 , 因為沒耐心 , 但現在的我 ,
卻發現要跟著導覽人員聽 , 真的才能深入去理解作品 ,
且愈聽也愈有趣 , 因為他們會濃縮 . 簡短化 , 也講很多有趣的小事 ,
由他們可以先做出淺的導讀功能 , 之後自己要看書或理解 , 會更方便 .

我覺得伊東豐雄的建築風格和安藤忠雄很不同 ,
我比較崇拜的是...他們就像藝術家ㄧ樣 , 有自己的風格與追求 ,
有自己的理念又能創作出來是很不容易的 ,
因為最難就難在" 理念 "和" 技術 " , 前者需要創作者的內涵與經驗 ,
後者技術也很重要 , 如何用技術確切表達出自己要表達的 , 缺一不可 ,
每ㄧ位藝術家都致力於突破和超越自己與別人 ,
所以創作與創新變得很重要 , 誰能想出與做出不同於別人的東西 ,
是藝術家會患得患失的撞牆期 , 之後才能" 定 " , 走出自己的風格 ,
然後終能與大自然 . 靈性 . 民眾的融合 , 到達最高的至善至美境界 ,
那需要很多的學習 . 經驗 . 觀察 . 與執行力吧 .


就像伊東豐雄為了建造表参道的建築物 (見下圖一) , 來回觀察那附近的建築物 ,
與環境 , 看到那兒種的櫸木很多 , 才引發用樹 . 枝椏為造型 ,
更厲害的是 , 他突破舊傳統將支撐的柱子從房子內部移到外部去 ,
這是多麼另類又創新的方式啊 , 所以看到的樹枝部份就是大樓的"結構" ,
而每ㄧ個空隙中襄上的玻璃 , 幾乎都不同大小 , 可見工之細膩與精準 ,
他致力於將大自然帶入生活中 , 所以樹的構造和引進的自然光影 ,
讓大樓千變萬化 , 也象徵人類最原始的住處 , 本來就在樹上 , 好有意思~
對於高雄快建好的世運會主會場的設計 , 也是很前衛 , 且考量好多 ,
不只建築的樣式美觀與建材的創新 , 還很仔細的考量到會不會影響選手 ,
以及附近綠地生長 , 民眾使用的方便 , 建築師要考量的 , 真的不簡單 ,
任何藝術都要兼顧到美和實用, 以及可以親近人 , 讓人懂得的 ,
才是真正的美學吧 , 我想 ~
不然曲高和寡 , 孤芳自賞 , 不如融入世俗卻又不俗中 , 畢竟是人生活於世上的 ,
就算再怎樣厲害的建築師 , 也是要搭配很厲害的焊接師父和工人 ,
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 是需要合作與互相欣賞的 , 這世界 , 才會精彩萬分 ~

我發現我還蠻喜歡去參觀攝影與繪畫展覽 ,
不過還沒去嘗試觀賞大型的舞台劇 . 舞蹈和音樂會 , 可以去試試
但是像歌劇或太高深的藝術表演我就不行了, 看不懂會很無聊哩 ,
忽然想起伊蝶附近有個當代美術館 ,
曾帶過ㄧ個相親的學理工的男生去看 , 他應該很痛苦 ,
現在才能將心比心哩 ~
台北這類的活動很多 , 有時還免費 , 很好康 , 而且遇上好天氣 ,
整個的舒服極了, 美術館附近的小公園就好美 , 是散步的好地方 ,
頭抬起來就看的到飛的很低的飛機 , 很有趣 ,
然後沿線還可以去中山的伊蝶館逛衣服 , 或者到當代美術館去 ,
再不也可以到士林去 , 是約會ㄧ日遊很方便的方式 ~

表參道上的建築物
銀座建築物

伊東豊雄(1941-)是近年來頗受國際矚目的日本建築師,2001年完成的「仙台媒體中心」被譽為新世紀建築的代表作,隨即在世界建築界掀起「伊東風潮」,2002年獲頒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

伊東與台灣的建築因緣始於高雄世運會主會場的設計案(2005年),緊接著又在2005年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國際競圖中勝出,2007年更受邀設計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館。可以設想在不久的未來,隨著伊東豊雄三個建築實體的完成,勢必為本地前衛建築的討論注入新的動能。各界對於這位國際級建築師即將在台灣實現的前衛建築,期待甚殷。

本館與伊東豊雄建築事務所共同主辦推出「伊東豊雄:衍生的秩序」,該展曾於2006至2007年間,在日本的東京、仙台、葉山三地巡迴展出,獲得相當大的迴響。這次來台展出為國際巡迴展的第一站,並將首度完整呈現台灣的三個設計案。此外,本展預計展出百餘件手稿、施工圖、圖像記錄以及影片,追溯伊東36年來從事建築創作的軌跡,堪稱伊東建築生涯的總覽。
**************************************************************************************************************

( 以下文章摘自商周部份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看~ )

他的建築美學:師法自然,既藝術又生活

「聲音的涵洞」(sound cave)即是這次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最精彩的設計,柔軟彎曲如軟骨的建築開滿了彼此相連的洞窟,彷彿是身體的毛孔,建築開始會呼吸、吐納,都市的聲音也穿透聲音涵洞而來。歌劇院不再是傳統定義裡封閉孤立的空間。曾成德形容:「他的方案既內又外,既呼吸又吐納,既藝術又生活,既古典幾何又絕對當代。」

支配二十世紀的現代建築的精神不外乎兩種:一是科比意(Le Corbusier)式的純粹幾何學形體;一是均質的格子狀建築。這兩種精神支配著今天的城市地景,無論到哪裡,幾乎都被鋼鐵與玻璃蓋出來的大量生產的盒子建築覆蓋,人們走進又走出盒子,在抽象、脫離自然的盒子裡過日子。

「那真的能夠帶給人們真正的活力嗎?」伊東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強烈質疑,「沒有任何東西是比洗練的狀態更會損害到創造性的了。」自然界有這麼多可能性,為什麼建築非得長一個樣子呢?人為什麼要活在盒子裡面呢?這樣活得像個人嗎? 問起他最喜歡的城市,他答是曼谷的湄公河畔。因為水鄉沿岸的住宅,朝向運河大剌剌架出去的露台、往河邊下降的階梯,窗外怒放的九重葛幾乎爬進房子裡,沒有內外之分,沒有盒子的局限,人與環境緊緊連結。

在伊東的建築冒險之旅中,他總是問自己:「我能把自然界的規則,運用到建築上嗎?」

他展開追尋非線性建築之路。過去建築師是先有形,知道建築會長什麼樣子,才請結構技師去計算如何蓋起來。但伊東豐雄的冒險則是從放棄盒子形體開始,他想建出像自然孕育出來的建築,關鍵是找出自然界的成長規則。

一個自然的原型,就是自然長出。例如螺旋,一可以是像貝殼一樣捲起,內藏無限擴展的強力螺旋結構;二可以是化身螺旋枝葉,為了採擷陽光,以免擋到下方的日光;三可以是螺旋狀上升的暖空氣造成的巨大氣流漩渦。在伊東的黑框眼鏡背後,他總是可以與天地萬物連結,想像出各式各樣流轉的建築樣貌。

師法自然,成就了今日的伊東格局。在創造出知名「龍貓森林」的谷戶鄉下,伊東循著河谷間的水路,找出既像雪花、又像樹的「水樹」形式,這個水樹概念,就變成了西班牙馬德里郊外小河流經的生態公園。


台長: 夏川
人氣(1,762)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行走人間 |
此分類下一篇:小確幸
此分類上一篇:伊能靜的專訪後有感

夏.
那改天,我要找機會去看看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我是最近才開始知道“安藤忠雄”先生,這位厲害的建築師

因為阿信的關係,看他的“浪漫的逃亡”好像在聽他介紹日本的

建築一樣!他是位良師益友!


雖然我也不太懂美術、建築,可是,我也很喜歡看展覽
2008-03-16 18:45:45
版主回應

那你和我ㄧ樣哩~~
會喜歡看些展覽說!!

我知道安藤是因為壹周刊介紹的耶 哈哈~
才注意到他 然後看商周才知道伊東
很喜歡接觸一些不同領域的人和事
就是去聽點不一樣的東西
覺得世界很有趣這樣
並未想要深入學習或很了解
以享受生命和拓開眼界和思考廣度為主

妳真的很喜歡阿信耶~
我只記得他們的一首歌...純真~
超好聽的
其他就...呵~~
2008-03-16 20:17:05
輕風與嫩葉的初遇
-------------------- 安藤忠雄 .Article Sharing ----------------------


初踏入淡路島的安藤,對眼前的荒蕪景象感到震驚不已
,在深思後....安藤認為,淡路為關西空港如此的犧牲,但人們
又為淡路島做了些什麼?

如今...應該把大地原有的綠茵還給自然,讓自然回歸生活、回
歸人本。於是安藤開始遊走地方政府,讓大地回復生命的信念
,成了安藤內心堅強的厚盾,來面對種種的困難與不可能。

8年的時間後... 我們看到了 ..... ( 繼續閱讀 )

http://blog.pixnet.net/alisaaabbcc/post/20402122
2008-07-29 16:15:30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