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5-29 00:00:00| 人氣2,4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麗玉_147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潘文良著作集>勵益品>魚雁千里共今緣>陳麗玉_147  ◎三角圓

▼給阿文‥147

阿文‥
  今天,接到你於「八月十四日」,所寫的信——也就是彬仔燙傷那天,你打好的信件,到今天,正好一個星期。
  麗玉看了阿文的信,也同時彷彿走進了‥你那天所作的夢裡頭,好像也夢了一樣的夢似的——只是,其中的感受,一定不同吧!? 畢竟,夢的導演是阿文、演員是阿文,麗玉事實上,也只是‥坐在比較遠的位子上的觀眾——坐在最前面的,當然是阿文——因為‥對於相同的劇本,所呈現出的反應,總是因為角色的不同,而有了差異。
  麗玉真的不清楚‥阿文過得如何? 但再度看了阿文所作的夢,心裡仍究覺得‥阿文似乎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吧!?
  阿文太急了!急著想見到最後的成就嗎? 因此‥現實生活中,忙得不願給自己,有鬆弛一下的念頭,逼得夢裡的那一個阿文,只能在強烈感受到時間太短、太少,又所見的成果之微,和能把握的,那麼有限的情況下,趁機發洩一下——
因為‥現實生活中的阿文,必須和夢裡的那個阿文,彼此協調一下,你弱我強、你哭我則笑,日子才會平衡、好過,然後,再度重新出發。
  阿文!別管麗玉說了些什麼怪論,其實,像你以前,所作有關學校的夢,和這回剛作的夢,我相信‥阿文也不是那種‥「能把夢,只當夢——夢過就『過了』」的人——在夢與實際生活中間,我知道‥阿文也有看見一些東西——
那只有你這「主角、關係最密切的人」,才可能看得見的——在醒來之後。
 
  或許,是本能的,不希望‥去記太多瑣碎的事吧!? 覺得現在的記性,真的不比從前,忘了是否告訴阿文‥八月初,叔叔因手傷休息,而小孩也放暑假,所以‥有到「豐原」走走。
  因為‥阿文信中提到「借書、給東西」,麗玉才想到那回‥叔叔來的時候,麗玉又把自己收藏著的娃娃,給了〈雅鈴〉。(去年過年吧!媽的朋友,帶了許多的瓷娃娃、布娃娃,大部分,都由妹妹帶回家。實在相當喜歡,才會留下的娃娃〔麗玉並非喜歡布偶的人〕,去年,叔叔的女兒〈雅鈴〉來時,好像把特地為她留的二個吧!給了她。)
  這一回,其實也還是很喜歡,那娃娃(也不怕阿文笑,總覺得那娃娃,似乎有我的影子),但既然怕她擺了出來弄髒了、醜了她(風大,灰塵就多),倒不如給雅鈴,那麼,娃娃也不必要,再躺在沒人看到的,黑暗的盒子裡了。
  除了娃娃,這回,麗玉也有心給她書籍,但她不好意思多拿(阿雪就不是了,個性不同,不過,她也不看書的,家裡除了我,沒人有興趣),最後,帶了三本回去;她是很喜歡那娃娃的,所以‥她願意一路帶著她,小心的,再往「南投」出發,而終點,當然是「台北」的家。
  (阿姨、姑姑、叔叔,都住「台北」,若我也是,不知今日,是何模樣?  一定不同,不過,並不重要。)
  其實,不論是愛書、愛花、愛畫或愛壺,只要是‥心裡喜歡的,總是難捨,所以‥阿文真的可以不需要,去看自己的「難以割捨」——「難捨」就留著吧!
等到時機成熟了,「果熟」不是「落地」嗎? 到時候,它自然會找到新家、新主人,真的捨不得,留著又何妨? (我真的這麼想。)
  今天,接到「時報出版社」,一份「同意函」,說是‥擬將先前投稿的《三角圓》,編於即將出版的《心靈花園合輯》裡頭。
  麗玉記下了收件日期,發現‥今天是自己的生日,突然間,覺得冥冥中,也許是‥父親捎來的禮物吧!? 那個我與父親,共同的秘密‥三角圓。
                  麗玉
                    (86)1997.08.21.四 20:13:00
 
  阿文!晚上,彬仔換好藥之後,過來了這裡,見到他,雖然,屁股、雙足,都仍包紮著,但是,幾天以來,那只能躺著,後來,帶點爬的孩子,今日已經能站、能走了——我心裡,真是好高興,急著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阿文。
  晚上,母親才告訴我‥
  先前,在電話中,彬仔有問起‥「大阿姨呢?」然後,又說‥「阿嬤!妳要記得告訴大阿姨,我可以站了喔!」
  沒想到這麼快,我就見到這小鬼。
  他進門來之後,好大聲的叫道‥「阿姨!」
  我知道‥他很高興,但並不完全明瞭。
  他過了一會兒,走在我面前,伸開雙手迎向我,說著‥「大阿姨!妳讓我抱一下,好不好? 妳好久沒抱彬彬了耶!」
  天知道‥麗玉有千千萬萬個願意!
  阿文!我的心裡,此時仍是快樂的!此時此刻,還有什麼,比這更教人值得感恩的呢? 會站、能走了! 是的!這令我感恩,感謝我所能說得盡的一切對象!
  這令我想提一提‥阿雪肚裡的孩子,想是很善解人意的(我真的很樂於這麼想),我真的要告訴彬仔,他那弟弟之好——他沒有在這幾天出來,這孩子,也教我喜歡了。
  彬仔這受了傷、只能躺,甚至不能翻動(翻動就更痛)的孩子,如今,已經又能走了。
  我相信‥夢裡那個被迫進院,躺在病床上的阿文,當也能熬過痛苦的一段,然後‥下床來,也許走、也許跳、也許跑馬拉松去呢!
                  麗玉
                    (86)1997.08.21.四 23:58:00
 
  怕過了今日,又會忘記,現在心裡想到的事,還是立即補充的好!
  這也算是小小的快樂吧!(沒有道理不快樂嘛!反而還有一種舒服呢!)
  麗玉心想‥〔像我自己也好,或是阿文也好,我們有時候,之所以會不快樂,是因為‥我們不在乎的、不重視的東西,所引起的。
  在心裡,我們看似真的不在乎它,覺得它可以是無所謂的東西,只是‥當它只和你(或我),很單純的存在的時候吧! 一旦,別的對象(也許人、也許是個事件)加入時,別人的觀念,與我不同的,或是事件,令我對我的觀念質疑了,因此‥你(我)因為看見了,這中間的,並非是自己想像中的,可以完全做到‥「不在乎、不肯定」它的價值,或存在的必要‥不快樂便因如此的「矛盾」,而產生了。
  自己先後的看法,必須開始打起戰來了——戰事不平,日子也就難以安定了,敵方投了一石,便誤以為,空降了一彈下來。
  日子、心情,像那打水漂兒,石子一動,波就多了一個——波,等於離了水的水。
  真正亂的,只是「自己」和「自己」的矛盾——是水和水的問題……〕
  不扯了!能看的看! 寫著寫著,連自己都有點……?
  怎麼是這般呢? 又是波、又是水的,怪怪的!
                  麗玉
                    (86)1997.08.22.五 01:00:35
 
※麗玉註
  一、《三角圓》的剪報,可不必寄回。
  二、關於「作夢」——
    把有益的留給自己,其它的,還是讓它‥「夢歸夢」吧!
    「不繞線的毛線團,才能教人心平氣和的,織出成品來!」
 

■附錄:麗玉給阿文第一四七封信,所附的文章。

   ◎三角圓

                 ⊕亞停

  不知是巧合,還是‥父親根本就未曾離開過我呢?
  父親過世三年後的今天,我竟發現‥晚餐餐桌上的湯,湯料是「三角圓」。
  算一算日子,那是十五年前的一個早晨了……
  那時,就讀國中一年級的我,坐上父親那輛二手的摩托車去上課,中途,經過市場時,我按父親的意思,坐在車上,等候進入市場的他回來。
  過了幾分鐘,父親出來了。
  我心裡想‥〔爸!不必跑,時間還早,我不會遲到的!〕
  話未出口,父親已匆忙地,跑到身邊,交給我一包「三角圓」之後,很快便發動引擎。
  這一刻,我已清楚聽見車後,傳來一聲聲‥
  「掠賊喔!掠賊喔!……」
  看著父親,稀落的頭髮,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和更多的心疼。
  原來‥父親身上,早已沒有錢。可是‥面對女兒,提出學校烹飪課,需要的東西時,為了不願教她失望,竟甘願作賊,也不開口,表示他的困難。
  十五年後,我還是想說‥「他不是賊!他只是‥一個極為愛護兒女的父親!」
  今天,再見到「三角圓」,還是流淚了。
  「流淚」是感謝,也是感慨——
  感謝的是‥上天給我這樣的父親;感慨的是‥上天又帶走了他——
  因我而被喚為「賊」的父親。
 
※陳麗玉〈亞停〉投稿《中國時報。心靈花園》之文章。
 民國八十四年四月二十九日星期二。
 
■相關信件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陳麗玉_147。
◎陳麗玉的文章之五(第147附)。
 

△給麗玉-147

麗玉‥
  看了麗玉的《三角圓》,阿文倒是有些「意見」——
  阿文寧可有一個‥會向,也敢向、肯向子女‥「開口表示困難」,而不為了子女,去做錯事、幹壞事的父母。
  「向子女表示自己有困難、表示自己做不到」,難道‥是件「可恥」的事嗎?
  難道‥子女聽了父母表示‥「有困難、做不到」,就會「瞧不起」父母,對父母「失望」嗎?
  大人「有困難、做不到」,竟常是為了維護自己「尊嚴、權威」,害怕內心的「脆弱」,被人知道,於是‥就以打罵孩子一頓,來「掩飾自己」……
  阿文小時候,要錢就要被「唸」——有時候,被唸了,還要不到錢。
  如果‥父親很有錢,從不為錢而煩惱,或許阿文,連「開口」要錢都不用,他就會‥「自動」給阿文零用錢了。
  只因為自己「拿不出錢」來給孩子,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為力)」,卻罵孩子說‥「要錢!老是要錢!你就只會要錢!這麼會花錢……」
  這是什麼「教育」呢?
  好的方法、正確的方法,當是向孩子說‥
「孩子啊!我知道你需要這筆錢……
 只是,爸爸目前有困難,所以‥無辦法給你這筆錢……
 不過,『讓我們一起來』想法子,湊這筆錢吧!
 我們去撿些『歹銅舊錫』去賣,你看怎樣?」
  孩子難道‥會因此,就看不起大人嗎?
  阿文相信‥孩子會因此,而學會體諒大人的(別人的)困難,並且,更學會跟家人(別人)一起合作,付出心力,去解決生活、人生的種種難題。
 
  有些大人,在外頭,受了上司的氣,或是工作壓力,無法抒解、不會抒解,回家,看到孩子玩鬧,就氣得打罵孩子一頓……讓孩子以後看到他回來,就嚇得閃得遠遠的。
  這是什麼「教育」呢?
  好的方法、正確的方法,當是向孩子說‥
「孩子啊!老爸今天心情很不好,也實在很累……
 需要安靜休息個半小時、四十分鐘。
 請你們‥停止玩鬧了,好嗎? 謝謝你們!」
  孩子,難道不會「體諒」大人,而繼續玩鬧下去嗎?
  阿文相信‥孩子會因此,而學會體貼別人,進而能夠去關懷別人、幫助別人,譬如‥看爸爸心情不好,就講笑話給爸爸聽;看爸爸累了,就幫爸爸搥搥背……
 
  「為了子女」,難道就可以「做錯事、幹壞事」嗎?
  看看麗玉說的‥「我還是想說‥『他不是賊……』」
  麗玉在「騙誰」呢?
  阿文看到的,只是‥麗玉在為自己的父親(想為自己的父親)「辯解」罷了!麗玉是不想承認,還是‥不要承認、不敢承認‥「父親是賊」呢?
  麗玉流的淚,是「感謝、感慨」,還是「悲傷、愧疚」呢?
  阿文只見「真情流露」,而不見「理智呈現」。
  若是阿文——
  阿文會說‥
「他是賊!他為我去偷,這是不對的、不好的!這令我感到難過!
 但我能體諒他,之所以會這麼做的原因——
 我還是感謝他,不過,感謝的,是他對我的『護愛』之情!」
  阿文這些話,會讓麗玉覺得「羞愧」嗎?
  阿文不想「婉轉」的說,是因為‥不想浪費「時間」——
這麼的拿「針」刺妳,讓妳覺得「痛」,然而,它會帶給妳「成長」的!
  相信‥麗玉是會明白阿文的「用心」的!
 
  阿文有話說‥
「抱怨、訴苦,只能抒發情緒,若真想解決問題,那就要多動腦筋。」
「人往往也必須先解決『心情』,在來解決『事情』的啦!」

  阿文發現‥人們解決不了問題,是因為‥常陷在「情緒」當中,無法自拔,而忘了運用「理智」去「省思」。
  阿文聽到的、看到的,就只是一些‥「抱怨」和「訴苦」‥婆媳如何、夫妻如何、子女如何……有的,還會把「劇情」,說得很清楚、很精采——
只見其「為情所困‥困在情緒當中,無法自拔、無法自救」,說了半天,卻沒有運用頭腦去思考,就只會問人家‥「我要怎麼辦、我該怎麼辦?」
而沒有聽到、看到,別人在‥抱怨、訴苦之後,繼續說‥
「我想‥我要這麼做,試試看,行不行得通?」
  老是在抱怨和訴苦的人,就只會問別人‥「你看——我該怎麼辦?」
  就是沒有看到,在抱怨、訴苦之後,自己省思一下,再問人‥
「你看——我這麼做,行不行得通呢? 你有較好的方法嗎?」
這樣,至少讓人看到‥他有解決問題的「心思」,或者是「誠意」,乃至於是「行動」。
  常常,人家告訴他怎麼辦,他也不會去試試看的,乃至,試都不試,就會說‥「那一定沒用的!」
  人難免有「情緒」,有情緒,自當「抒解」,而不當「壓抑、隱藏」——
「抱怨總比埋怨好」,埋怨就會形成「恨」,有恨就想要「報復」,而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來;能夠找人抱抱怨、訴訴苦,就可以使情緒,得到抒解;情緒抒解了,身心才不會患病——只是‥情緒抒解了,便當開始「動腦筋」,去「想法子」解決才是。
  人類之所以異於其他動物,其特質就是‥人類有「理性——能夠思考、能夠記憶、能夠反省」。
  人能透過「觀察、思考」,而「記憶」所得,成為自己的「經驗」,或者是「知識」;繼而透過「反省」,去「改造、修正」既有的經驗,而能使自己的‥
人生、生活、環境、心境,愈加的趨於「良善美好」。
  人不善用頭腦的話,那就比豬更不如了——只長肌肉、不長智能呀!
(有動物學家說‥豬其實很聰明的!)
 
  扯離話題了,話說從頭吧!
  為什麼要‥「自欺欺人」呢?
  自欺欺人,只能瞞得了一時,卻瞞不了一世啊!
  一時面子好過,卻要一世良心難過呀!
  「事實」就是事實,任何掩飾,都是在「自欺欺人」,終究帶來後患、帶來傷害。
  原來‥人們從小,就學會「自欺欺人」,而沒學會「面對事實、接受事實」。
  且作思惟‥
〔不能面對事實、無法接受事實」,其「結果」如何呢?
 只是落得一輩子‥憂悲惱苦,乃至死後,內心都無法「安息」。
・人只有「知錯」,才能、才會「認錯」,然後才會、才肯「改錯」——
 改錯之後,方才能「心安理得」呀!〕

(人只有「知道什麼是錯的」,才能、才會「認清什麼是錯的」,
 然後才會、才肯「改正錯的」——改錯之後,方才能「心安理得」呀!)
  若是「不知道這是錯的」,就不會「認為這是錯的」,於是‥就會找種種法子、找種種理由,來「自圓其說」,乃至「飾非掩過」。
  「抽煙、喝酒、嚼檳榔、吸毒」,是「不良嗜好」,不想改的人,總是千言萬語的,各盡其能地,想要「自圓其說」,結果‥一輩子,也改不了。
 
  現在,有蠻多人,總是把「了解」,寫成了「瞭解」——
「了解」的「了」,並不是「明瞭」的「瞭」,結果‥大家錯了,就變成對的。
  過去,阿文未曾查證,看大家都寫「瞭解」,還以為自己錯了,或者是「瞭、了」通用,於是‥也跟著寫「瞭解」,直到後來,查證了之後,自己才「改正」了過來——別人要「瞭解」,就讓他們去「瞭解」吧!阿文以後,都要「了解」了。
  阿文過去,一直把「卻是」,打成「郤是」,卻從沒發現‥「郤是」是錯的。
  有次,有個打字小姐,告訴阿文‥「『郤是』的『郤』,好像不對!」
  阿文還說‥「『卻』跟『却、郤』字,是『同、通』的。」 結果‥就沒有去「查證」,還是一直「郤是」下去。
  「郤」跟「卻」,兩個字,長得很像,但是‥「意思不一樣」——
「郤」〔ㄒㄧˋ〕為「隙」字之異寫;「卻」〔ㄑㄩㄝˋ〕字,俗寫作「却」。
「郤」字「倉頡碼」是「金口弓中」,而「卻」字「倉頡碼」是「金口尸中」,
阿文當初學「倉頡輸入法」時,一開始,就「取錯碼」了,結果‥打得順手了,也就一直錯了下來,而渾然不知。
  直到前天(八月二十七日)——楊永寶再度提出,並且查了字典,阿文這才‥
「知錯~認錯~改錯」——阿文以後,就會特別「注意」,使自己不再犯這個錯。
  阿文覺得‥
「過錯雖然是不必要的,但是‥過錯總是難免的!
 犯錯不可恥,掩飾過錯才可恥!
・無須為過錯而『自責』——
 但能面對過錯、承擔過錯,並且負起責任‥『改錯』才是最重要的!」

  阿文有話說‥
「玩躲避球時,就算是要躲球,也要『面對』球啊!
 只有面對球,才能判斷來球,自己是該接,還是該閃。」

(要是背對著球,那就只有挨砸的分了。)
  也只有‥去面對、去接受,才能夠判斷、選擇,然後‥重新出發、行動。
  好吧!這話題,就告一段落吧!
 
  關於‥阿文的夢,阿文沒「查看」,一時還想不起‥自己作了什麼夢呢!
  阿文雖不是那種‥「夢過就算了」的人,卻也不是讓夢「耿耿於懷」的人——夢是會給人一些「反應」、一些「啟示」、一些「警訊」的,然而,阿文也不想去「占夢」什麼的。
  「夢」並不是人們想像中‥那麼「神奇」的事,夢不過是「意識緣法塵」,因「睡眠」而有夢,只因缺乏「注意力、定力」,所以「昏沉、散亂」,使得醒時,記不得夢的內容;「注意力」夠的話,「夢」就會像是「幻想」一樣,隨著意識,去編排「劇情」,照著自己希望的劇情去發展呢! 譬如‥就像是人,要是「走馬看花」,自是看了什麼,都會不太清楚;如果有心、用心,那麼,就會「記錄」沿途所見的事物。
  阿文之所以把夢給「記下來」(記在紙上,而沒記在心上),只是想讓自己‥不會因為時間久了,而把它「忘記」罷了!
  寫下來的,常是當時自己內心的狀態、反省與思考——阿文很清楚的知道‥ 自己的狀況。 如果當時‥心思是「散亂」的,寫的便會是「散亂」的內容,而不會是,那樣「平靜」的了。
 
  阿文去信的內容,竟常教麗玉懷疑‥〔阿文是否真的過得好?〕
  這若不是阿文的「誤傳」,就是麗玉的「誤解」——
而阿文還真覺得‥麗玉越來越像「媽媽」了(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總是‥「關心」過了頭,成了「擔心」——沒事就窮擔心,有事就慌了、亂了、哭了,而不能「冷靜」的去處理。
  「擔心」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缺之定力)的呈現。
  阿文有話說‥
「人也只能『防範未然』,而『接受已然』——
 缺乏理智之人,總是難以去面對、去接受、去處理那些‥
 自己所害怕見到、遇到、得到的後果,
 使自己,陷在『情緒』中,憂悲惱苦,而難以自拔。」

  …………
  要怎樣,才算「好」呢?
  一碗飯、一盤菜、一杯水,阿文都能吃得很自在,還有什麼不好的呢?
 
  阿文有話說‥「只有自我省覺,才能使自我成長!」
  阿文所言所論,是「自我省思」的呈現,雖有情緒的發洩,但也有理智的剖析,好能使自己‥了解自己的狀況;當然,也有一些‥對自己的「期望」;這些「期望」,是高、是低,實在不是什麼「問題」——它不會給阿文什麼壓力的。
  譬如「爬山」‥抬頭一看——山很高。
  人總是期許‥自己能夠爬到「山頂」的;也鼓勵自己,能夠爬到「山頂」——只是‥如果最後,真的沒能爬到山頂,也沒什麼關係的!
  當然,有人一開始,就會說‥「啊!這山太高了!我看我只能爬到半山腰而已!我爬到半山腰就好!」 於是‥爬到半山腰,他為了「印證」自己的話,「果然」就沒力氣再往上爬了。
  想來,甚至會有人說‥「算了!山這麼高,不要爬好了!就算爬到山頂,還不是得下來? 我還是省點力氣好了!」
  阿文是那個‥期許自己,能夠爬到山頂的人,也會鼓勵自己,一步步的,爬到山頂——只是,阿文也知道‥
「人以有限的生命,而想要完成無限的理想(欲望),這總是不可能的!」
阿文才不想「自討苦吃」呢! 只是‥
「人,總是要對自己有所『期許』——
 只有『覺醒』的人,才會對自己,有所『期許』——
 儘管目前,還做得不好、不夠,只是『向上、向善』的心,總是要有的嘛!
 如果連這點心,都沒有的話,那就永遠也『長不大』了!」

 
      *      *      *      *
 
  今天,是那個「安珀颱風」來襲的日子,風雨蠻大的——
阿文的家鄉,山上,除了香蕉樹,倒了好幾十棵之外,也沒什麼災害;
阿文不會去「惋惜、留戀」那些香蕉樹的——倒了的香蕉樹,就「救不活」了!
只是,香蕉樹長得很快,其它香蕉苗,很快就會長高、長大的。
  阿文總是覺得‥這些颱風的名字,之所以取得這樣「好看、好聽」,是因為‥人們希望‥颱風能不帶來那樣的災害嗎? 要是阿文,會把它譯成「犴迫、嚇搏、瘟猊、違恩」,這樣才會「名符其實」嘛!教人看了,就知道‥「颱風」是很「可怕」的、值得「警戒」的,而不是像‥「安珀、賀伯、溫妮、韋恩」一樣,教人看了,還覺得「可愛」呢!
 
  麗玉就「放一百八十個心」吧!山上沒問題的!
  阿文呢!也沒問題啦!
  阿文在早上,還冒著風雨,到阿祖的墳埕上去打坐——
接受天地風雨的「鍛鍊」。
  冷嗎? 很冷! 可是‥冷又怎樣? 當內心接受、包容的時候,它就不是問題了!
  怕嗎? 不怕了! 能夠去面對、去接受、去擁抱、去包容,便能超脫內心的恐懼——一切,都不足為懼的!
  不怕感冒嗎? 不會感冒的啦! 就像是被人「哈癢」一樣‥「心理準備」好了,也就不怕別人「哈癢」了。
  只是‥衣服濕了而已,不過‥洗幾件衣服,也不是什麼問題嘛!
  別人也許會覺得‥阿文「瘋了」,然而,他哪裡知道‥
「那種與『天地、風雨‥萬物相融』的感覺,內心是多麼的平靜、安適啊!」
                  阿文
                    (86)1997.08.29.五 13:00:00
 
  看麗玉投稿,投得那麼順手,真是‥可喜可賀呀!
  長久以來,麗玉讓人的感覺,就是「缺乏自信」,如今,看到麗玉的文章,一篇篇的上報——可以「自我肯定」了吧!? (相信‥麗玉還有許多篇上報的文章,沒讓阿文知道的吧!? 雖然,阿文很少看「中國時報」,但是‥感覺上,麗玉一定還有幾篇的,是不是啊!?)
  (那篇《咖哩飯》什麼的,若投稿「自由時報」的「花編新聞.你的花心我知道」,真的是很「四配」,不妨試試看哦! 「四配」,常人作「速配」為誤。)
  「創作」是經過「省思」之後的結果——常人便是缺乏省思,而活得懞懂渾噩、憂悲惱苦——
  只是‥麗玉的「作品」,多是「感性」有餘,而「理性」不足——
阿文想是看了那些「科學、哲學、心理學」的書之後,而覺得‥有些文章,總是「軟趴趴、軟綿綿」的,像少了骨頭一樣……
  呵呵!有些文章,不過就是「抒情文」呀! 阿文還想在「抒情文」裡,看到「議論文」,未免也太……「強求」了!
 
  阿文有話說‥
「擔心,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缺乏定力)的呈現——
 人也只能『防範未然』,而『接受已然』——
 缺乏理智的人,總是難以去面對、去接受、去處理那些『自己所害怕見到、
 遇到、得到的後果』,使自己陷在『情緒』中,憂悲惱苦,而難以自拔。」

 
  看麗玉已越來越能發揮‥「理性思考」了,這樣很好!
  看妳有了自己的見解,不再只是「聽」而已,這樣很好!
                  阿文
                    (86)1997.08.29.五 14:00:00
 
============================================================
※舊文整修,首舖於「新聞台」。2023.05.29.一 00:00:01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陳麗玉_147。1997.08.29.五 14:00:00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414400
佈告於臉書。
■標籤:#作夢 #導演 #演員 #觀眾 #壓力 #娃娃 #感謝 #觀察 #思考 #犯錯 #啟示 #警訊 #關心 #擔心 #理智

台長: 阿文
人氣(2,491)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陳麗玉 |
此分類下一篇:◎陳麗玉_148
此分類上一篇:◎陳麗玉_1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