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03 00:01:44| 人氣8,70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安那其戀人》Les Amants Regulier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去年威尼斯影展的記者會上,歐洲影評人們在向本片導演菲利浦卡瑞發問的題目中,提到了另外兩位名導:貝托魯奇以及尤斯塔許。有趣的是,這兩位風格大相逕庭的創作者,正點出了《安那其戀人》這部電影帶著衝突與融合的美好之處。

在《安那其戀人》這部帶著卡瑞清楚作者印記的作品中,出現了兩次不動聲色的「夢境」段落,一次是在1968年五月「暴動街壘之夜」Night of Barricades時,男主角佛杭蘇瓦躲在街壘旁睡去,恍惚中似乎看到了法國大革命時,男男女女走上街頭對抗當權者的畫面。另一次則是在尾聲,佛杭蘇瓦服了藥沉沉睡去,夢中他彷彿中世紀的王子,喚醒了圍欄中情人,帶著她走進樹林中,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

這個部分,讓我們不得不聯想起貝托魯奇美麗斑斕、活力十足的《巴黎初體驗》The Dreamer,導演借用經典電影中的種種印象,化作對青澀懵懂青年的浪漫自由情壞,一種幻夢般的追憶。卡瑞偷偷地在電影中藏入這鬆脫現實的畫面,似乎也可看出,他對於那段歲月(1968年),和貝托魯奇有著某些相似的情感投射。事實上,依據菲利浦卡瑞的說法,作品向來被歸類為小眾市場藝術電影的他,為了減少支出,《安那其戀人》中許多場景與服裝,都直接延用自耗資不斐的《巴黎初體驗》。

但是,即便如此,時代背景與《巴黎初體驗》相近的《安那其戀人》,甚至男主角也是同一人(菲利浦的兒子路易卡瑞),而且金馬影展還為它貼上「安那其」這帶著反權威、自由理想的標籤,但《安那其戀人》並不這麼「浪漫感性」,反而,它帶著一種冷酷的理智,暗暗地剝解了激情之後的餘韻。

在記者會中,有位影評人提到了《安那其戀人》開場在塞納河畔的橫搖鏡頭,讓他聯想到已故名導尤斯塔許的經典之作《母親與妓女》La Maman et la putain,菲利浦也當場大方地承認了與他亦師亦友的尤斯塔許,對他創作所造成的深遠影響。《母親與妓女》描述一個男子在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間複雜痛苦的關係,尤斯塔許用極其精練簡約的技法,在冰冷疏離的景框中,似乎不帶情緒地呈現人物的愛戀癡癲,讓人物的對話與獨白,自行發酵出某種生命虛無與失落的隱藏意義。時空背景在六○年代末,正是青年們追逐著思想、體制與性愛解放的時期,然而看似無邊無際的自由與放縱,卻反而形成了另一把枷鎖,困住心靈。

以六八學運為開場的《安那其戀人》,前三分之一的篇幅,點出了學運時一股浪漫不羈的青春情懷,街壘之夜的衝突反抗、男主角佛杭蘇瓦躲避警察藏在屋頂一夜經歷(菲利浦卡瑞的親身體驗)、反抗兵役、吸食鴉片...在高反差的銳利黑白光影中,帶來一股暗潮洶湧的動態感受。然而進入第二段落後,在原本就安靜陰鬱的鏡頭下,情緒似乎更沉澱穩定下來,卡瑞以一種雲淡風清、從容不迫的態度,述說著學運熱潮退去之後,一段「波西米亞人」式的愛情故事。

在這部份,原本影像中還稍有些姿態逼人的稜角也都修去,而更增添了些許親密感性的氣味,卡瑞所擅長在簡單平凡的愛情困境中,提出個人的生活體驗與獨特視野,也在這裡迷人地開展出來,並一步步建構出那股無法掙脫的虛空與哀傷氛圍。

或許,對抗一個龐大兇殘的威權體系、閃躲警棍與催淚瓦斯,還算是容易的呢!在激情的叫囂、丟擲、爆破中,青春的火光才正熾烈的燃燒起來。然而當熊熊烈火慢慢熄去,只剩下點著鴉片冒出的裊裊煙圈,才發現,這個隱藏在真實世界裡的生存法則,以及無法捉摸的人性與心理,遠比有形的政府或體制更為殘酷,它在不知不覺中,腐蝕了你的熱情、信仰與鬥志,並一點點地模糊了生存的意義。

卡瑞作品那種斲斷、省略、淡化前因後果的風格,完美地輔助了電影中虛無悲傷的情緒,卻也讓它不至於沉入自溺自憐的泥沼,特別是情節中那股不斷散放而出的自由心志,像是女主角和另一個男子做愛後,回到床上和男友戲謔地嘲弄那個人的小陰莖,或是兩名警員來到青年們窩居吸鴉片的公寓,男主角緊張地藏著鴉片及吸食器,警員卻只注意到牆上他們畫作中的張力與美感,甚至是影片最後,導演毫不拘泥地讓畫外音敘事轉到女主角身上,仍然忍不住又奚落了警察一下,更讓影片在低調與冰冷之中,留存著一些隱約的亮度與熱度。

這是導演對1968私密緬懷,也同時是他對1968的冷靜省思。

這是無情的青春輓歌,卻也同時是浪漫的青春戀歌。

對我來說,影片中女主角一錘一錘地,將她所創作的金屬雕塑從石膏模裡敲出來的段落,正可以作為這部片的註腳。

那個時代,他們用青春撞擊著厚實泥土所包裹的未知世界,一切是那麼新奇,充滿期待。但慢慢地,氣力漸盡,還始終看不到,那藏在中心處,藝術品的完整樣貌。然而,卻就這麼莫名其妙地,無疾而終了。

或許這就是青春的真相。

呂伯康斯基詩意美麗的黑白攝影,帶點抽象、帶著距離,妥貼地勾勒出導演腦海中的1968,以及其中的莽動與失落,化成了永恆的青春原型。熟悉法國電影的影迷們或許可以在影片裡找到,某些當年新浪潮電影中特有的自信與傲氣,而曾走過癡狂年少的觀眾,或許也可以在某些情節中,喚回一些曾有過的悸動與迷惘。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牛頭犬
人氣(8,707)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歐洲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卡門歸來
此分類上一篇:〈過期筆記〉《我的母親》

windy
無意中發現這個新聞台,看到這一篇影評覺得寫得真好,還有其他影評也寫得很好,自己也在這裡回憶了之前看過的一些電影。

之前在影展中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也是非常喜歡,也寫了一些感想,可是看完您的影評之後,覺得您說出了更多我說不出來的許多感覺!

當電影中在舞會裡播放到 Kinks 那一首 ”This time tomorrow” 這首歌時,我的眼淚不知為何流了滿面...或許,每個人都可以在這部電影裡看到自己的青春,每個人也都曾經是 ”Regular Lover” 吧!

您可以到這裡聽聽這首歌喔:

http://www.blogmusik.net/track,119555,the-kinks-this-time-tomorrow.html
2006-12-29 11:45:30
windy
無意中發現這個新聞台,看到這一篇影評覺得寫得真好,還有其他影評也寫得很好,自己也在這裡回憶了之前看過的一些電影。

之前在影展中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也是非常喜歡,也寫了一些感想,可是看完您的影評之後,覺得您說出了更多我說不出來的許多感覺!

當電影中在舞會裡播放到 Kinks 那一首 ”This time tomorrow” 這首歌時,我的眼淚不知為何流了滿面...或許,每個人都可以在這部電影裡看到自己的青春,每個人也都曾經是 ”Regular Lover” 吧!

您可以到這裡聽聽這首歌喔:

http://www.blogmusik.net/track,119555,the-kinks-this-time-tomorrow.html
2006-12-29 11:46: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