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28 12:14:16| 人氣11,017|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牛肉麵 (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牛肉的處理方法更是多種,有切成大塊的,有切成小塊的,也有先滷過再切片的,至於下刀法更是不一樣,直切、橫斷面切的、斜切或滾刀切,刀法不對肉質口感也就完全不一樣,什麼部位用什麼切法,什麼樣的燉煮方法也有不同的切法。至於說到燉煮牛肉的方法,更是千百種。基本上較為大眾喜好的川味紅燒牛肉麵,是以醬油、豆瓣和一些兒花椒或五香八角、老薑、黃酒等調味料燉煮而成,有些還用米、或紅酒也都無妨,更有些添加一些中藥材去燉煮,或是加上很多神奇調味料,當然也有用蕃茄或洋蔥燉煮的,或加沙茶、咖哩的,但基本上紅燒就不脫醬油味。

至於清燉,為了去腥味,大量的薑片和胡椒是常見的調味料,當然也有放其他香料和中藥材的。更有完全用清蒸的,用慢火細細蒸出一碗清牛肉湯。不過許多店家,為了加強湯頭的濃郁味道,大都先用牛骨和蔬菜熬出一鍋牛骨高湯,再用高湯來燉煮牛肉,有些燉到湯汁呈乳白色,但亦有用清水燉煮的,濃湯清湯各有所愛,我自己也會在不同胃口的時侯有不同的偏好。不過有些人說,要試牛肉麵,先吃清燉的才能吃出師傅的功力,我不全然以為如此,紅燒、清燉都是很容易見功夫,牛肉麵基本上沒那麼複雜,認真選材認真做就會成功。

在台北市政府舉辦的牛肉麵大賽中,不論清燉組、紅燒組或創意組,我以為能進入決選的每位師傅都有一定的水準,只是很多消費者說,趕著去得獎的師傅開的店家或票選人氣最旺的店家,卻感覺名不副實,失望透了。我想那不是技術問題,其實牛肉麵沒那麼複雜的技術,不好吃是經營的理念問題。我看著有些店家,為了搶生意,竟然先將麵條煮好晾在一邊,顧客一上門,加下滾熱的牛肉湯就端上桌了,天啊,這什麼樣的店家啊,想要搶錢也不必如此砸自己的招牌吧。我也吃過已成為連鎖店的知名牛肉麵店,卻完全沒有做好品管。但我更害怕的是一種老要把顧客當白癡,教你怎麼吃麵的那種店主,吃一碗麵把你給累個半死,那還吃得出美味嗎?

日本人對於拉麵的態度大致上好一些,雖然我去過一些有名的拉麵店,在紅了之後也變得敷衍了。但有一個基本態度是對的,拉麵是不能外賣的,麵條兒泡在麵湯裡有一定的時間,所以一定要現吃,不能外賣。不只是煮好的拉麵,甚至連新鮮的生麵都很講究時效性,我曾在日本札幌的傳統市場要買新鮮的生拉麵,老板問我住哪裡,我說住台灣,買了麵我就要上飛機回台灣,他聽了無論如何也不肯賣麵給我,他說他的麵條不能放超過三個小時,即使放保冰袋也不可以。我想想也有道理,有時侯我自己做的新鮮麵條,也不能超過兩小時才下鍋啊。

在台灣吃什麼都可外賣,包括烤鴨,師傅們不知他自己做的菜有多珍貴,讓客人如此糟蹋,也許這和煮麵師傅一直沒有社會地位有關吧。小時侯我會提著鍋子去買麵,那個貧窮的年代啊,有得吃就好,一餐沒吃完的湯麵,第二餐繼續熱一熱,吃飽一餐算一餐。日本人是從以前就不給外賣的嗎?我知道有些社區裡的麵店還是可以外送的,但限於熟識的人家吧,師傅是精準的算過從店裡到客人嘴裡的時間嗎?但我那回看到台北先將麵條煮好晾在一邊的得獎的牛肉麵店,就是當年我曾經去買外賣,師傅問我要提多遠的路,他算過麵條熟燙的程度決定麵條下鍋的時間的那間店啊。

麵條的處理當然是關鍵,用什麼麵條兒煮多久吃起來口感很不一樣。基本上乾拌或湯麵可以選用不一樣的麵條,不過一般說到牛肉麵的麵條,大多指的是那種有咬勁的北方式的麵條,這種沿用了山東人有咬勁的粗的手擀麵條,和紅燒的牛肉牛筋搭配的口味,算是最典型的台灣牛肉麵的風格。但是我覺得不一定有咬勁的山東式麵條才適合做成牛肉麵。有些饕客吃到細軟的麵條甚至會說,這麵條一點咬勁也沒有,不必吃了。能吸湯汁又有咬勁的麵條口感,我覺得是受了日本拉麵影響,甚至後來受了韓式涼麵的影響,加了粟米、蕎麥或橡樹籽,讓麵條變得有韌性或甚至有點透明。記得從前的麵店都很低調,老板都會問要粗麵還是細麵?不像現在沒得選,霸氣十足,老闆決定一切,他的牛肉要配他選好或製好的麵條,沒得商量。

中國或許有超過三百種以上的麵條,除了麥子做的,還有米或其他五榖雜糧做出來的麵條,我想要找出一百種適合做牛肉麵的麵條應該不難吧。四川傳統的麵條多選用的是細軟的麵條,南方人的麵條更是很多種,廣東式的鹼水麵、福州意麵、上海光麵、山西刀削麵、蘭州拉麵、山東粗麵或家常麵甚或義大利手工麵、韓國人用的素麵、或甚至越南河粉,我覺得都是可以入牛肉麵的,我有時興起自己也撖個麵做麵條,或做個麵疙瘩。原本街頭巷尾的牛肉麵,不就是社區裡面製麵小店的手工麵嗎?那種純麵粉撖出來的麵條兒,粗的細的圓的扁的都有一股麵香,只是那種散發著麵香的賣麵條兒的小店,已經是愈來愈少了。現在很多超市買到的麵條都加了糯米粉、鹼粉或雞蛋,風味已和傳統的麵條不一樣,以前有些麵店當場揉麵糰當場拉麵當場煮,現在真的看不到了。

麵條新鮮吃當然好,但有些風乾的麵條我也覺得另有一番滋味。小時侯常吃的筒兒麵,用粉紅色紙捲成一筒一筒的乾的細麵,大約十五公分長,家裡廚房櫃子裡永遠擺放著幾捲,隨時備著用,那種很方便煮食的麵條兒,乾拌或煮湯都好,和牛肉的味道也合。

一般說來,川味牛肉麵,其實承襲的只是川菜中麻辣和豆瓣的風味,湯頭和麵條的風格南北各異,各種派別很多。以前路邊攤時代,牛肉湯就是燉牛肉的湯汁加清水,頂多加些用牛骨或豬骨和蘿蔔小火熬出來的大骨湯。大骨湯大致說來不是很濃,色清如水,有些鮮味就是。但是現在很多店家講究濃湯,湯頭夠味似乎比牛肉的味道好更重要。多花力氣在湯頭的製作應是這些年才有的講究,我覺得這部份受了日本九州拉麵很大的影響。

若要熬高湯,我喜歡用較西式的做法,將帶骨髓的牛骨過水後,同時放入洋蔥、胡蘿蔔、大芹菜、大蒜或不要的蔬菜梗葉等等,以慢火燉煮上半天一天,有時侯也放些蘋果、桃子等等,使得湯頭更甘甜一些。不過這些配料不能喧賓奪主,過甜的味道也會影響牛肉原本的牛味。又或者有時可以放一些火腿提鮮,但是火腿放不好,又會有酸味,尤其數量大的時侯,湯頭一放隔夜,肉本身的氨基酸就會釋放出來,味道會走樣。如何拿捏比例,完全看經驗了,因為畢竟每一塊火腿的味道都不一樣,很難精準的說幾片火腿配幾斤大骨配幾個洋蔥。熬好的湯頭要濾過去油之後再用,燉牛肉時用已熬好的高湯味道更濃更醇。

牛肉本身已是重口味的食材,牛肉麵的湯頭是否也要那麼濃郁端看各人的喜好,以前我偏好吃牛肉湯麵,且湯頭是半清半濃的,用一半的清水加上一半的原汁牛肉湯就好,那股清香就很甜美了,後來是受了廣東人愛喝濃湯、並吃了日本拉麵之後,才開始將湯頭愈煮愈濃,甚至熬煮的時侯,放幾顆皮蛋下去增加一些乳白的色澤。

我會用不同的方法熬湯頭煮肉下麵,但是最常做的一種卻既非川味也非清燉,而是一般餐廳很少見到的杭式牛肉麵。杭州人吃牛肉麵嗎?以前應該是沒有,但就算是牛肉加上麵條兒,杭州人的堅持風格還是肉要軟要爛、牛腱心燉得入味而不柴,牛筋軟爛仍有口感,麵要細要吃得進湯,湯頭呢要清要香要雅,上頭最多加上兩葉川燙過的青江菜心。就這麼一碗規規矩矩的牛肉麵,沒有花招,沒有擺設。

杭式牛肉麵並非原創於杭州,是採用杭州師傅紅燒牛肉的方法發展而成,通常一碗杭式牛肉麵的烹調必須經過三四天的烹煮,過程繁複,處理程序大致如清代美食家袁枚「隨園食單」之中所敘,「買牛肉法,先下各〔食甫〕定錢,湊取腿筋夾肉處,不精不肥。然後帶回家中,剔去皮膜,用三分酒、二分水清煨,極爛;再加秋油收湯。此太牢獨法治孤行者也,不可加別物配搭。」

原有的杭式紅燒牛肉,用的是哪種類的牛我不清楚,但現在我選用的是頂極的台灣黃牛肉之上好的花腱及牛筋部份,整顆的牛腱和牛筋先要去膜過水,川燙之後用冷水沖涼以便讓肉質收緊。接著下醬料分兩大鍋燉煮牛腱和牛筋,醬料無啥祕訣,就是少許八角和豆瓣醬油及黃酒,醬油選用的是目前產量不大,經由百年醬缸釀造出來的天然豆瓣醬油。放了醬料的牛腱先煮約半小時,牛筋可增加三分之一的時間,煮過停火開蓋之後讓牛腱和牛筋繼續浸泡在醬汁裡放涼,待筋肉都冷卻後取出切大塊。切法有兩種,一是橫剖面,一塊牛腱橫切三段,橫切後的牛腱可以清楚的看到肌腱的紋裡,牛筋則可切二或三段。另一種切法則是將牛腱斜切成不規則的大長條塊狀,牛筋則一樣切二或三段。切好的筋肉繼續回鍋分別燉煮,牛腱不必久煮,牛筋可稍增加燉煮時間,如此連續加熱冷卻,一日煮一兩回,最主要是等牛肉吸夠了醬汁、醬汁也融合了牛肉的鮮味,如此要經過三四天才入味,但切記不要煮過頭,以免筋肉軟爛不成型,當牛筋牛腱分開燉煮到同樣軟的時侯,就可以混在一起,再加些冰糖或黃酒,開大火收汁。做牛肉麵的牛肉要比紅燒牛肉的口感稍硬一些,味道也不用太甜,如果想放點新鮮辣椒提味,一點點就好。

牛肉燉煮完成之後,如果乾拌,就用浙點之中的光麵細麵條過水後和牛肉醬汁拌和,最後淋點麻油上桌。如果是吃湯麵,細麵條先過水,然後放入牛肉湯裡稍煨。牛肉湯是用一半的清水和一半的牛肉湯混合,如果這裡再用牛肉高湯,感覺味重容易膩。我個人是比較偏愛加清水就好。

在牛肉湯裡煨過之後的麵條吸收了肉汁精華卻不糊爛,一大塊有光澤有彈性的牛腱、兩小塊油亮的牛筋、再加上兩葉水煮的青江菜,就是一碗看似簡單卻精緻的杭式牛肉麵。基本上,杭式牛肉麵依舊遵循杭菜深沈婉約的精神,以講究的選材和複雜細緻的烹調程序,將牛肉深厚濃郁的滋味隱藏在簡單小巧的白瓷麵碗之中。當做一道點心或一場宴席之中的一道菜點,並非做為主食。

至於搭配小菜,杭式小菜醬蘿蔔和涼藕是最佳選擇,用醬油和糖醃過的薄片醬蘿蔔,和用冰糖稍蒸過的薄片蓮藕,味道淡雅不會喧賓奪主是恰如其份的搭配,捨棄搭配川味牛肉麵味重的酸菜和辣椒,呈現一份具有江南風味且能品嚐出台灣黃牛肉原味的杭式牛肉麵。

我喜愛這種有媽媽的味道的杭式牛肉麵點,也喜愛路邊攤味重大碗的川味台灣牛肉麵,無論是哪一種,吃牛肉麵的風情永遠是存在我們那個年代美好的印記。

台長: apumama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1,017)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牛肉麵 |
此分類下一篇:清湯牛肉麵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牛肉麵(上)

徐小仲
感謝王姊這篇文章
我決定嘗試找出台灣各款麵條的不同點
到時候在請您幫忙品評給意見囉!
2008-04-20 09:12:56
apumama
食材達人,麵條真是大學問啊,我也偶爾自己做麵條,當然很不專業,但現做現吃,真的有麵香。
指望你多做評比,我們好靠著索引買麵條,那就方便多啦。
2008-04-22 09:15:11
千麵人
這兩篇是很棒的資訊!版主費心了!
2008-05-10 16:06:31
版主回應
謝謝你,你真捧場啊,每篇都給我回應。讓我覺得沒浪費力氣開這個部落格。因為實在很忙,欠好多稿子,沒時間經營部落格。
2008-05-12 17:25: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