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5-10 16:54:51| 人氣5,0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道」是自性之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道」是自性之體,從儒家而言,道是大學之道,何謂「大學」?河圖也,講體,天垂象,示明,德性的元素,降本流末,講先天五元與後天五物,先天與後天合成的體性與作用,也就是由先天的元炁,化為五元,元炁、元精、元神、元性、元情,為先天上天賦與的五大元素,孔子至聖把這五大元素,釋為人的自性的五種德性,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性。信統四端(仁、義、禮、智)而兼萬善。

儒家的五常,就是道德的依據、人性的根本。五常的五者:「仁、義、禮、智、信」。常者:「經常、平常、日常,萬年不滅,千古不變」的意思。五常在中國有五千年歷史,自周公治理作樂以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均能奉行倫理道德而不踰矩,使百姓安和樂利,國泰民安,都是以此「仁、義、禮、智、信」五常為體,正確落實去實踐,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本,偉大道德的規範。由此可見,五常對人們有多麼重要啊!

「仁、義、禮、智、信」五常,是人類的智慧寶典,都是人人與生俱來的「本質內涵」。人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能夠頭頂著天、腳立著地,是因為具備五常、人倫。如果每個人都以五常為規範,為應該有的「本質內涵」,那麼做出來的行為也會中庸、中道、不偏不倚。

倫理道德,是目前社會上都在談論的話題。但僅止於此,大家就不知道該如何去形容、去闡述道德的本質內涵,甚至於怎麼去執行道德?怎麼去修正德性?似乎還有很大的距離。所以我們拿出一個比喻:這就好像一粒橘子,如何看出橘子的內容呢?橘子是有本質內涵的,我們看到是的外表是橘子皮,要將橘子皮剝開才能看到橘子瓣。看到橘子瓣(本質),還要將它再撥開一瓣一瓣的放到口中,吃下去、咬出味道來,才能嘗到甜美的汁(內涵)。若要形容它的味道,非得親自品嚐,親自體悟這種感覺,若要說出來這味道,只有自己才體會的到。而且每個人感覺不同。

道德就像是大眾所談論的橘子。道德的本質「仁、義、禮、智、信」就像似橘子,也要將橘子皮剝開才能看到橘子瓣。再者將道德的本質「仁、義、禮、智、信」剝開,一瓣一瓣去咀嚼與品味五常的內涵,落實,去實踐、去瞭解。也非得親自品嚐,親自體悟這種感覺,一瓣一瓣去咀嚼與品味五常的內涵,若要說出來這味道,只有自己才體會的到。而且每個人感覺也是不同。但是一切拿捏全憑藉良心,憑藉著如何開發啟端,憑藉安宅的學習,憑藉如何將尊重放置在心上,這幾項基本功夫。

玉的美要經過「切、磋、琢、磨」的複雜匠工,才能煥發玉的潤澤。所以文雅的君子就像經過仔細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樣,要經過一定的道德規範和氣度的洗禮,才可以獲得的文質彬彬、舉止高雅。這就像獲取美玉一樣,需要有一番磨礪的功夫。這樣玉器又成為君子修養、磨煉品性的象徵。人的道德、品德也是透過做中學、學中悟,去察覺這個感覺及體悟。若要說出來這「本質內涵」的味道,只有自己才體會的到。而且每個人感覺不同,察覺的快、慢不同,但是只要願意去學習、去改變,那麼肯定會成功的獲得受人敬重的德性,獲得融洽的人際關係。

佛教曰:五戒:殺(仁)、盜(義)、淫(禮)、妄(信)、酒(智)。

道教曰,五行之性,金(主義)、木(主仁)、水(主智)、火(主禮)、土(主信)。

大學者天命之謂性(河圖)

學大者率性之謂道(洛書)

修道之謂教,教者聖人仙佛的教化,重點在於「化」,自我的轉化「習染」脾氣毛病,去其本無,復其本然之性。

河圖最早的記述出自《尚書》。《論語》中,將河圖與鳳鳥並舉。它可能是一種神秘圖象或文字,禮記中記載,河圖為馬帶出。《易經》〈繫辭〉中則提出洛書,認為河圖自黃河中出現;洛書自洛水中出現。至漢朝時,河圖與洛書成為讖緯之學的一部份。鄭玄認為,河圖、洛書為天神的言語。

台長: 福哥
人氣(5,0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道場-道義 |
此分類下一篇:戒殺存仁以養性
此分類上一篇:為眾生擺渡‧珍惜聖者的善導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