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4-07 16:13:58| 人氣1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隨筆2002.4.7.--The Kicker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The Kicker
Bobby Hutcherson

Tenor Saxophone:Joe Henderson
Vibes:Bobby Hutcherson
Guitars:Grant Green
Piano:Duke Pearson
Bass:Bob Cranshaw
Drums:Al Harewood

1.If Ever I Would Leave You(A.J. Lerner-F.Loewe)
2.Mirrors(Joe Chambers)
3.For Duke P.(Bobby Hutcherson)
4.The Kicker(Joe Henderson)
5.Step Lightly(Joe Henderson)
6.Bedouin(Duke Pearson)

Recording Date:1963.12.29.

此張專輯是繼1963年11月4號Grant Green最著名的專輯Idle Moments之後原班人馬再次合作。不過雖然錄音的時間止間隔一個半月,但是此張CD並未在當時錄完音就發行,而是遲至1999年才由Blue Note以鑑賞家(Connoisseur Series)系列的名義重出江湖。合理的推測是當時這種類型的作品多如過江之鯽,一個半月前的Idle Moments又太過耀眼以致於此張專輯就在商業考量下被割捨。Bobby Hutcherson的Vibes一樣是我的最愛,尤其是他在Blue Note 60年代以降的作品都是我收集的對象。他能將這樣絕少人使用的樂器開創出獨樹一格的標誌,讓人愛不釋手。

第一軌是If Ever I Would Leave You。此曲另一有名的版本是出現在63年4月1號小號手Kenny Dorham的專輯Una Mas,正巧這張專輯Joe Henderson也有擔當演出,在這個版本裡Dorham多擔任主旋律的工作,而且此版本只有5分多鐘,Henderson所能發揮的角色並不顯著。但是在8個月後的專輯,曲子一開始就由他做出主導的工作,曲子的長度也放大一倍10多鐘有餘,反倒是掛頭牌的Bobby Hutcherson要到曲子中期才出現。Henderson溫暖和洵的音色一樣被樂迷視為極品,高低起伏,游刃有餘。去年他過世還引起各地討論區裡的一遍惋惜聲。由於曲子長度加長,每個樂手表現的空間因此就突顯出來,不僅是上述兩位樂手有所表現,鋼琴手Duke Pearson在曲子後段的即興也很突出,曲子因此顯得相當輕快動聽。

第二軌Mirrors鏡子,是跟Bobby Hutcherson合作過的鼓手Joe Chambers的作品。此曲相較於上一軌是屬於節奏較慢的樂曲。對於慢曲子,Bobby Hutcherson的功力在此展現得一覽無遺,無論是拔高的顫音或是低沈的共鳴,他都將樂器的特色表現出來,叮叮咚咚的聲音讓人聯想到酒瓶的撞擊聲,當然,這是錄音室的作品,不會有Pub小酒館裡面那種實際的音效,只是他的聲音讓人聽得很舒服。Henderson在此又展現出他對於口水歌掌握的功力,實在是讓人不醉也難。此曲在小號手Freddie Hubbard的專輯Breaking Point裡第一次發行,也是作曲者Joe Chambers 98年第一張在BN所發行唱片的標題。

第三曲是Hutcherson現給鋼琴手Duke Pearson的曲子。我在還未看Liner Note的時候覺得很奇怪,現給人家的作品卻要這位被獻者自行演奏,這不是有點奇怪,應該是寫好演奏好再拿給人家做生日禮物還是什麼其他的才對不是嗎?後來讀了內頁說明才知道演奏當時此曲並未命名,等到演奏完畢Bobby Hutcherson才借花獻佛的把名字訂為For Duke P.。

第四軌是專輯同名曲The Kicker,為Joe Henderson的作品。在64年鋼琴手Horace Silver的專輯「給老爸的歌」(Song For My Father)裡,此曲又出現另一版本。同樣的是Henderson也出現在演出的陣容裡(這個老傢伙真是「陰魂不散」啊!),比較起來,Silver的版本較為厚實熱鬧,而Hutcherson的版本較為輕快活潑,樂器的組成不同,所形成的樂風當然也有所差異,兩者各有所長。

第五軌Step Lightly,此原創是Joe Henderson略帶藍調曲風的曲子。這首曲子有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1963年8月當Joe Henderson當寫好此曲的時候正準備要錄音,剛好當時他參加Horace Silver的團正好解散,團員中的小號手Blue Mitchell很喜歡這首曲子,所以就跟前Silver的團員Tenor Sax手Junior Cook、Bass手Gene Taylor在64年組了新的團並且錄下個人新的專輯The Thing to Do,專輯裡面就正好包含此曲,但樂手的陣容並沒有Henderson。77年Blue Mitchell又跟Louis Bellson錄了一次此曲。在此同時,鼓手Grassella Oliphant在65年也幫Atlantic唱片公司錄了一次這首曲子,樂手的陣容也包含Bobby Hutcherson。唯獨曲子的原創Joe Henderson自從本專輯錄過此曲之後,就再也沒有錄過,直到33年後的1996年才又跟Bob Belden所指揮的大樂團錄過新的版本,此時他已經是60歲年高德劭的老先生了。此曲Grant Green有很大的表現空間。

第六軌是Bedoin貝都因人。是一項喜愛中東音樂的Duke Pearson的作品。在Pearson 64年的作品Wahoo也重新被拿出來演奏過,也是一首相當輕快動聽耐聽的曲子,當然照例Joe Henderson也擔當演出(這傢伙是不是每天都泡在RVG的錄音室啊?)。

寫到這,大概就瞭解為何此張專輯會被Alfred Lion一直留為壓箱寶,所有的樂首所有的曲子都在其他專輯中出現過,同質性可替代性太高,商業的考量下自然會被犧牲。聽說這種壓箱寶的東西現在還留在BN的倉庫積灰塵,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重見天日?現在就等Mosaic來發Bobby Hutcherson在BN的全集了,若是此夢成真,我第一個報到繳學費!

延伸聆聽:

Idle Moments
Grant Green

Una Mas
Kenny Dorham

Breaking Point
Freddie Hubbard

Mirrors
Joe Chambers

Song For My Father
Horace Silver

The Thing to Do
Blue Mitchell

Wahoo
Duke Pearson





台長: 魚鰭
人氣(1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