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4-12 12:47:09| 人氣3,46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柯賴里:小提琴奏鳴曲「福利亞」作品5-12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歐洲大流行的「福利亞」folia),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紀後半的葡萄牙或西班牙,但真正的起源究竟在哪裡,至今還沒有定論。這音樂原來是在民間的舞蹈伴奏曲,並在伊比利半島各地盛行。17世紀傳到法國之後就成為宮廷舞曲,改變其風貌為很精緻的音樂形式。之後,流傳到歐洲各地,許多作曲家使用古來的旋律,譜寫無數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義大利被稱為「羅馬最高的小提琴家」柯賴里(Arcangelo Corelli, 1653 - 1713)所寫的「福利亞」。他的「福利亞」不像別人只加入華麗的裝飾音或改編,而是很清楚地顯現美麗的旋律,因而小提琴演奏家都喜歡演奏他的作品,其樂譜賣出很多。後來,有名的作曲家也採用其樂句,甚至柯賴里的作品成為「福利亞」的代名詞。

柯賴里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誕生於義大利拉溫納(Ravenna)省富西尼亞諾(Fusignano)小鎮,13歲時到波隆那(Bologna)學對位法,17歲就入學波隆那的音樂學院(Accademia Filarmonica di Bologna)。之後赴羅馬,在幾所有名的教堂擔任小提琴手,成為羅馬屈指可數的小提琴手與音樂家。也為瑞典女皇克里斯蒂娜(Kristina Augusta)與兩位樞機指揮樂團,一直在羅馬渡過富裕安定的生活到去世。因其溫厚的個性與高雅的演奏方式,而得弟子們的尊敬。關於柯賴里的生平,請查閱維基百科「阿爾坎傑羅·科雷利」條。

柯賴里的作品並不多,但清楚的區分教會奏鳴曲與室內奏鳴曲的作法,整理合奏協奏曲的樣式,讓小提琴的旋律性與音色發揮到極限的高度作曲法與演奏技術等,非但在他同一時期,還影響到巴赫、韋瓦第、塔悌尼、韓德爾等後代全歐洲的作曲家。

柯賴里是從17世紀後半跨到18世紀初期的小提琴家。這時期是小提琴的傑作史特拉第瓦里(Stradivari)在義大利誕生的時期。柯賴里在20歲過半就被稱為「羅馬最高的小提琴手」,也就是現代所説的超級明星。然而小提琴還在發展期。柯賴里為了要把小提琴的魅力傳到後世,積極譜作小提琴曲,並留下6套小提琴作品集(第6套作品曲在他逝世後出版)。他生前出版的作品集的最後一曲,就是這次所談的「福利亞」。

柯賴里的「福利亞」,在樂譜上並未添加多餘的裝飾,看來非常簡潔。這在以即興演奏為主流的18世紀很受演奏者之歡迎。因為演奏者可以依自己的技術與喜好,即興演奏自己的「福利亞」。柯賴里使用逐漸增加音量,或逐漸減少音量,或改變速度,改變節拍等單純的方法,完成23段很有魅力與效果的變奏,很成功的顯示小提琴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以伊比利半島為起源的「福利亞」,與薩拉邦舞曲一樣,是一種速度緩慢的3拍子音樂,「福利亞」(folia)一詞有「發瘋」或「脫離常規」的意思,可見原來是瘋狂而吵鬧的舞曲。傳到法國成為宮廷舞曲,再經一段時代後,竟蛻變成優雅且略帶憂傷的曲調。原為民俗舞曲的「福利亞」,等到低音部的進行與和聲進行定型之後,流行以變奏曲形式演奏。17世紀的許多作曲家,都利用此旋律寫變奏曲。這種手法,與夏康舞曲(Chaconne)、帕薩喀牙舞曲(Passacaglia)等變奏曲,以及「帕海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如出一轍。
(Stringspace string quartet:
「帕海貝爾的卡農」https://youtu.be/jJRdLZyOU4w)
柯賴里的「福利亞」太有名了,以致到20世紀拉赫瑪尼諾夫以「福利亞」為題材創作變奏曲時,甚至取名為「柯賴里主題變奏曲」作品42
(Vladimir Ashkenazy鋼琴,https://youtu.be/vZTSzvcW9q8 )

17世紀「福利亞」盛行於歐洲各地後,有許多作品雖未明記福利亞,卻使用福利亞低音部進行。福利亞的低音部進行大致以主音為中心,做小音階進行。有關「福利亞」(folia),請參閱英文版維基百科「folia」條,可得很詳細的説明與音樂實例。

柯賴里的「福利亞」(La Folia)是他小提琴奏鳴曲集作品5的第12曲,由d小調16小節的主題與23段變奏構成,以小提琴與頑固低音演奏,頑固低音聲部通常由鍵盤樂器演奏。後世的音樂家將此曲改編為弦樂四重奏曲、弦樂合奏曲等,其效果也很好。

除了幾段變奏以外,都嚴格保持主題的和聲架構,各變奏樂段,都有甚多學習小提琴運弓技巧的重要因素。如最前面的3段變奏,各為全弓、半弓、1/31/4弓的分弓奏法(Détaché);第3變奏的後半,是依拍子而有異的圓滑線(slur)奏法;第4變奏是含有雙音(double stop)的分解和弦;第14變奏是長達兩小節的持續音(sostenuto);第22變奏是從頭到尾的雙音奏法等等。

 

樂譜: http://petrucci.mus.auth.gr/imglnks/usimg/9/96/IMSLP344848-PMLP28348-Corelli_Mandozzi_La_Follia_op_5_no_12_Vl_Kl_-_Partitur.pdf
(Hespèrion XXI
Jordi Savall) https://youtu.be/VHRdFILo_Yw
(Milstein
小提琴) https://youtu.be/pGET78mPMCA
(Chamber Artists Orchestra)
https://youtu.be/7Oy_EcAYbnY
(Ellen Peters
直笛) https://youtu.be/dLC8wwaQBR0

台長: 雲翁
人氣(3,460) | 回應(1)|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獨奏曲(含二重奏曲) |
此分類下一篇:蕭邦:馬厝卡舞曲(上)
此分類上一篇:皮亞佐拉:「大探戈舞曲」

Scott Lin
還是要用巴洛克編制較好
大鍵琴和大提琴來伴奏比鋼琴接近原味
仿古的拉法也是門學問
2020-01-18 21:59: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