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24 12:30:46| 人氣2,1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菁英上選】散文30家─阿盛主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增前言〉

以十年期間觀察寫作者的成績並給予評定,是有道理的。十年不算短了,一個寫作者有心無心、展現如何、是否努力...皆可以讓人看見,而且很清楚。

評論一個寫作者,當然不能純由編者主觀認定,作為編者,須要盡量排除好惡成見,以文選人。所以,《台灣文學30年菁英》各卷,在推敲入選名單時都費盡心思,十年來,有些名家停筆,有些名家復出,而1970年後出生的新世代寫作者陸續出現──十年前,他們不到三十歲。選擇30家,基本上即以十年來的寫作為主要考量,不論年紀多少。

個人還是認為戰後出生的第一世代寫作者成績可觀,韌性極強。這是第二世代可以學習的長處。二十、三十年前,文學獎只有幾個,各報副刊選文極嚴,3000字甚至4000字的文章,新人往往只能「蹲」在邊角,當時被戲稱金角銀邊。但是,他們還是埋頭寫。這個世代自小接受傳統教養,幾乎每個人都是挨打挨罵長大的,奇怪的是,他們不怨懟,反而訓練出堅強的意志。這用在寫作上真是恰當。

寫作,起步無所謂早好晚好,毅力持續最要緊。人生能有幾個十年?除老扣小,頂多6個,還得是長壽且身心健康。及時努力是必要的,歡喜甘願是必要的。認真說來,世上能有幾件事是樂為則可為且有長遠意義的?寫作就是其一。閱讀亦是其一。



《序》胸中自有千里千山千水-阿盛

1970年代後期,台灣的現代文學開始進入蓬勃發展期。被稱為戰後新生代的寫作者,短短幾年之內,如潮水般湧現。新詩、小說、散文,各領域都有新人投入,一顯身手。較諸已往,散文尤其明顯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也相對的競逐較為激烈。

回顧1950至70年代,戰前代的散文家,成績並不少於詩人、小說家,但受到的注目是不很相稱的。究其實,政治解嚴前,客觀環境的限制,使得最可能呈現人格特質、思考方向的散文,被某些意識形態拘束了。再者,社會尚未富裕,普遍為溫飽生計,沒有太多人在意文學藝術。三者,戰前代人數有限,戰後代正在就學或甫入職場。直到將近1980年代時,情況丕變,上述三種困境逐漸解除;質量均優的散文新秀與資深作家,乘勢同步示現了驚人的寫作能量及創新的企圖,人們於是對這個文類刮目相看,重新予以定位評價。

三十餘年來,台灣現代散文歷久不衰,廣受讀者青睞,名家輩出,已足以證明此文類大可經營。而相應於社會大幅度開放,許許多多的寫作者大膽嘗試翻新技巧,兼容詩歌小說的質素,包羅多元的內涵,無拘無束,造成一派繁華景象,亦完全符合了「散」字本義的「自由」。

散文貴在自由——體例的自由、選材的自由、篇幅的自由、表達思想的自由。寫作者可以依憑自己的認知,決定採用喜歡的書寫方式,以抒情、以言志、以敘事、以說論。台灣現代散文真正繼承了古典散文的重要特質——無駢儷之規矩,可恣縱於形意。天地人間山水草木蟲魚……盡皆入得文章,了無牽絆。

散文稱得上是可塑性最大的文類。也因此,寫作者必須付出極大心力,方能免於慣性的自我因襲。這需要恆常的擴大識見,恆常的深入思考並沉澱,恆常的測驗文字展延度,恆常的閱讀以吸納他人智慧。散文作品很容易看出作者的根柢深淺,諸如見識廣狹、思考精略、智慧多少、技巧優劣、結構整弛……都難以迴避嚴謹的審視。楊牧說:「如何充實文章?實在有關個人的學問與見識,並非一蹴可幾的。」林文月說:「散文的經營,是須費神勞心的,作者萬不可忽視這一番努力的過程。」余光中說:「散文可以向詩學一點生動的意象,活潑的節奏,和虛實相濟的藝術。」張曉風說:散文的寫作「由於它包含著較多的思維,使用的語言不免有賴於傳統文學的簡潔、閎約及婉轉深厚」。他們所強調的,都是廣義的或長期的學習充實。所以,散文寫作者要成一家之言,得到充分肯定,除了既有的天賦之外,虛心問學、持續自我訓練,是絕對必要的。

過去數十年間,民間發起的各類型文學獎紛紛設立,1970年代末,由聯合、中時兩報社啟其端;80、90年代起,許多中央部會、地方縣市、大學中學,亦陸續開始舉辦常態性徵文比賽,鼓勵志在從事寫作的人,提供施展身手的舞台,助長寫作閱讀風氣,影響相當廣大長遠,也確實培養出無數優秀人才。當前活躍於文壇的作家,幾乎都經由文學獎肯定而嶄露頭角。但是,獲獎未必意味即可一帆風順,還得持之以恆努力耕耘,自我激發寫作意願並展現成績。在散文大道上行走的人,何止萬千,欲得脫穎而出且長久屹立,實非易事。

如今九歌出版社出版《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分類四卷。其中,散文卷——即《散文三十家》──成議選錄三十家的代表作品;與1998年九歌出版的《散文二十家》同規,亦以二戰結束後出生的散文家為選擇對象。二書間隔十年,新人不斷出現,而部分資深散文家已減少寫作量,勢必斟酌增刪入選名單。最終決定的三十家,比對《散文二十家》,二書重複選入的有十二家,餘十八家為新增。入選的三十位散文家,寫作時間最長的約四十年(如奚淞等),寫作時間最短的約十數年(如王盛弘等),寫作時間在二十或三十年上下的占絕對多數(如張曼娟等或廖玉蕙等)。

若以年齡而言,自奚淞、蔣勳(皆1947年生,六十二歲)至徐國能(1973年生,三十六歲),上下相距二十六年,剛好是兩個世代。分別歸納年齡層,五十歲層占相對多數(十五位),四十歲層次之(八位),六十歲層又次之(四位),三十歲層最少(三位)。

在這兩個世代眾多散文家之中挑選三十位,首要考量是作品品質風格,再則考量寫作是否持續,三則考量寫作時間不能過短。至於得獎與否、多寡,不應在考量範圍之內。

器識涵養充足、思考見解深刻、技巧章法整備,此為入選三十家的共同優點。而各家自成的人格特質、人生閱歷、生活態度、關心焦點、書寫方式……則各自形塑了獨特的文風。整體觀之,寫作面向包含廣闊,型類多樣,格調極為鮮明,堪稱精中選精。編者於各家小傳之後皆概論其特色,既廣採眾評亦表達主觀識知,唯不引用學術理論,要之,就文論文。略述如下:
奚淞──藝術修為落實文章中,胸懷寬宏,著眼於人世美善。
蔣勳──文字如畫如詩,華而且實,浪漫優雅,意境悠遠。
顏崑陽──筆路多變,思路通暢,哲思深廣,寫實寄意皆細入。
邱坤良──兼具感性理性,熱愛斯土,文如潺潺流水,了無滯礙。
王溢嘉──融合各種知識,化繁為簡,相互印證,富有淑世精神。
廖玉蕙──以誠立言,坦然自在,談笑間明心見性,詼諧中寓有正意。
阿盛──揉合古典與現代,描寫人性人情人生,器識寬廣,雅俗相容。
龍應台──思維謹嚴周密,見識獨到,解析精準,論述渲染力極強。
凌拂──書寫自然生物,反觀人生萬事,小中見大,蘊涵深義。
舒國治──白描功夫精湛,觀點多端,引人省思,文字張力甚足。
林文義──長期觀察社會,筆下感情濃厚,親切關懷,真摯動人。
林清玄──筆法老練,深入淺出,娓娓道說諸般因緣,潤人心靈。
周芬伶──雍容大雅,行文舒緩,抒情言事,充滿善意與熱心。
龔鵬程──涉獵廣泛,博學多聞,新奇之見迭出,新奇之解屢見。
劉克襄──專注自然生態,文字兼有詩味,領悟深刻,用心誠懇。
夏曼
藍波安──語法特殊鮮活,或諧謔或為喟嘆,出乎真性真情。
廖鴻基──描寫海洋與人性多樣面貌,刻劃傳神,且具有陽剛美。
韓良露──將龐雜經驗轉化運用,文氣靈動,擅長誇飾,趣味橫生。
莊裕安──興趣廣,學養精,視界開放,題材隨意選取,敷衍巧妙。
王浩威──探究文化與心理,直指問題核心,見解精闢,建議中肯。
簡媜──思緒綿密,修辭極是精巧,經營意象別出心裁,內容飽滿。
張曼娟──洞察人情世態,貼近生活,文字有奇特美感,內涵厚重。
蔡珠兒──串聯比對古今,饒富逸趣,敘事入情入理,不落俗套。
張小虹──含笑看人世,亦莊亦諧,通曉常識知識,譬喻技巧圓熟。
呂政達──直面以對生命困境,無悲情,用意深,長於虛實相濟手法。
宇文正──觀照面寬,常發妙想,將我相投射為群體共相,筆淡情意長。
鍾怡雯──能巨視亦能細看人間,通明世情,不拘一格,理趣滋長。
王盛弘──擺脫約束,披露自我心靈,追索人事物本來內象,切中其實。
吳明益──用肉眼心眼詳看人文自然,細究前因後果,筆鋒銳利。
徐國能──以舊喻新,條理清晰,覺悟出人意料,從容述說,力道強勁。

從以上列舉的三十家年齡層分布情況來看,四十幾至五十幾歲的寫作者,無疑是當前散文主力軍;照常理推測,寫作潛力仍強,日後應有開創新境的可能;其中大部分,在1970、80年代時都是新秀,現在已可算中等資深了。而六十歲年齡層的寫作者,還有不少人依然筆耕不輟,以跑馬拉松的精神從事寫作,毅力相當堅定,質量皆甚可觀,來日方長,亦大可期盼再見精采佳作。實則,當今台灣文壇上,二戰結束(1945年)之前出生的,健筆猶多,六十出頭歲者尚不能在文學界稱一老字。至於三十歲年齡層,甚至更年輕的散文寫作者,除了目前已廣獲肯定者之外,可以預料,未來必然會陸續展現成績,有些人將如諸多先出發者一般卓然成家。

人才代興,新舊交替,寫作者難免有起有伏,起固然有理,伏亦非無因。或許,部分寫作者暫時停筆,是因由立意沉潛,以待來日;誰也不能斷言,沉潛之後不會復出,重又登上寫作高峰。王鼎鈞說:「我很羨慕那些在寫作上一往直前、百無禁忌的人。寫作本來就是展開自己、完成自己,自己有什麼就讓人看什麼,社會只能在事後選擇,不宜在事先預訂。」此語值得所有文學人再三思量。他形容台灣的現代文學現象是「千山千水千才子」,可謂寫實。處身完全自由的環境中,此地的寫作者,可以絲毫不受任何外在制約,方寸間都各有千里萬里的揮灑天地。而較諸其他文類,三十餘年來,散文寫作者與寫作量都是最多的,說得上是「千才子」在列。此次選出三十家作品,羅致實未能全盡,但,據此三十家典型,可以延伸大觀戰後出生兩世代的散文寫作概況與成果,代表性當是足夠。


**刊載於聯合報.2008/05/23



《散文30家》序文附記-阿盛

在《散文二十家》序文中,主編陳義芝列出兩本「斷代選家」散文集入選名單,附錄於此,並補增幾本重要的選家散文集,以便提供更多人參考:

一、《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管管、菩提選編─1977年出版。
選入─徐鍾佩、琦君、思果、張秀亞、子敏、蕭白、王鼎鈞、張拓蕪、顏元叔、張曉風。

二、《當代台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集》─朱衣出版社─陳義芝編─1994年出版。﹝書名《簷夢春雨》,2002年改為九歌出版社《散文教室》﹞
選入─王鼎鈞、余光中、林文月、陳冠學、楊牧、張曉風、黃碧端、陳列、阿盛、劉克襄、莊裕安、簡媜。

三、《散文二十家》─九歌出版社─陳義芝主編─1998年出版。
選入─陳列、奚淞、蔣勳、顏崑陽、高大鵬、廖玉蕙、阿盛、古蒙仁、小野、曾麗華、林文義、林清玄、陳幸蕙、孫瑋芒、周芬伶、劉克襄、夏曼
藍波安、莊裕安、簡媜、王家祥。

四、《現代散文選續編》─洪範書店─楊牧、顏崑陽編─2002年出版。
選入─董橋、黃碧端、陳列、蔣勳、顏崑陽、高大鵬、廖玉蕙、阿盛、凌拂、龍應台、曾麗華、陳幸蕙、林文義、向陽、周芬伶、龔鵬程、劉克襄、廖鴻基、莊裕安、簡媜、林燿德、楊照、王家祥、陳大為、鍾怡雯、張惠菁。﹝二十六家﹞

五、《台灣現代散文精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阿盛主編─2004年出版。
選入─琦君、張秀亞、王鼎鈞、林文月、陳冠學、楊牧、張曉風、陳列、奚淞、蔣勳、顏崑陽、高大鵬、廖玉蕙、阿盛、陳幸蕙、周芬伶、孫瑋芒、劉克襄、夏曼
藍波安、莊裕安、簡媜、王家祥、鍾怡雯、王盛弘。﹝二十四家﹞


**《散文30家》,九歌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台長: 阿盛
人氣(2,1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阿盛著編 |
此分類下一篇:【好書再版】夜燕相思燈 ─ 阿盛
此分類上一篇:【上選新書】九歌《散文30家》序─阿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