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3-02 10:54:07| 人氣1,0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會因由分第一】〝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金剛般若波羅蜜
\【法會因由分第一】

             讀慈心園的前人所述解-心得分享

  一時在祗樹給孤獨園

佛者梵語,唐言覺也,為內覺無諸妄念,外覺不染六塵,離諸一切相謂之佛。

心得編輯分享

一時「佛」在祗樹給孤獨園,在這裏的「佛」指的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此經金剛經六成就的〝主成就〞【 佛.釋迦牟尼佛 】,說法的主角。

佛具有智慧、覺悟的意思,有智慧,大徹大悟,這稱之為佛。

「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也是表「法」的表徵,是佛在世的教學的宗旨。

「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翻作「能仁」,他能夠仁慈。佛就是教我們要仁慈。教導我們對別人要有愛心;要有慈悲心,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這是佛法教化的內容。

「牟尼」,「牟尼」翻作寂,用 《 大乘無量壽經 》 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來講,牟尼是心地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就是牟尼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什麼?教我們自己要清淨平等覺,以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這就是佛陀教教化目的。

在維其百科記載,釋迦牟尼佛(梵文:शाक्यमुनि、 Śākyamuni,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巴利文:Siddhāttha 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Buddha、意為「覺悟者」)、世尊等;漢地民間從明朝開始還尊稱他為佛祖,即「佛教之創祖」。在許多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設有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護法、羅漢等;一般而言,佛教正信弟子,不會認為釋迦牟尼佛是神,在佛教中,神屬於六道眾生中的天道(天人),佛是已經脫離六道輪回的圓滿智者。

何謂佛

佛是梵語︰我們稱覺者。於一切境能除二障.如睡夢覺.如蓮華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名之為佛」,當然可以,以各種角度來講,佛有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佛就是佛的十號之一。

像「華嚴經」說的種種成佛境界,「佛」之意譯為「覺者」,即覺悟真理的聖者。覺有自覺、覺他、覺滿三種層次。 

「自覺」:眾生常處於不覺之境,起心動念不離貪、瞋、癡,故《地藏經》云:「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若能時時反觀自心,覺察、覺照,證悟本自覺性,斷除貪、瞋、癡等煩惱,即「自覺」義。 

「覺他」:不僅自覺自利,更進一步助人覺悟,利益他人。如勸人正信因果、斷惡修善,或教示佛性本具、緣起性空等真理,助其了悟生命真諦,自覺覺他,饒益有情,即「覺他」義。 

「覺滿」:即自覺圓滿、覺他圓滿、覺行圓滿,亦稱為「三覺圓滿」。釋迦牟尼佛即為三覺圓滿之聖者,其自覺、覺他皆達究竟,說法四十九年,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令有緣眾生皆能發菩提心,得證聖果;且佛度眾生,不為時空所限,其教化延續至今,令後世眾生亦能如法修行;此即三覺圓滿之境,故稱之為「覺滿」。 

眾生皆本具佛性,然迷即眾生,覺即菩提,故當依據覺察、覺照、覺悟之理,精進修行,他日定可成就自覺、覺他、覺滿三覺圓滿之佛果。 

佛含括了無量妙智慧、無量慈悲、無量覺悟的聖人,依佛經所言,佛陀是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大聖者。

所謂「覺悟」,即能覺察煩惱及諸苦的根本而不為所執,覺察世間一切人事物的苦空無常真相,不執著親情財物,而能了悟解脫諸苦的根本之道,破除煩惱障及所知障,並透澈諸法事理真相,了了分明。

所謂「妙智慧」,即了悟萬法非空、非有之本體的妙慧。即一切法非空非有,非有非空,即「萬法緣起性空」「萬法緣生緣滅」相通相融之道。

所謂「慈悲」,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為自己求安樂,願度眾生得離苦,視眾生為己父母,常發大慈大悲心。

「佛亦可稱為〝道〞,故成佛亦稱〝成道〞」,六祖云: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共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台長: 福哥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