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9-27 10:40:11| 人氣6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友新作】漫長且幽深的隧道 — 佳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學時期,我的家鄉沒有大學,父母常說孩子們未來的學校,在隧道那頭;上了大學,我的家,在隧道彼端。搭火車往返時,我總數著隧道數目,想把家或台北數得近一些。
 成家後,帶女兒回鄉,當火車經過草嶺隧道,沒有邊界的天與海,是漸層暈開的畫布,一座龜島,遠遠地別在布上,便知家快到了,這是我計數回家的尺距。
 在急駛的車窗,我看見臉飛逝在青草、水天中,自己的五官,映著投影在窗格中的蒼綠山脈,模糊朦朧,常常還疊影著另一排乘客的臉。女兒常童趣地說,穿過隧道看到海邊,就是外婆家。這常讓我想起川端康成《雪國》一書開頭:「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後,便是雪國了。夜空下,大地一片白茫茫……」景色也是時間,告訴著,要去的地方就要到了。
 當我必須在台北定居,才真正想念離開的家。我與家鄉,更像情人關係,天天相處,不覺得有多麼特別,離開了,才份外想念它的美與好。
 而我赫然知道自己對家如此地想念,是每年年底,回顧「年度日記」時,發現近幾年,日記中有關宜蘭的內容好多。書寫時,我的心也是走著長長的隧道,一個人,進進出出一座又一座山,探出頭看見洞口的光,已是中年。
 寫作,很辛苦,我常得搭時空機,回到某個時間點,停留數小時,再回到現在,準備隔天的工作與家庭。如此,一週數次或數十次。
 以前,我是帶著眼睛回到過往,拍照、記錄;好友倫說,我的作品中,某些深層的事,避開了。對,我刻意躲避,就是不要讓讀者明顯地找到「我」。我想保持神祕,有人情包袱,不想把陰暗血淋淋地公諸於世。
 「生作品如同生小孩,一定會痛,你不想痛,那就別生了。」倫客觀地建議,我們為此,有了些分歧。
 於是去年,拜託阿盛老師幫我看手相,那時心底萌生停筆念頭:「老師,我真的能走寫作路嗎?」
 「能。」老師的一個字,是定心丸,鼓勵我,放心下筆大是好。那天起,我搭時空機時,是帶著鑿子去,從我較為快樂無憂、與外公外婆相伴的童年挖鑿。   
 但探掘灰暗歷史的力道不好拿捏,有時會流於喜怒偏頗,如,對父母偏愛姐姐耿耿於懷,對父母重男觀念心懷不平,袁瓊瓊老師叮嚀:「事情不能結果論,要看生命的流向。」一篇篇的故鄉、家族,讓我在難過、溫馨、想念中,漸漸平心地想,父母當年將我送到外婆家寄住的不得已;讓放在記憶中的外公外婆,藉著文字召喚,彷彿藥鋪還在,人也在。
 我仍在洞中獨行,偶爾遠遠地,隱約照進幾絲微光,我想,洞口應該在不遠處了。


中華副刊2019.09.27

台長: 阿盛
人氣(6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文友新作 |
此分類下一篇:【文友新作】鐵道追想曲 — 石芳瑜
此分類上一篇:【文友新作】晝寢 — 林育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