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4-25 15:45:50| 人氣1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樓與畫的記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405公路上,往北的方向,即將進入聖弗南度谷(Saint Fernando Valley)之前,遠遠望見山丘上座落著一幢幢雄偉壯闊的建築。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就是著名的保羅‧蓋帝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歷經十四年的預備,浩資十億美金才完成,博物館終於在1997 年十二月開放,至今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自從1870年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建館以來,Getty Center的完工是美國有史以來造價最貴的博物館。我想至少這個計畫,企圖要翻轉一個庸俗拜金的印象:洛城只是個通俗文化的集散地,脫開胸無點墨的形象。他們想藉此展示:洛杉磯不光有迪士尼和好萊塢,這座城是有內涵的。

然而,想要改變這個行之有年的刻板形象,可不是一個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有人到南加州尋幽訪勝,這個Getty Center的綜合建築(Complex)就是個不可忽略的文化界碑。即使你不喜歡它的收藏,光是建築物與建築所處的觀景角度,就是賞心樂事。有位紐約現代美術館的藝評家說得好:『博物館已經取代了大教堂(Cathedrals)。它們已經成了一種刺激市民的經驗,每座城市都期盼在他們的文化地圖上,有一座建築大師設計的博物館。而每個建築師也都想建一座名垂千古的博物館。』所以競爭之激烈與殘酷,用點兒想像力就可以理解。尤其這麼一座野心雄渾的大企畫,想要脫穎而出,不光要有本事和精彩的作品,機遇是不可少的。

這是我個人的猜測,但不是沒有根據的。從1984年開始,Richard Meier經過十八個月的時間,在敵手(包括華人熟知的貝聿銘)環伺的激烈競逐下,受到青睞與賞識,除了當年他在四月間得了一個建築大獎(Pritzker Prise,據說是建築界的Nobel)之外,他還有一個特殊的關係和經歷,是競賽者無法匹敵的。這位先生是個獵豔高手(Womanizer)。1981年間蓋帝的財產託管會(J. Paul Getty Trust)雇用了一位經營美術館的專家,這位專家最後成為策劃Getty Museum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而他的妻子(也是這方面的專家),竟然是Meier早年在哈佛的學生兼情人。還記得Hannah Arendt和海德格的故事嗎?近水樓台先得月,道理就是在此。前面我所引述的資料是正確的,因為是雜誌上的報導,但後面的部分屬於虛構,是我的想像與猜測。其實,我如此寫,有可能吃官司,但有鑑於當事人不懂中文,我便進行一點大膽的假設,作為茶餘飯後的話題。

光臨Getty Museum 的頭一個經驗,就與眾不同,因為你必須事先預約才能進入參觀,當然這項規定已不再那麼嚴格。即使沒有預約還是可以通融,館方如此做乃是為了控制流量,保持它的品質。而且最重要的是參觀免費,它只收取五塊錢的停車費。停車之後,立刻就會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經驗,我覺得這也是Getty絕佳的設計之一。我們搭上一列白色電車,沿著山坡緩緩上升,公路、車輛、房舍、高樓,逐一縮小,於是洛杉磯的景致,就如此展現在我們腳底。那種情緒無寧說是一種上升的喜悅。

博物館的設計是典型的現代主義結構,以白色為主,但非全白,線條流暢,幾何的構圖很叫人印象深刻。建築外觀大量使用一種乳白色的石灰華石(Travertine),是義大利運來的(數量驚人,大約一萬四千噸),這種裝飾帶著一點樸實的質感,可算是一項獨特的風格。不少同行和建築評論家,對此頗有微詞,但對我們外行人而言,反而是我們觀賞的樂事。內部的設計也非常富有造型的美感,樓梯、廊道、轉角處等細微處,在造型與功能上都有講究。畫作的展覽室有不少地方採取自然採光,光線投置的恰到好處,觀畫的人或坐或站都覺得舒適。我也很喜歡建築物之間的空間設計,休閒與觀賞的功能都細緻的考據,所以觀賞畫作或雕塑之後,經過這些區域,就像樂曲的休止符,稍作休憩,使觀賞與停駐相得益彰,美妙無比。


最後就是收藏的問題,這部分是我最不滿意的部分。Getty Museum雖然很大,但它的典藏原則,並不像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那樣百科全書式的。這怪不了Getty,因為這是個人欣賞品味的問題,有部分是資金的問題。這些年來歐洲的藝術市場大概已達到一種共識,就是不讓大師的作品流到別處。所以即使美國的後進試圖覬覦,重要的畫作也很難得手。J. Paul Getty是個石油富商,它的財富幾乎完全是從油田來的,早年他就有收藏古物的喜好,從館內的收藏就知道他的喜好非常保守,幾乎全都是古典的器物與畫作。走在步道上,我想館內的展覽和周圍的景觀有些不太搭調。倒不是古典畫作或器物不好,而是這整體建築的風格十分摩登,但是裡子卻有點老邁。最近的時期是印象派,現代藝術完全缺如,只有攝影展算是接近近代。所以在展覽的格局和眼光上,Getty Museum 仍是相對的狹小,仍然無法和紐約相比。我想洛杉磯想脫開原有市儈氣的形象,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台長: 昆布
人氣(1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