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2-02 22:01:51| 人氣1,09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書推薦】劉鈺散文集《行腳天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序

我國農技援外工作始於五零年代,為維護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必須爭取為數不少的非洲新興獨立國家【如:加彭、喀麥隆、貝南、象牙海岸、賽內加爾、布吉納法索 (原上伏塔) 17國】,策略則以提供該地區最迫切需要的農業技術為主。最早設立農技援外的臨時任務編組為民國48年成立的「先鋒案執行小組」,參與的單位有外交部、經濟部、農復會、省政府,同年首度派遣賴比瑞亞農耕隊赴非洲 (48~61),技術援外的歷史大門於焉展開。

由於業務不斷擴張,政府隨即成立專責機構,於是「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應運而生;之後,各友邦鑒於農技合作成效頗佳,紛紛要求比照辦理,故民國57年外交部另行成立「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為求事權統一,61年行政院乃將上述兩機構合併,沿用「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名稱。民國84年底,外交部籌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條例」,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依據該法,民857月將隸屬於經濟部的「海外經濟合作基金會」與「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合併,成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繼續執行技術援外工作迄今。

筆者於民國72年被派往沙烏地阿拉伯擔任專家始,與農技援外工作結緣,直至退休;加上之後的個人旅行,走過二十幾個國家,足跡遍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澳洲,文中有些資料很早,少部分屬近年所累積。臺灣及中國大陸部分,將另以專書處理。

在歷史流淌的長河中,記憶隨時間消磨,逐漸淡去,有些事卻難以忘懷。民國87年,單槍匹馬獨自赴南美蘇利南,協助執行養蝦技術的推廣,結束後,贏得友誼,該國允諾建交,但不願放棄與大陸官方關係,蔣經國總統擔憂出現兩個中國的現象,對國際社會影響深遠,最終否決此項建交計畫;又如,民國72年,奉派中東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在缺水的沙漠中養殖魚蝦;再如,非洲內陸國家,中非共和國總統巴達謝 (A. Patasse) 熱衷淡水蝦繁、養殖,農技團遭逢瓶頸,筆者臨時擔任救火隊,找出問題,終將蝦苗孵出。

不懼中東沙漠酷熱,非洲多種傳染病,南美熱帶雨林陷阱處處,農技專業人員配合使領館,與友邦來往,必須事事考慮周全,在外交的戰場上,跟對手進行無硝煙的戰爭,這些在在考驗個人及整體團隊的決心與勇氣。筆者才疏學淺,文字淺薄,文學作品談不上,不過是半甲子的雪泥鴻爪,蒐集整理後與大家分享,並請前輩們不吝指教。

 

                     

                     作者劉鈺於庚子年 (西元2020)

 

●王正典序

四年前在一次聚餐中,認識了劉文御博士。他父親是湖南人,母親是

我安徽明光縣 ( 嘉山) 人,在人親土亦親的情懷下,劉博士逐漸與我們熟

識,而成為我們安徽同鄉會的要角。

劉博士平時為人溫文儒雅,含英咀華;但個性耿直,遇家國大事,能

擇善固執。他具有農漁方面的專業知識,更有深厚的國學史學修養,雖

已年近七十,但逢撰文述事、紀史留章,常奮筆直書,不知老之將至。

劉博士青壯年時期,曾經代表國家,參加農耕隊遠征,以專門的養殖

技術支援阿拉伯,非洲、南美許多國家;贏得了友邦人民的尊敬,也幫

中華民國的外交打下一次次的勝仗。

劉博士與農技團團員的付出,雖然沒有煙硝砲火,但因為有他們這一

批無名英雄的默默努力,才能在極艱困的狀況下,守住了國家的立場與

尊嚴。

劉博士的這本《行腳天下》,紀錄的就是現代班超與張騫的故事,其

中有許多驚心動魄的情節,讓人不忍釋手,十分值得期待。在此祝福劉博士的大作發行順利,洛陽紙貴。台灣安徽同鄉會會長 王正典 序

●林佳樺 序 書裡每個地名,是思鄉的隱喻

週末兩日, 這本書帶我走了地球儀上的中東、美洲、東南亞、非

洲……,我雙足黏在書房,但已拍攝了許多美麗風景照,用我的雙眼。

但隱約地,我嗅出書中寫的或描繪的風景,都有家的顏色。

作者曾有二十多年歲月擔任農技援外專家,在國與國之間移動,在異

鄉故鄉間輾轉,歷經了工作、人生甘苦、因緣聚散、語言文化差異等調

適,不像一般人旅遊,累了膩了就可回來。我羨慕作者,雙腳張開畫個

圓,世界就在他的腳圓周;也心疼在異地裡,他內心的風景時而彩色時

而黑白。

《行腳天下》是壯遊,是人生大書,地圖不只是疆域,若在圖上把作

者走過的地方標註起來,在旁附加標題,便是一部編年史了。

而我最感動的地方,是作者一人走訪世界,最後世界縮成一本書,放

在你我的心底。

●施昭如序 行腳下的風景

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

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領悟」。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名師指路,這些指的都是外因,若能藉著外因的

智慧進而內省思考,自我內化後有所啟迪,就是所謂自己「領悟」了。

這本《行腳天下》不單是工作上的甘苦談, 也有著人世間的因緣聚

散。作者不斷地爬梳過往,記錄人生的經歷與歲月沉澱出來的感悟。在

擔任農技援外專家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作者每到了一個又一個國家,就

像是人生旅途中行經一個又一個的月台,終將抵達,然後再次重新展開

新的啟程----

若說人生是一趟旅程, 生命該是一部壯闊的遊記。作者在青壯年時

期,行腳遍及五大洲,二十幾個國家,他明白人生價值應該有寬廣的視

野, 眼界不再拘泥於小小世界中畫地自限, 該在有限生命裡游梭人世

間, 以眼睛觀看、耳朵傾聽, 記錄著珍貴值得回憶的時刻。與其說《

行腳天下》是腳下走訪的風景之旅,更貼切地說,應該是作者的人生大

書。

我與劉博士結緣於寫作班,而他學識淵博文采斐然,讓我望塵莫及,

劉博士也是我學習、景仰的對象。這本《行腳天下》一書,更是知性與

感性兼具的書寫,它包含人生的各種面向與內涵,並將生命融匯後以各

種形式入味。然而走訪各國家的各種身影,也是劉博士內心映照出現實

的一些縮影,讀來是津津有味。

●胡世銓 序 世界更寬廣

我與劉文御博士結緣於臉書,後來因為安徽同鄉默契而熟識。他對我

來說,不僅是一位友直、友諒、友多聞的君子之交,更是生活中十分親

近的師友。

我們有父輩們抗日救國慷慨悲歌的國仇家恨,也有四年級生共同成長

的眷村兄弟情懷,更有對中華民族歷史的熱情與關愛。

我敬他為兄,他待我如弟,文章常切磋,美食互分享;兩個六十歲以

後才結識的人,在台灣安徽同鄉會的平台上,生命有了共同的目標,生

活上得到不少樂趣。

劉博士在微生物學的學術專業領域上, 表現十分傑出, 曾經任教政

治、文化、明道等大學多年,桃李滿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生命際遇中,因為具備熱情、勇氣與專業,而

參加了農耕隊,成為中華民國以農漁業技術援外的代表,在外交上作出

過實質貢獻。

就在那個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的年代,就在那個倚靠農耕技術,

援助友邦揚威異域,縱橫非洲、南美洲、中亞各國的年代,劉博士不但

趕上了這段熱潮,還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

這本《行腳天下》,就是劉博士的現身說法,其中有許多他在工作上

的酸甜苦辣,更有生命中悲歡離合的真實。

我建議他, 在描述這些珍貴史料時提到的人物, 儘可能的用實名撰

寫,這不但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為那些曾經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

過心血,甚至生命的無名英雄們,這本書就是他們的紀念碑。

台灣安徽同鄉會監事長  胡世銓 謹序

●翁士行序 

第一次遇見劉博士是在寫作班裡,當時他告訴我們,他為了要寫回憶

錄來上寫作班。劉博士本來就會寫,但謙虛的他,為了將回憶錄寫得更

好,特來接受專業指導。經過老師的指導,博士的努力,再加上他本身

的才華,現在讀來已如作家作品無異。

在我們當同學的那段日子, 我先生總會駕車接我返家, 我邀同路線

的同學一道坐車,正巧劉博士也是其中之一。他常在車上說故事,我覺

得比《一千零一夜》還好聽,往往我想再繼續聽下去時,劉博士就必須

下車了,這時我就會說:「劉大哥,寫下來,你一定要寫下來,太好聽

了!」當時大致感覺是在聽故事,是我聞所未聞,發生在地球另一端,

是我一輩子也不可能去的地方的故事。

今年五月份,劉博士告知他要出書了,書名《行腳天下》。在我拜讀

大作之後,我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雖然博士擁有許多不凡經歷又擅長說

故事,但我不再用閱讀奇幻冒險故事的心情來看劉博士的故事。在我心

裡,有一份對我國駐外人員無限的尊敬與感恩,無論是農業專業人員、

漁技專業人員、工程隊、外交人員等,他們為國家付出了青春歲月,甚

至寶貴的生命。他們離鄉背井、長途跋涉去一個可能是兇惡貧瘠、政局

不穩的高風險國度,他們的身體健康遭受到極大的壓力,若不幸染病,

連生命都受到威脅。或遇暴動,或遇歹徒,可能財產性命都難保。

他們還要面對種種生活上的艱難, 衛生環境差, 醫療不足……, 甚

至因此失去性命。像書中寫著:幾位友人在黑夜行車,撞到路殺的「黑

色」駱駝,有人因此喪生。還有一位陳團長,身上染了寄生蟲,從血管

就可抓出寄生蟲來,真是一幕恐怖景象。他們不是軍人,但是他們在前

線作戰。

這本書,也紀錄劉博士到各地協助漁業養殖的專業部分,但他用最簡

單易懂的方式書寫。這本書也有旅遊的部分,但比旅遊書精彩,因為裡

面多了劉博士在當地的生活體驗與珍貴回憶,還有人文、歷史、地理、

奇人軼事……,令人羨慕劉博士豐盛精彩的人生,也感謝他的成書,讓

讀者閱讀此書後,無論是眼界、內心世界都更加寬廣了。

●黃春美序 繞著地球跑

《行腳天下》幾乎是一本農技援外工作回憶書寫。時空跨越二十幾

年,二十幾個國家,可說是台灣農耕隊的重要歷史紀錄。

劉老師的文筆流暢,記憶力驚人,從青絲到華髮,每個階段,每個地

方的人文地景及工作境遇,書寫詳盡,又佐以大量照片,我在閱讀過程

中,彷彿也揹著行囊到各國工作參訪,旅行冒險。在沙國,外籍勞工在

攝氏50度高溫下著中式棉襖工作,原來是隔絕高熱,人體不致脫水。沙

漠也可以養魚種菜。諾魯,21.2平方公里,人口約九千,外籍人士占三

分之一,全國只有一家超市……。凡此種種,讓我這隻井底蛙,開闊了

狹窄的視野,也增長了許多知識。

援外工作, 處處險巇。在雨林, 口渴喝臭髒水, 蚊子刺穿牛仔褲,

半夜餓得乾糧配雨水,有如置身蚊蚋蟲虺,瘴癘之地。在中非,瘧疾猖

獗,一晚,在房間打死23隻瘧蚊。有團員睡覺忘了掛蚊帳,加上出國前

沒注射疫苗,而得了腦脊髓炎,不得不回國就醫。戰火下的吉甘秀,有

技師遭叛軍綁架,有團長的宿舍被迫砲擊中,所幸最後都撿回一命。如

此危殆的工作,沒有高度的熱誠和一顆奉獻的心,早已卻步。

劉老師在海外執行工作的同時, 經常親睹熱帶雨林被砍伐, 野生動

物遭殺戮,濕地開闢成魚池等生態破壞現象,這些都令他不忍卒睹。在

印尼,一位銀行家在巴丹島有塊地,想發展水產養殖,也準備興建遊樂

中心,劉老師建議維持原有海岸地形地貌,合併熱帶雨林與海岸生態資

源,開發成綠色觀光景點,及時阻止了一個地球生態殺手。

《行腳天下》帶你繞著地球跑,是一部不能錯過的好作品。

●政大教授 陳幼慧序

認識劉文御教授是在我擔任政大通識主任時, 每學期助理都詢問我

要如何協助劉老師的課程,例如:如何協調總務處在柏油水泥遍布的校

園用地中尋找一方得以種菜的淨土、如何保存同學務農的工具?有機會

參加「人道關懷與農業技術援外」這門課的期末成果發表,那是一次很

震撼的體驗。看著同學抱著自己一學期辛勤勞動培育的心血作物前來聚

餐,一個個自信滿滿地走進餐廳,帶著琳瑯滿目、各式意想不到能在都

市叢林中植栽出現的蔬果,更魔法般令人驚喜連連地呈現上桌,這樣的

場景令我無比動容,深刻感受這是政大同學的福氣,能將這學期栽種成

果入菜。

因此,即使是早上八點開始的課程,劉老師也能吸引一大群同學前來

學習。當其他老師仍苦惱著開在10點的課,同學卻一個個姍姍來遲,劉

老師早八的課,同學已經手持農具、精神抖擻地開始了一天接地氣的農

務生活。開課過程中劉老師更利用社群網站提供即時專業諮詢,我也常

常在臉書欣賞同學頂著烈日細心呵護著自己栽種蔬菜的畫面,為政大有

這門課感到高興。劉老師曾在演講中提到他從小有三個夢想,第一個夢

想是環遊世界,第二個夢想是將全世界的屋頂、陽台變成農田,將人類

掠奪的空間還諸自然,我也因此常收到劉老師植栽甜美的蔬果。劉老師

長期以來將他的第二個夢化做教育種子,灌溉在他的課堂之中,讓每位

修課的同學未來都能發芽成長為一位具有人道關懷精神和珍重自然生態

的現代公民。如今我很高興看到《行腳天下》的出版──這本書正是劉老

師第一個夢想實現的化身。

歷史時空會改變、臺灣的邦交國建交又斷交,但是曾經努力的過程和

心意不會消失,除了穿梭時空環遊異國風情,書中的照片和文字在在向

我們訴說著那些年臺灣農技援外工作遍及世界的珍貴點滴,記錄了那一

段難以再復返的特殊年代,也見證了劉老師對農業推廣一生無悔的奉獻

和堅持。

有機會搶先拜讀劉老師的大作,流暢的筆法、陌生卻有趣的場景,吸

引著我的目光。字裡行間劉老師書寫著自己特殊的人生經驗,也見證著

當年農技外交光輝燦的歷史。

●慶正序 神秘的任務—行腳天下

Salina,自門口走進來,個子不高,身材勻稱,清湯掛麵- - - -大眼

睛,雙眼皮,蛾眉淡掃,面容線條柔和,算得上是位清秀佳人。」 白描

手法,扣人心弦,這不是言情小說故事,而是作者、中華民國農業博士

劉文御教授的親身經歷,比誤入美人計更驚險的,這是發生在南美蘇利

南的紅色陷阱。

中華民國農技援外工作始於五零年代,為維護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

權」,必須爭取加彭、喀麥隆、貝南、象牙海岸等17國非洲新興獨立國

家支持,策略則以提供該地區最迫切需要的農業技術為主。從此,農耕

隊就在黑色大地撒豆成軍。

劉博士於民國72年,被派往沙烏地阿拉伯擔任農技專家始,足跡行遍

世界二十幾國,民國87年更單槍匹馬獨自赴南美蘇利南(Surinam),協

助執行養蝦技術推廣,並暗中進行中蘇建交任務,是中華民國農業外交

的見證者及執行者之一。 這一趟神秘任務,在外交部及農委會聯手支援

指導下,他憑藉自身精熟的水產養殖技術研發,向突破外交藩籬任務,

開拓南美洲新增友邦,破冰潛航。 只是當傳聞蘇利南想同時維持我國與

大陸雙邊關係,蔣經國總統擔心出現兩個中國,否決了這項提議。意外

讓劉博士成為我國農技援外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唯一派赴蘇

利南的農技專家。

劉文御博士是我文化大學大學長, 也是台灣安徽同鄉會大鄉長。劉

老太爺出身黃埔軍校南京本校10期,隨軍來臺,歷經抗戰、國共內戰、

護臺等軍旅生涯。我先祖及祖父,1940年分別在湖南耒陽、湖北棗陽抗

日殉國,先父在南京入空軍氣象總隊,始得入臺,延續安徽含山慶氏血

脈。劉學長與我,身上都承繼著黃埔精神,我們是精忠報國,敬業樂群

的軍公教子弟。

久聞學長一生行遍世界的農技援外種種奇遇,大著《行腳天下》,筆

鋒常帶感情,既描敘異國風土人情,又吐露學子的時代詠嘆,更有那無

盡的蟲魚鳥獸,正等著讀者進入文字叢林,一探神祕的X任務。

 

台長: 阿盛

20210202
這本書不錯
半生經歷很精采
序文也好
榜眼又在隱喻了 嗯
2021-02-02 22:10:28
林佳樺
老師:
五天沒上網,
原來不老盛帥在想榜眼了

盛師,榜眼說會改的
祝老師新年快樂
2021-02-07 00:47:19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