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5-06 12:43:36| 人氣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一共和銀行倒閉,"銀行救市主"巴菲特在哪裡?-(2)


*減倉銀行股,暮年股神變了嗎?

而就在大家以為伯克希爾·哈撒韋會在這次銀行危機中間有所行動時,這一次,巴菲特好像對銀行股不貪婪了。

最近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持倉公布顯示,這次的加倉對象變成了西方石油。而對於曾經的摯愛銀行股,巴菲特則在幾年前就開始持續地減倉。

其實,早在2020年開始,巴菲特就開始大規模調整自己在銀行股的布局。2020年一季度,巴菲特減持了84%的高盛股票,這是他連續第二個季度減倉高盛。

到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巴菲特更是直接清倉了摩根大通和持倉了三十餘年的富國銀行。雖然這些股票在被巴菲特減持或清倉後曾大幅上漲,讓人們一度認為「股神」是不是老糊塗了,但巴菲特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決定。去年第四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更是着力削減了美國地區性銀行的風險敞口。這包括了巴菲特大幅減持了從2006年就開始投資的美國合眾銀行7112萬股,環比減持幅度高達91.42%,目前持股數量僅剩667萬股,占組合權重僅為0.1%。巴菲特同時大幅減持約6成從2010年開始投資的美國紐約銀行梅隆公司持股。

巴菲特這麼一頓嘩嘩操作下來,是否代表着巴菲特對銀行股失去了興趣與信心呢?答案是:也不完全是。

一方面,美國銀行仍是巴菲特的第二大重倉股票。但另一方面,在清倉富國銀行等金融板塊的股票同時,巴菲特還首次購入了花旗銀行的股票。換句話說,巴菲特並不是放棄銀行股了,而是重新調整了自己在銀行股領域的布局。舉個例子。巴菲特看似2021年突然清倉富國銀行,但其實自2016年,富國銀行陷入虛假賬戶欺詐客戶的醜聞後,巴菲特一邊公開批評富國銀行管理層在知曉員工虛設賬戶的情況下未予以阻止,導致醜聞發生,以及富國銀行給員工的自主權過高,以「交叉銷售」多重產品以達到銷售目標,一邊在次年便開啟了富國銀行的減持之路。截至去年底,伯克希爾·哈撒韋前十大重倉股中,僅剩美國銀行一家。

但美國銀行的權重非常高,僅次於蘋果。

所以,不能說巴菲特完全失去了興趣,只能說,在市場環境趨緊的大背景下,巴菲特在銀行股領域的操作仍舊符合其基於基本面和公司管理秩序判斷的慣用思路,只是更謹慎了。

在日本的最新採訪中,巴菲特也進一步解釋了自己賣掉銀行股的原因。他強調,最近拋售銀行股並非是對銀行行業有負面看法,而只是對銀行板塊的情緒在降溫。在他看來,今年的區域性銀行危機同之前的每一次金融危機類似,都是因為銀行總是時不時做一些愚蠢的事情,如資產和負債不匹配或者在會計操作上做手腳。對於未來,巴菲特預測美國銀行的倒閉潮並未結束,但是儲戶無需對其存在銀行的錢感到恐慌。在這段時間,銀行保持公眾的信心至關重要。

最後回到巴菲特目前的持倉上,包括現金流上的布局,看看巴菲特最新的動向背後的邏輯。

*「現金流」為王,巴菲特依然是巴菲特

而就在大家以為伯克希爾·哈撒韋會在這次銀行危機中間有所行動時,這一次,巴菲特好像對銀行股不貪婪了。

除了減倉銀行股外,西方石油是今年巴菲特不斷加倉的重點對象,最新持股數量已經攀升至2.11億股,持股比例達23.5%。這也意味着,巴菲特持有西方石油的持倉市值已經突破120億。

但儘管巴菲特不停的增持,西方石油的股價在今年以來基本持平,也沒有怎麼漲,但市場還是非常相信巴菲特的眼光,認為這麼大的動作肯定不是沒有原因的冒險,能解釋的原因之一是巴菲特在為未來布局,除非全球經濟出現大蕭條大衰退,那麼作為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商的西方石油肯定會暴跌,但如果這個情況沒發生,那麼西方石油的現金流可能是巴菲特衡量和買入最為重要的標準之一,因為,是妥妥的「現金奶牛」,非常符合巴菲特的選股風格。2022年,西方石油公司經營活動的淨現金流在168億美元,每股派息為0.52美元,並且公司負責人說2023年的重點是會回購股票。目前,西方石油是巴菲特持倉中排名第7的重倉股。截至2022年底,伯克希爾持有雪佛龍8.51%的股份。

巴菲特超過 61 億美元的年度股息收入中有 47% 來自三隻股票。

排名第一的正是雪佛龍,如果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目前的投資組合在整個 2023 年保持不變,巴菲特會從雪佛龍那裡拿到超過10億美元的年度股息,將近伯克希爾哈撒韋總股息的六分之一。

第二名是西方石油,這個是不是沒有想到?伯克希爾持有的超過2億股西方石油公司的年度股息收入將達到1.524億美元,另外伯克希爾持有的100億美元優先股頭寸收益率為8%,還會帶來8億美元。總數超過9.5億美元,完美的印證了剛才「現金奶牛」的論點。

第三名也是在上一章重點講的公司美國銀行,但美國銀行的權重非常高,僅次於蘋果。

巴菲特在最新採訪中說雖然對銀行股更謹慎了,但他說,非常喜歡美國銀行的CEO Brian Moynihan,不想賣掉它。巴菲特對投資公司的管理層也是非常惜才,這點在我們上一個視頻中也有提到。而巴菲特對Brian Moynihan的欣賞,從Brian自2010年上任以來,就一直沒有變過,一直非常相信和支持他。這一點在之前第二章也有提過。

有分析就認為,美國銀行的管理層對美聯儲加息期間的利率敏感性是要好於同行的,在2023年第一季度,美國銀行報告的淨利息收益率Net interest margin比上年同期飆升 51 個基點至2.2%,這轉化為 146億美元的淨利息收入,同比增長了29 億美元。如果巴菲特在今年持倉不變,美國銀行給的年度股息會超過9億美元。

所以,僅僅這三隻股票就會給巴菲特帶來超過28億美元的現金流。而為什麼現金流對伯克希爾·哈撒韋如此重要?因為芒格和巴菲特設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兩條護城河,現金流就是其中一條。


另外,巴菲特最新的日本之行也引發了一些巴菲特對全球匯率看法上的關注。巴菲特去日本目的就是去見持股的五家日本商社的管理層,分別是: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Itochu、丸紅株式會社Marubeni、三井物產Mitsui、三菱商事Mitsubishi和住友商事株式會社Sumitomo,雖然這些從事進出口業務、國內批發和其他行業經營的日本商社巨頭被認為是非常古板傳統的業務,但巴菲特的動作意味着他可能會加注對日本的投資機會。

這五家公司的投資是從2020年8月份開始的,並在2022年11月增持了股份。而確實,這幾家公司雖然名字一點都不sexy,但着實帶來了客觀的回報,股價已平均上漲了一倍多,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很多日本商社都在採礦和能源領域擁有大量的投資組合,因此在過去一年中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使得公司業績利好。而正重要的是,這些日本商社可以穩定地生成強大的現金流,非常不錯的派息和回購政策。而更加重要的是,巴菲特還在裡面玩了一招匯率的利差收益。


因為日元在最近相當的時間一直在走弱,伯克希爾這幾年已經成為最大的海外日元債務發行人之一。比如說,伯克希爾在2019年首次發行日元債,規模為4300億日元;2020年,伯克希爾繼續發行了1955億日元的債券,到了2022年12月,伯克希爾又發行了一筆1150億日元的債券。截至2022年,換算成美元的話,伯克希爾賬面上的日元計價票據和借貸規模超78億美元。

所以,一邊是五家日本商社派發的3%的平均股息,一邊是平均利率為1.1%的日圓債券,總結來看,在日元走弱的大背景下,加倉日元資產同時發行低息的日元債,不僅能對沖部分外匯風險,還在一定程度上賺取「廉價的資金」。而可能伯克希爾還會進行新的日元債發行。

在其他的一些亞洲市場和新興市場有沒有類似的機會,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在關注的呢?也非常期待在這次大會中,巴菲特和芒格能給出更多的暗示。

最後,來說說目前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儲備。去年四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儲備達到1286.51億美元,比三季度高了近200億美元。這一舉動與2008年10月巴菲特撰文苦勸大家投資股市形成了鮮明對比。但是也別忘了,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之所以能在幾次危機中都出手救市,除了毒辣的眼光外,也因為其充足的現金儲備。現在回籠現金,也可能因為巴菲特認為市場上的風險仍然不夠清晰,當下還不是進場的好時機。

回到銀行股上來,無論市場再如何期待巴菲特買入區域銀行股,但巴菲特目前並沒有出手,並且在之前及時賣掉了已經持有了25年、30年的銀行,原因是銀行經理人定期會「做一些愚蠢的事情」,而保留了他認為優質管理層的美國銀行。

但巴菲特也提醒市場,這次的中小銀行危機可能還沒有過去,但系統性危機風險並不高,因為不需要把銀行經理人的愚蠢決定變成所有人的恐慌,並且認為儲戶的錢不會有損失。

最後想感嘆一句:自從巴菲特提出「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以來,多少投資人試圖照貓畫虎,但要麼是過度貪婪抄底抄在山腰上,或者是過度恐懼賣在了山腰上,大多數人都成了東施效顰。比如說,2019年《華爾街日報》報道一哥們,在我們剛才說的貝爾斯登要倒閉的時候,買了貝爾斯登的股票,因為他押注這家投行會被收購。但他只猜對了一半,是被摩根大通收購了,但收購價格是他賣價的三分之一,結果這哥們用了11年才解套。也是不容易,更別說,最近押注在硅谷銀行,簽名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上的小夥伴們,都只能被清零。

而巴菲特在金融危機期間的這幾次神操作都告訴我們,在銀行股上,他兩次曾經的出手和如今的謹慎都說明了一點:貪婪絕不等同於魯莽和投機,而一個成功的投資人絕不是被貼着道德標籤的「救世主」。巴菲特每一次成功的貪婪都是建立在嚴密、謹慎、理智的思考之上,並且在他能拿到別人拿不到的價格,談判權和信息渠道。

所以,大佬的名言,要理性看待。或許這句話更準確地說法是:任別人貪婪恐懼,我自理智不慌。而回到我們的標題上,巴菲特絕對不是「銀行救世主」,巴菲特,依然是那位巴菲特。-(文:硅谷101*作者:王思岩*編輯:陳茜/來源:鈦媒體)

台長: 聖天使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