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25 18:22:56| 人氣3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冠重症患者多肥胖,家中最危險的竟然是「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Lily鍾翠華報導】3月30日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授曾指出,3月前往奧捷旅遊的17人旅行團有9人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3位轉重症的患者都體重過重;國際調查研究也指出,年齡與肥胖是新冠肺炎的風險因子。可見,肥胖者不僅罹患心血管等三高慢性病風險高出常人至少2倍以上,一旦有大傳染病出現,肥胖者不但是高危險群,有更高機率發展成重症。

 

另外伴隨著疫情,為避免室內或大型群聚,民眾「在家工作」、減少上健身房、外出活動的生活新型態也使許多人無形中變胖許多。試想通勤族連基本走路的運動量都沒了,脂肪自然就在不注意時悄悄堆積起來,若脂肪都堆積在腹部,也就是腰圍明顯變粗,則很容發展成代謝症候群,未來再轉變成心臟及腦血管疾病、高血脂症、高血壓、糖尿病之機率將再往上翻倍(分別為2、3、4、6倍),因此新陳代謝速度已變慢的熟齡族群更需要注意自己腰圍的橫向發展,原因就在於肥胖跟三高慢性病如此一體兩面的關係。

 

千禧之愛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指出,根據108年底該基金會對六都民眾的最新調查,台灣代謝症候群認知度來到歷史新高,82.8%民眾聽過代謝症候群,有超過半數民眾能完整回答三高代表的意義,另有4成民眾能精準回答出男、女性腰圍分別應低於90、80公。

 

陳欣勵表示,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19歲以上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男性34.8%、女性25.9%,因此相關診斷與風險因子的知識提升必有助於民眾更關心自己的腰圍、三高代謝變化;但知道自己有風險與行為上能主動做到降低風險仍有一段距離,這可從基金會108年回收近二萬份國小學童幫家人量腰的數據中得到印證,家中腰圍不及格的比例由高至低分別是奶奶(66.6%)、爺爺(54.4%)、爸爸(50.7%)及媽媽(39.4%),顯示家庭中至少有1位成人是大腹翁或小腹婆 。



圖說:正確測量腰圍方法

千禧之愛基金會蔡佳君營養師建議,腰圍與血壓是最容易監測的兩項代謝症候群指標,因此平時家中可備腰圍量尺掌握家中成員的腰圍變化(正確量測腰圍方法如附圖),血壓計如果家中沒購置的話,也可至基金會設於全台670家的7-ELEVEN千禧健康小站就近量測。

 

至於飲食習慣上則應避免常吃過鹹、甜食及含糖飲料,用白開水取代;攝取低油、低糖及高纖的飲食,以清蒸、涼拌、燉等取代油炸烹調方式,並維持每週3次的運動習慣,即可減少腹部脂肪堆積。

 

另在疫情期間,不再讓自己腰圍變大,不但可降低感染風險,也更能幫助自己遠離三高慢性病的威脅。

台長: Melody & Lily & Mark
人氣(3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