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08-11 00:30:35| 人氣1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多頻道」等於「多元化」的迷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部分文化工作者及學者為落實並監督阿扁總統傳播政策白皮書的主張,要求改變現有無線電視的體制,除了限制政黨不得經營媒體外,更積極的推動台視、華視公共化,企圖從結構的重新調整,來扭正目前在商業體制下的電視惡質文化。

不過,這樣的觀點遭到另一派人士的反對,其中的一項理由是:二OO六年台灣的無線廣播電視將全面數位化,屆時每家無線電視台均可壓縮成六個頻道,如此,不僅公共電視將有六個頻道,其它的無線電視台也能因此增加多元的節目服務。

這樣的說法看似樂觀,但卻存在著一個嚴重的迷思:即,電視的頻道增加能夠促進節目的多樣性,提供多元的服務。

多頻道的電視環境便能使得節目內容更多元的說法,在台灣並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早在有線電視合法化之前,許多人便有著類似的期待,但平心而論,在目前經常可見的八十多個頻道中,提供了多少類型的節目?而我們又有多少選擇?

用一個簡單算數便能清楚說明上面的看法。

假如一個頻道每天只提供十二個節目,八十個頻道在一個星期內就需要播出六千七百二十個節目,但如果進一步問,在這六千多個節目中,有多少是專門為超過佔總人口比例百分之六點五以上的老人所製作的節目,那麼,這個答案可能就有點尷尬,因為,把節目表攤開來看,不用一雙手便能完成這個答案。

多頻道是否就一定有多元觀點的節目與服務?這樣的論述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如果以目前台灣資本化、私有化的媒介體質為基礎,是很難透過增加頻道來達多元且普及的節目服務。因為,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法則,商業利潤是業者主要的考量因素,換句話說,如何獲得大多數觀眾的青睞,或者,如何喚起大眾的慾望,才是他們關懷的重點,這也就是為什麼影視節目會呈現模仿、抄襲、一窩蜂現象的原因。

因此,如果想要讓台灣的媒介展現多元的觀點與內容,不是單純的增加頻道便能解決,而是要更積極的確立媒體公共性的本質,讓閱聽眾皆有平等享用媒介的權力。

台長: 五分珠
人氣(1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