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5-03 03:08:39| 人氣5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感恩與回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感恩與回饋

                ⊕潘文良 撰

漂萍‥
  一大早,就看到妳的留言,只是,今天得去打工……
  阿文晃了晃腦袋,作了首詩偈‥
「人世多罣礙,漂萍本自在。往來無牽絆,寄情有湖海。」
  也想到了‥《感恩與回饋》,這麼個主題。
  只是,工作了一天,實在是累得沒精神寫啦!
  就先這樣,留給妳想想嘍!
                  阿文
                    2005.10.14.五 20:40:13
 
   
 
漂萍‥
  《菜根譚》中,有話說‥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
 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行善之人,想是常有如此修養、美德,是故‥報上常見,有人要尋找,昔日恩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但當時為善者,卻早已忘卻,那陳年的舊事啦!
  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
  阿文道‥
「助人,還得要感謝,被幫助的人呢!
 蓋‥雖有能力助人、有意願助人,還得有機會助人——
 設若無人可助,或人家不願被助,那也就沒能『為善最樂』啦!
・若說‥『助人有功德、行善得福報』的話,
 那麼,被助者,其實是在成就‥
 助人者之功德、行善者之福報也!
 是故‥助人者,還真得要感謝‥被助者呢!」

 
  阿文這麼講,可不是說‥如此一來,被助者,就可以不必「心懷感恩」啦!
  佛教的回向偈中,有所謂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所謂的「四恩」,即是‥「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
  〈陳之藩〉先生,在《謝天》這篇文章裡,說道‥
「凡事得之於人太多,出之於己太少,
 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所以‥只好謝天了。」

  知恩圖報,是身為(生為)一個人的……基本德性,否則‥就不如禽獸啦!
  阿文的意思是說‥知恩圖報,倒也不必,一定要找到(針對)那個‥施恩行善者啦!
  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報答」的。
  還是舉例來說吧!
  阿文過去,要是在路上,看到那些,推著機車的人,要是自己的機車上,剛好有繩子,或者電線什麼的,就會過去問他‥需不需要幫助,要是拋錨,就幫他拉到機車行;要是沒汽油,就拉到加油站去(昔日,加油站,可沒現在那麼多)。
  人家就會很感謝嘛!
  阿文就會笑著說‥
「不必謝啦!以後,你也可以這麼做呀!
 看到有人,在推機車,需要幫助的話,可以的話,就幫人家一下吧!」

 
  阿文教人家摺紙,總會告訴人家‥
「你學會了,至少要教十個人哦!
 然後‥也要告訴他們‥『你學會了,至少要教十個人哦!』
 你教人,自己就不會忘記。
 而摺紙這個技藝、這個作品,也才可以推廣、流傳。」

  有次夏令營,阿文教了摺紙。
  後來,有個小朋友,寄了封信給阿文,裡頭居然附了,阿文所教的那幾樣作品。
  阿文看了,不禁笑得好開心,心想‥
〔妳是在交「作業」,是不是啊?
 要寄,也寄別的——最好是寄些‥阿文沒摺過的嘛!〕

(阿文還真想‥批個九十分,寫些評語,誇她摺得不錯,然後‥給她寄回去呢!)
 
  夏令營,「無盡燈晚會」時,會先舉行「傳燈儀式」——
小朋友們,捧著紙蓮花,插著蠟燭,依次到師父那裡,由師父點燃蠟燭,然後‥在廣場上,圍成一大圈,聽聽師父們開示,再由大家,輪流講講,幾天來的感想。
  阿文有一次,就說‥
「每見大家,護著蠟燭,不讓風吹熄的畫面,我就覺得很感動。
 人要是在黑暗中摸索,那是很危險,也是很恐怖的事,
 而這燭火,為黑暗,帶來了光明,使我們,能免於危險、免於恐怖。
 人的善心,也像這燭火一般,人若無善心,這個社會,就會又危險、又恐怖……
 善心,是保護自己,最好的利器。
 所以‥大家要護持,自己這顆善心!
 就像是‥護持眼前的燭火那樣——
 別人的,要是熄了,我們就趕快幫他點燃;
 自己的,要是熄了,也要趕快,找人點燃啊!」

  如是‥我們感謝,替我們點燃蠟燭的人,而我們所能夠做、應該做的,就是‥去點燃別人的蠟燭。(除非‥替我們點燃蠟燭的人,他的蠟燭熄了。)
  如是‥我們感謝,幫助我們的人,但也不一定,要「幫回去」,才算是「報答」呀!我們可以轉而幫助,其他需要幫助之人啊!
  阿文故謂‥「感恩與回饋」,而不作「感恩與回報」也!
 
  呵呵!阿文總是,扯得好遠好遠喔!
  簡單的說,就是這麼一句話‥
「人人為我——當知感恩。
 我為人人——以此回饋。」

 
  至於‥漂萍所言‥
「朋友帶給我那麼多的喜樂,
 可是‥朋友在有需要時,我卻無能為力,不能幫助什麼……
 所以‥是有一份牽掛和愧疚。」

  加上漂萍之前的留言,阿文的判斷是‥
漂萍有一位,平常很照顧妳的朋友,即將遠離,或已遠離——
今後,妳也不能幫他什麼,所以‥令妳牽掛和愧疚。 (猜錯請見笑,但別見怪;猜對請鼓掌! 「牽掛」嘛!通常,能常見面的,不必用到牽掛。)
  所以呢!阿文給漂萍,兩個建議‥
一、自我當珍重,使其可放心。
  自我學習、充實、成長,自立自強——就算他不在身旁,自己也可以做得好。
二、以其人之道,轉施於他人。
 
 前提當然是‥必須是「善道」。
  他怎麼幫妳,妳就怎麼幫別人吧!
 
  阿文所言‥「自得其樂、分享人樂、予享我樂‥實在快樂。」
  朋友帶給你那麼多喜樂,那是在「予你分享‥他們的快樂」;而你也懂得、也能夠「分享他們的快樂」,所以‥你們在一起來,才會很快樂。
  今後,朋友將遠離啦!那妳就要學會‥「自得其樂」,而不用老是「分享人樂」,並且,也能夠「予享我樂」,如此,也就行啦!
  朋友既然能夠「予人分享‥他們的快樂」,那麼‥他們也就很能夠「自得其樂」——就算沒能分享妳的快樂,那也沒差多少啦!
 
  嗯!再想個比喻好了……譬如‥
  數學小老師,因為數學比同學厲害,所以‥才會當數學小老師嘛!
  同學們,數學有問題,就去請他幫忙。
  但是‥數學小老師,也有不會的時候呀!他不會的時候,可以去請教老師呀! 自有老師,可以幫他嘛!
  他不會的,想是同學們,也不會啦!
同學們,幫不上忙,不必因此,就覺得「愧疚」呀!
同學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只要自己會的,就教其他不會的,這就行啦——
這就算是「報答、回饋」啦!
這麼做,就可以減輕,數學小老師的「負擔」嘛!

 
  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以此公式,當可推演為‥「助人者,人恆助之。」
  放心吧!漂萍幫不了朋友的,自然會有其他朋友,幫助他的啦!
  妳所能夠做的,就是‥幫助其他,妳所能夠幫助之人也!
 
  扯了這麼一大篇,但願‥漂萍能夠釋懷!
  祝福漂萍‥
心開意解!
                  阿文
                    2005.10.15.六 10:07:23
                    
■附註
  說到《謝天》,想到了個笑話‥
  有一天——
  上國中的小明,讀到陳之藩的《謝天》這一課,其中,有一句話,是說‥
「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還是感謝天吧!」
  小明放學後,還是像往常一樣——把鞋子亂丟,書包、衣服亂放;躺在沙發上,邊吃零食、邊看電視。
  媽媽看了,生氣地叫道‥「你為什麼,不能改一改,你的壞習慣呢?」
  小明也就學以致用的,回答道‥「要改的事太多了,所以‥還是改天吧!」

 
  ⊕誓願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與唸佛者,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渡一切。

 
===========================================================
▽漂萍的回應
阿文‥
  真是非常的感謝你!
  前面的路,像有了正確的方向。
  阿文的許多句子、說法,我很希望‥能記在心裡;我會常來,也會一點點的,記在我的記事本上,一點點的讀、一點點的記在心裡。
  謝謝阿文‥在忙累中,還抽空給我引導。謝謝!
  祝‥
隨喜平安!
                 漂萍
                   2005.10.15.六 11:51:03
============================================================
▽安雅的回應
阿文‥
  總有那麼多人,在感謝你。
  安雅換了工作、換了環境,卻沒能換掉感覺;現在很忙,加班到夜裡二、三點鐘,也是常有的事。
  來的次數少了,看到你的文章,又想自己荒廢了。
  「寫作」可能總是這樣,不遠不近的,與我緣分太淺。
                 漂萍
                   2005.10.17.一 13:44:19
~~~~~~~~~~~~~~~~~~~~~~~~~~~~~
▽阿婆的回應
阿文‥
  你好!
  讀了〈感恩與回饋〉,想快樂的跟阿文說‥「我懂!」
  因為‥我有一次經驗……
  一次,拖著大行李,從台中北上。到了台北,領了行李,還要提著上樓梯,很重很難。
  一位年輕人,就上來幫我的忙,也是不很容易的,提到了出口平台。
  我真得不知怎麼感謝才好。
  當他放了手上的大皮箱……
  我想‥我不是很合宜的,對著他的眼睛,很誠懇的說‥
「謝謝你!年輕人!我以後,會記得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像你一樣。」
  他沒有接著說什麼,只是笑笑的,走開了。
  可是‥我的生活很簡單,與人接觸的機會不多,雖然‥我有幫助別人的心意,但做得並不多就是了。有時,會因為那句話,而感到慚愧,但大多時間,就想順其自然也好,不強求什麼。
  阿文的文章和音樂,都給人一種平靜安詳的感覺,真是好!
  與阿文一同‥
平安喜樂!
                 阿婆〈apo〉
                   2005.10.31.一 12:51:44
===========================================================
■相關文章
◎潘文良《最真的祝福》。2005.10.09.日 12:36:40(新聞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292265
◎潘文良《最真的祝福》。2005.10.09.日 12:36:40(阿文的網誌)
 https://avun1230.wordpress.com/2005/10/09/最真的祝福/
~~~~~~~~~~~~~~~~~~~~~~~~~~~~~~
※舊文整修,重舖於「新聞台」。2020.05.03.日 03:08:39
◎潘文良《感恩與回饋》。2005.10.15.六 10:07:23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293121
※本文佈告於臉書「觀照思惟錄」。2020.05.03.日 03:10:0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0244542125363/permalink/451840435632438/
■標籤:感恩、回饋、罣礙、自在、牽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自得其樂、分享人樂、予享我樂、實在快樂、謝天、誓願、回向、心開意解

台長: 阿文
人氣(53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阿文開講 |
此分類下一篇:◎心軟話柔
此分類上一篇:◎最真的祝福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