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4 11:50:05| 人氣2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序言.城市] 紐約精神錯亂 (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城市] 紐約精神錯亂 (4)

photo & words by 陳志宇


但是從氣候條件、生活品質以及硬体建築設備上來看,除了那種身居世界中心的烏托邦式的自我陶醉之外,真的實在很難找出為何人們會心甘情願地寄居在紐約這片荒原裡的真正原因。不過我們在詮釋紐約大都會的文化與精神生活時,若能像新一代的文化史學家一樣,將分析促使英國工人階級的生成、或者是引發法國大革命的目光,從傳統知識份子及布爾喬亞階級的聖潔光環上,稍微移轉到農民、罪犯、外來陌生者、波西米亞人、游手好閑者、和普羅階級襤褸的衣杉上的話,將會有全新不同的視野呈現。因為就像政治理論家鄂蘭(Hannah Arendt)對一次大戰以來,西方極權主義的誕生以及意識型態的傳佈所做的闡釋: "一個時代經常是在那些受它影響最小,距離它最遙遠,也因此受苦最多的人身上,烙下它最清晰的印記"。

所以在這裡,我們觀察的對象將從上城東/西、蘇活區、Tribeca區等的英/西歐裔上流社會住宅區,轉移到下東區、布魯克林、以及其它少數民族活動頻繁的市/郊區。相較於以英裔自居的正統白種盎克魯撒克遜異性戀新教徒(W.A.S.P.; White-Anglo Saxon-Straight-Protestant),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紐約是個由多元外來者(stranger)所建構的移民都市。所以我們能夠在紐約很容易地找到的華人、日本人、韓國人、印度人、墨西哥人、希臘人、波蘭人、泛猶太人、泛拉丁裔、以及泛中東人等的足跡或集散市鎮。這裡並不僅指涉單純族種或膚色上的外來者,另外也包括了宗教、文化、性癖好、政治、教育、以及經濟等各面向上的外來者。

另外,必須指出的是,這裡的外來者所指的也並不是傳統意義上那些今天來明天走的流浪者,而是指今天來且要停留到明天的那種人。雖然後者已暫時先被固定在某個空間之內,不再繼續前進,但其依然是名潛在的流浪閑蕩者,因為其終有要離開的一天- 在"某個"明天。而社會學家齊穆爾(Georg Simmel)對後者在新環境中的處境曾做過更進一步地描述: "她一開始就不屬於這個群体,她將一些不可能從群体內部滋生的元素給帶進了這個群体"。而這個由大眾雜交異文化所生成的引力,實則成為支撐紐約這則烏托邦神話最具神性的一系圖騰。

而對這種雜處異質文化的崇拜,則進而昇華成為了一種如宗教生活般集体的基本共同信仰- 既使生活在紐約的人彼此之間是那樣地疏離- 且逐一地為所謂的"紐約客"這個集体的全体成員所接受。另一方面,這個信仰則使這個集体團結在一起,因為它是僅在紐約才有可能生成的,是那樣地特殊、那樣地值得驕傲、且為整体內的個別成員所共享的。基於這個簡單的事實,紐約客把這些雜交後的文化表象轉變為共同的生活實踐- 從分享食物、音樂、藝術、語言、体液、宗教、知識、到悲憫- 因此她們有機性凝聚(organic solidarity)地成為了這個想像的道德社群(moral community),而這個使她們將個自從世界各角落帶來的生存元素,殖入並且團結在一起的原始共同体就稱為: "紐約(New York)"。

台長: 波西米亞貓
人氣(2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