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28 13:14:15| 人氣1,488|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0.6.27.)

近來厲行「丟一本書、才能再買一本書」、「可以借得的書就不要買」策略。這一陣子以來,遂陸陸續續自圖書館借來《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消失的艾思蜜》、《還記得我嗎》、《洗錢》…等小說。其中最令我驚喜的是《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And Sometimes Why)。

會借此書,是看了封底上的一段文字:「她想提早為失去做些準備,卻不知道,生命中,有許多事情是準備不來的.…我們都想保護自己所愛的人不受傷害;偏偏意外總是讓人措手不及!」這段描述人生、命運無法自控的文字深深攫住了我,完全符合我「人生無常、朝不保夕」的悲觀想法。我也是常擔心意外會發生,想預作準備,卻又不知如何準備。我也常認為自己現在擁有、享有的一切都是僥倖、幸運,隨時可能被奪走、會失去…。我原本也是「凡是豫則立,不豫則廢」的信徒,但年歲漸長,愈來愈發現人生有太多的事無法預備。或許有時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反而是對的,就像龍應台在《目送》中說的:她本來不信的,現在有點信了。

《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正是這樣一本描述人生的疑問、停頓與轉折的小說。關於人生失去的準備,關於夫妻、手足與朋友之情。覺得這本書還不錯的原因,除了書中幾位主角的心境和我不謀而合以外,連配角都能用十分簡鍊的篇幅塑造得十分立體具血肉。書中提及的藍花楹、氣泡水也是我這幾年新鮮的人生體驗。還有雖然這本書的主題是「失去」與親人遭逢意外的打擊,但很巧妙地揉合了許多元素,用筆平實真切,不至於太感傷或太灑狗血,也不大強調心靈勵志或人性的堅強、樂觀,反而忠實呈現了人類的脆弱與「有限性」、婚姻與家庭的相互扶持與羈絆…。書中揉合的元素包括好萊塢的浮華虛幻、阿拉斯加的荒野求生、父母、子女、手足的關係、青澀的初戀、…,甚至還有些許推理懸疑小說的氛味!

故事情節其實十分簡單:主角夫妻的小女兒海倫在和男友談判分手的回程發生車禍、陷入昏迷。對撞的車輛駕駛恰是一位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一場車禍如何衝擊、改變了書中人的生活,又將書中角色的人生神秘地串連、交會在一起。這令我想起電影《靈魂的重量》和《真實謊言》,前者由西恩潘,後者由愛蜜莉華森主演,兩者都值得一看,但我更推薦《靈魂的重量》!取材的生活化,在我近來看的小說中堪稱奇葩。因為《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消失的艾思蜜》、《還記得我嗎》、《洗錢》…這些小說幾乎都是關於跨國的犯罪陰謀、家族秘史、身世之謎、…,讀來高潮迭起、精彩絕倫,沒想到像《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一個稀鬆平常、真的可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見聞的題材,可以寫得如此細膩深情、令人充滿心靈的感喟和悸動,更沒想到這本書居然還是作者的小說處女作呢!

故事中角色的塑造與相互間情感的牽攣十分耐人玩味。迥異於一般「男性理性、堅強;女性情緒化、脆弱」的刻板印象,書中在車禍發生後,一直不願放手和正視現實(海倫復原機率渺茫)的反而是父親,書中海倫的母親蘇菲亞和姊姊米蘭達反而比較早走出傷痛,決心為自己設定「停損點」,連結各種社會、親友資源,繼續自己的人生。在適當時機放手、偶或遠赴陌生的城市,轉換環境與心情,或許並不是冷漠、無情、自私的舉措。另外如同《真實謊言》一般,突來的意外,有時猝不及防地揭穿原本亟欲嚴守的秘密。書中自認開明的父母,卻直到車禍發生時才知道海倫在外結交男友。同樣的家庭與成長背景,米蘭達與海倫卻有著迥然不同的個性。相守近二十年的老夫老妻,婚姻關係卻因車禍而出現裂痕。所以《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決不是要賣弄親情的溫馨感人、催人熱淚、強調家庭的重要、家人如何互相扶持度過難關等等,它要彰顯的,或許反而是:意外已經發生,人生無法重來,每個人必須決定如何去過自己接下來的人生。而對於每個人的抉擇,旁人亦無權置喙與批判。

除卻夫妻、手足與朋友之情以外,關於「愛情」的描繪似乎是本書中最弱的一環。主角夫妻間的感情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親情,讓我又想起龍應台的文字:「曾經相信過愛情,後來知道,愛情必須轉化為親情才能持久。但是轉化為親情的愛情,猶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塊,它還是那玲瓏剔透的冰塊嗎?」海倫前後兩段青蘋果式的戀情均持續不久,後者更間接促成了書中的意外。米蘭達方萌芽的初戀,一見鍾情式的描述似乎也太過簡略。男女主角在婚姻遭遇瓶頸後雖然均有異性友人的慰藉,但也都還不到愛情的程度。當然,就一本小說而言,適度的剪裁、不特意潑灑太多層面的企圖有其必要。書末的結局處理也是這本書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多多少少給人虎頭蛇尾、嘎然而止、「咦?什麼,這樣就結束了?」的感覺。不過呀,既然我們不能要求人生難題的簡單回答,適度開放性的結局或許也是可以接受的吧,穿插著海倫同學寄予的錄音檔,還挺有創意的呢。

對一個本質上悲觀的人如我,原本很擔心《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會攪動我原本就有的恐懼。恰好書中有一位十分cynical的主持人,娶了個樂天派的妻子,原以為會讓自己快樂、開朗、陽光一點,但發現很難做到,快樂不容易傳染。而且諷刺的是,他開始認為樂觀是個性中的缺點,會影響她的智慧判斷。他曾向她說明:如果每一件事都很美好的話,那就沒有什麼事是真正美好的了…。網路新聞也說陰鬱有助於專注與謹慎思考。處於壞心情的人表現優於那些開心的,他們錯誤較少,溝通也較佳。「正向心情似乎可促進創意、合作及仰賴心理捷徑,負面心情則可刺激專注、小心思考,並更加注意外界。」研究也發現,悲傷的人較擅長透過書寫的論述表明自己的情況,這顯示「輕微的負面情緒,或許實際上會促進更具體、更適應、最終更成功的溝通風格。」研究顯示,天氣對我們也會有類似效果。潮濕陰鬱的日子讓記憶力更敏銳,大太陽的天氣則令人健忘。

人生總有「很想要問為什麼」卻不見得得到答案的時候,《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純用細膩的白描之筆,搭以靈活的視角轉換、生活化的題材,成功的將一個很容易淪為灑狗血、太沈重的題材寫得不灑狗血,也絕不說教。無怪乎作者已受推崇為新銳的療癒系作家!

台長: Brsuny
人氣(1,488) | 回應(6)|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文學 |
此分類下一篇:
此分類上一篇:讀者傳說

旅人
離去的雁鳴,仍在遠海盤旋
我在15號碼頭,升帆追尋
並且,端著相思滿杯
2010-08-28 11:51:40
霜霜
發現妳很愛拍圓光寺
這魚我也拍過
我們出沒的地方很多重疊

妳看書速度很快吧
我越來越焦急
看書速度追不上買書速度
有點糟糕
看一本延伸好幾本
對書的佔有欲又強
我沒辦法像妳這麼自制圖書館借書
讀過的好書我會想擁有收藏
幸好,我買衣服鞋子等
不會像買書那麼敗家
2010-12-17 22:50:55
版主回應
/我們出沒的地方很多重疊/

沒錯,我最近又去了聚風華。品嚐了港式鴛鴦拼(香筋粉蹄肉、透抽)、脆皮嫩豆腐、極汁羊小排、蒜蓉蒸鮮蝦、臘味蘿蔔糕、丁香炒山蘇、味噌鮮魚湯,另外還有招待的南瓜汁、桑椹醋和紅豆涼糕…
2010-12-20 10:59:43
昨夜微霜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vy218348/post/1321631197 我這篇有討論〈錯誤〉

抱歉,最近很忙,抽空再聊。
2010-12-21 10:30:24
昨夜微霜
/ 請問霜霜有看過張曼娟的《海水正藍》嗎?值不值得買呢? /

當然看過,當然值得購買。《海水正藍》已出紀念版了,20多年了吧,這本是張曼娟最純真的文字代表。

近期,這階段張曼娟的書大都無法感動我。

張曼娟的古詩詞新詮釋的這幾本書品質都很不錯。《愛情詩流域》《此物最相思:古典詩詞的愛情體驗》《時光詞場》《人間好時節》這系列幾本值得收藏。

比起吳淡如的《不可不讀的50首唐詩》同類型的那三本(擺明是搶錢)來說,張曼娟讓人敬佩多多。

發現嗎?吳淡如不斷在搶錢的出版,品質每況愈下,其實,燃燒的是她自己。他的錢錢已經夠多了,名牌包包一買就是二位數的量在買。我現在幾乎已經不買她的書。(正大書局拍賣的時候有買她一本旅遊書,算近期最棒的新作)

我的感想是,吳淡如的書我讀過的寫得最好的是《昨日歷歷晴天悠悠》寫她弟弟自殺後她的心情轉折。據說,這本也是她所有作品裡面銷售量最低的一本。如果以消費導向當出版指標,我們就可以理解她為什麼會不斷出版爛書。(劣幣良幣,文學沒落也不是沒有原因)

張曼娟的書我最愛的仍是那本《風月書》長年的床頭書之一。一直沒被取代。妳也買了對吧!

※ 提醒一點,吳淡如的書流落二手書店的量最多,她應該是第一名。再來是吳若權。-----有一次我們在台大對面的巷子逛進二手書屋,突發奇想,我朋友說:「我們把吳淡如的書全部集中一起,看別人感想如何?看她會不會汗顏」於是我們把全部吳淡如的書集中擺在一起,滿滿兩大架子都是她的。
2010-12-24 12:13:49
版主回應
聽妳的推薦,立刻去訂了《海水正藍》20週年紀念版。我是偶然在網路上看到「每個人都是孤島,但在深深的海底,我們偷偷牽手」這樣的句子,據說是出自本書,才開始對《海水正藍》產生好奇。


張曼娟雖然她長期都是暢銷作家,但因為我對太暢銷的名字反而興趣缺缺,所以以前都沒讀過她的作品。一直到在報上看到她的兩篇專欄文章〈不想失去所以不愛〉、〈誰愛吸血鬼〉才引起我的注意。這兩篇文章前者描述男人與紅粉知己間微妙的情愫,我在〈紅粉知己-兼談電影《愛情三選一》及《新郎不是我》觀後感〉一文中也有引用。後者以當紅的暮光之城為發想,談及戀人間適當距離與隱私的拿捏(她最近的專欄文章寫《沒有耳朵的兔子》續集觀後感也有類似的主題)。所以後來才開始接觸她的作品。目前為止,我覺得以《風月書》用字最婉約古雅,有詩的韻致。《不說話,只作伴》談男女、情愛,《永恆的傾訴》是女性戀物誌,《此物最相思》談古典詩詞的愛情體驗,應該都算雅俗共賞。但另兩本古詩新詮的作品《愛情詩流域》、《時光詞場》稍嫌淺白直露。至於其他的作品我就都沒買了。在圖書館翻過她的《天一亮,就出發》是旅行文學,但個人認為遠不如鍾文音《三城三戀》。記得在書店翻過張曼娟的美食書《黃魚聽雷》似也不如林文月的《飲膳札記》(若對烹飪有興趣或許可以看看林文月的這本書?既是實用食譜也是雋永散文喔!),其他幾本翻過忘了書名,但也印象不深就是了。


《風月書》中我最愛的也是〈月光箋〉,尤其是「不能言說的幽微」這一句。
2010-12-24 16:59:30
昨夜微霜
妳說的這些書全在我的書架上,而且大都幾乎已閱讀過。非常同意你的觀點,我們的觀點在這區塊非常雷同。我想說的是,暢銷作家和學院派的教授呈現的風格與品質是會大大不同。套一句旅人北北常說的話來作慨括:「好的來了,壞的也會跟著來。」量化的東西,都逃不過這宿命。不過,張曼娟努力在做“文學向下扎根”這工作,千萬別忽視,而且值得敬佩也該給予行動實質鼓勵。

確實,張曼娟的《黃魚聽雷》不如林文月的《飲膳札記》,不過這樣的比較法對張曼娟很不公平。林文月的《飲膳札記》頻頻得獎已經是這區塊的經典。而且長期名列各級中學的閱讀書單中。林文月教授和齊邦媛教授她們都屬於「十年磨一劍」貴族作家,作品很少不,絕不輕易出手,一出手就驚死讀者。林文月翻譯的日本紅樓夢《源氏物語》是例證。齊邦媛教授近期推出的《巨流河》更是經典。

這也讓我想到旅人北北的《中國新詩論史》雖然花了29年時間書寫才連載完成,不似其他詩人的詩集一批一批出版,但以這本書出版後不斷被後學論文引用以及兩岸教學參考的貢獻,就比幾十本詩集來得有意義。楊教授常說:旅人只要拿出本《中國新詩論史》就夠申請博士文憑。

暢銷作家也分量產和愛惜羽毛的兩大類型。朱少麟,蕭麗紅....總是特別讓人期待。

妳聽說過林文月教授非常漂亮這事嗎?「拜月教」的傳說妳聽過嗎?
有一次教授們聚會,他們是林文月的同學或學長弟。當他們在傳閱一本刊物的時候,其中一位翻到林文月的文章就說:「哇,拜月教」。然後問我知道「拜月教」嗎?我搖搖頭。這位教授和我解釋說:林文月長得非常漂亮,氣質又好尤其喜歡穿高跟鞋,穿過台大走廊叩叩叩的走路聲就會引起一群月迷爭睹風采。大家都很喜歡她,想追求她,但是她只能選一個幸運者當男朋友,其他的人就只能當信徒,隨著她的高跟鞋聲望著她的背影默默仰望,久而久之,就出現望月教這名稱。我反問這位教授她也是拜月教成員嗎?他說:「當然!」。---------類似這傳說,後來我在某本書上也看過。
2010-12-25 05:45:39
版主回應
我台大中文系的友人說有聽過類似傳說,但這讓她確信了一件事:

「男人看女人和女人看女人的角度非常不同。(好像張愛玲有提過?)
拜月教、望月教之類,實在是男子在瞻仰女神。
但是話說回來,只提她漂亮有氣質,沒講到學術成就、日文造詣等等,是不是也算貶低?
其他女老師提到林文月,大概都不是這個角度。」

《飲膳札記》確實是十分經典的作品,連不諳烹飪的我讀來都覺忒有情味,甚至也想動手學做幾道功夫菜。李黎也曾專文推薦,開頭就說這本書既可以放在書房,也可以放在廚房。
2010-12-31 12:24:03
霜霜
下次約會我也想去「聚風華」還可以順便買他們家的肉乾,他們推出的「豬肉紙」我家人都很喜歡吃。那天有收道他們寄來的DM,已經推出過年伴手禮了。
2010-12-25 07:15: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