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17 00:10:36| 人氣1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柏格曼《婚姻場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還在讀《玩偶之家》,雖然我說《玩偶之家》比《婚姻場景》來得讓我喜歡,其實可能是因為婚姻場景整個劇本的寫法偏向小劇場演出的設計。而且人物非常集中,都聚焦在約翰跟瑪麗安夫婦身上,因此整個本顯得非常嚴肅。

《婚姻場景》,整個本由八幕組成,寫一對理想典範夫妻的生活中,一種疏離的相待。與其說是個背叛的故事,不如說是一個解放的故事。從一對模範夫妻的「幸福生活」中穿入「忠實」的深刻定義來拆解兩個人。「理所當然、順其自然的忠實才是忠實。忠實絕對不是強迫來的,也不是靠決心。你永遠不能向一個人保證忠實,無論你忠實與否。」妻子瑪麗安在第一幕接受婦女雜誌採訪,被主持人—同時也是舊識的派姆太太詢問關於「忠實」的看法時,她首先迴避了,用一種近乎官方語氣的方式來應答,然後表現著一種自在的婚姻觀。

那一切都是理想。就像在換幕的換場樂中,約翰將讀出的這樣一段串場:「瑪麗安有雙澄藍的眼睛,好像裡面閃著光芒。當我問她如何調理工作和家庭時,她自覺地微微一笑,微微一笑隱藏了什麼甜蜜的秘密,然後客氣地回答說她可以應付裕如。她和約翰會彼此協助。『這是互相瞭解的問題。』她忽然冒出這句話,因為約翰過來和他一起坐在這張華麗的家傳沙發上而快活起來。約翰身出手臂環護著她的肩,而她也帶著安全和信任的笑容挨近。於是我走開了,無法不注意到他們因我的離去而私心竊喜,這樣他們又多了一次單獨相處的機會了。兩個年輕人,堅強、快樂,對日常生活擁有積極的態度,但卻永不忘記仍然把愛情放在第一位。」

這樣一段描寫無非是一種被預設為非常女性觀點的描寫。換句話說,那是瑪麗安的想像。是女主角對於劇幕一拉開就存有的「完整婚姻」──從不吵架的丈夫,兩個可愛的孩子,所建構的一張完美的全家福。就算她隱約明白那其中含孕著某一種令人不安的疏離,在第一幕兩人接受採訪時相互的說詞便呈現著難以搭嘎的貌合神離,但她以作為女性的想像填滿了使這「完整婚姻」岌岌可危的各處裂縫。

即使在丈夫坦白說出外遇的痛苦之後,她仍然企圖挽回。在幾年糾葛之後重新找回自己的自由。女主角瑪麗安從溫順的自我想像幸福裡歷經崩潰與丈夫外遇,然後重新擺脫牢籠,搬進丈夫的書桌,與丈夫離婚過自己真正的幸福生活。這看來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女性婚變成長角色,組成結構其實很刻板。

在丈夫外遇爆發之前她仍然無法克制地想像著一切:「這是愛的問題。這是一種感覺,就像感覺我不再是真實的了。你也不是真實的。孩子也不是。只有這個(肚子裡的)小孩,那才是真實的。」其實瑪麗安想像的一切幸福是正在發生的,或者那幸福其實來自抓取生活各處的細節來建構,每一處都散發著迷人的安穩美滿,然而那「正在發生」的幸福卻可能始終不曾來過,就如瑪麗安新懷孕的小孩在夫妻兩人爭辯究竟要不要留下這個小孩之後的兩個星期,還是「動了小手術」,那個被視為「真實」的孩子其實不曾到來。同時,也就是在這一層層的漸次破裂中到一個再也無法縫補的地步(丈夫的外遇)時,瑪麗安才有可能脫下那層夢幻包裹的皮繭。

而約翰作為另一個敘述主軸,則襯托著女主角的自我超脫成長而相對有較為人性的「不知所措」。交雜在瑪麗安自我想像的敘述當中,約翰的言詞與行為都相當疏離有禮(理);相對於瑪麗安大量描述她的「感覺」的時候,約翰只是在黑房間裡對著集中的光束,伸手而無法碰觸。

那是一開始的時候約翰描述自己的工作內容:「我們兩人的工作都牽涉到應用心理學理論的實際運用。我個人研究的是精神並理學的阻礙裝置。這種裝置把人關在一個黑房間裡,讓他們無法用棒子碰到集中的光束──我就是在實驗那些光數的適當尺寸。」其實這一段描述宛如約翰自己的處境。他因為厭倦某一種不知名物而離開瑪麗安分居、離婚,與寶拉在一起,然而卻又無法忍受與寶拉的生活。後來瑪麗安與約翰離婚後又再婚,約翰也並非與他當初所描述那樣解脫他生活的寶拉結婚。

換句話說,約翰覺得自己從一個陷阱逃出來卻又掉進另外一個陷阱裡。相對於瑪麗安的自我超脫,約翰的陷阱彷彿都由他自己的性格所設定,是他的性格要將每一個固著的的關係都視為吞噬人的陷阱。「是選擇的關係嗎?而我們做了錯誤的選擇。還是說我們只是盲目地順著老套活下來。直到你眼看著一切都定了型,變成一個垃圾場,想動都動不了。」約翰不相信選擇卻嘗試以選擇脫困,他主導著關係轉變期望得到更自在的生活卻無法如願。他自苦地相信著寂寞,其實是對關係最絕望的表現。

「所有的安全感都倚賴在外在的事物上。我們的財產,我們的別墅、公寓。我們的朋友、食物、假期、父母。你知道我的安全感就像什麼嗎?我來告訴你。我是這麼想的:寂寞是無可避免的,別的妄想都無濟於事。把它認清楚。然後順著它的毛摸。別抱什麼期望,先往壞處想。要是情況不錯,那再好不過。別想逃避寂寞。寂寞是絕對的。你可以創造情誼,然而那只是對宗教、政治、愛情、藝術之類在不同層面上的虛構。寂寞仍然是完整自足的。有時候你會被某種情誼所擊中。告訴自己那只是幻覺。那麼當一切恢復正當,你也就不會這麼失望。你必須活下去。認識這種絕對的孤獨。然後你不會再抱怨,然後你不會再呻吟。事實上,然後你就會非常安全,也學會滿足一切是毫無意義。」這一段約翰在多年分居後對顯得已經解脫的瑪麗安抱怨的話語,展現了他的飄茫無信。

一個婚變長大的女人,一個婚變絕望的男人。這個本在兩者的交談之間非常細膩地刻畫出兩種典型,組構一個婚姻場景。然而這場景對忠實的真正交代卻那樣虛無,或者對自由/自主又那樣自信。或者在這樣典型的刻畫中,重新定義了「愛情」、「性」、「婚姻」、「忠實」的界線,那些卻始終是在一個黑房間裡,人們伸手要觸卻觸不及的集中光束,這些名詞被束在同一道光裡,但其實誰也沒有觸及。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