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26 17:19:22| 人氣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嘈耳的音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利瑪竇在《利瑪竇中國札記》曾經寫道:)中國音樂的全部藝術似乎祇在於產生一種單調的節拍,因為他們一點不懂把不同的音符組合起來可以產生變奏與和聲。然而他們自己非常誇耀他們的音樂,但對於外國人來說,它卻祇是嘈雜刺耳而已。雖然事實上他們自稱在和諧的演奏音樂領域中首屈一指,但他們表示很欣賞風琴的音樂以及他們迄今所聽到過的我們所有樂器。也許他們聽到我們的聲音和管弦樂曲後,他們也會以同樣態度加以評價。

【〈明清之際中西音樂的交流〉,黃啟臣著,收入《文化雜誌》中文版第五十期,二零零四年三月】

利瑪竇曾經談到自己對於中國傳統音樂的感受,我特別對於他有感作為一個外國人來說,所謂中國音樂只是「嘈雜刺耳」這一觀點感慨良多。我是中文系出身,對於中國古代儒家經典略有;涉獵,傳統的詩樂講求和諧雅正,與利瑪竇口中的「嘈雜刺耳」大相逕庭,可是最近一次經歷卻又令我改變了看法。

早前太太那邊有親人過世,可能由於「笑喪」的關係,整個喪禮的過程大家都並非太過悲傷。喪禮期間有很多空閒的時間,雖然帶了一本《聽見100%的村上春樹》卻不好意思掏出來閱讀,卻又怎樣也無法在那邊親戚之間找到共同話題,於是只好抱著一個旁觀者的態度,考察本澳傳統喪禮的程序、特色和文化,意想不到這次考察「趣味無窮」。

整個喪禮儀式最要命的是傳統中式音樂演奏環節,我們知道音樂在宗教活動上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我國傳統的喪禮也不例外。可是,這次考察我發現喪禮的音樂除了非常吵耳以外,更令人慨嘆的是那些所謂的「演奏者」,從他們的臉上所看見的是一種不帶任何表情的感覺,完全沒有對宗教應有的虔敬,甚至連作為專業應該具備的態度也欠奉,演奏出來的音樂讓我想起了利瑪竇對於傳統中國音樂的批評―「嘈雜刺耳」,兩者之間好像有某種契合,因為利瑪竇曾經指出他是透過當時某些祭祀儀式而評價中國音樂,難怪得出這樣的糟糕的結論。藉著今次喪禮的考察,我才真正體會箇中的原因。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