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23 13:50:00| 人氣1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SAR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昨天跟朋友電話裏說起SARS的事情,朋友說根據廣州那邊的主管負責人的解釋,最近廣東染病人數減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在廣大市民之間產生了一定的抗體。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不去廣州還是對的,因為人家廣州人都有了抗體了,我們還沒有,那去了不就等著被傳染嗎。

我對“抗體”的事情還有些疑慮,因此想跟大家討論一下。
首先,有人說外國人愛得病是因為外國太乾淨,細菌少,所以抵抗力弱。這話用“抗體原理”解釋就是“外國人形成的抗體少”。相反,中國衛生程度與發達國家有差距,所以中國人抗體多,相對皮實一些。
考慮到前幾天LAKE也說到這次在HK得病的還淨是那些防護錯平時非常嚴的人。這種推測應該說不一定完全沒有道理。
但問題是,這“抗體”怎麼形成?
記得前幾年小五來MAIL說她得了“甲肝”,把我嚇一跳。後來又來EMAIL,說沒得,是身體裏有“抗體”。醫生說可能是因為過去得過或者接觸過肝炎病人而產生的。由此還推測是由於小時侯在部隊學雷鋒做好事不顧危險照顧過肝炎病人。
也就是說:“抗體”可能又兩種原因形成:一種是親自得病以後產生;另一種是接觸此病菌(病毒)以後產生。
關於“第二種產生途徑”,即“接觸後產生”,好象就是“疫苗”的原理。
問題是:疫苗的研究開發需要很長時間,因為需要一系列的試驗過程。假如掌握不好,就容易出事故。
前幾天電視上還有個搞這方面研究的人說:“活疫苗”的研究開發週期長,“死疫苗”的週期比較短,有望在幾個月內開發出來。
現在的問題是:哪位能給解釋一下(跟行家打聽一下也行),“活疫苗”和“死疫苗”的區別。
此外,從咱們自己產生“抗體”的方面來講,我自己的推測是:接觸一點稀釋的病毒,可能會比一點不接觸這個病毒好。因為一點不接觸的話,就不會產生抗體,一旦真接觸了這種病人(即沒有“稀釋”的病毒),就很容易被傳染上。可是這個“火候”怎麼掌握呀。換言之,咱們怎麼要是不好好防備的話,沒準就接觸了“沒稀釋的病毒”,可要是防備得太好了,連“稀釋的病毒”都一點接觸不到的話,那就產生不了“抗體”了。

我覺得一開始公家就號召大家增強抵抗力的做法還是很正確的。因為我估計每人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一些病毒,是否被傳染上取決於兩個因素:
1、你所接觸的病毒是“稀釋”的還是“密集”的;2、你自身的抵抗力如何。
抵抗力強的話,接觸同樣濃度的病毒,有人被傳染,有人不被傳染(跟國際勞工組織一起開會的好象就一個人被傳染了,其他人沒有)。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疑問:是否存在“替代性抗體”,也就是說,雖然這種病毒是新病毒,過去沒見過。但假如世界上還存在有點接近的病毒,而有一部分人對這類病毒有“抗體”的話,也有可能對這種病有抵抗力。因為前些時看電視談到確認了病毒是很大進展的時候就說到,確定是這個病毒後,就可以探討目前存在的“疫苗”或有效藥品哪些可能會對這個病毒起作用。換言之,新開發疫苗需要時間,但假如能找到替代性疫苗或藥品,就有望緩解危機。

所以說,在沒發明出“疫苗”的情況下,我們也是可以產生“抗體”的,得探討一下如何產生抗體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的“研究成果”(其實就是瞎猜的)。望能夠拋磚引玉,請各位發表意見。

台長: 舞影
人氣(1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