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14 11:05:45| 人氣8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友新作】媽媽賊 — 劉素霞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外公家有好幾甲肥沃的耕地,算是不愁吃穿的地主,媽媽出嫁時,嫁妝卻只有一張紅眠床、...圖/裴小馬



祖母家用捏得緊,孫子生病信偏方

外公家有好幾甲肥沃的耕地,算是不愁吃穿的地主,媽媽出嫁時,嫁妝卻只有一張紅眠床、一台縫紉機、幾件衣服,加上幾張鈔票。雖不至於像貧家女出嫁,但與外公那些田產比起來,相對寡薄。所以,比起嫁妝,媽媽輸給我的祖母,也不如她的妯娌,總是因此被嘲諷、歧視、為難。

掌經濟大權的祖母,家用捏得很緊,我們成長所需的衣物食品,甚至生病就醫的診費,都撙節再三。兒女接二連三地出生後,媽媽常自掏腰包,那些陪嫁帶來的私房錢,漸漸用罄。

媽媽說,有一次哥哥生病發燒狂哭,必須就醫,但媽媽沒有錢。祖母雖然很疼愛哥哥,卻只提出一個偏方:「蟑螂好。」她抓了一隻蟑螂,把肚子擠出來磨碎,加兩片薑、一點鹽巴,沖滾水,成了蟑螂肚湯。「喝下去就會好。」在祖母的協助下,媽媽一手抱哥哥,一手以小湯匙舀起蟑螂肚湯,到了嘴邊時,故意一轉身,就餵到哥哥耳脖後去了。還有一次,姊姊發燒,祖母仍說蟑螂好,直到姊姊燒到翻白眼、手腳抽搐才就醫。醫生看過後說:「差點就來不及了。」媽媽聽了,放聲痛哭。很多次類似的危機,都是媽媽自己借錢解決。還錢的時候,總得承受祖父母的叨念。

爸爸長年在外忙碌,對我們的需求都是透過媽媽才得悉。他的個性溫和沉默,對祖父母逆來順受,非得媽媽再三催促,他才會在事後幫忙爭取一些些費用。在此情況下,媽媽包辦平日的家事農事,卻沒有半點收入,連兒女就醫都不能自己作主,經常委屈得偷偷掉淚。有時覺得這個家實在待不下去了,暗下決心要出走。但,走哪兒去呢?娘家已經沒有父母了,年長二十歲的兄嫂要是關心的話,當年嫁妝就不會這麼吝嗇。於是想到向來疼她的南投大姊,我的大阿姨。她也的確好幾次都搭車到苗栗火車站了,卻心疼孩子沒人照顧,又折返。有一次,鐵了心,買了一包豬肉,帶了自家產的兩包茶葉,搭客運轉火車再轉公路局,還要走一段山路,好不容易到了,姨媽家卻大門深鎖,等了許久,不見阿姨姨丈回來。最後只好把茶葉塞進窗戶內,怕豬肉壞掉沒留下。那又是一次不成功的出走。

一點一滴攢所需,辛辛苦苦育兒女

為了能夠存些錢,媽媽開始偷偷賣自己種的菜。山上種南瓜、冬瓜,只要看到幼瓜初長,便拉些藤葉遮掩,以免祖父母偶爾上山看到追問。瓜熟了,她把菜刀藏在菜籃裡帶上山,把南瓜或冬瓜切片,挑到到街上賣,有時候是賣空心菜,一擔瓜或菜賣完總可得約四、五十元。跟媽買菜的都是熟識的,有些也是商家,平時都有往來,他們略知祖父母的行徑,對媽媽的遭遇頗為同情,總是好心地捧媽媽的場。

媽媽也趁挑穀去碾時,直接賣一、兩斗米給碾米廠,所得夠付清碾米的工資可買幾把麵線、幾塊肥皂、一些零嘴糖球外,還可餘下幾塊錢。但是碾米回來,祖母總是用空罐做的量米筒,一筒一筒地細細量計著。初始,媽媽總擔心被識破,幸好一直有驚無險。

有了點錢,媽媽就去雜貨店把賒帳結清,還會買一些雜貨回來。祖母看了,兩眼骨碌碌地轉。後來,收電費的來了,找媽要;收醬油費的來了,找媽要;收藥費的來了,還是找媽要。媽媽好不容易存的一些錢,就這樣陸續付出去,口袋又空了。

祖母過世後,祖父接掌財政大權。他的觀念是,自家農地的產物,像是茶菁、枇杷、木耳等,賣得的錢必須存起來,才能積累財富。而三餐吃食也都是自家田地裡產的,根本不需花錢,所以,他從不曾給媽媽家用。至於衣鞋,我們五兄妹成長過程裡,祖父只給買過兩件衣服。

祖父曾經是個佃農,在老年代裡,自耕農是很有尊嚴的,後來他成為自耕農了,為維護尊嚴,不允許爸媽去幫人家做工,受外人使喚。而媽媽沒有固定收入,為養兒女,只好靠著做工、偷賣菜來換取生活用度。這樣不依順祖父,難免發生齟齬,時間一久,也許是吵架吵厭了,也許是祖父慢慢改變觀念,媽媽做工賣菜也就被默許了。

其實,要去做小工賺錢,也得把自家的農事家事忙完。而賣菜被允准,也是因為自用有餘,不賣也會爛掉。要自用有餘,那就得靠自己加倍努力,說實在,對祖父一點影響也沒有。至於山產像茶菁、木耳、枇杷則不准私賣,雖說那些山產也都靠爸媽辛勤種作才能收成。但,那些都是祖父的專利,一個都不能少。

由於必須獨力應付兒女愈來愈多的費用,媽媽便趁祖父不在家時去採茶菁,採滿一簍約十斤,早晚採一次,約可賣得百多元;到了枇杷、木耳產季,則改賣枇杷、木耳,摘完立刻上街賣,每次也可賣得百多元,回程就可買我們的日常所需,肥皂、衛生紙、麵線、味精、糖、蛋……用不完的就存起來。

哥哥國二以前,祖父掌家裡經濟大權的年代,媽媽就這樣,一點點、一滴滴,偷偷攢下我們成長所需。如今媽媽都已年過八旬,但一說起這些老故事,總是說著說著就激動起來。我們雖心疼媽媽,但想祖父都已過世三十年了,在勸慰媽媽之餘,不免也替祖父說幾句話,不說還好,媽媽一聽更加生氣。我們不再提及,但,一直感恩,幸好有這麼一位「賊媽媽」

聯合報2017.05.14

台長: 阿盛
人氣(81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文友新作 |
此分類下一篇:【文友新作】顯影 — 黃柏榮
此分類上一篇:【文友新作】算賬 — 楊奕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