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7 23:12:16| 人氣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是工人階級政治的促成,還是破壞--評工委會「百萬廢票行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世代青年團 岳生



工委會近來大力鼓吹百萬廢票活動,引起了幾波爭議與辯論。當了四年多國民黨的官,鄭村棋像是突然頓悟到藍綠兩軍的資產階級性質,以及資產階級政黨對台灣工人階級的壓迫與傷害,進而登高一呼要求台灣工人在這次總統大選中投出廢票,而且還誓言投出百萬廢票!



姑且不論百萬廢票是不是工委會為了讓今年度的秋鬥不開天窗而突發奇想,百萬廢票主張的錯誤以及其對工人階級政治所造成的不當影響,卻是我們必須予以嚴厲指正的。



工委會一方面說不再信任政客選前濫開芭樂票,一方面又認為只要廢票達到一定數量,對選情就會有「關鍵」影響,工人階級的聲音就會被重視。真不知工委會究竟要影響什麼?是不接受政客的芭樂票,用力投出廢票讓工人的力量先展現一次,再來對資產階級政黨施壓嗎?選舉結果都定了,廢票要如何施壓?要施壓,就要有針對性,投廢票是對誰施壓,投廢票會有什麼效果,而對工人有什麼好處?楊偉中質問工委會沒有綱領,沒有把廢票行動與形成工人政黨之間的聯繫說清楚;基本上,工委會連廢票行動要形成什麼壓力、會造成什麼結果都說不清楚。當然,亂亂做、亂亂錯也是一種效果,也可能體現著某種目的,也會讓特定政黨或個人受益,這些都必須接受批判與檢驗。



台灣總統大選藍綠兩軍對決的局勢,與世界其他兩黨制的國家並無二致,許多國家的「理想派」(像是綠黨、共產黨)都曾經在兩黨競爭的政治環境中嘗試提出第三種選擇的訴求,花錢參與選舉並且藉此宣揚理念。「民主黨與共和黨唯一的差別就是…他們向財團下跪的速度」這是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獨立候選人Raph Nadar在競選演講活動時所說的一句話,聽來的確大快人心,可是他花了大錢,卻還是無法影響選情,結果只是證明自欺欺人。翻開近代史,無一例外。筆者並非全然否定藉由參與全國性大選並藉此宣揚理念的必要性,而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運動的資源本就相當有限,有限的資源就必須花在刀口上,必須有正確的階級政治方針為指導,依著階級政治的綱領有計畫、有步驟、日漸有功地使用。



派出第三組候選人參選猶存在諸多疑義,遑論不經分析而貿然地倡議百萬廢票,一方面要工人不接受兩軍政客的芭樂票,一方面要工人將選票作廢,擺明就是大張旗鼓但只求產生消極抵制作用,難怪此主張一經提出,就被論者看破手腳。工委會硬是要把這不可能的任務作為現階段台灣工人階級政治的起跳點,如果不是癡人說夢,恐怕就是另有圖謀。



其實,外國已經有許多廢票運動的失敗經驗,外觀上,少數「理想派」做法本來就無法在51比49的資產階級民主邏輯與投票對決中,說服有意投票的公民將其選票作廢。實際上,廢票運動的失敗在於它對於工人階級政治不會有任何積累甚至會造成傷害,因此不能作為階級政治的策略。



工人階級在資本主義這種對抗性的經濟生產關係中,只是一個「自在的階級」(class in itself)。然而,要改造社會、建立無剝削的新社會,就必須讓工人階級成為一個「自為的階級」(class for itself)。對於是否成為「自為階級」的判斷,初步分成兩個部分。在認識上,工人階級必須理解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及其再生產對於自身的剝削、必須將階級關係看作是社會關係的主要矛盾,並且認同自己主要的身分就是每天為資本家無酬生產或取得剩餘價值的勞動者、受雇者;行動上,要以形成政治力來指揮國家機器為目標,具體而言就是成立一個獲工人群眾支持且有力量的政黨。形成階級政黨前,要有工人階級政治行動的評準,來判斷什麼樣的行動策略才能對階級政治積累產生積極作用。階級政黨成立後則必須服膺工人階級政治的綱領,而該政治綱領就是以工人階級領導建立無剝削新社會為方針,具體地、漸次地變革生產關係。



從工人階級政治的立場來看,廢票行動不但與階級政黨扯不上任何關係,甚至是工人階級政治或者發展階級政黨的絆腳石、攔路虎。廢票的主張本身就存在著無效、矛盾與投機性,存在著對工人階級政治的否定。以本次美國總統大選為例,有將近50%的美國公民不參加投票,當選的小布希等於只有四分之一的民意基礎,然而,也不見有人去質疑他的正當性與代表性。在資本主義虛假的政治民主機制中,放棄投票意即對於公眾事務採取消極不參與的人本來就居多,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幾乎如此,表現為偏低的投票率(政治冷感)。廢票也是一種消極的政治參與,與政治不參與(不投票)幾乎沒有差別。用廢票來抗議跟用不投票來抵制,一樣消極而無用!在台灣,不投票的人何只百萬,但又曾起過什麼作用?!工委會難道會不知道?把百萬廢票行動真當一回事,把這議題炒得沸沸揚揚,然後群眾遲早會發現投廢票對資產階級政黨、對選舉結果是一點影響也沒有,對於那些接受工委會號召投出廢票的公民、同情工運社運的公民、或者對於兩黨政治產生不滿的公民來說,只是再一次地打擊、是另一種嘲諷,徒增其無奈感。這對工人階級政治的發展,無疑是一種嚴重地傷害。



那麼,對於這種缺乏內含、註定失敗、打擊工人階級信心、削弱階級政治實力的廢票行動,工委會為何還能理直氣又壯,正因為廢票行動本身就充滿著投機性,它的成敗不像選舉,誰當選誰就勝利,廢票投出多少來、廢票的結構、造成的效應如何(是藍的廢票多?還是綠的廢票多?還是賭濫的廢票多?),本身就很難評估,這也讓工委會永遠有自圓其說的空間。另外,從廢票行動所可能產生的具體效應,以及這效應與藍綠兩軍的勝負關連來看,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但工委會究竟想做球給誰,本人一點也沒興趣,我們必須提防的是工委會廢票行動的反動性對工人階級政治發展甚至工人階級政黨形成所造成的阻擾與傷害。



近來楊偉中曾撰文回應工委會對於其他反對者的批評,先強調工人組織階級政黨的遠大目標,再重申他對廢票運動不持反對立場。從而要求工委會如果同意此一方組黨方向,就必須提出工人階級政治的行動綱領,要工委會說清楚百萬廢票行動與工人階級政黨的聯繫為何。楊偉中這叫有條件的支持,事實上,兩者一直以來的爭論,都是在細節性、技術性、先後順序等次要的問題上打轉,對於廢票運動基本上都是採取贊成(或不反對)的態度,而不去批判廢票行動本身的投機性、消極性以及對階級政治的否定性,工委會是右手,楊偉中則是左手,兩者一搭一唱就像在啪啪手。兩者在爭議過程中雖然都高論工人階級政治,但其實質卻無助於工人階級政治的團結與發展。



筆者認為,與其將資源浪費在這種否定工人階級政治的廢票行動上,或者空談成立階級政黨而對於廢票行動對工人階級政治的否定,竟然連一點辨識能力與批判能力都沒有,不如將資源更有效地運用在其他能夠形成工人階級政治的政治參與以及工人教育上。


台長: 新世代青年
人氣(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