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03 14:52:09| 人氣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字常識7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來自於宋代福建省永秦,永泰地處閩中,古稱「永福」,大樟溪橫貫其間,人傑地靈。
  宋乾道二至八年(公元一一六六~一一七四年),七年三科,永泰蕭國良、鄭喬、黃定,於宋乾道二年、五年連連高中狀元,轟動朝野,為後人留下「三元及第」的美談。人們為了表與紀念這個歷史奇跡,在溫歧山上(今塔山)上蓋了「三元祠」與「聯奎塔」。


中國古代的普通話

  中國大陸所謂的「普通話」,正如台灣的「國語」,是共同的語言。對照大陸方言的眾多,這是必要的,而此語言統一政策,自古有之,最早出現的稱「雅言」。《辭海‧言》條說:「雅言,古時稱【共同語】,同【方言】對稱。」孔穎達在《正文》嘉言說:「雅言,正言也。」

  阮元在《與郝懿行論〈爾雅〉書》中解釋說:「正者,虞夏商周都之地之正言……正言者,猶今官話也。」

  由此可見,「雅言」就是中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

  而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語言為基礎,周朝的國都丰鎬(今西安西北)地區的語言為當時的全國雅言。孔子在魯國講學,他的三千弟子來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來講學的。

  周以後,各朝隨著國都的遷移,雅言的基礎方言也隨之修正,但多數仍以京城語言為標準,這就是所謂的「官話」、「京腔」。

  元代以後,由於京城多設在北京,於是北京方言便很快成為全國通用的雅言了,最終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普通話」。

 

火柴別名 取燈兒

  火柴,也叫「自來火」,俗稱「洋火」。十九世紀,西方的「安全火柴」傳入中國,因是舶來品,被冠以「洋」字,是當時皇宮裡的珍貴貢品。「道光年間,英夷所貢雜物,多淫巧好玩。中有自來火者,長僅盈寸,一端五色洋藥,擦之而火爆發。士大夫見之莫不驚奇,歎為鬼物」(清代孫玉璋《異聞瑣錄》)。

  李鏡儂《說味》中也有類似的描述:「洋人削木如燭骨木,長約寸許,搗硝磺為末塗其上,磨之爆燃作響而火自發,名『自來火』。」記載中提及的「自來火」,就是現在人們常見的火柴。

  其實早在北周時代,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火柴。「史載周建德六年,齊后妃貧者以發燭為業」(元代陶宋儀《輟耕錄》),南北朝時,北周聯陳滅掉北齊,北齊的后妃無以為生,便以製作火柴為業。據考證,「發燭」是火柴最早的稱,含引燃蠟燭之意。

  北宋初年,陶穀在《清異錄》中記載了民間製作火柴的方法,「夜中有急,苦於作燈之緩。有智者批杉染硫磺,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引光奴」也是火柴的別名,意思是引來光明的工具。

  明清時代,火柴叫「取燈兒」。「京師有市取燈者,其名甚雅。以芝麻恄削為細枝,塗硫磺於頂,遇火即燃,用以引燭」(福格《聽雨叢談‧取燈》)

  大約在明代初年,以製造、販賣取燈為業的人越來越多,並逐漸聚集在一起,現在北京的取燈胡同就是當年取燈作坊和手工業者、批發商聚集的地方。明清小說中也多有「取燈兒」一詞出現,明代馮夢龍所著《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有「忘帶個取燈兒去了」一語。如今華北不少地區還這樣稱呼火柴。

  杭州人稱火柴為「淬兒」,「杭州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熔硫磺其銳,名曰『淬兒』」(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清代高士奇《天祿識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餘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熔硫磺塗本片頂分許,名曰條燭,又曰淬兒,用於發火。」從火柴的別稱可以看出,中國才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火柴的國家。

 

灰塵並非無一是處

  灰塵是什麼?灰塵就是存在於空間的大量直徑小於0.5毫米的小微粒,它們在飄蕩、浮動,也被稱作「浮質」。

  一般將灰塵按大小分成粗灰塵和細灰塵,直徑小於2.5微米的浮質特別有害。

  灰塵在氣候變化中起著頗大的作用。它們可以把太陽的輻射光反射到宇宙,或者將能量儲存起來,這意味著,有的灰塵在加熱大氣層,有的灰塵在冷卻大氣層。對科學界來說,灰塵不是垃圾,它們是提供自然環境和宇宙環境信息的重要來源。

 

中國最早的通緝令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有了「通緝令」的雛形。

  《國語‧楚語》和《史記‧伍子胥列傳》中記載,楚國到了楚平王年間,因為楚平王荒淫無度,國勢日衰。

  楚平王懷疑太子「外交諸侯,將入為亂」,伍子胥及其親屬被裹入這場政治鬥爭,後因親屬盡被殺害而逃到吳國。楚平王為了追殺伍子胥,命人作了他的畫像,張貼到全國各地,並懸賞捉拿。

  中國政法大學法制史研究所蒲堅教授認為,「這張伍子胥的畫像,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次通緝。」

台長: 走不動ㄉ老鴨
人氣(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文字常識 |
此分類下一篇:人間詞話-古代調侃病症諧趣詩
此分類上一篇:文字常識6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