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6-30 09:27:02| 人氣1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友新作】伶俐能騃是大材 — 李志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幾年在大學任教,經常和學生談及影視創作的方法論:人物、衝突、主題、結構;敘事手法和表現風格;題材可以選擇什麼內容?表現形式又該如何搭配?秤斤論兩,力求面面俱到,內外均勻、平衡。又或者我也經常參與文學獎或影展評審,主辦單位立下評鑑尺規,創意占比百分之幾,內涵寓意百分之幾。但打分數的自己,其實心底最為清楚:最好的作品總是「破格」;總是「歪斜」,時常不見均衡。

若用學院派的理論,君不見王家衛的電影總有敘事不清,結構不夠完整的問題。大衛.林區偶爾太過迷幻、太過抽象。小津安二郎太平淡;而楊德昌總忍不住說教,讓人在感動莫名之際,瞬間被澆了一盆冷水。然而沒有缺點的作品,有時反而食之無味。你不得不承認:王家衛的鏡頭和美學總是出人意表、讓人驚豔;大衛.林區總能挖掘出人心底層幽微、曖昧的情感;小津以餘韻定輸贏;而楊德昌的多線敘事,在你恍惚之際,突然間就會炸開核彈級的威力。於是你忘了評分表上那些讓你稍感不適的提示,轉而全心欣賞這些大師們「神級」的風格詮釋。

文學作品亦然。對於看待作品的「登神之路」,我也服膺房龍宗教上的「寬容理論」:沒有一條固定且必然的途徑。猶如登頂玉山,你可以直攻而上;也可以迂迴攀頂;可以快速空降;也可以從背後安步當車,拾級而至。所謂「江寬水闊,不礙眾舟」,世上有多少美麗的作品,就會有多少成功的表現形式。

欣賞作品有時候多少是訴諸直覺的,而直覺往往有賴於評審者的教養、品味和生命經歷。對於散文,我通常重視「散文的質地」,若論內涵原則,通常唯誠懇、創新、深刻而已。歷年很多文學獎作品,乍看之下出類拔萃,概念新穎;但多年之後,卻未能逐步往經典挪移,甚至漸漸為讀者所淡忘,私以為這多數是太過聰明的作品。創作上的聰明與誠摯,有時是相對的概念,華麗、炫技、玩弄後設或撩撥評審,有時候不如精誠所至,一愚到底。會感動讀者的,終究是人性和情感罷了。

騃無伶俐難成事;但伶俐能騃,才是大材。●

自由副刊2023.06.30

台長: 阿盛
人氣(1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文友新作 |
此分類下一篇:【文友新作】最後的禮物 — 劉又瑋
此分類上一篇:【文友新作】愛的歷史 — 石芳瑜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