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19 13:22:55| 人氣1,3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得獎作品】重回社子島-石芳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開車在寬廣的環河北路,陽光如流金般灑在往來奔馳的車輛上,通往社子的道路已不再是兒時的幽黯小徑。社子花市像一朵盛開的牡丹,在終點處迎接著我們。像告老還鄉的遊子一般尷尬,我已經認不得童年故居了。

問花市的員工,社子國小在哪?他往我身後一指:「就在那兒啊!」我回頭望,不在視線內,只能猜想兒時的學校大概變了,社子已經全變了。

 不死心,過馬路,往左側走去,河堤終點──延平北路七段。一拐進路口,一個賣檳榔的中年婦人身旁擺著一台收音機,和著沙沙的放送歌曲,安靜地包著青仔,滿是皺紋的臉上猶抹著過紅的胭脂。終於找到舊日的斑駁影像,從阿桑的臉往後一路望去,這條被時光遺忘的羊腸小徑還停留在遙遠的過去。

 小一那年,我家從大龍峒搬到了社子島,因為母親開的美容院依舊在大龍峒,放學後想看媽媽,一家人於是得兩頭跑。彼時我不知社子是半島,只知道有條長長的堤防,堤防外是更長的淡水河。

 除了堤防,連接新舊家兩地的,便是父親的腳踏車。那時腳踏車大概和我一般高,如果不想讓兩條腿懸在半空中搖,就要把腳丫架在車輪的鐵框上,雙手緊緊抱著爸爸的腰。有時爸爸載我走車多人多的延平北路五段、六段,便順道上社子市場買點蔬菜水果;不買菜時,便載我走河堤旁的道路,一路吹著涼風、大聲唱歌,心情好是快活。

 小一下學期,我生平第一次遠足。去哪兒也不知道,但遠足前一晚,我興奮得睡不著,仔細數了提袋裡的零食好幾遍,一共有:五爪蘋果一顆、飯團一個、乖乖一包、還有一盒森永牛奶糖。隔天一早,老師帶著我們爬上堤防,迎著岸邊的風吃點心,又繞了幾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一個下午就在海風、樹影下消磨,真的有了遠行的美妙滋味。

 走著走著,還沉浸在旅行的浪漫情懷裡,突然聽到老師說:「快到目的地了喔!」抬頭一看,「社子國小」的校門招牌就矗立眼前。原來我們像是孫悟空,走了半天還在堤防和學校之間這塊巴掌大的浮島轉圈。我登時傻眼,因為幻想破滅,失望感襲身,差點就哭出來。

 小孩的身體很小,所以周遭的一切看起來很大。以為到了遠方,其實不過是在幾條巷道裡繞;記憶中的小河,往往也只是大水溝。小時候練腳踏車時,我就曾摔進「臭河」裡。當然,我曉得更大的河在堤防外。河上錯落著幾間船屋,船屋連接著抽沙的大輸送管,伸往河中央。河面上常年漂著布袋蓮、廢棄物,伴隨著震天嘎響的抽沙馬達聲,即便不是陰天,河岸的景緻依舊灰灰暗暗。

 在河堤上,從社子往大龍峒的方向散步走去,右邊是大河,左邊除了曲折的道路,還有一些雜草叢生,堆放輪胎、垃圾的空地,以及幾間冒黑煙的工廠。快到大龍峒的地方,有一座小湖,隔著遙遠的距離看,湖水如漆,湖面似鏡,晴天時還可以看到幾朵白雲浮在湖面上,我和童年玩伴覺得這湖美極了,私下幫它取了個名,叫「寧靜湖」,那是兒時我在住家附近見過最美的風景。湖泊四周的雜草看上去高過一個人,我和他都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到達湖畔,只好躺在河堤上作白日夢,相約總有一天要到湖畔野餐。直到快上國中時,我們才知道那是個堰塞湖,如漆的湖水其實暗示它臭氣沖天,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再往前走,有一座橋,過了橋就是大龍峒,媽媽就在那裡幫客人洗頭、修指甲。橋墩下恆常卡著一些塑膠袋、死魚和動物屍體。偶爾會看到一兩具大型的漂流物,我們就會猜那是跳河自殺的人。每每都想靠近查看,又怕那漂浮物會突然翻過身來對我們慘笑,所以每次滑下堤防,稍微看清楚那不是箱子、貓、狗,而有點人型模樣,就會一路鬼叫,狂奔上河堤。

 童年記憶裡的社子島,不外是堤防、小學,還有社子十七街附近的幾條道路與巷弄,以及立在那巷弄中,不到二十坪的我家。家門前的巷弄很窄,但是玩跳房子及過五關倒還可以。我們住在三層公寓的二樓,前後棟的陽台離得很近,大人伸出手臂大概就能和對面的鄰居擊掌。那時班上有個小流氓暗戀我,就住在斜對面的一樓,每晚都會抱著吉他在後門唱著不成調的歌,我的房間就連著後陽台,不管如何裝死,都還是聽得到。

 想想那樣的環境就是窮,但周遭的鄰居都一樣,窮成一窩,也就不識窮滋味。加上父親是小學老師,在地方上也算是知識份子,我們讀書又有補助,生活從來不成問題,甚至還快樂無比。

 小學時,我最喜歡颱風天。因為颱風來時不必上課,可以躲在家裡點蠟燭、吃泡麵、聽收音機。颱風來之前,我們常會爬上河堤觀察淡水河的水位。那時陰風慘慘,河面水位升高,浪聲轟隆隆,彷彿有怪物要從河中央冒出來,雖然覺得恐怖卻也好刺激。颱風一過,學校還沒宣佈上課,小孩便穿著雨鞋出來踩水窪,跑到池塘邊看蝌蚪、青蛙,一直玩到太陽西斜,天邊出現比平時更瑰麗的晚霞,才依依不捨地和玩伴告別。

 然而住在延平北路七、八、九段,靠近中國海專附近的同學,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忘了哪一年,班上從那裡轉來一個同學,每逢颱風,她就會多請幾天假,她總是轉著烏黑大眼,說羨慕我們都好有錢。彼時我對金錢毫無概念,不知道有錢沒錢其實是「比較級」,直到有天到她家裡去,我才知道「沒錢」是什麼模樣。

 她家務農,有一塊小小的菜田,旁邊有間磚屋,那是她們的住處。進到屋裡只見烏漆抹黑一片,什麼像樣的電器、傢俱都看不到,即使是白天,屋裡也一片黑。餐桌、木板床,蚊帳,在田裡割菜的她母親,以及蹲在田邊玩耍的兄弟姐妹,印象裡,她家就是這些刻苦畫面。

 一直到長大成年,我才知道延平北路七段之後,被列為非都市計劃的泛洪區,長期禁建。居民隨著潮起潮落,逆來順受,垂掛在河口的他們,彷彿已被世間遺忘。

 小學畢業了,分發學校,我又回到了大龍峒──位在孔廟附近的重慶女中。走路走不到學校,只好背著大書包擠公車。公車總是擠得動彈不得,車上的色狼也特別多,不是摸妳屁股就是偷翻裙子。

 讀了三年升學班,我只記得課本、同學、模擬考以及公車上的色狼,家裡附近到底有哪些變化,卻沒有兒時清楚。難得輕鬆的週六午后,最大的樂趣還是搭公車,從起點繞一圈又回到了起點,彷彿看電影一樣,熟悉或不熟悉的街道、車輛、路人,忽遠又忽近地在眼前流轉。那些緩慢且無目的地的行程,多少還是安慰了被聯考壓力壓昏頭的苦悶歲月。

 考上高中那年,我和哥讀的學校從盆地的北方移到南方。通車太遠,只好申請住校。

 讀了三年女中,又讀女中,我突然很想認識男生。有一天,我翻著姊妹畫報的筆友欄,大起膽子寫信給一個讀清大的男生。週末,男孩約我見了幾次面,似乎有點喜歡我。即便我沒有戀愛的感覺,但還是答應讓他送我回家。快到家的前一個路口,因為怕被家人發現而停了下來,只向他遙遙指著被一堆違章建築擋到的我的家。那一刻我突然有點羞愧,清楚知道自己家是有點窮的。

 男孩子什麼話都沒說,那也是他和我最後一次見面。

 後來,父親用攢了十多年的積蓄,在木柵買了新房子,學校近了,屋子也變大了,我們搬離社子的那一年,我高一下,十六歲。

 離開社子二十年了,眼前的環河北路、社子花市、環岸自行車道,如夢似幻,像是蛻變後亭亭玉立的少女,看得我目瞪口呆。可是往延平北路七段走去,又彷彿遇見那個被時光遺棄的老嫗。

 回程時,我開車往東走,社子十七街已經改名為社子街,越往裡去,我才發現很多地方沒有太大改變,低矮擁擠的房舍、雜亂的社子市場,延平北路六段也還停留在過去。

 開車晃蕩,有些地方的印象也跟著模糊起來,我沒找到老家公寓,只見到巷子末端連接著寬闊的環河北路,梯型的堤防已改建成高聳垂直的模樣。較窄的河岸道路、父親的腳踏車,以及我的寧靜湖,都已經消失不見。

**得獎感言:新舊感覺雜陳

年紀漸長,開始喜歡回想過去。某天,我想寫兒時故居,可惜記憶模糊,寫得一塌糊塗。半年後「重回社子島」,這一回去,新舊感覺雜陳,遂有此文。

 得知獲獎那天是中元節,我正陪同一位日前被我撞壞車門的受害人去車廠牽車。剛辦妥事就接到喜訊,因此第一個和我分享喜悅的是個「受害者」,感覺有點詭異。謝謝評審,謝謝鼓勵過我的人,可以的話,我會繼續書寫。


**本文獲第30屆時報文學獎 鄉鎮書寫評審獎
刊載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7.10.18

台長: 阿盛
人氣(1,3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得獎作品 |
此分類下一篇:【得獎作品】親愛如父-沈雪芳
此分類上一篇:【首獎作品】手機小說-陳栢青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