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5-15 00:00:00| 人氣2,7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麗玉_13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給阿文‥133.1

阿文‥
  本來不想提的,卻還是在夜深人靜的此時,再度拿出紙筆。
  今天,母親值班,大妹下午來到家裡(她有先去母親那),說母親腦子裡,血管好像淤血之類吧!她也不清楚,不過,醫生說‥「要開刀才好!」
  從小,我們這些小孩子,只要有個小傷口,母親就頻頻關心(擔心),而她常常,連小弟都氣著,要告訴她‥「只會說別人,自己不舒服,要帶妳去拿藥,也不要——睡睡睡,睡就會好了嗎? 這麼歹命嗎? 這樣子,還要去工作?」
  其實,母親心裡怎麼想,阿文也一定知道的。
  今天,聽大妹那麼說,我突然覺得‥我沒有能力,去告訴母親、告訴家人,怎麼做才好,我覺得好慚愧,也好恨自己的無能。
  就因為‥母親一向不提自己的病,所以‥我也曾經想(在知道她心臟有問題之後)‥〔是不是乾脆,也是不是該去,找她的主治丈夫,了解情形?〕
但是‥母親在醫院工作……
而我,又似乎不是這樣的人,所以‥我也沒有去做這一件事。
  如今,我想哭,卻哭不出來,我只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女兒。
                  麗玉
                    (85)1996.09.23.一 12:25:00
 

▼給阿文‥133.2

阿文‥
  中秋夜裡,你都做了什麼呢?
  其實,逢年過節的時候,如果真的有什麼特別的,那大概就是‥突感「淒涼」幾許吧!?
  原本,因為阿雪要來,卻因那邊的人全在而作罷;於是小弟一個人,在小小的陽台上,架起烤肉架,看他吃著自己烤的玉米,麗玉看著看著,忍不住笑了起來;看著媽媽,也在一旁,莫名的,只覺得欣慰。
  小弟端上一些東西,給坐在客廳看電視的我,可是,我只想吃桌上的梨子。
  其實,大概有半個月了吧!? 麗玉總是吃得簡單,也吃得少,有時,一整天,都不會想吃飯的——可別以為,這是流行,也許,只是天氣熱的緣故吧!? 看見油膩的食物,就吃不下了。
  說到天氣,今天的我,還真的喜歡這樣的風,不知道為何‥一遇上秋天的風,我就好像看見很多不愉快的往事,可是,我卻又說不上來,真的希望‥一年四季,就吹這樣的風。
  像今天這樣的風,我總是把房裡,窗子上的紗窗推開;坐在客廳的時候,後來,還因為覺得有些涼,而穿起長袖襯衫;小妹十點過來,見到我的模樣,還以為我感冒了。
  小妹帶來了六枝野薑花,我將其中一枝,帶回房裡。
  小妹第一次帶花過來,於是問了她‥「花打從哪兒來?」
  才知道‥她們家附近有一片;我當時,心裡想‥〔那裡的人,真幸運!〕
  嗅了嗅,花的香味,也不明白‥究竟是什麼力量,當房裡,佈滿了野薑花的氣息,再吹上幾許清風,麗玉就覺得‥這是最舒服的時候。
  心想‥〔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閉上眼,揮別這世間,也未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昨晚,不經意的,發現了那幾篇‥《偷來的喜悅、戴著就好》的文章。
  以前想到,刻意想找,而沒找著,昨夜,竟在一個卷宗夾裡頭發現,於是找到了過去,某一段歲月的心情,尤其是《戴著就好》,與《他們的過去並不重要》,都是在夜間課程結束後,在冬夜裡,騎車回「豐原」時,所留下的心情記錄;而現在的天氣,無形之中,更把我與那段日子的距離拉近了,這心情,有那麼一些些掙扎和矛盾……
  昨天晚上,想到《黃昏雨》,這個「書名」,突然發現‥它取得真好!
忍不住的,在微弱的燈光下,我拿了紙和筆,約略的寫下一段,只因為‥不想讓這樣的思緒斷了線——不寫,也許醒來,就全不見了。
  今天,終於在最後,我用《因為愛,所以勇敢》,來為這篇,一千字左右的文章,留個代號——有多久,不曾好好的去寫了呢?
  回頭來看看‥那些曾被我投稿於校刊的文章,發現‥好多地方,在現在的我讀來,都會想為它作修正;而今天所寫的,我相信‥同樣在日後,我一定不會滿意的,但是‥可以把這些心情,誠實地記錄下來,也算為成長做見證吧!?
  也許‥多年後,會因它而落淚,或者‥想起曾經的幼稚、天真與浪漫吧!?
                  麗玉
                    (85)1996.09.28.六 01:35:26
 

▼給阿文‥133.3

阿文‥
  教師節快樂!
  我想‥〔在現實的生活裡,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老師。〕
  學生時代,我最難忘的師長,是一位數學老師;今年,我依然寄上一張卡片問候。
  而到了社會上求職,「陳課長」,卻是我另一位學習的榜樣,如果說‥他是麗玉的老師,一點也不為過。
  而阿文呢?我相信‥每一次的學佛營活動,也與很多人,結下「師生緣」的。
 
  今天,佳樑放假,於是‥母親在小弟、阿雪,以及佳樑,三票之下,也一同到「台北」阿姨家去。
  而麗玉沒有跟,現在就是一個人,待在客廳寫信。
  「豐原」今天,也和「台北」一樣,下起了雨。
  下午,穿上雨衣,去了一趟書局,其中,看到一本詩集,有一篇,只有兩句而已,可是,麗玉卻覺得好有意思,內容大概就是‥
    打開家裡的門,先咳一聲——
    好讓我的妻子知道‥我回來了!

  莫名的,看了就笑,真覺得這句子,其實很美、很美。
  晚上,電話中,彬仔(用台語)說‥「阿姨!彬彬餅,阿姨吃!」
  原來,經母親告訢我詳情,我才曉得‥他把餅乾咬了一口,然後,就放進一些‥在今天,我為他穿上的背心袋子裡。
  大人問他,他才說‥「彬彬給大阿姨吃啊!」
  也不曉得‥彬仔是不是真的這麼想,可是,教人聽了,覺得這小寶貝,怪可愛的。 (隔天,他真的用盒子,裝了東西給我。 聽他們說‥他還一直提起,要回家找我。 不過,他也差一點點走丟了,害大家找他,緊張了一陣子。)
  好啦!下雨的日子,有風,而且‥獨自一人,感覺真好!
  現在,只想好好的看書,不寫了!
                  麗玉
                    (85)1996.09.29.日 02:32:46
 

▼給阿文‥133.4

阿文‥
  今天(星期一)晚上,母親有妹妹陪,於是‥麗玉去找〈淑慧〉了。
(知道她「為情所苦」,只是,沒有能夠常和她說說話。)
  夜裡十一點,我不得不停止彼此的談話,雖然,她仍想說,而我,也希望‥真能多陪她,聽她說話,但是‥就是這樣子了。
  回到家,才知道‥我一直擔心的〈翁嘉偉〉,來過電話。(我的擔心,同那時擔心阿文、阿惜一樣,因為「賀伯颱風」之故。)
  天下事,就是這麼巧吧!? 偏偏我會在這個時候外出。
  知道他平安,我竟有說不出的快樂,也許,朋友就是如此吧!? 知道對方一切無恙,就是全部了。
  坐在床上,回想今晚,和淑慧在一起的情形,我突然在想‥〔阿助面前的我、淑慧面前的我、阿文面前的我……還有家人面前的我,以及‥關上房門之後的我,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原始的麗玉呢?〕
  今夜,沒有特別想要說什麼,也許「寫信」,只是成了一種習慣吧!?
  晚安了!我的朋友!
                  麗玉
                    (85)1996.10.01.二 00:46:05
 

△給麗玉-133

麗玉‥
  阿文不知有多久,沒有再用「筆」,在「紙」上寫信了;面對紙筆,還真覺得「陌生」呢!(啊就連寫信,都直接用電腦打字了……)
  寫下「麗玉」二字之前,阿文足足在床上,趴了一小時;腦袋裡,想了好多,可是,卻提不起筆~下不了手……
  阿文該說些什麼呢? 該從何說起呢?
  一下子,又過半小時了……
  …………
 
  一覺醒來,是早上六點整,很「準時」哦!
  家裡還是靜悄悄的——沒有其他人,起來活動的聲音。
  阿文的家,自來就不算是個「溫暖的家」,很少「圍在一起吃飯」,總是各吃各的,而且,不在同一個時候吃。
  如今,阿文算是‥「在家吃飯」的「主角」而已,其他人,白天都在外面工作、在外面吃,連晚餐,都常在外面吃,吃飽了,才回來。
  母親這些日子以來,每天,跟土水師傅到「板橋」工作,晚上去聽「農會」介紹產品,什麼「蒜精、花粉、靈芝、麥草粉」等等,會後,就會送一些「贈品」,像「洗衣粉、洗碗精、洗髮精、洗面乳」等等「清潔用品」,回來都很晚了,所以‥也在外面吃。
  金輝去讀「海洋大學」,住在外頭;雪惠讀夜校,晚上十一點前才回來;阿童下班回家,洗完澡後,就又出門去了。
  阿文在家,就自己煮飯自己吃——吃中午跟晚上兩餐。每次就到後山,摘幾樣青菜,炒成一盤,或是乾脆炒飯、煮鹽糜,自己一個人吃;再吃也是「番薯葉、紅鳳菜、莧菜」這幾樣——一碗飯、一盤菜的,也不知道,就這麼吃了多久了。
  阿文的家,是夠「冷清」了吧!?
  所幸‥阿文從小就耐得住「孤寂」;對於「熱鬧」,也不會嚮往——
一個人,也活得、過得很自在。
  阿文的家人,也沒什麼交談,只是比「陌生人」好的是‥彼此還知道對方的「姓名」——可是,跟「其他人」(非家人)見面,還會微笑、點頭、問好、打招呼,而跟「自己人」見面,則連招呼也省了、也沒了。
  一到晚上,就全是弟妹的電話,要不然,就是阿母的,他們可以跟「朋友」,扯個沒完沒了;而跟阿文,則是「沒什麼好談的」——這就是「親人」也!
  阿文對於家中,這種「冷清」的現象,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所以‥也沒想要「改善」——覺得不好,才要改善,既然沒覺得不好,當然也就不用改善啦——
而且,像每天吃、每餐吃番薯薯葉一樣——甘之如飴。
 
  阿文最近,有很多體認——
  「孤寂」是人生世間的本質;「繁華熱鬧」是人的欲望——人不耐孤獨、不甘寂寞,所以才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我、有你、有他(各類眾生)、有壽命),因喜貪故,才把人生世間,搞得熱鬧非凡。
  人生世間,一切行為,都以「滿足自我欲望」為前提——
「成家生子」,或是「出家渡眾」,都是「自我的展現」——為了證明「我」的存在,所以‥才需要「人」、才需要「眾生」、才需要「壽者」。
  「成家生子‥養家活口」,或是「出家渡眾‥自覺覺人、自渡渡人」,以為「自我」,有什麼「責任」、有什麼「使命感」,這都是‥「滿足自我欲望」的一種「錯覺」——成家生子、出家渡眾,是讓「我」,活著「有事幹」、活著有意義、活著有作用,否則‥「我」活著,就太無聊、太乏味、太孤獨、太寂寞了!
  「沒有我,就沒有你們(妻子、子女、眾生)——沒有你們,那我幹什麼?」
  活著沒事幹,豈不無聊透頂?
  阿文的朋友說‥「以前賺錢,不知道要幹什麼,有多少,花多少;結婚生子之後,才知道‥賺錢是用來『飼娒飼囡』的。」 (娒‥女人、妻子。)
  世人因此,如是‥
「我的人生,有了意義‥
 我的生活,有了目的;我的生命,有了作用;
 我的生涯,有了方向;我的生存,有了價值。」
  「出家渡眾」,也是為了「自我實現」;佛弟子,要發「四宏願」‥
「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怎麼用功精進、努力打拚‥
眾生也渡不盡、煩惱也斷不盡、法門也學不盡、佛道也成不了。
  原來‥人存「我慢」,才會有‥「渡眾生、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的「責任」與「使命感」的「錯覺」產生,於是「我」就變得很重要——我是人生世間的主角。
【我慢】者‥有我就有慢——我高人卑、我貴人賤、我上人下、我是人非。
【壽者相】者‥願「我、人、眾生」,以及「世間」,長存不變異——
     怕死,就是壽者相。
  原來‥「我盡」,則「一切眾生盡、一切煩惱盡、一切法門盡、一切佛道成」——人生世間,是「我的人生世間」啊!
  若「我不盡」,則‥眾生不盡、煩惱不盡、法門不盡、佛道不成——吵架、打架、戰爭、貧窮、困苦、疾病、饑荒、地震、颱風……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任「我」三頭六臂,乃至‥千手千眼,也解決不完。
  凡夫迷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於是也就‥彼此影響、互相感染——
「別人好,我也跟著好;別人不好,我也跟著不好;
 我好,別人也跟著好;我不好,別人也跟著不好。」
  世人就像‥「活著的死鏡子」,只會反應別人的情緒,所以少有‥
「別人不好,我也好;我不好,別人也好」的。
  譬如說‥父母自己不好,希望子女好,那是很難的;同樣的,子女自己不好,希望父母好,這也很難啊!
   父母常把自己,當作是奴僕一般,為子女盡心盡力的「服務」,讓自己「含辛茹苦」,讓子女「吃甘食甜」,以為這樣,就會讓子女快樂,最後的結果是‥子女不快樂,在感恩之餘,卻有一種「羞恥感、罪惡感」‥〔因為我,所以「害」父母含辛茹苦。〕
   於是‥希望父母,多為自己活,讓自己好過一下,這樣,子女才會「心安」,結果‥父母卻老是「作賤」自己(自己不尊重子女,也教子女,不尊重自己),哪能教子女「心安」呢? 父母說也說不聽,久而久之‥「不氣、不惱、不恨」,那也難啊!
  現代的父母,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了!以為「養兒」,再也無法期望,能夠「防老」(搞不好,還會「妨老」呢),時常會感嘆地說‥「養兒子,不如養錢子!」——把子女,看得比錢都不如。其實‥心裡是很擔心、很害怕‥自己老來,子女不孝順、不奉養的,擔心害怕被子女「拋棄」——於是呢!從子女小時,就拚命的作賤自己,令自己當兒女的奴僕,以期能夠討好子女,希望‥自己老來,不會被拋棄。
  心裡一直「認定」‥子女會不孝順、會不奉養;子女長大了,就用種種方法,來測試子女,結果是‥讓子女不好過,弄得彼此都有怨氣。
  父母大人,還會下「定論」的說‥「看吧!看吧!我就說‥你們一點也不孝順我……你們根本,就嫌我是個累贅、是個麻煩,根本就是想拋棄我……」
於是想要「報復」,便處處找子女(媳婦)麻煩,讓別人不好過,結果‥自己也不好過,如是‥「互相影響——惡性循環」的結果,便是終於「證明」了,自己的說法‥「養兒子,不如養錢子。」
  (面對這種父母,可以「狠狠的」說‥「是啊!你們是個累贅、是個負擔,我也想拋棄你們,但是‥我不會那麼做、也不能那麼做——當我小時候,不也是個累贅、是個負擔嗎?  你們是否,也想把我拋棄呢? 但是‥你們也沒把我拋棄啊! 過去,我不乖、不聽話、叛逆,讓你們不好過,我自己也不好過啊!現在,如果你們想好過一點,就請讓我好過一點吧!  不要再說‥那些傷害別人、傷害自己的話了!」)
  另一種父母,則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怕被子女「看輕」,而把自己‥「偽裝」得很堅強、很勇敢,像是「無敵鐵金剛」一樣;有病、有痛、有困難,寧可自己去「承擔」,也不願「麻煩」子女——寧可死得很尊嚴,也不可活著,被子女羞辱——說好聽,是怕拖累子女、不想讓子女擔心;卻不知‥這樣,更是會拖累子女、更是會讓子女擔心;結果是‥讓自己受折磨,也讓子女受折磨。
 
  阿文最近的體會是‥「要求人,先求己;要改善,先改變。」
  「反求諸己、好自為之」,乃古來即有的名訓呀!
  阿文每每釋之‥「好——自為之‥好的,就自己去做」啊!
  若是自己不好,便會影響到別人(影響到那些沒定力、沒智慧的別人)、惱害到別人,也唯有自己「真的好」,才不會造成別人的負擔、讓別人麻煩、讓別人困擾——但是‥自己終究不是「超人」……就算是「超人」,也會有脆弱的時候啊!(電視上的「超人」影集,超人也時常會「落難遭災」啊!)
  當自己「不好」(有困難、有麻煩、脆弱、痛苦)的時候,則當「勇敢」,而「明確」的向別人表達‥「對不起!我現在需要你的幫忙……謝謝你!」
  常見一些臥病在床的人,手腳不能動,嘴巴卻壞得很,對週遭的人,時常尖酸咒罵——真是可悲呀!
  誰有「義務」,要嘗受他的折磨呢?
  身在「不利」的狀況下,還要以「惡口」,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與權威,而不知尊重別人、感謝別人,搞得沒人肯理他——
  他還要抱怨的說‥「為什麼你們都不聽我的話?不照我的意思做?」
  人往往是不肯面對事實‥「自欺而欲欺人」;「欺騙」也是一種「自衛」的行為,但欺騙的結果,終究是「保護」不了自己。
  對於自己的狀況,當「如實了知」,「誠實」才能保護自己,但「誠實」,可以用很多種方式「表現」;秘密若不能說、不想說,但言‥「對不起!我不能告訴你、不想告訴你。」這也是「實話」呀!
  「要改善,先改變」‥改善或許不易、或許費時,但是‥「改變」應該很快、很容易的,因為「改變」,常是「一念之間」而已!就像改變一下髮型、改變一下裝扮、改變一下路徑上下班、改變一下飲食飯菜……改變一下說話的方式、語氣;用一點心,應該是很容易做到的——只是,因為「習慣成自然」,譬如‥
  對於外人,我們都會說‥「你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等等「客套話」,但是‥對於熟人、親人,往往就會因為熟、因為親,而忘了說「客套話」;或因對方說‥「不用客氣!」 說‥「以我們的情誼,還用得著客氣嗎?」 而真的就「不客氣」——客套話,雖然是客套話,但是‥這是對人最基本的「尊重」——
或許,有時會說得「言不由衷」,但是,該講的,還是要講。
因為‥「別人並沒什麼義務,要為我做什麼。」
  彼此之間,「關係不好」,常是因為小地方,因為彼此不願意「誠實、坦白」,嘴裡說「沒關係」,心裡卻氣得要命,雖「忍」了一時,風平浪靜;「怨」卻油然而生,「埋怨在心」,耿耿於懷,久而之之,怨積多了,就掩飾、壓抑不了,也就不得不發洩,就開始「抱怨」,變得嘮哩嘮叨,要是不能向對方說,就找別人「訴苦」;儘管別人,出了一大堆主意,若是不想、不肯去改變的話,那永遠也不能改善。
  改變才能革新‥「想改變、會改變、真改變、持久的改變、不好就改變」‥
就像走「迷宮」一樣‥「此路不通」,就「換道而行」,如是,才有找到出口的機會——改變才能改善呀!
 
  換個話題吧!(看吧!「改變」也不難嘛!只要「換一下」就行了!)
  阿文覺得‥小孩之所以「可愛」,是因為‥小孩子「可以讓人愛」。
小孩所求不多,也不會計較‥得到的好壞多寡,給他一顆糖果、抱一抱他、讚美一句,他就很高興了——因為‥小孩子,要的不多,大人很容易的,就能「滿足」小孩;很多時候,小孩都都是「無所求」的,所以‥大人給了什麼,對小孩來說,都是一種「意外收穫」,所以‥每次都很「驚喜」,而回報給大人的,則是真誠的、燦爛的笑容。
  當孩子越來越大、越要越多時,也就越來越不可愛了。
  而大人呢!「可愛」是‥「可憐沒人愛」。
  小孩子,因為越長越大,所以越要越多‥糖果餅乾,再也不能滿足他的需求,等到長大成人了,所要的,往往別人難以滿足需求——
大人們,要的太多、貪無厭足‥不好要好,好還要更好,更好還要特別好……
所以‥很難「討好」大人——譬如‥
  丈夫興高采烈的,送了一件很貴的衣服給太太太。
  太太不知感謝,還要抱怨的說‥「買這麼土的衣服,送我幹什麼? 教我穿出去丟臉啊!?」 雖然,這是「實話」,但是「說實話」,也可以用一種‥「不傷人」的方式去說啊!
  「老公!謝謝你呀!請問這衣服,哪兒買的呀? 因為‥我穿起來,覺得好像不合適,我想去換一件。」這麼說,總是「好聽」一點嘛!
 
  送麗玉一些〈紫茉莉〉(俗稱〈煮飯花〉)的種子,裡面有「白、黃、桃紅、櫻紅‥四種顏色」,其中「櫻紅色」的,可是「稀有品種」喔!(雖然,都是「紅色」,不過‥「紅」也很多種紅,姑且別之為「桃紅、櫻紅」吧!)
  突然想到一個笑話‥
  阿美道‥「我看……妳就別再挑了!『無魚蝦嘛好』!」(嘛好‥也好!)
  阿媚道‥「可是……蝦也有分‥『龍蝦、草蝦、水蝦』呀!」

 
  好啦!阿文也只能送麗玉「種子」,剩下的工作,就交給麗玉自己去做啦!
  麗玉要想看到「花」,就自己動手耕耘吧!
                  阿文
                    (85)1996.10.08.二 09:10:08
 
============================================================
※舊文整修,首舖於「新聞台」。2023.05.15.一 00:00:01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陳麗玉_133。1996.10.08.二 09:10:08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399289
佈告於臉書。
■標籤:#母親 #擔心 #野薑花 #勇敢 #老師 #快樂 #陌生 #溫暖 #孤寂 #自在 #招呼 #體認 #孤寂 #尊嚴 #可愛

台長: 阿文
人氣(2,7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陳麗玉 |
此分類下一篇:◎陳麗玉_134
此分類上一篇:◎陳麗玉_1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