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26 16:52:12| 人氣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現在開始,為健康把關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2996

(1)
膽汁和消化酵素的分泌在下午過後會顯著減少,特別是在6點之後。
因此,「肉、蛋、乳製品」無法在一天之中的較晚期間被適當消化,
因而在腸道中轉變成有毒廢棄物。
未被消化的食物阻塞了腸道、淋巴及血液,進而影響日間的消化品質。

(2)
亞洲人一般而言是採取「脂肪、低蛋白質」飲食,他們的膽囊中少有膽固醇結石。
美國人膽囊中有膽固醇結石則非常普遍,
因為美國人的飲食富含肉類及乳製品的蛋白質。
過剩的蛋白質會阻塞血液竇狀隙,刺激肝細胞異常增加膽固醇的產量,
形成膽固醇結石。

(3)
根據2006年11月「護士健康研究」,
每日吃超過1.5份「牛肉、羊肉、豬肉」女性,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機率會變成2倍。
1份大約就是一個漢堡或熱狗堡。

(4)
所有形式的「動物性」蛋白質都會降低膽汁的溶解度,進而形成膽結石。
順便一提,白肉所含的寄生蟲比紅肉更多。

(5)
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事實上是很少的,絕對不像營養師及醫師所說的那麼高。
首先,身體約有95%的蛋白質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其次,肝臟也會自行合成新的蛋白質。
不攝取蛋白質並不會令身體製造蛋白質的能力消失,
相反的,攝取過量蛋白質卻會阻塞血液和淋巴,同時令身體製造蛋白質的能力消失。

(6)
母乳是新生嬰兒最重要且最均衡的食物,然而,與牛奶相較,它幾乎不含蛋白質。
(母乳只含有1.5%的蛋白質。)

(7)
終身採行「全素」的人,得「膽結石、心臟病、癌症」的機率是最低的。

(8)
過量的「動物性」蛋白質會造成肝臟血管壁增厚,導致膽管內形成膽結石。
接著,膽結石減少了肝臟的膽汁分泌,降低身體消化脂肪的能力,進而形成肥胖。

(9)
大多數的骨質疏鬆問題是肇因於「膽汁分泌不足造成脂肪及鈣質無法有效被吸收」,
而不是因為「鈣質攝取不足」。
所以,吃再多鈣片或喝再多牛奶都無助於解決骨質疏鬆問題。

(10)
肝臟中的膽結石會導致
血液循環不良、脾臟肥大、靜脈曲張、淋巴管阻塞、荷爾蒙失調。

(11)
動物被殺死後,其細胞會立刻出現損傷或死亡,其蛋白質結構會被細胞酵素分解。
這些「退化」的蛋白質對身體毫無用處,而且常招致更多微生物活動。
病毒和細菌會以這些廢棄物為生,進而造成過敏。

(12)
尿酸結石會在尿液的尿酸濃度2~4 mg/dl時形成,
這個量在1960年代中期之前被認為是可容忍範圍。
後來,人類對「肉及蛋」的消耗量升高,所以,可容忍指標就調整到7.5 mg/dl。
事實上,4 mg/dl尿酸濃度形成的結石,就極可能導致「泌尿系統阻塞、腎衰竭」。

台長: 疾風行
人氣(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健康三點靈
此分類上一篇:有關素食者壽命的民間傳說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