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21 21:30:00| 人氣4,658| 回應1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戀‧婚-從《璀璨情詩》談起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1.2.19.)

最近看了珍康萍執導的電影《璀璨情詩》(Bright Star),先前在讀者文摘上看過對導演的專文訪談〈感謝愛麗絲〉,又聽說是描寫英國詩人濟慈生平與愛情的浪漫唯美代表作,所以對這部片頗為好奇。

果然《璀璨情詩》的場景如詩如畫,幾乎每一幕都可以停格欣賞。可能因為男主角是詩人,難免穿插吟詠詩詞的畫面,但經由中譯難以傳達英詩的韻味,而顯得有些矯揉造作。也許因為最後的結局早就可以預料,又覺得整部片有些濫情,卻也不免感慨浪漫的詩人似乎終究不是適合婚配、託付終身的良人:沒有穩定的經濟基礎不說,而且身體孱弱不堪…。濟慈所幸是在芬妮戀上他之後才染病,所以芬妮才對他悉心照料、不離不棄、至死不渝。倘若芬妮初遇濟慈時,他不但深陷創作瓶頸、而且已身染重病,整日病奄奄地臥病在床,芬妮還會愛他嗎?(所以愛情與姻緣的萌芽,終歸是天時、地利、人和,因緣俱足之下的產物?)假如濟慈不是於義大利養病時溘然長逝,為這段青春的戀曲劃下令人惆悵的淒美休止符,芬妮會膽敢違抗母親的禁令毅然下嫁嗎?倘若兩人真有緣結為連理,他們會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嗎?伴隨藝術家性格的夫婿,芬妮是否必須一肩扛下家計重擔,以卓越的女紅才能養家、相夫教子、做好賢妻良母的角色?「貧賤夫妻百事哀」,芬妮會全然無怨無悔嗎?濟慈過世之後,芬妮有另嫁他人嗎?還是留守著純粹的愛情孤獨以終?

看完《璀璨情詩》,我滿腦子想的都是諸如此類的事情。所以我真是愈來愈不浪漫了啊!倘若以前,我應該會更專注在片中引用的詩行、精緻考究的場景與服飾、以及電影配樂上吧。同樣關於英國文人的生平與愛情,由安海瑟威飾演珍˙奧斯汀的《珍愛來臨》(Becoming Jane)會更深獲我心,不但男女主角的演技精湛生動,對白也比較自然、活潑、洋溢機智與詼諧。在片中,女主角也是基於想到婚後家計的考量,不得不與男主角中止私奔的旅程。片末安排男女主角多年後的重逢,有人盛讚為「此情可待成追憶」的動人影像化詮釋,我卻覺得猶如「狗尾續貂」的多餘,故事原不必說得那樣完整的,還不如放遺憾的美麗,停在那裡。

我原本還一度以為:現代女性經濟獨立自主,崇尚自由戀愛,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經濟能力作為擇偶首要考量等等,應該是屬於類似《璀璨情詩》、《珍愛來臨》那種舊時代的產物。但連續看見周遭兩位女性都因為「父母的反對」而與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其中一位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投入她父母屬意的、所謂「門當戶對」新歡的懷抱。其實她們的前男友也都已有穩定工作,並非待業遊蕩、無所事事之徒,僅是其工作收入或社會地位(是指以世俗觀點而言,其實職業無貴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是嗎?)低於她們而已。能夠這樣輕易決絕的一刀兩斷、移情別戀,是否原本也就愛得不夠深刻?抑或愛情的堅貞終究不敵世俗的壓力和現實的考量?尤其如果她們的終極目標是「結婚」,而不僅僅是「戀愛」,畢竟婚姻是兩個家庭而非兩個人的事,就不得不慎重考慮父母的喜好、觀感與意見?

你會因為婚配的考量而捨棄自己真心相愛的對象嗎?你會因為婚姻的需求改變自己心意與愛意的趨向嗎?你是因為戀愛了而想要結婚,抑或是為了想要結婚而去談戀愛?似乎應該是因為遇見了相愛的對象而想要結婚,不該是為了想要結婚而去找對象。不以結婚為前提的,才是最純粹的愛情。然而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找一個人相守或自己獨處是不變的課題。自信自足的時候,確實對愛情及婚姻不存任何嚮往,覺得一個人的逍遙快活,遠甚於無法真心相待的兩人。但生活事務愈益複雜、男女社會生活功能角色不同、各有所長,「單身者的生活、養老、往生全靠一己,在心理和實務上都得及早規劃」。且每個人總有沮喪失意、惴慄惶惑、疲憊病痛的時候,還是或多或少會渴望有相知相惜、相互扶持、白頭到老、不離不棄的力量。再說婚姻畢竟是一種社會制度,未必是愛情的結晶或終極目標。沒有愛情也可以經營婚姻,只是或許有愛情的婚姻會比較長久,只要婚姻別成為愛情的墳墓。所以「為了想要結婚而去找對象」似乎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你有相親或聯誼的經驗嗎?當屆於適婚年齡卻仍無對象時,身邊會開始出現一群為你窮著急的親友。不論是大型聯誼活動,或是一對一的所謂「相親」,其實抱持著多認識朋友、多看看人生百態的心情去參加也都挺有趣的。只不過有時介紹人太過熱心,事後還會頻頻追詢「進度」,倒也令人有些困擾。一位因相親而結識自己配偶的友人,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成功經驗,近來頻頻慫恿我多參加相親與聯誼,並表示願意熱心替我引薦。可是從言談間,我發現他的擇偶觀怎麼會那麼勢利與拜金,他所想到的都只是對方的頭銜、職稱與收入、財產,對於對方的脾氣、個性、興趣與喜好的認識完全付之闕如,就想要貿然而盲目的當起月下老人。甚至鼓吹我「當醫師娘」或「嫁入豪門」的種種好處,真令人又好氣又好笑。

謹引用法國小說《結婚蛋糕》書前的推薦為本文作結:「人生就像繽紛的茶點盤,充滿了滋味萬千的選擇。而結婚這件事,又何嘗不是一片吸引人的蛋糕,讓人嚮往、渴望,卻又擔憂不如預期中美味,或者害怕短暫的甜蜜之後,會尾隨難以擺脫的負擔。」「愛情與婚姻實在難以劃上等號,而當你準備踏上紅毯時,根本不知道自己即將走向的是一場災難,或是一個幸福的人生…在結婚前,請三思啊!」

台長: Brsuny
人氣(4,658) | 回應(12)|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論戀愛 |
此分類下一篇:論戀愛:白色情人節特輯
此分類上一篇:距離

楊風
來佔篇幅了
不過,和這部感人的電影有關


璀璨情詩

楊風

《璀璨情詩》(Bright Star)是一部描寫英國詩人-濟慈(John Keats,1795-1821)的電影。濟慈這位文學史上極為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25歲就死於肺結核病。但他人生的最後幾年,卻都過得一如電影名字一樣的璀璨。女主角是陪伴他走完人生旅程的愛人-芳妮•布萊恩(Fanny Brawne)。在濟慈生命中的最後五個月,他到羅馬養病。旅途中寫下最後作品-〈璀璨之星〉(Bright Star),一首獻給芳妮•布萊恩的情詩。
電影結尾,導演安排了飾演濟慈的男演員,朗誦濟慈的名詩〈夜鶯頌〉(Ode to a Nightingale):
我心痛,睏倦又麻木
感覺猶如飲過毒鴆,
又像剛剛吞服了鴉片,
瞬間沈沒
在遺忘的河水當中…
電影最後打出字幕:「臨死前,濟慈自我評定是個寫詩的失敗者。但死後,濟慈卻成了最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
引領風騷,想必是每個藝術創者,包括詩人的夢想。但實際情形卻往往不如人意。印象派大師梵谷(van Gogh)在世時,只賣出一幅畫作。表現主義畫家莫迪里亞尼(A. Modigliani)在世時,畫作被畫廊拒絕展出。這部電影一開頭,也是環繞在濟慈的長詩作品《恩底彌翁》(Endymion)的滯銷,甚至遭到三家保守派雜誌的惡意批評。濟慈堅持在自己的墓誌銘上刻著:「這裡躺著一位名字寫在水上的人」。詩人的名字,固然會隨流水而逝,但詩人的名字也可以隨流水而流遍世界。詩人苦難中的夢想,在世時也許無法實現,但只要忠於自己,辛勤創作,並不意味死後不會「榮華富貴」。
(原文刊於《台灣現代詩》24期,2010年12月)
2011-02-22 10:12:41
版主回應
英國詩人濟慈(John Keats,1795-1821)的詩《燦亮之星》 (Bright Star)


Bright Star

Bright star, would I were stedfast as thou art—
Not in lone splendour hung aloft the night,
And watching, with eternal lids apart,
Like Nature's patient sleepless Eremite,
The moving waters at their priestlike task
Of pure ablution round earth's human shores,
Or gazing on the new soft fallen mask
Of snow upon the mountains and the moors—
No—yet still steadfast, still unchangeable,
Pillow'd upon my fair love's ripening breast,
To feel for ever its soft fall and swell,
Awake for ever in a sweet unrest,
Still, still to hear her tender—taken breath,
And so live ever-or else swoon to death.
-John keats (1795-1821)

燦亮之星

燦亮之星,願我像你一樣堅定-
但不願高掛夜空獨自閃耀,
恆久地睜眼,像大自然中耐心
不眠的隱士,俯看來往的海潮
環繞著人居的陸岸,施以
純淨洗禮的神職般工作,
也不願凝視雪的新面具
輕輕飄落覆蓋群山和荒漠-
不─我依然堅定,依然如故,
頭枕佳人漸圓熟的乳房上,
永遠體驗酥胸輕盈的起伏,
永遠清醒於甜美的悸盪,
依然,依然聽她溫柔的呼息,
就此活著,或者暈迷死去。
-濟慈 (1795-1821)
2011-02-23 14:36:04
(悄悄話)
2011-02-22 10:16:13
昨夜微霜
夫妻相處是門藝術,
也應該是終生學習的課題。
但是,知易行難。
現實磨損美麗的神話的功力
往往超出我們想像太多

我也看過一個笑話:
妻子說:他是我老公,我們認識三個月,結婚三十年。
丈夫說:她是我老婆,我們結婚三十年,認識三個月。

我覺得結婚是很弔詭的關係,原來的兩個陌生人,結婚後兩人所有的東西都變成共有的,包括人(這是最嚴重的)。確實是非常冒險。
2011-02-23 17:38:47
版主回應
《晶晶 亮晶晶—晶晶最短篇》〈龜山島〉

朋友們都結婚了,只剩下我。我不認為不結婚有什麼不好,但落單的感覺真的不舒服,像窗外那座獨自在霧氣陰森海上、注定永世孤寂的龜山島,所以不久我也結婚了。開頭過了幾年幸福快樂的日子,之後似乎每天都在忍耐控制情緒。有天我受不了離家出走到海邊,那時高掛天空的太陽很柔和,在波光粼粼平靜海上的龜山島,看起來很愜意的樣子。
2011-03-21 10:33:14
昨夜微霜
如果說到愛情與婚姻
第一又會搬出姑奶奶張愛玲的白玫瑰與紅玫瑰。
呵,這我們說過太多次了,不能再說

說說另外一個作家說的吧!

每個女人都有兩個版本:精裝本和平裝本。
精裝本是給別人看的,平裝本是給家人和丈夫看的。
婚姻中的丈夫只看到妻子的平裝本和別的女人的精裝本

還有一個蠻好笑的:

結婚是愛情的墳墓,但是如果不結婚,愛情就死無葬身之地。
2011-02-23 17:39:33
版主回應
《晶晶 亮晶晶—晶晶最短篇》〈烤魷魚〉

她愛聞烤魷魚香,卻不喜歡吃烤魷魚。
「想吃烤魷魚嗎?」
「好啊。」
他出門去夜市買了。
接受吃烤魷魚,才能聞到魷魚香,像她願意嫁給他一樣。
2011-03-21 10:34:43
李旭祥
謝謝詩與文的分享 把詩多讀幾次 那美麗浪漫的感覺也許可以稍微幫我們回答版主文裡的"俗"問題 情之所至 也就都不須計較了

享身後名的詩人 作家 畫家真是令人同情又敬佩
2011-02-25 00:29:13
版主回應
謝謝你來我的網站,歡迎有空常來逛!
2011-03-21 10:37:47
旅人
紅樓喜歡濟慈的詩

晚安安
2011-02-27 18:40:56
版主回應
讀者文摘2010年3月號有《璀璨情詩》導演珍康萍的訪談〈感謝愛麗絲〉。紐西蘭導演珍康萍的最新電影《璀璨情詩》,改編自十九世紀英國詩人濟慈的生平軼事。然而珍康萍荳蔻年華的女兒愛麗絲,才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
2011-03-21 10:47:20
昨夜微霜
張曼娟的書我收藏約20本。精選集我就不收藏了。最近真的要很婕至買書,書債高築時間又很緊張,暫停買書。

目前博客來我還有兩本預約本還沒寄來,陳忠實集的《白鹿原》以及《王國維點評紅樓夢》(彩繪本)都是簡體字版。
2011-03-04 21:20:29
版主回應
預購了《剛剛好:張曼娟散文精選》和《煙花渡口:張曼娟小說精選》(附贈限量「遇見張曼娟」典藏小提袋!)
2011-03-21 10:40:17
楊風
2011-03-11 10:10:27
版主回應
珍康萍在訪談中說:「濟慈寫給芬妮的情書是何等的坦白誠摯,讓我深受震撼。愛情總有許多困難,但是他們的遭遇格外刻骨銘心。濟慈痼疾纏身,和芬妮注定無法長相廝守,結局無比痛苦。兩人相戀時,芬妮才十幾歲,濟慈也不過二十出頭,二十五歲就溘然長逝。我們總認為年輕人不牢靠,做不成什麼大事。然而讀過濟慈的故事之後,我開始覺得這種說法一文不值,其實年輕人潛力無窮,只是我們不願意給他們機會。」
2011-03-21 10:48:48
(悄悄話)
2011-03-16 10:42:02
昨夜微霜
昨晚讀到一段文字,真真嚇我好一大跳,剛好你貼這話題 ,我也說給妳聽聽。

《國語‧越語》這本書裡記載,越王勾踐曾下令:「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

這還是不是很驚訝的,還有更可怕的是。《朱集傳》中裡甚至寫到:「嫁不即時,強暴之辱!」
2011-03-29 12:15:32
版主回應
喜歡昨天在報上看到吳淡如的一段話:

「我相信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

因為幸福並不是掌握在別人手中的,而是放在她心中的一種能量。她自己活得好,而且懂得解決生活疑難,用理智與平和面對生活中可能有的波折。她有想要追求的東西,懂得取和捨。

她不累積負面能量。

她們的性格成熟了,再也不會為任何事扭曲自己的意願,所以,也不會依傍著不適合的男人折磨自己。

幸福的槳已牢牢握在她手中,沒有人能奪走,所以她能度過人生中必然有的驚濤駭浪,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節奏。

不管她們嫁或不嫁、嫁給誰,都幸福。」
2011-03-30 14:16:21
昨夜微霜
那麼理性啊
這種女人先天就已經足夠自給自足了
確實,嫁不嫁人都會過得很好,
至於幸不幸福,也沒個準。正面取向較高倒是真的
現今這樣強的女人也越來越多不是嗎

我很佩服能自己解決疑難問題的女人,
身心靈以及生活事務樣樣都行,沒有男人也活得很好
有的女人連馬桶壞了都能修
有的女人甚至車車出問題都能自己處理

ps: 我收到全文了,謝謝妳的分享。這樣的文章讀來好好,我喜歡文中說的「從容」。我相信,最不可愛的女人應該是那種不斷「抱怨」的女人。引以為戒
2011-03-30 20:46:06
昨夜微霜
對了,你也看過張愛玲的小團圓對嗎?
她書裡的姑姑是不是就是「張茂淵」
我昨天讀到一篇,關於張茂淵單身苦等初戀情人50年,到78歲才修成正果的感人故事,聯想到《小團圓》。張愛玲的書很多故意張揚的隱藏,有時很難懂。
2011-03-30 20:55: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