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6-01 00:00:00| 人氣2,2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麗玉_15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潘文良著作集>勵益品>魚雁千里共今緣>陳麗玉_150 ◎不只是預言

▼給阿文‥150.1

阿文‥
  早安!
  剛才整理「讀書筆記」(麗玉看書時,習慣手握支筆,但筆記,只是偶爾為之),尚未結束,卻因為腦子裡,部分的活動開始了,而決定暫時先擱置一旁,停下來,寫這封信。
  昨晚夜裡「十二點」已過——
  彬仔「又」是排便在尿布裡,直到屁股疼了,才哭著、跳著,找麗玉善後。
  待我處理好一切,繼續回到窗前看書時,他或許也累了,一個人,靜靜的,躺在床上,沒多久,便已入睡。但是‥自從那回,麗玉和阿雪吵了架,他傍晚再被帶回來時,一直到現在,他幾乎晚上,都要長長短短的,哭鬧多回,有時,就像作了惡夢似的,哭個幾聲,才在安撫下,平靜下來。
  對了!和阿雪吵架時,彬仔是在睡覺中,而據母親說‥那回,彬仔回到家裡,阿雪去上個廁所出來,他已抱著泓毅,跑到客廳去了,(中間還隔著兩間房的距離,)阿雪一個人,根本沒法應付——但他們,總得是要相處的,對吧!?
 
  以前,喝咖啡,總是一慣地,泡在夜裡。為此,在昔日同事聽來,曾覺得「反了」。(麗玉喝咖啡的季節,多在冬季,冷冷的夜裡。)但無論如何,我也不至於‥因為它而無法入睡,可是,習慣一旦斷了,我現在,人也會變了,就好像進入了一個新的生活圈,或者曾經熟悉,但最接近的時候,卻著實已存在了些距離、陌生,總是要擁有一段「適應」的過程,只是時候之長短,有異而已!
  昨夜兩點,關了檯燈,怎麼就是難以入睡? 不很舒服的,大概「二點三十分到四點」,才睡著的吧!? 中間,彬仔的哭聲,又響了幾回。這一覺,總之,是「痛苦」兩個字吧!? 連夢都記不得,只感覺‥也彷彿惡夢連連般。
  早上「七點」醒來,給彬仔再噴上藥酒,就乾脆泡了杯咖啡,就著窗口,呼吸新鮮的空氣。
  麗玉發現‥自從彬仔在這裡住下之後,關讀的習慣,總也就多少遷就著,他的一切活動,而機動調整,或者明顯的給廢了。
  (彬仔剛哭著說‥「我不要噴藥!」 想是作夢了,又哭了。)
  現在,麗玉對於‥大部分女人結了婚,有了孩子之後,她們的世界,往往和專注於事業發展的先生,之所以可能是,「相反」方向成長的情形,有了更進一步的體驗吧!
  就單提「小孩」,小孩不正是像一個‥充滿變數太多的一顆小炸彈嗎?
除非‥你根本不在意炸彈,是否在你附近,否則‥你總得因著它,而有所行動,也許引爆、也許逃亡,或者,尋找一種‥不讓它有機會,傷人且自毀的生存條件……於是,你想的、念的、惦的,就是那顆小炸彈、大炸彈……
  不往下提了,麗玉想說的,只是‥「能保有自我」,有時需要的是‥更大於平常的一種信念、堅持,或者……興趣吧!?
  (彬仔開口說話了……)
  真正觸動麗玉,想中途停下手中的筆記,實在是因為‥麗玉質疑‥
這世上,究竟有多少人,又一個人當中,有多少時候,就像阿文所指的「綠毛狼」一樣?
  阿雪生產時,我知道‥她在醫院,鐵定無聊,便給她帶了二本書(特地買的),當然,那其中,多的是代替我自己想說的話,但她似乎就是那麼的,擱在一旁了。
  麗玉以為「書本」,其實是一種,絕對可以稱得上‥「訴情」的工具,它往往能將一個不善言語的人,或者無法適時開口的人,心裡的話,給抓了進去,而透過它傳達。
  所以‥在很多時候,麗玉認為‥有太多的人,應該是‥「對作家,有所感恩的」。(阿文清楚‥這是麗玉心裡的話,並非因為‥「作家之中,有個阿文」,才如此說法。)
  只是‥書海之中,雖有別人生活的經驗,或是受難之後,所得的智慧,但是‥對於一個無意展讀的人來說,它恐怕敵不過,手中的一塊錢硬幣的重量吧!?
  這說法,也許殘酷、悲哀,但是‥每個寫作的人,當也都了解‥「書也有其書緣!」
  或許吧!任何時候,人們和那〈綠毛狼〉,最好都要有一些「悲觀」的看法,知道‥不是什麼,都可以稱心如意的,於是,生命中的一些意外,有時竟成了‥好的、歡愉的,被接受的驚奇!
  突然發覺‥有了〈綠毛狼〉的存在,竟使麗玉,在某些時候,省卻了不少的,「必要的」解釋!
                  麗玉
                    (86)1997.09.21.日 09:15:37
 

■附錄:陳麗玉的文章。

   ◎不只是預言

                 ⊕陳麗玉

  孩子的舅舅,在電視機旁說著‥「彬仔!你很煩耶!」
  孩子的姨丈,後來坐在餐桌旁,開口說道‥「彬彬!你怎麼這麼囉嗦? 話這麼多? 別吵!」
  而孩子的父親,卻是經常,用食指指著他,半威脅地說‥「安靜!不要再說了!」
  呵!不一樣的男人,卻有著一樣的心態。
  難道‥小孩就沒有發言的權利? 小孩該奉大人的話,為聖旨嗎? 難道‥大人沒有傾聽小孩,心裡聲音的雅量? 大人就可十足的,欺壓小孩嗎?
  有則「預言」,是這麼說的‥
  大人有天會老,老得累得‥沒了說話的力氣;而小孩們,一朝終會長大,大得足以控制整個世界——控制曾經欺壓他們的所有大人——只因‥他們曾經一度漠視於‥孩子身為「人」的權利。
  世間,正扮演著「大人」角色的你,害怕這樣的「預言」嗎? 若是,那麼‥請尊重孩子,該有的權利吧!
  而在XX時,被壓迫的「孩子們」!你的心裡,不滿、忿怒著嗎? 若有,那麼‥別讓你的下一代,也怨你、恨你吧!
 
      *      *      *      *
 
  阿文!說彬仔煩、話多的人,其實太多,就連麗玉,有時也真的快招架不住。
  今晚,洸華順路來這用晚餐。而麗玉,就在浴室、房間,不斷的聽到他直說‥「那孩子多話」……
  突然心血來潮,拿出了稿紙,就把這樣的心情,一路寫了下來——
讓它當成,今晚的信吧!
                  麗玉
                    (86)1997.09.21.日 20:00:00
 

▼給阿文‥150.2

阿文‥
  早安!
  如果不恰當,就讓我說‥「午安、晚安」吧!
  這兩天,彬仔肚子不舒服,又是感冒,還好,沒有發燒,他也聽話,不再隨時都把東西往口裡塞(他吃多了,肚子就消化不良)。
  現在九點半,比起前些天,他是睡晚了些(除了那天,整夜哭哭啼啼,直到早上七、八點,才能睡之外),否則,大約八點(有時是麗玉故意叫醒他,好讓他中午,能再睡一下,而晚上,早些入睡),就會聽到他說話的聲音了。
  接下來,讓麗玉用「抄」(抄日記)的吧!
 
【民國八十六年 九月二十八 星期日】
  整晚,彬仔自己一個人,在客廳、母親和我的房間,三個地方,不停地,來來回回,一張被他反覆用鑰匙畫破的報紙,讓他玩了一夜,直到十一點多——
  他打開房門,對著我說‥「阿姨!我好忙喔!好累喔!」
  「嘔!」我放下了手中的筆,和《英語會話》,陪他聊天‥「來!阿姨看看彬彬,在忙什麼?
  「這啊!我忙我的玩具啊……阿姨!我在工作,你不要吵我嘔! 好不好?」
  (「我在工作,你不要吵我嘔!」這是麗玉常說的。
   阿文!小孩子的臉,壓根兒,就是他父母,或是最與他親近的人的一張「相片」——「大人是『景』、記憶是『底片』」,如實的呈現;他平日所說、所表現的,皆是‥他平日所聽、所見的。)
  小孩的快樂,多麼容易自己給自己!
 
  十二點了,關掉大燈,餵他吃了感冒藥,不消多久,他便入睡,而我卻不知‥那樣定、靜看著他的小臉蛋多久?
  只覺得‥〔人在幸福裡,特別容易擁有一切吧!?〕
  就像彬仔,每一回,自己玩起玩具,也許只是‥一台小玩具模型車(之前,他還自己模仿小弟畫格子,自己下象棋),卻可以教他連隔日清晨,都是笑著醒來。
  幸福——於是擁有吧!?
 
【民國八十六年 九月二十九 星期一】
  母親今日得值班,小鬼(彬仔)又只能找我了。
  清早,給自己泡了一杯熱咖啡;屋外,雨還是繼續、繼續下著。
  幸福的孩子,仍在睡夢裡頭,玩著吧!?
  放下〈林東松〉的音樂卡帶,這帶磁性的樂音、迷人的旋律,卻似那未停的雨——彷彿吸引了人心。
  很想靜下來,只是看雨、只是聽歌‥但,又有種舒適、願意輕鬆的翻開一本書、輕輕閱讀。
  雨小了,卻未停。
  孩子踢被了,但未醒。
  而斯人的心,未停,也未醒!?
  像那持續迴帶的音樂吧!? 待你停下來諦聽,才真正知道‥它的存在;它的曲目、它的旋律,或者‥它的模樣。(日記‥早上八點五十五分。)
 
      *      *      *      *
 
  半分鐘前,彬仔走到我身旁,叫道‥「阿姨!我睡飽了!」
  我抱了他。
  他說‥「阿姨!妳看——我還有沒有『膨風』?」
  停筆了!
                  麗玉
                    (86)1997.09.29.一 09:50:04
 

▼給阿文‥150.3

阿文‥
  也許是昨晚、也許是醒來前不久吧!? 慧姿又出現在我夢裡(至於夢的內容,就暫且省略吧!總之,是一個「兩個人都哭的夢」),而今天傍晚,將至六點,她帶了二哥小孩的滿月蛋糕,出現了——出現在真實的生活中。
  麗玉帶了彬仔,下樓拿蛋糕,沒叫她上樓,因為‥〈薇芳〉(高中同學)約好六點碰面,結果‥她一直要我,一同出發(巧的是‥夢裡,她也有找我,一同外出的情形),麗玉之所以自己下樓,就是沒打算前往,而彬仔,竟然哭鬧著要跟。
  七點多,姿上樓了,買了飲料和小點心(主要是給彬仔的),只因‥阿芳似乎跟著一群人剛離開,而姿也就乾脆離開那,避免阿芳,可能的化粧品推銷。
  (阿芳過年之後,也打來幾次電話,直要找我出去,但我都推掉了;後來,從姿的口中,才得知‥畢業後,從未聯絡的阿芳,原來是在‥推銷化粧品。)
  八點多,彬仔要換藥,阿姿才同我們下樓~回家。
  換好藥回來,彬仔竟然會唸著‥「慧姿阿姨……」
  唸得麗玉,乾脆叫母親去撥‥那許久未曾撥過的號碼,結果‥那陌生的聲音,該是二嫂吧!(麗玉並未和她談過什麼話,就連長相,我也沒自信,是否真能認得——見過她二次,一次是慧姿阿嬤住院時、一次是她生產住院。)她說是‥慧姿在洗澡,於是……就這樣了。
  (信紙上,多出來的筆劃,是彬仔的傑作,他在我旁邊玩,撞到了——幾個硬幣,和一根竹子,他有時玩溜滑梯、有有時玩紅綠燈。)
 
  談起了夢,倒想起,阿文說過的一些話。
  事實上,麗玉這個人‥「沒有真的相信什麼,也沒有什麼是絕對不信的吧!?」
  如果甲說‥「這是妳的優點!」 我可能回答‥「也許是吧!」
  而同時,乙卻說‥「這是妳的缺點!」 我也可能回答他‥「大概對吧!?」
  麗玉好像還真的,是這樣子耶!
  以「夢」來說,雖說看過太多關於‥「夢是虛無」的說法,麗玉卻也始終沒到達‥十足的信仰著它的地步,而看過一些「夢的解析」,麗玉也同樣的,沒有理由去說‥「我才不相信這些呢!」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阿惜媽媽」,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她說‥「我只能說‥麗玉太理智了!」 這句話,況味頗深,給我印象之深,難以忘卻。
(若要叫阿文為「舅舅」,那也沒什麼不可以,更何況‥有人十四歲,就都能當媽媽——「媽媽」不見得是年齡夠格,而常常更是‥「味道」像而已,不是有人,叫男人「媽媽」的嗎?)
  這兩天,不知是彬仔,喝過我的茶杯,或者只是,麗玉抵抗力差,竟然跟著他感冒,精神之差,陪他睡,而我也就跟著睡著了,都常忘了‥要在夜裡,給他滴藥酒。
  前天,嬸嬸來電話,說是今天下午,阿嬤要動心臟手術(不很清楚,詳細情形);結果‥晚上,母親打去,〈雅玲〉接的吧!大人去看阿嬤,好像阿嬤胃出血,住院了,還未動手術。
  阿嬤身上的糖尿病,前晚,問過嬸嬸,應該有二十多年了;而父親過世之後,她陸續動了眼部和腿部截肢(應該是)的手術。
  多年未見過阿嬤了——明天,母親會同阿雪、佳樑,去「台北.長庚」一趟,看〈泓毅〉的手,究竟如何?
  一來,是不知時間,是否允許;二來,則是彬仔身上又有傷,母親可會同意‥我們一同前往呢? 也許‥要等到母親再聯絡上嬸嬸,問好醫院、時間等細節,才能知道吧!?
  我總是好想,看看阿嬤!記憶裡,她總是輕聲的說話,好像沒什麼脾氣似的,又總是記不住‥我是〈玉〉、是〈雪〉,或是〈芬〉?(太少見面了,難怪!)
  就在這裡停筆了,忙彬仔的事去。
  別說家裡有小孩,只要同一個空間裡,有第二個人存在,就無法完全把時間,都留給自己吧!?
                  麗玉
                    (86)1997.10.01.三 23:35:18
 

△給麗玉-150

麗玉‥
  有人問阿文說‥「你還真厲害,『還在地上爬的時候』的事情,你怎麼都還記得呢?」
  想是阿文沒交待清楚,或是他沒看清楚,內容所寫的‥「阿母說」三個字。
沒冠上「阿母說」的,只是「省略」了而已。
  不是阿文‥「連爬的時候的事情」,都能夠記得那麼清楚,而是‥大一點的時候,大人提及,也就記下了。
  而人的「記憶」,是非常奇妙的,往往是‥「該記的,記不了;想忘的,忘不掉」——有些事情,恐怕得了「老人痴呆症」,也都不會忘懷的吧!
  還有人問阿文說‥「你真的四、五歲,就會『起火爐——煮飯』嗎?」
  阿文笑著說‥「現代人,太『養尊處優』了!你是要不相信,那麼‥就教教你的孩子、訓練你的孩子,去做做看吧!」
  有些做妻子的,總是喜歡責怪先生‥「這個家,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的!為什麼‥你們男人,都不肯幫忙做家事呢?」
  這是因為‥先生的媽媽,太能幹了呀!先生從小到大,都沒做過家事、都不用做家事,甚至‥連自己分內的事,也都是媽媽幫著打點,也難怪‥先生從小到大,事事都要依賴媽媽——結了婚,當然就事事(想、要)依賴太太。
  阿文笑問道‥
「想想‥男人為何要娶『新娘』呢? 何謂『新娘』呢?
 啊不就是‥娶一個『新的娘』,來『照顧』自己呀!」

  阿文還真要笑嘆道‥
「呵呵!女人常被女人給害了!
 如果‥妳不教你的兒子,做家事——
 那麼‥未來,妳的兒子,就要害到另一個女人了!」

  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會特別的想要幫忙‥替父母拿東西、排碗筷什麼的,總想藉此,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自己是個有用的人」——
而大人常以為小孩還小‥「智能不足」(「智慧、能力」不足),「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只會「幫倒忙」,於是‥就凡事「自己來比較快」,讓孩子,沒有幫忙的機會。
  小孩有心要幫忙,也插不上手,有時還會‥「有功無賞——拍破愛賠」呢!
幫了一些事情,沒受到獎賞、沒受到肯定,還挨罵、挨打,就會感到‥「挫敗、氣餒」,以後有事情,不免也就「望之卻步」了——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沒做沒錯‥不用挨人打罵」,不是很好嗎?
  況且,有些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只要好好專心、用功讀書就好! 其它事情,通通不重要——就讓父母來做吧!」
  小孩子,也就因而養成‥「茶來張手、飯來張口——嬌生慣養、不負責任」的態度(觀念)。
  豈不知‥「一切學習,都是為了改善生活、改善人生」的嗎?
  子曰‥「行有餘力則學文!」
  現代的小孩,則是‥「學有餘力方才行」,結果‥讀到「大學畢業、研究所、碩士、博士」了,還是「不行」——為了「學習」,而與「生活」脫了節,本來是‥「學以致用」才對,結果‥現在「學了一堆也沒用」,豈不是「白學」了呢?
 
  阿文要說‥
「醒醒吧!親愛的父母大人呀!『生活即是教育——教育是為生活』呀!」
  尤其是當「媽媽」的,若是「不覺醒」的話、若是缺乏智能,去「相夫教子」的話,那麼‥「不要去抱怨先生、兒子,不幫忙、不分擔家事!要怪,就怪‥婆婆沒教會先生做家事;怪自己,沒教會兒子做家事。」
  這麼說,女人也許會感到不公平的叫道‥「兒子,又不是只有媽媽一個人的,為什麼要把‥『教養』的責任,都交由媽媽來做呢?」
  阿文可沒這麼說呀! 男人當然也有責任啦!
  阿文的意思是‥「女人是『主教』,男人是『副教』。」
  何以‥「女人為主教、男人為副教」呢?
  因為‥在「親子」之間,「母親與孩子」,是比「父親與孩子」,還要來得「親密」的——懷胎十月,孩子是在女人肚子裡,度過的呀! 哺乳餵食,孩子是在女人的懷裡,度過的呀!
  因為‥「所有的男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女人生的」呀!
 
  阿文有話說‥「是邀請,而非要求;是指導,而非指揮。」
  孩子從小,當媽媽的,就當「邀請」孩子,「一起」做家事,而不是只會「要求」孩子做家事;進而「指導」孩子做事,而不是「指揮」孩子做事——而在家事進行的在過程之中,與完成之時,是以「鼓勵」及「讚美」的方式,去「增強」孩子的興趣。
  五、六歲以前的孩子做事,總像是在「玩」一樣,而且,會玩得很開心。
  也許家事完成後的「結果」,不是很令人滿意,然而‥媽媽是不當在意的,譬如‥掃地掃得不乾淨,也不當「挑剔」的;當邀請孩子‥「一起玩——擦地板的玩戲」,把屁股翹得高高的,拿著抹布,推一趟過來、推一趟過去,把孩子沒掃乾淨的部分,很「技巧」的,補擦乾淨。
  像是擦玻璃落地窗(門),也可以「邀請」孩子,一裡一外的,一起擦玻璃,可以相互扮鬼臉;可以朝玻璃哈氣、寫字,一邊擦、一邊玩,孩子當然會擦不乾淨,只要彼此「裡外」, 再交換一下來擦,把孩子沒擦乾淨的部分,很「技巧」的,再補擦乾淨即可。
  如果指責孩子‥「教你做事,你都做不好!你看!你看!這裡還沒擦乾淨呢!」 這麼一說,是在「羞辱」孩子,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孩子會覺得很「挫敗」,以後,就不太願意幫忙了。
  突然,想到一個笑話‥
  媽媽教美美擦玻璃。
  美美擦了半天,媽媽卻一邊指著玻璃、一邊唸道‥「這裡還沒擦乾淨、這裡還沒擦乾淨……」
  美美擦得很不耐煩,偏頭看了下媽媽,叫道‥「唉呀!媽媽!是妳的眼鏡,沒擦乾淨啦!不是玻璃,沒擦乾淨呀!」

 
  孩子即使是打破碗了,也不能「惡言相向」,而是要說‥
「碎碎平安!碎碎平安……好……小心!不要踩到碎片了喔!
 去拿掃把、畚斗,來把它掃起來吧!」
  孩子「打破碗」了,是會很「驚慌」的,但先撫慰其情緒,進而教其「負責後果」,這才是好的、正確的作法——要是當頭一頓臭罵,以後,孩子就不會願意做了。(此時,還可以進而教他‥「多為別人著想」,比如‥用報紙把碗的碎片包起來,在上頭註明,免得清潔隊員,因之而弄傷。)
  要教孩子(或者是先生)「用電鍋煮飯」,可以先從‥最後一個動作開始——事先把米洗好~注入適量的水,然後,放進電鍋裡,等時間到了,便告訴孩子(或是先生)說‥「嗨!寶寶!請幫媽媽,去把電鍋的開關切下去——電鍋,就會煮一頓香噴噴的飯,給你吃喔!」
  這個「按鈕」的動作,一段時日後,就接著教孩子(先生),把自己洗好的米,給放進電鍋裡,然後「按鈕」。
  然後,是教孩子洗米‥幾杯米、幾杯水,然後,放到電鍋裡去,按下開關——如是未來,就可以請孩子說‥「寶寶!幫媽媽煮飯喔!」
  還要在別人面前,當著孩子的面,去稱讚孩子說‥「我們寶寶很棒喔!年紀這麼小,就會洗米、煮飯了哦!」
  也可以「邀請」孩子一起洗衣服,讓他洗洗自己的鞋子——以後,在孩子穿鞋子的時候,就當面告訴人家說‥「寶寶的鞋子,是他自己洗的喔!我們寶寶,很棒吧!?」
  甚至,在作菜的時候,也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從買菜開始,就問孩子,喜歡吃什麼菜,然後,一起到市場去選購,一邊教孩子,如何去選菜;當中,還可以教孩子「算數」,譬如說‥「小黃瓜,一條五塊錢,那麼兩條,幾塊錢呢? 這袋番茄,總共五十塊錢,媽媽拿一百塊錢給老闆,老闆要找媽媽幾塊錢呢? 哇!寶寶好厲害呀!這麼小,就會找錢了耶!」
  回家後,還可以拿支磅秤,教教孩子‥「稱稱東西的重量」,無形之中,小孩就會「算數」了嘛!
  然後,讓孩子洗洗菜、切切菜什麼的,然後,讓他站在椅子上,看媽媽「表演」炒菜的「功夫」。
  當然啦!「安全」要特別注意——與其教孩子‥遠離水火、刀子,不如教他如何注意、如何使用,要來很好,不是嗎?
  當一切完成,在吃飯的時候,就可以向家人「宣告」‥「我們寶寶,今天買菜,會算數、會找錢了喔! 很棒吧!? 今天的菜,是他洗的、他切的喔!我們要一起感謝他!」
 
  這麼一來‥「做家事」,對孩子來說,會是一件有趣,又有成就感的事。
  以後,孩子就會願意做家事,而不是‥要他幫忙做家事,他就「推三阻四」,或是「敷衍了事」;以後,長大結婚了,也就願意跟太太分擔家事——
做家事,就會「自得其樂——樂在其中」。
  女孩子,通常從小就‥「被要求、被指揮」做家事,使家事變成一種「負擔」,做起來,就難過,長大以後,能偷懶,就偷懶;心裡不願意,做起來,也就抱怨連連。 (現在的女孩子,也是「好命」的很多啦!還有婚後,不會煮飯、不會作菜的,連碗都不會洗(不要洗)——這,都是「媽媽」的錯啦!)
  當然啦!這些,都是阿文個人的「想法」,看似「很理想」的樣子,至於‥「效果」如何,就不是阿文可以知道的了!
  如果有人,願意「實驗」看看的話,也請把「結果」,告訴阿文吧!
 
  女人當散發自己「柔韌」的特牲,以及「聰明」的智能,去感化、教化頑強的先生、孩子的——要是時常‥「哭、鬧、上吊;抱怨、責怪、嘮叨」,那是「沒頭腦」的女人,才會做的事情。
  阿文覺得‥
「叮嚀是關心的表現,讓人感受到愛;嘮叨是擔心的表現,讓人感受到恨。
 嘮叨的人——滿心怨恨!
 所以‥情人、友人的叮嚀,倍感溫馨;母親、妻子的嘮叨,令人厭惡。」
・『叮嚀』跟『嘮叨』,差別在於‥
 說話時的『口氣、語調、姿勢、態度、心情』——
『叮嚀時,會是輕聲細語、柔情蜜意的,像黃鶯啼唱;
 嘮叨時,會是音高語粗、大氣暴力的,像火雞吵架。』」

(「諷刺、恐嚇、哄騙、詈罵、詛咒、謆動、吹牛;
  警告、規勸、慰勉、鼓勵、疏導、激發、期望、疑問」等等,
 這種種的話,光看「名詞」,就可以「想像」,其「嘴臉」如何了。)
  阿文曾對一位媽媽說‥「妳有膽,就拿一台隨身聽,把自己從早到晚,對先生、孩子所說的話,全給錄下來,然後,夜深人靜的時候,再放出來——自己聽聽看!看看妳自己,受得了妳自己嗎?」
  要是有「家庭錄影機」,就讓先生,把自己日常的言行(或是自己把先生、孩子的言行),給錄下來,然後,一個星期過後,就放出來看看「自己」(或是讓先生、孩子,看看他們的言行)——看看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看看自己,受不受得了自己?
  人要不知、不會、不能、不肯「自我省覺」,也就就無法「自我成長」,那麼‥就等著嘗受‥「憂悲惱苦、愁煩啼哭」吧!
  人要想‥「自討苦吃、自找罪受、自找麻煩、自掘墳墓」,別人也沒轍啊!
  
  想起一事,順手記下‥
  阿文小時候,媽媽賣菜,阿文總是幫著拿秤,把菜以「十兩」為一把,一把一把的綁好,然後,一把一把的賣。
  人家問一把多重,媽媽就說‥「一把半斤啦!」
  阿文問‥「半斤呣是『八兩』嗎? 為啥麼‥叫我裝『十兩』呢?」
  阿母說‥「予人一寡便宜,按耎生,生理則會好啦!」(生理‥生意。)
  通常,有些人回去,也會「稱稱看」的嘛! 「貪小便宜」,世人之性也!
  賣菜賣久了,有些人買了,就會‥「先欠著,改天再一起算」,有時候,一堆菜賣完了,也沒得到多少「現金」;母親多少會買些零食給阿文吃,現金不夠,也就不買零食了。 於是‥人家拿菜,沒給錢,許多天都不給錢,阿文就跟著人家後頭回去,直看著人家——
  人家就問‥「恁呰個囝是按怎,目睭金金直直掠我看?」
  母親就說‥「啊著賣歸晡,無賣著啥錢,伊無錢買糖仔,伊呣則會直直掠妳看!」
  人家不好意思,就會去找些零錢來,先還一部分錢。

 
      *      *      *      *
 
  麗玉對於彬仔的態度,以及作法,是好的,也很正確,阿文也很贊同!
  要提醒麗玉的是‥
  多「疏導」彬仔吧! 尤其是‥疏其不滿。
彬仔再怎樣,也不是麗玉的孩子——他父母再怎麼,也都是他的父母。
(阿文道‥「疏導疏導‥唯有疏其不滿,才能導其向善。」
  要告訴彬仔‥「爸爸、媽媽,時常打你、罵你,有時候,是你錯了,但是‥有時候,並不是你的錯,而是他們把氣,出在你身上。 然而‥打人、罵人,是不對的。 只是‥有些爸爸、媽媽,從小也是時常,被他的爸爸、媽媽打罵,所以‥當他們結了婚、有了小孩之後,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教導小孩,也只好跟著用打的、用罵的——雖然‥爸爸、媽媽,打你、罵你,是不對的,會讓你很痛、很氣,但是‥你要『體諒』爸爸、媽媽;以後,他們再打你、罵你的時候,你就跟他們說‥
『爸爸!媽媽!請你不要生氣!不要再打我! 彬彬哪裡做錯了,請你告訴我! 彬彬以後,不要再做錯、不要再讓你生氣了,你不要再打我了! 你打我,我會痛痛、我會受傷;你生氣,身體會不好的喔!』」
  這些話,小孩也許不了解意思,能多作解釋,就多作解釋,要不然,麗玉只要「訓練」彬仔,把這話給「說得順口」就好了;並且,能夠很「勇敢」的,說給他的父母聽——那是彬仔,必須要「面對」的,而不是‥每次被打了,就找個人、找個地方「哭泣」,在那裡「療傷止痛」,然後「積恨在心」。
 
  至於‥彬仔「欺負」弟弟泓毅一事,可悲可嘆的母親,沒有「頭腦」!(原諒阿文這麼說!她要「不服」、要「生氣」的話,阿文也沒辦法!)
  這種事情,要如何解決呢? 去查查《育兒百科全書》吧! 保證一定找得到一些方法的! 蓋這種問題,自古以來,就存在兄弟姊妹之間——都是父母沒頭腦、沒智能、沒思考,所造成的結果。 說來話長,阿文就不多說了!
  麗玉乾脆,就去買一本《育兒百科全書》吧! 發生在孩子生上的問題,通常都可以在裡頭,找到一些「對策」,就算是不能解決,也能讓人「參考」,而有思考的方向——可以自己嘗試著去做做看。
  請把《小王子與阿文》,拿給〈芬仔〉看吧!她想是可以「看得下去」的吧!?她該會比阿雪,更有頭腦吧!? (至少,她也「認得」阿文。)
即將「為人母」的她,當有一番「省覺」的! 阿文誠心的「祝福」她‥
「不要再『彼此影響‥惡性循環——互相折磨‥兩敗俱傷』下去了!」
 
  關於阿雪、阿雄的事,麗玉無法「訴之於口」,那就「筆之於文」吧!寫一封長長的、「文情並茂」的信給他們(然後,自己放一天假去,讓他們「自己去看」,避免彼此相見,「正面衝突」;也讓他們,面對自己、省覺自己一下)——
「言語」有時候,很難表達,而且常會受到彼此「情緒」的影響,可使「好好話,講講歹」,況且,「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聽不下去、不想聽,就當成「馬耳東風」;而「文字」,可以使人較為「冷靜、平靜」的去觀看——溝通,並不限於只是「交談」,就算是「錄音、寫信、請人轉達」,也都可以的,重要的是‥「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想法、看法」——剩下的,就看別人自己去選擇、去決定了。 
  阿文還要「建議」‥
「麗玉最好去『旅行』一下!
 也許一天,可以來回的行程,願意的話,三天兩夜,那也不妨!」
  麗玉現在,就像是‥陷在「籠子裡的狗」一樣,行住坐臥、吃喝拉睡,都在籠子裡——成天「忙著親人的事」,而失去了「自我」。 成天就是彬仔的傷、阿雪的扭、阿芬的嬌、阿雄的壞、母親的昧……繞著他們團團轉——
而麗玉自己呢? 正在「作繭自縛」也!
  麗玉當「自我調解」一下了啦! 「放自己一天假」吧!
 
  至於《綠毛狼》,阿文在末了,加上了一段‥
  綠毛狼想了想,卻搖頭說‥「算了吧!我並不想當你們的首領!你們這些狼,得意的時候,就不可一世,連我的‥『敬告、忠告』,都聽不進去;現在落難了,才想要來找我,這有什麼用呢? 你們走吧!自己多去觀察、多去思考——自己多去學習吧!」
 
  好啦!休息了!再搞下去,阿文就要昏了!
  「自我調解」去啦!
                  阿文
                    (86)1997.10.06.一 11:00:30
 
============================================================
※舊文整修,首舖於「新聞台」。2023.06.01.四 00:00:01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陳麗玉_150。1997.10.06.一 11:00:30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418445
佈告於臉書。
■標籤:#讀書 #體驗 #作家 #悲觀 #快樂 #旋律 #理智 #交待 #記憶 #家事 #覺醒 #教養 #邀請 #指導 #感謝

台長: 阿文
人氣(2,2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陳麗玉 |
此分類下一篇:◎陳麗玉_151
此分類上一篇:◎給麗玉_1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