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23 21:38:33| 人氣5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相思為林──華陶窯裡的生活‧手風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隔著大安溪,我的家鄉正和三義對望,兒時的我常將手圈成望遠鏡,想像火炎山邊的荒禿貧脊,夜裡該有孫悟空搗亂一翻,錯置的小說章節,懵懂的年歲裡,世界是小小的樂園。很多年後,才知曉順著大安溪的流向,

自火炎山往左行,便是苑裡,而凹陷的丘壑中隱藏著一處園林,那裡遍植相思木,窯場主人曾以青春為柴,細細燒製名為鄉愁的陶土。

 

 

 

攀爬星星與太陽的遊樂場

    在冬陽溫暖的烘烤之下,我們緩緩走入華陶窯的時間廊道,將細瑣的煩惱暫時擱置門外,我的視線被金黃色的楓葉所吸引,凝望磚牆錯落的光影,這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該如何浸潤韶光,才能成就眼前的豐沛綠意?

 

此際窯主正雲遊他方,而昔日攀爬林間、戲耍蟲獸的窯主之子陳景民,如今挑起營運重擔,穩然端坐我們面前,分享幼時自台中都會區野放至開闊荒野的歡欣,果樹和星空自此成為男孩的遊樂場。

 

茶香流溢,四季運行,當男孩步入社會於台北謀生,每日順著車流人潮游動,內心卻備感焦灼無力,〈台北不是我的家〉深刻唱出他內心湧動的情懷,只想遠離都市霓虹,回鄉擁抱童年的遼闊。

 

營運長指引我們自茶亭俯望苑裡的油綠平原,低矮的房舍錯落其間,而天空藍得無邊無際,他熱切說著:「這裡的夕陽真的很美!」我耽溺地馳騁目光,手裡捧著溫熱的陶杯,細啜這片美景,慢慢發現生活愈簡單,幸福愈是純粹……

 

 

 

耕耘夢土,也需要膽識與毅力

當記憶的種籽落入現實洪流裡,再美麗,也得和水波周旋。陳景民回顧父母當初開拓夢土,不惜成本也欲留住傳統之美的熱情,仍不免喟嘆:「即使到了這個時代,有進步的技術或觀念,換作是我,可能都不會做這樣的決定。」

 

無法想像那迢遞、漫長的路途裡,如何馱負二十餘載的理想,迂迴前行,只因眷戀原鄉土地與文化之美。我們看見華陶窯極力留下歲月粉刷的痕跡,以有情遍植相思林,從最初的造窯、燒陶,乃至分享生活場景,引領造訪者諦聽自然,回歸質樸,以手溫捏塑一個夢;或是品茶散步,任風梳過糾結的髮,放慢呼吸吐吶,看一輪落日滾進稻田的懷抱。

 

 

只是,若將時間倒轉回民國七十多年,當社會普遍向工商業看齊,紛紛拆除傳統窯場,而華陶窯卻逆向操作,持續發展苗栗地區獨具特色的「登窯」,並砸下重金,要求以石塊砌建自然駁坎,讓工人們很不解:「不是用水泥就好了嗎?」;因為窯主夫婦的一路堅持,捨棄速成的步調,細心呵護追求生命美感、起造台灣園林的初衷,從製陶產業出發,經由文化深耕,再加以創意發想與包裝,保存過往的美好記憶。如今華陶窯煥發濃厚的人文風采,每一角落都蘊藏著「花、陶、窯、景」融合而成的寧靜悠遠,並重新賦予古老的物件新生命,比如:牛車輪化身成為堅固木桌,小米臼則變為桌凳或花器,在巧思妝點下,栽上藤蔓,遂織成一幅風景,質樸、且耐人尋味。

 

我們驚嘆於牛車輪的新生命,不再滾轉之後,反倒承載更多可能,也許是一壺溫熱的故事,也許是稚嫩的掌心,貼著它探問祖父輩們走過的歲月。

營運長回憶父親曾談起「耕者有其田」的鄉愁版本:夜半裡庄人們攜家帶眷,一輛輛馬車聚集,準備前往東部開墾,並許下他日有成,定將回饋鄉里的心願。「這塊土地發生了很多故事,不管是早期移民或是島內移民,但是教育卻忽略了這一塊。」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捕捉攀木蜥蜴

談起教育,營運長湧生許多感觸:「現在的小朋友遠離了土地,生活充斥著資訊和網路遊戲。也許他們的想法很有創意,可是卻與文化脫節,沒有更深層的東西。」因為束之高閣的創意,並沒有延續的空間,也缺乏感動人心的力量。當華陶窯與大學進行產學合作,努力賦予大學生們自我認同感,激發他們的熱情,讓他們理解「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攀爬樹木,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捉到攀木蜥蜴!」,進而認同原鄉土地,領會傳統文化之美。

 

營運長又以多年前席捲台灣的葡式蛋塔專賣店為例,說明熱潮過後,竟消褪無蹤;而在原創地的流行卻綿延不斷,主要由深厚的文化背景作為支撐,所以「創意不該是一瞬間的潮流,它應該是現實和理想的完美結合!」營運長熱切說道。

 

「不期盼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原鄉文化,但至少在他們心中種下文化的根芽,懂得親近土地,懂得欣賞文化之美」華陶窯懷抱「斯土有情」的初衷,擴及教育,希望在山巔水湄奔跑的孩子,以自然建構寬廣的視野。營運長提起家族裡的某個頑皮孩子,即使成長於台北,就讀明星學校,假期裡仍常返鄉,遊晃於後山寬闊的植物林;有次看見蛇皮相當興奮,遂捲起收藏,並在自然課時,突然於老師眼前一晃:「老師,你看蛇皮耶!」,驚嚇了好多人。這樣的山林生活,這樣的無憂童年,令人莞爾,內心似有一個聲音呼喚著:走入那山風擺動、群樹起舞的悠然世界!

 

 

 

捏塑一個夢吧

將陶土握在手裡,是否能以手溫捏塑出心中的想望?也許是動物園裡的長頸鹿和牠的朋友們,也許是大聲歌唱的秋蟬,也許是高高飛起的風箏,張著好奇雙眼的童年,海盜們正揚帆尋找金銀島……

 

    各種奇思異想,彷彿自沉寂已久的心靈荒地裡破土而出,只要給予一點陽光、空氣和水,便能舒展新芽,活潑生長。而捏陶即是華陶窯裡極為有趣的體驗,看大人們和孩童比肩並坐,個個凝神專注,在自己的小宇宙裡開天闢地。此時,世俗的地位與名利皆已棄置於火炎山下,煩惱如煙塵飄散,在陶土裡完成一個夢,多麼令人歡欣鼓舞呀!

 

可是,以人力投柴燒窯,除了守候的時間漫長,日夜裡的殷勤照看又是一番艱辛苦澀,營運長回顧華陶窯初創時,陶師們普遍缺乏細緻的美學涵養,多以實用取向來製型造物,窯主夫婦遂不斷地與之琢磨、溝通想法,陶師甚至因此拂袖而去……。從最初的擺盪,乃至結合團隊設計,以相思木燃燒歲月,靜待落灰輕揚、附著,紋理是金黃與翠綠的細密牽連、旋又鬆手獨行,與烈焰共舞,划向未知的世界,以獨一無二且溫潤的姿態。

       

         

品味相思的多種可能

    食飲文化在華陶窯裡也自成一格,刈稻子飯除了勾起往昔莊稼的復古氛圍,也讓人一探農村生活的質樸之趣。只是,當雙眼閱覽美景,而味蕾也靜亟思動時,該如何是好?

 

    營運長說華陶窯本著「斯土有情」的初衷,依著季節時令的遞嬗,蒐羅在地食材,烹調出各式相思。如「火炎山鴨」,經華陶窯的協力宣傳,如今已聲名大噪,改善了鴨農原本清苦的生活,這樣的加值成效,也讓營運長倍感快樂。除卻美饌茶香,華陶窯也端出「陶人咖啡」,讓訪客品啜一個靜謐的早晨或午後……。

 

 

    園裡的時光緩緩流動,不禁令人好奇:不景氣的大環境之下,華陶窯又如何肩負文創產業的使命,持續前行?出乎意料的,面臨這樣的巨浪衝擊,營運長倒是一派瀟灑,說明自己雖憂心,但不至於悲觀,因為「經濟不景氣,正是篩選的好時機」,濾去繁複的雜質後,一切將更顯輕盈,而路途也將寬廣無限。「文化產業需要『被生活化』、被接觸,進而被喜歡、接受,產生認同」,而華陶窯正分享著生活裡的美好風景,以文化和情感的溫度,傳遞一種精神:「跟土地溝通,跟自己溝通,幸福,如此簡單。」

 

  在火炎山邊,凹陷的丘壑中隱藏著一處園林,那裡遍植相思木,我枕著童年的夢,終於讀懂了那名喚鄉愁的小說。以青春為柴,日夜燃燒……。

 

 

 

以上發表於明道文藝395期,2009年2月號

 

~~~~~~~~~~~

順覽

華陶窯裡的時飲器遊

         

台長:
人氣(5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緩步,東經120.42度、北緯24.18度 |
此分類下一篇:聽見,春天第一道響雷
此分類上一篇:一瞬,塵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