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26 13:43:10| 人氣1,8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的攝影歷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攝影歷程(一)

2012/11/17 11:25       

            

                                                                                              




我的攝影歷程()

                                                                                                  圖、文  劉振雄

    每當看到攝影界某人舉辦攝影展,我心中就會興起一陣感愧,尤其近年來新人輩出,往往這些展覽的主人,竟然是二十來歲的年輕小伙子,實在令我又羨慕、又欽佩,自歎己不如人,摸了那麼多年的相機,而作品卻是如此貧乏,簡直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於是乎只有目我安慰一番,把攝影當作業餘的消遣吧!自娛娛人,能拍多少就拍多少,至於造詣究竟到何種程度,也就不去斤斤計較了。

    雖然如此,在攝影圈內享有盛名的先進或新秀,他們的成功,仍然是用大把的時間、經驗、耐力,溶合了智慧,所辛苦奮鬥出來。也就是說,攝影,絕非雕蟲小技,這一點,是可以認定的。

    就因為如此,儘管我只是閒暇時候玩玩相機,卻也玩得認真,時間愈久而興緻愈高,愈覺得藝海無涯,使我深深的喜愛它。

    回想小時候的我,在小學讀二年級,學校舉行一年一度的旅行,還清楚記得那一次我們到陽明山,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用照相機。

     父親借給我一台柯達公司出品的Retina折疊式相機,要知道,二十年前的相機和現在的產品是不能相比的,但,那仍然是一部令我懷念的相機,因為,它既沒有測光錶,也沒有測距儀,它完全「不」自動;卻擁有相當銳利的鏡頭。

    記得父親臨時替我惡補:晴天時候光圈用11速度用 秒;陰天則改用光圈8,速度 秒,光線再暗就把光圈撥到5.6,速度 秒;至於距離,那完全要目測,照半身像用 三英尺 ,拍全身調到 五英尺 。

    就這樣,我開始拍起照片來了。

    當然,那時候並不懂什反叫光圈,也不知道那些數字的意義。就用這種死記的方法,拍了一捲黑白片回來。父親幫我拿到相館印成一吋的毛片。發現感光竟然都很正確,而大部份問題卻是出在構圖上,譬如人的身體只拍到一半啦、相機拿歪了、主題不夠明確、相機震動等等,這些缺點在累積了多次的經驗後,逐一有了改進。

    學習攝影的初期,一定要實地去拍才會有進步,紙上談兵無非是徒托空言,無大意義。我的攝影入門也就是在這種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形下拍了好多年。

    開始的這許多年,記憶中還留有印象的,曾經跟著父親在總統府前的賓館花園拍人像,那時候一二○的雙鏡反光相機相當常見,而一捲一三五黑白軟片大約是十二、三元,當時流行的照片只有三吋一律留白邊,現在回想起來,這些事情都已成了過眼雲煙。

   上初中以後,我接觸的第一本有關攝影書藉是香港文淵書店出的中文版「攝影的技術」,由黎明編譯,這是我學習攝影啟蒙的第一本書,雖然那一大書寫得不怎麼樣,但由於自己程度也很淺,當時只看懂其中一部份零碎的攝影常識及構圖方法。潛移墨化中,漸漸地,我要拍出一張清晰完整的紀念照已不再困難。

    直到有一次,在中央圖書館借到一本很陳舊的攝影小冊子,我才慢慢略開竅門,知道相機中光圈和快門速度之間的微妙關係,有了深一層的認識,使我感到莫名的興奮,原來攝影中自有天地,它變化無窮,足令人玩味。

    從此我知道,晴天拍照光圈不一定要用1116速度也不一定要用 秒,反之,可以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選用任何光圈或任何快門速度,不受限制,因為「攝影」,是要拍出我們所要表現的效果,而不是僅僅拍出我們所看到的東西。

    攝影的功能不只是在於存真,而且能夠變化和創造。

    無怪乎有人戲稱:世界上有三大騙子,其一是魔術師、另一個是化粧的女人,再來就是攝影。

    因為攝影是如此迷人,我和照相機真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學生時代,父親不鼓勵我玩相機,恐怕我走火入魔;但也不阻止我玩相機,因為玩相機的小孩不會變壞(這句話是本刊主編保成先生說的),何況攝影是絕對正當的嗜好呢!

    正因為沒有人教我攝影,才會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技藝進展如牛步般之慢,如今想起來,我受惠較多的還是一些有關攝影的書藉(雖然當時這方面的書非常貧乏),其中寫得較好的幾本包括攝影一席話(陳宏著)、彩色攝影(陳昭文著,五洲出版)、暗房沖晒技術(林國洋著,華聯出版)、暗房技巧(林偉群編,華聯出版)等。

    這些書都是比較早期的,它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文詞都很通順,一般人只要按步就班,都可以看得懂。民國六十八年以後,市面上攝影的新書突然顯得活躍起來,其中大部份是翻譯作品,也有不少印刷裝訂華麗的大部書,但可惜的是,這些書仍脫離不了初學的範疇,其中略為深入一點的翻譯文章,往往文句不通,而且錯誤很多,這大概是譯者非攝影圈內人士的原故吧!

                               (未完下期續)(刊載於台北攝影月刊)

 

台長: 四方美學
人氣(1,8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回顧來時路 |
此分類下一篇:我的攝影歷程(二)
此分類上一篇:秋景.秋情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