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27 22:03:21| 人氣16,57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皮亞佐拉的探戈舞曲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探戈舞曲的誕生─布宜諾斯艾利斯
探戈舞曲(Tango)於19世紀末,在南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誕生。當時,從歐洲移居的白人,被白人帶來的非洲黑人,以及原住民紅人,都居住在同一個地區,形成一種混雜的氣氛。不過,這不是只在南美才有的情況,在北美,情況也一樣。而南美與北美的移居者最大的不同點,是北美較多盎格魯-撒克遜人,南美則多拉丁系國家的移居者。
 
探戈就在這種19世紀末南美的混雜當中誕生。誕生的說法很多,沒有定論。一般都說,黑人帶來的非洲音樂的強烈節奏,與白人帶來的古典音樂旋律混合而成。其實這種情形並不限於探戈舞曲,巴西的森巴舞曲(samba)與倫巴舞曲(rumba),古巴的薩爾薩舞曲(salsa)、雷鬼搖擺樂(reggae),美國的爵士樂,都是有同樣起源的音樂。在美洲大陸有不少混血兒,音樂也一樣,也產生多種把各種要素混合而成的曲種。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是南美最大的都市,也是港口。在19世紀末葉,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一個國際貿易港,而且相當繁榮。阿根廷有廣大的平原,農業與畜牧業發達,對歐洲輸出大量穀物與牛肉,因此布宜諾斯艾利斯自然就成為一個大港口。有關農業與畜牧業的工作也很多,因此,歐洲較窮國家或邊遠地帶的人力,遠到此地賺錢,甚至移民到此地者絡繹不絕。
 
不管是什麼時代,這種港口總是漂浮着一片奇異的氣氛。從一個港口渡海到另一個港口,經常在陌生的城市來往的船員們,為了追求一夜歡夢進入歡樂場所,或販毒走私,甚至買賣人口…。
 
布宜諾斯艾利斯極為繁榮,因此大馬路兩邊排滿燦然的咖啡館與店舖,被譽為「南美的巴黎」。然而在另一方面貧富差距愈來愈大,貧窮的小農民與勞動者過著艱苦窮困的生活。結果,在繁華大馬路後面的後街,就成為一般人懼怕的危險地區。通常都說,探戈舞曲誕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博卡(Boca)地區的一角落。博卡地區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後街,當地的窮苦勞動者與妓女們,在經常聚集的咖啡館裡,以吉他音樂為伴奏所跳的舞蹈,就是探戈舞曲。探戈舞曲就在這種混雜中產生的音樂。
 
班多尼翁

雖然探戈舞曲在混雜中誕生於貧民階層,後來卻盛行於舞廳喜歡跳舞的拉丁系移民之間,更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特色。歐洲人見此,就把這種舞曲傳到歐亞大陸。在這過程中,本來以吉他或小提琴的細小聲音演奏的探戈舞曲,為了要在舞廳等廣大場所演奏,就使用鋼琴等大音量樂器。這時候遇到的,就是探戈舞曲之靈魂─班多尼翁(Bandoneon)。
 
班多尼翁與手風琴一樣,由左右按鈕部分(相當於手風琴的鍵盤與按鈕部分)與中間可伸縮的風箱部分構成。由手指操作按鈕以演奏旋律,雙手伸縮風箱以發出聲音。這種樂器原在德國製造,作為攜帶用風琴。有人把這種樂器帶進阿根廷,再遇到探戈舞曲。這種既能演奏旋律,又能演奏和聲的樂器,不久就替代吉他,成為演奏探戈舞曲的主角。
 
探戈舞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歐洲大陸為中心發展的歐陸探戈,另一類是在阿根廷發展的阿根廷探戈
 
歐陸探戈可以說是華麗的探戈舞曲,是20世紀初,在歐洲發展的音樂。這比混雜的貧民階層漂流的聽起來曖昧的探戈,給人感覺「精緻」而有「格調」。(當然,這是當時中產階層的感覺)。為了要在舞廳跳舞,因此大多是由大樂團演奏。這種樂團大多有指揮、小提琴、鼓等,聲音響亮,因而適合在舞廳或音樂會上演奏。不過太過於精緻,因而有點失去原來探戈的味道。這不是阿根廷探戈。
 
(“Jalousie”,Alfred Hause樂團)
http://youtu.be/yV8pvlS_MQA
 
阿根廷探戈的演奏形態,以使用班多尼翁為其特徵。這種音樂以非常尖銳的切分音刻出節奏,卻不使用敲擊樂器。標準編制的樂團,包括小提琴3、班多尼翁3、鋼琴與低音大提琴,較小的樂團則以小提琴、班多尼翁、鋼琴、低音提琴與吉他形成五重奏團。不過也有缺少班多尼翁,或只用吉他伴奏歌聲的演奏。探戈本來就是沒有班多尼翁時就有的民俗音樂。甚至有像皮亞佐拉的作品,由古典音樂的演奏家,依古典音樂樣式演奏的探戈舞曲。1950年代後半,還開始使用原聲吉他(Acoustic Guitar)演奏。有些人說,這不配合探戈舞曲給人的印象,但也有許多人支持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
 
皮亞佐拉
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 1921~1992)是阿根廷的作曲家、班多尼翁演奏家。他以探戈舞曲為基礎,融合古典與爵士音樂的要素,創造出他獨特的作品與演奏形態。關於皮亞佐拉的資料,請參閱維基百科「阿斯托爾皮亞佐拉」條。
 
皮亞佐拉是探戈舞曲的神奇人物。他超越探戈舞曲原有的概念,融入許多他獨特的現代感覺與原創性,開創可以說是「新探戈」的他自己的音樂世界。
 
從某種意義來說,他的音樂甚至不能說是探戈。他運用阿根廷探戈的樣式,新參入許多古典音樂或爵士樂等要素,創造出跟向來的探戈完全不同的音樂樣式。他的音樂,或許可以說是以探戈的編制、樂器、節奏等為基礎寫成的嶄新的音樂。
 
那皮亞佐拉的音樂是怎麼樣的音樂?最簡單的方法是實際聽聽看。自從電影「未來總動員」(12 Monkeys)主題曲使用他的音樂以來,他的音樂似乎風行全球,因此在唱片行很容易買到他的音樂的CD,Youtube上也可以找到他的音樂的影片。(12 Monkeys主題曲http://youtu.be/CNOzVkvRU1w) 
 
皮亞佐拉的音樂很難解釋清楚,下面僅就他的探戈舞曲略加說明。
 
皮亞佐拉的音樂的確有反常的性格,其實他的音樂還是以典型的阿根廷探戈節奏形態為基礎。阿根廷探戈的基本節奏形態,無非是兩拍子節奏釋出的強烈的節拍(beat)。皮亞佐拉在他的音樂中,不但繼續沿襲這種節奏,還特別鮮明浮現。探戈特有的4個節拍,在皮亞佐拉的音樂中也是極重要的因素。
 
節奏沿襲探戈節奏,然而其旋律與所謂古典阿根廷探戈大異其趣。阿根廷探戈主要以當時在歐洲流行的輕音樂為題材,也就是發源於波卡、華爾茲之類的舞曲。這就是說,當時的探戈是用來跳舞,而不是聆賞的。
 
如上所述,古典探戈是用來跳舞的音樂,而皮亞佐拉的音樂可以說是用來聆賞的音樂。他在用來跳舞的探戈中,融入歐洲古典音樂的復格、巴洛克等樣式,以及在美國流行的爵士樂等的精華。結果,在探戈強烈的節拍上,載入爵士樂的「酷」與巴洛克的重厚,形成他獨特的音樂世界。
 
(皮亞佐拉在蒙特婁爵士音樂節的現場錄影)
http://youtu.be/lt-rs3mlTGk
 
皮亞佐拉與班多尼翁
皮亞佐拉的音樂,無法脫離班多尼翁。
 
如上所述,班多尼翁是類似手風琴的樂器,只是班多尼翁沒有像手風琴那種整齊排列的鍵盤。有的是散置在風箱左右兩邊的30個左右的按鈕。左右按鈕的個數相同,而把風箱拉開吸氣與壓縮吐氣的聲音不一樣。也就是說,演奏班多尼翁,必須學習左右拉押4種按鍵音色,這相當麻煩。按鍵的排列,左邊是低音域的音,而右邊是高音域。也就是說,像彈鋼琴一樣,左手演奏低音,右手演奏高音。通常左手在低音域演奏和弦,右手在高音域演奏旋律。
 
班多尼翁結構相當複雜,演奏也麻煩,但學得演奏技巧之後,就會成為表現力豐富的樂器。如果充分運用左右10隻手指,則最高可發出10個音,而且音域也很寬。雖然不像風琴連腳都派上用場,但是運用風箱可以自由控制音的強弱與抑揚頓挫,已不能以攜帶式風琴來規範這種樂器了。
 
班多尼翁這種樂器的優點,是能夠一方面演奏和聲,同時又演奏旋律。攜帶式樂器能夠奏出優異和聲的,還有吉他。初期,探戈舞曲也以吉他來伴奏。班多尼翁一出現,馬上就替代吉他成為探戈的伴奏樂器。從這時候開始,探戈舞曲從下層民眾蝟集的酒肆演奏的猥瑣音樂,逐漸發展為在音樂會上欣賞的音樂。班多尼翁的各種能耐,把探戈引成更高層次的音樂。
 
皮亞佐拉從小生活在世界上最富於刺激的城市,遇到隱藏多彩能耐的樂器!他幾乎獨自學習班多尼翁,18歲時,已經以班多尼翁演奏者活躍於音樂界。這具有稀有的音樂感性的年輕人,充分發揮班多尼翁的特性展開創作活動。如果他沒有遇到班多尼翁,他的音樂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皮亞佐拉與巴洛克音樂
前面提過,班多尼翁這種樂器,是在德國製造,作為攜帶型風琴。在阿根廷探戈中使用之前,可能是主要在教會中使用。教會是充滿音樂的地方,因此總有風琴做為演奏或伴奏讚美詩的樂器。沒有風琴時,常以吉他或班多尼翁等樂器代替。因此班多尼翁與教會的關係也很密切。而教會音樂有許多巴洛克音樂,也就有許多巴赫、韓德爾等大師的音樂。其中,巴赫的音樂,似乎可以說是皮亞佐拉的音樂的基礎。
 
皮亞佐拉的作品中,有許多採用復格形式的。巴赫的復格曲多是風琴曲,因此使用班多尼翁演奏這些樂曲並不非常困難。皮亞佐拉就透過班多尼翁,讓復格運作在探戈之中。於是他的音樂的主旋律,透過復格形式給聆聽者非常強烈的印象。而使用班多尼翁能夠加強其效果。
 
探戈舞曲與爵士樂、現代音樂
雖說皮亞佐拉的音樂基礎有巴洛克音樂,但究竟那只是一個因素。他的音樂中,還溶入各種現代的音樂要素,結為一個音樂晶體。最能代表這種要素的,可能是爵士樂。
 
皮亞佐拉在紐約成長。在這裡會碰到各式各樣的人,也會遇到各形各色的音樂。紐約有歌劇院,有百老匯。有爵士樂,有搖滾樂。有民謠、鄉村歌曲、森巴舞曲、雷鬼搖擺樂…各種音樂漂流在街坊。其中,當時最熱門的,大概是爵士樂。
 
在美國南部紐奧良的黑人間流行的爵士樂,不久也捲帶白人,沿密西西比河北上到芝加哥,然後到紐約。在紐奧良由遊行樂隊演奏、充滿鄉土氣息的爵士樂,在北上途中逐漸退去鄉土味,揉合白人的音樂,到達紐約時,已變成相當出色的音樂。這種具有出色形式的「酷」的紐約爵士樂,其精華也融入皮亞佐拉的音樂裡。在爵士樂當中很重要的切分音技法,在皮亞佐拉的音樂裡也使用得相當頻繁。
 
除了受爵士樂的影響外,皮亞佐拉的音樂也受現代音樂的影響。他的樂曲中,常會出現不協和弦、移調或異音。這些顯然是受現代音樂的影響。不過,在他的音樂當中,這種異音只當做裝飾,主旋律倒是寫得簡單易懂,而且以復格形式出現好多次,因此有加強印象的效果。他就把紐約爵士樂的感性與現代音樂的動機放入自己的音樂裡,不破壞探戈原有的基本節奏而創造出新的音樂。
 
挑戰似的激烈與藏在其背後的悲哀
皮亞佐拉的音樂,有時激烈得好像對着聽者挑戰。這種激烈性來自探戈舞曲所具有的兩節拍節奏。低音提琴配合心臟的跳動,刻劃激烈的節奏。鋼琴喧嘩,班多尼翁吶喊,小提琴悲鳴。只有跟得上這樣激烈的聲音,才有辦法了解他送出來的訊息。這已不是甜美而哀傷的探戈舞曲,這是搖滾樂。皮亞佐拉激盪聽者的心弦,他挑動聽眾,挑動全世界。他破壞原有的探戈,另外建立新的,因而被稱為探戈的破壞者。
 
然而皮亞佐拉並不只是挑戰者。他的音樂,除有逼人的激烈性以外,還充滿令人流淚的哀傷與溫柔。在激烈的節奏之後,會有豐潤甜美的旋律,班多尼翁嘆息,小提琴低泣。他的音樂總在破壞之後,會有救濟。他嫌惡與挑戰這疲憊的世界,之後會顯出救濟與希望。他的音樂,是融合這兩種要素構成,這也是他的音樂誘人之處。或許他的音樂是一種亞里斯多德所說的「淨化」。聽他的音樂,人們可以得到瞬時的幸福。
 
皮亞佐拉的幾首作品
皮亞佐拉有三百多首探戈舞曲,還有一齣探戈歌劇。下面是幾首經常演奏的作品。
 
自由探戈(Libertango)
(皮亞佐拉五重奏團)
http://youtu.be/vaXNdVTGT0k 
(馬友友大提琴)
http://youtu.be/RUAPf_ccobc
( Katica Illenyi小提琴 )
http://youtu.be/UhHYQTK5RWo 
(Alison Balsom小號)
http://youtu.be/tiMD7FdhbPo
 
這是皮亞佐拉在1974年發表的作品。曲名“Libertango”是把“libertad”(自由)與“Tango”(探戈)兩字合起來而成的造字。1973年,裴隆(Juan Domingo Pern)3度當選阿根廷總統,皮亞佐拉厭惡這種氣氛,乃到義大利從事演奏活動。此曲是當時的作品。
 
此曲有各種樂器的版本,甚至有歌詞的演唱,在他作品中可能是最受歡迎的一首。
 
再見諾尼諾 (Adios Nonino)
(皮亞佐拉五重奏團)
http://youtu.be/wqSxwWgpE6A 
 
1958年,皮亞佐拉對當時所從事的音樂工作覺得沒有什麼進展,就從布宜諾斯艾利斯移居紐約。然而在紐約沒找到工作,音樂活動也沒有所期待的那麼好。他在經濟上遇到困境,只好到夜總會從事為探戈舞蹈表演配伴奏的工作。
 
1959年10月,他隨一個舞蹈團在波多黎各旅行表演時,接到在故鄉的父親威森德(Vicente Piazzolla,暱稱Nonino)的死訊。可是皮亞佐拉沒有回到阿根廷的旅費。在失意之中回到紐約,把1954年在巴黎譜寫的探戈「諾尼諾」(Nonino)改寫為「再見諾尼諾」獻給他父親。這首作品有許多編曲與錄音、錄影,皮亞佐拉喜歡即興演奏而不喜歡錄音、錄影,但這首作品倒有不少現場錄音與錄影。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夏天(Verano Porteo)
  (皮亞佐拉五重奏團)
  http://youtu.be/EHHDuT5wIDU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秋天(Otoo Porteo)
 (皮亞佐拉五重奏團)
  http://youtu.be/l0vveyYODpQ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冬天(Invierno Porteo)
  (鋼琴三重奏)
  http://youtu.be/DDmqmWf02GI 
  (Mari Samuelsen小提琴與樂團)
  http://youtu.be/b-q4FLTCzUI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春天(Primavera Portea)
  (Fugata 五重奏團)
  http://youtu.be/JocVr72a8N4
  ( Francesco Manara小提琴與樂團)
  http://youtu.be/3WgWW0obc8Y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在開始時只有「夏天」,皮亞佐拉並沒有寫「四季」的計畫。「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夏天」本來是為舞台劇「金色垂髮」所寫的4首音樂之一。1965年皮亞佐拉接到為這舞台劇寫音樂的委託之後,好像為了別的事,完全忘了要寫舞台劇音樂的事,因此到要錄音的前一天晚上,一個音符都還沒有寫下來。沒想到他在一夜之間譜寫包括這首「夏天」的4首音樂,編好曲譜,第2天就順利完成錄音。1969年前半他完成「秋天」,當年後半更完成「冬天」與「春天」。
 
皮亞佐拉的「四季」,是把他故鄉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4個季節放在音樂裡彙集而成,其架構與韋瓦第的「四季」一樣,只是在南半球,一年之始為夏天,因此皮亞佐拉的「四季」也從「夏天」開始。據説,他是在譜寫「秋天」的時候,決定要讓「四季」齊全。
 
從發表「夏天」到創作「秋天」之間,相隔約4年之久,據説在這期間,皮亞佐拉約有兩年的時間陷入消沈,沒有辦法寫曲。
 
(Tokyo Academy Orchestra ,弦樂合奏版,全曲)
http://tao.jpn.org/report/pg152.html
這版本由Desyatnikov編曲,可以聽到不大一樣的「四季」。仔細聽的話,還可以聽到韋瓦第「四季」的影子。
 
遺忘(Oblivin)
(Arabella Steinbacher 小提琴)
http://youtu.be/uXVT_j0bhfs 
(班多尼翁獨奏版)
http://youtu.be/y9NLDGMStEc
 
1984年皮亞佐拉為義大利電影「亨利4世」寫了配樂,這首作品是其中的音樂。有班多尼翁版本與管弦樂版本兩種。在皮亞佐拉眾多作品中,此曲特別有美麗哀怨的旋律,因而通俗音樂演奏家與古典音樂演奏者,都喜歡演奏此曲。後來也有人附予法語歌詞演唱。
 
在Youtube上還有許多皮亞佐拉作品的演奏影片,請讀者自行選聽。
皮亞佐拉說:「即使演奏出人意料的音樂,也不能說這是現代的。喜歡做異於尋常事的人會錯了意。這種人都遭到失敗。要創作現代音樂的人,不能失去自己的身份。我是阿根廷人,不可以不具有當地的氣味。」
 
網路上有一篇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王慧君的論文「皮耶佐拉與其探戈音樂」,內容甚為豐富,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

台長: 雲翁
人氣(16,573) | 回應(2)|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室內樂曲 |
此分類下一篇: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曲第11號f小調「嚴肅」
此分類上一篇: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曲第10號降E大調「豎琴」

TEE
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oK4bYlG1Gfw60SfsvU02KQ

彎異地月光容貌黯淡
小酒館裡,我們在燈下取暖
啜飲擁擠人群帶來的鄉愁
和陳年的故事
酒保用手跳起了一隻探戈
斟出那杯屬於布宜諾斯艾利斯
狂放的自由。當夜晚來臨
煩惱就成為那些腳步裡
最輕快的舞曲.....
2015-03-13 14:08:55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聽音樂,每個人有不同的感觸。
2015-03-13 17:04:58
Scott Lin
Bandoneon=班多鈕
2020-03-18 14:03:05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依國家教育研究院的譯名,Bandoneón {Sp.}譯為「班多尼翁手風琴」。
2020-03-18 15:48: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